把握学生的脉搏论文_金海华

摘要:把握学生的脉搏要求一切从学生出发,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终极追求。基于“以学定教”的理念,本文通过《光的反射》课例的观察,从教材解读、课堂片段回放与讨论思考该理念在小学课堂中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以学定教;最近发展区;支架

新课程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节教学顺序,并作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学”的含义是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定教”是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策略。“以学定教”要求一切从学生出发,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终极追求。把握学生的脉搏——“以学定教”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理念,把教的目光聚焦在学生的“学”上。本文以温州市小学科学学科课改领航的《光的反射》展示课为例,深入思考“以学定教”理念在小学科学中的指导价值。

一、教材解读

《光的反射》是新教科版《光是怎样传播的》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不同的是这节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样。光的反射现象学生是熟悉的,本课教学活动就是在学生的这种基础上展开的,将教学目标进行如下改动:

1.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2.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2)制作简易潜望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基于“以学定教”理念的教学目标调整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系列的问题开展实验探究。

②观察并制作简易潜望镜。

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在生活和游戏中运用镜子的反射原理,若再在课堂上教授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不仅降低了探究的难度,磨灭了孩子的热情,也忽视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由此推之,在本课教授学生已知的知识与方法并不是学生本课学习的需要。

《光的反射》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照亮目标”;第二部分是“运用光的反射”。教材中“照亮目标”的活动,用手电筒照亮平放的书、立着的书和书后的玩具,虽然逐渐增加了活动的难度,但无法激发学生探究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本课设计了新的实验材料供学生探究,在学生看来它更似玩具。

在学生根据原有经验和思考成功完成“照亮目标”的任务之后,本课设计了一个有难度的“闯关”活动,多次运用光的反射原理,让孩子有一个深刻的探究体验。

基于“以学定教”理念的实验材料的调整

教材中“运用光的反射”部分介绍生活中人们常常巧妙地利用光的反射解决难题,如汽车反光镜、额镜。教科书要求学生解释汽车反光镜、额镜怎样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画出光路图。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闯关”活动,也就证明能很好地运用光的反射原理,光反射的路径也就成竹于胸了,这时不需要再让孩子费时间动手画。再如潜水艇上的潜望镜,教材要求指导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做个潜望镜,然后要求学生课外制作一个潜望镜。为了让学生深入地思考潜望镜的应用,本课设计了一个二年级学生无法看清围栏外的风景,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先前学过的知识推知需要一面镜子,进而展开思考,用更多的镜子看清周围的世界,引出潜望镜的应用。在这个推理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如何制作潜望镜,节省了指导的时间,能在课堂上完成教材所要求的课外活动任务。

二、片段回放

这些设计在教学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呢?教学效果又如何?我们通过这一课的课堂教学来说明。

环节一:照亮目标的探究活动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研究了光是怎样传播的。现在我们来研究下,当我们打开灯的开关,如果光从上面往下照射,木块上就会出现一个红色的小光斑。你能说说光在这个过程里是如何传播的?

生:直线。

[活动1]照亮1号木块

师:现在我有一个问题,如果说我不改变光的入射位置和方向,把木块往前移动并立起来你有办法让小灯照亮1号木块吗?

生:能。

师: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用镜子。

(一学生上台演示)

[活动2]照亮2号木块

师:如果我们增加难度,在1号木块后面放一块2号木块,同样不改变光的入射位置和方向,如何照亮1号木块后的2号木块?小组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画在记录单1上。

(小组讨论并演示)

分析:

这两个连续的活动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轻松地完成任务,可见这样的设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

师:我们已经在上节课知道当光从光源照到第一面镜子是直射,那从第一面镜子到第二面镜子光的传播路线又是怎样的?

生:直的。

师:为什么是直的?

生回答不上来。

师:那老师再请出一个实验材料,帮助我们看清这个过程,看看猜测是否是正确的?

(师演示实验)

分析:

学生对光从第一面镜子到第二面镜子的光的传播路线的认识起先是未知且有难度的。教师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见证了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在这个基础上提供学生思维的生长点,顺利地推测从第二面镜子到木块上的传播路径也应该是直线传播的,从而也为下面的闯关游戏奠定了理论的基础。

环节二:“闯关”活动

师:那我们再来玩一个闯关游戏。(课件出示材料示意图)如果不改变灯的位置,你能让光到达这个木块吗?

生:用两面镜子光就能到达木块。

师:这似乎很简单,如果我在中间加一隔板,是不是能做到呢?把你的想法记录在记录单2上。

(小组讨论,展示记录单)

师:下面有很多组和他们的想法一样,也许不同。想知道我们的设计是否可以实现,可以怎么办?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和温馨提示

(小组实验)

分析:

这个闯关游戏学生对刚才学到的新知识的推理和运用。有些小组的实验方案和自身的设想相同,有些小组并不相同,但能在实验中修正方案,最终每个小组都能完成任务。

师:那么,从上课到现在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活动,现在你对光的传播又有什么发现呢?

(全班交流)

师:我们把刚才大家的发现总结一下,把光碰到镜子会改变传播方向,会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环节三:运用光的反射

师: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现在我们来到我们学校的小南校区。我们看图上这位二年级的小朋友由于身高问题看不到围栏外的情形,你能用今天学到的反射原理来帮助他吗?

(出示材料:一根管子和两个弯管,弯管里有镜子)

师:如果围墙比这个还要高怎么办?

生:再加一个管子。

师:还不够高呢?

生:再加一个管子。

师:也就是说这个管子可以无限伸长。大家其实已经学会了光的反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件出示反恐队员、汽车后视镜、公路转弯镜、牙科医生、万花筒图片)

分析:

学生从光的反射原理的学习逐渐解决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并从中衍伸出光的发射在生活中的应用,由课内到课外,从自身及他人,把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三、讨论思考

“以学定教”的理想境界是学生能在课堂中自始至终保持持续思考探究的状态,也就是说课堂的设计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努力能够习得的,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少一分就重复,多一分就过多,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基于这样的理念,科学课堂中要努力遵循如下原则:

1.一切源于学生,为了学生

科学的教学内容应从生活中来,在课堂寻找规律,再回归生活,所有的设计源于学生的需要,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对本课的教学结构和时间分配做了如下记录。

表1:教学时间分配

在本课4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动手的时间,教师在教学中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资料的提供者,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地习得知识、掌握能力。

2.搭建有梯度的支架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中,为了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浓厚兴趣, 建构的对象即学习主题必须是完整的知识单元,所呈现的问题应具有足够的复杂性,这可能大大超出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使学生的建构活动面临困难。因此,教师的帮助是必要的,特别是要帮助学生把复杂的任务加以分解,并设计、提供一种概念框架,为学生持续的建构奠定基础。本课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不同的支架,不断地学习、发展。

复习旧知: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用一面镜子照亮目标1→用两面镜子照亮目标2→“闯关”活动→形成光的反射的概念→应用光的反射→延伸总结

为了搭建不同的支架需要,教师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获得问题的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以学定教”理念创设的科学教学,以《光的反射》一课为例,把握学生的脉搏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真正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学生才能真正意义上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广转.“以学定教”——体育课备课的改进[J].科技信息,2011(16).

[2]曾扬明.“以学定教”,教学内容价值的审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鲸》的课堂观察与深度思考[J].2011(5).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建设小学 325000)

论文作者:金海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把握学生的脉搏论文_金海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