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国际环境变化与哈尔滨战略地位的转变_中东铁路论文

东北亚国际环境变化与哈尔滨战略地位的转变_中东铁路论文

东北亚区域国际环境变迁与哈尔滨战略地位的转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北亚论文,哈尔滨论文,战略地位论文,区域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20世纪即将落下帷幕之际,回顾哈尔滨已走过的悠悠岁月,我们不禁感慨万千。在将近1000年的历史进程中,哈尔滨经历了几度兴衰的过程,从一个小渔村一跃而成为国际大都市。在过去的岁月中哈尔滨这座城市虽然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但是,我们在对其未来的战略选择和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却深感任重而道远。今天,适逢当代东北亚区域国际环境变迁的大好机遇,面向21世纪的哈尔滨与东北亚的诸关系究竟怎样展开,哈尔滨能否再创辉煌?这将是我们面临世纪之交的最重大课题之一。

从1987~1997年的10年间,我国东北亚区域问题研究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进展。就整个形势来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研究正以方兴未艾之势向前推进。可以说,这是从国际环境变迁中产生出来的一门实践意义极强的学科。它的实际意义就在于,为我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在东北亚区域的政策、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提供具有参考价值和决策性建议的学科。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障碍依然受到历史的、政治的及其文化差异上的限制。就整个东北亚区域国际环境变迁而言,虽然从冷战状态变迁到趋向和平与缓和,但是历史的遗留问题与国家的政治利益这个根本制约合作的国际环境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因此,我们在研究东北亚区域合作问题时,应从历史与政治的环境分析入手,去考虑现实与经济的实现利益是否符合我们国家与民族的长远利益。

在我们对哈尔滨的未来充满信心的同时,我们也深感责任重大,并对哈尔滨的战略选择能否实现而忧心忡忡。机遇与风险共存,如从地缘战略角度去观察,哈尔滨已不再是东北亚区域中最具优势的地区之一。如何在劣势中占据优势的位置,这便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为了更加理智的面对这个不利的现实,本文试图从东北亚区域国际环境的历史变迁中寻求这座城市或者说这一地域的战略地位的转换。从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从国际环境与国家政治利益中看清其发生发展消亡、再发生再发展的历史规律,以期达到预测哈尔滨未来在东北亚区域中究竟处在什么样的战略地位,它将如何接受新世纪的挑战,完成自身的转换。

一、公元12世纪初东北亚区域历史环境变迁与哈尔滨战略地位的转换

公元12世纪初叶,在东北亚大陆上所发生的最为惊人的历史事件,就是女真人的兴起。公元1115年女真人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在今哈尔滨市的阿什河畔称帝建国,国号大金。至此之后,辽王朝在东北亚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女真人取代契丹人成为东北亚大陆的霸主。经过十几年努力,女真人不但占据了整个东北亚大陆,并以今哈尔滨地区为政治统治中心将其势力向南一直扩张到长江淮水流域,其疆域西至大散关,北至外兴安岭,东至日本海,建立了一个幅员万里的大金帝国。女真人从哈尔滨地区南下问鼎中原的结果造成了欧亚大陆东北部地区新的势力平衡,从而打破了东北亚地域与华北平原长期分离割据的状态,给黑龙江流域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金帝国的出现,标志着东北亚地区继高句丽、渤海、辽王朝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强有力的王朝政权,他将汉文化继续向东北亚地域的极乐和极北地区不断传播和扩散,并促使这一地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格局都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变化。

金帝国的首都上京就设在今哈尔滨市的近效区阿城市,哈尔滨地区由此成为金王朝统治中心的京畿之地。以哈尔滨为中心区的(城市)古代城镇网络已经形成。金王朝建立后,哈尔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迅猛的发展。尤其是阿什河、呼兰河、拉林河及松花江两岸的商业贸易、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交通业及矿产业等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目前在哈尔滨周边发现了金代古城300余座,各种铜镜数千面之多,铜钱则以数十吨计,金银器、丝织品、建筑饰件、银器、各种瓷器、陶器、木器等等举不胜举。实际上作为金朝政治统治中心确立在哈尔滨地区,才使得这一地区的战略地位尤为突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付予哈尔滨繁荣的机遇。女真人在历史的转换期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样的机遇,完成了这一伟大的转换,并使哈尔滨地区成为当时东北亚大陆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女真人将自己的肇兴之地作为政治统治中心的结果。政治中心的确立是古代城市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金王朝将其政治中心逐渐南移,哈尔滨地区的战略地位也随之转换为次要的位置,哈尔滨则从繁盛走向了衰落。

蒙古灭金之后,又历经元、明、清三朝,由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不断南移和人口的锐减等历史原因,使得曾经繁华了100余年的哈尔滨地区丧失了昔日的辉煌机遇。哈尔滨的战略地位则由繁盛走向了低谷,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19世纪末,由于东北亚地域的国际环境的又一次发生了急剧变迁,俄国殖民者把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政治管理中心,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作为新兴的国际都市的再度崛起使哈尔滨又一次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二、近代东北亚区域国际环境变迁与哈尔滨战略地位的转换

哈尔滨战略地位的变化与转换,始终与东北亚地域国际环境的变迁同步,无论是古代、近代、现代,还是当代和未来都是如此。近代东北亚国际环境变化的突出特点,是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决定了东北亚地域文化格局、贸易格局、经济格局和军事格局的形成与转换。

近代东北亚的历史发展过程有着明显不同的发展阶段。为了更加清楚的看到哈尔滨的战略地位是如何在东北亚国际政治变迁中形成的,我们试分阶段简述如下:

第一阶段:从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这一阶段是东北亚国际政治变迁的发生期。其主要表现为,俄清两国在黑龙江流域的争夺,以及俄日在鄂霍茨克海沿岸的冲突与对抗。沙俄在俄、清、日的关系中起主导作用,沉寂了近5个多世纪的东北亚地域开始了动荡不定的历史转换期。由于动荡的中心大部分在东北亚的边缘地带,因此,哈尔滨作为腹心地带则显得异常的平静。

第二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这是东北亚国际关系由俄、中、日三国鼎立向两强(俄日)相争的转换期。自此以后,作为东北亚大陆的腹心地带的中国东北地区开始布满了战争风云。沙俄为了完成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计划,在新的东北亚国际环境变迁中逐渐产生了修筑中东铁路支线的阴谋计划。沙俄的考察船只不断地往来于松花江上,并开始在哈尔滨这个默默无闻的小码头上,做着大俄罗斯的美梦,哈尔滨正在摆脱往日的宁静而悄然崛起于东北亚大地。这是近代哈尔滨战略的黎明期。

第三阶段:从1895~1905年,这是东北亚地域国际环境发生巨大变迁的历史转折点。这一时期的特征突出表现在中东铁路横跨中国东北北部的满洲里与西伯利亚大铁路乌苏里线接轨这一重大事件上。中东铁路选定以哈尔滨为中东铁路管理中心,由此向南又铺设了南支线直到大连,在中国东北形成了一个"T"字形大铁路、这条"T"字形大铁路酷似一柄利剑插在了东北亚的腹心地带。由于中东铁路的建设,哈尔滨从一个小村镇一跃而成为中东铁路的交通枢纽,同时又是中东铁路指挥系统的中心地。哈尔滨在这一时期战略地位的形成,是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和中东铁路管理局设立在哈尔滨的原故而迅速发展成为东北亚国际政治中心城市之一,并成为东北亚最有活力的大城市。

欧洲的文化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从西方传播到哈尔滨并扩散到东北亚。这里则成为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交汇点。哈尔滨渐渐失去了中国传统的民族风光,代之而兴的则是欧洲的异国情调。哈尔滨在近代东北亚国际政治的变革中获得了一次令人惊奇而痛苦的机遇。

第四个阶段:自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是东北亚地域在俄日帝国主义的瓜分下进行的殖民经济掠夺的相对稳定时期。此阶段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国际资本主义列强在中国东北地区展开的新角逐与斗争。东北亚地域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与整合。哈尔滨则作为俄国的独占势力成为北满的中心城市,与此同时并与日本占有的南满地区开展了全面竞争,在殖民经济的狂潮中,哈尔滨逐渐演变成东北亚与欧洲贸易最大的进口货物集散地。

第五个阶段:自1915年至1922年华盛顿会议结束。此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导致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整个世界格局乃至东北亚国际政治格局冲破了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单一局面。整个世界进入了以意识形态的对立为主的全面对抗阶段,最终形成了两大阵营的局面。东北亚国际政治开始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发展阶段。哈尔滨则成为这一复杂国际关系背景下的一个多色彩的大都市。

哈尔滨由日俄两强相争逐渐蜕变成中、美、日、苏四国的角逐场所。哈尔滨作为国际化都市的特点更加浓厚,中东铁路仍然起着连接欧亚大陆桥的作用。哈尔滨市从中转贸易时代进入了进出口贸易时代,并已成为日本、美国、英国及其它列强对俄贸易的中心。哈尔滨的经济贸易界开始了与国际舞台的对接。

三、现代东北亚区域国际环境的变迁与哈尔滨战略地位的转换

在现代,东北亚地域国际环境和哈尔滨的战略地位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1931年9月18日日本政府在东北亚腹心地带的中国东北发动了突然袭击,以武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从而打破了华盛顿会议以来确立的东北亚的国际政治局面。哈尔滨则在新的东北亚国际环境的变迁下,成为日本独占中国东北以及反苏的战略中心。这一局面一直维持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

哈尔滨在这一阶段依然是东北亚腹地物资的大消费基地和商品加工基地。随着日本与伪满政府的“北边振兴”计划的实施,围绕着哈尔滨这座中心城市又出现了新兴的城市。虽然中东铁路仍然是物资集散的大动脉,但是,在其周围则又出现了新的运输支线。

二战以后,中国东北地区经过了短暂的争夺与反争夺又重新回归人民政权的掌握之中,哈尔滨则成为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最巩固的后方大都市,并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解放和抗美援朝战争。然而,在60~70年代,由于国际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并由军事对抗的结束转向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从而又导致冷战的开始。哈尔滨则在国际社会孤立和封锁下,逐渐走入封闭之门,哈尔滨开始了举步维艰的历程。这期间加上我们在战略上的严重失误,哈尔滨城市的发展则非常缓慢。

70年代以后,我国外交战略做了重大调整和转换。实行了联日亲美抗苏的战略,从而改变了独自与苏联冷战对抗的局面。东北亚国际政治环境开始出现了新的转换。8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中苏关系的改善,哈尔滨在东北亚地区的贸易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又显现了它昔日的优势。冷战状态的结束标志着新的军事格局、文化格局、政治格局及贸易格局的形成。80年代是哈尔滨的经济复苏阶段,并在交通、通讯、金融、电力、资源、消费、贸易等各方面逐渐形成了它自身的优势。并向东北亚地域国际经贸城的战略地位开始转换。

四、当代东北亚国际环境变迁与哈尔滨战略地位的转换

当前,东北亚地域国际环境的变化,将哈尔滨重新推向国际化道路。1989年由于苏联及东欧的巨变,东北亚国际政治格局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国从冷战状态转换为厉精图治的新局面。寂静而冷酷的国境两侧,都变得热闹起来,开始了边境贸易的历史新阶段。

哈尔滨在这一新的形势和条件下,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初把哈尔滨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经贸城市”。这一战略设想非常适合今天哈尔滨所处的战略地位,是一项非常谨慎而又严肃的战略思考和选择。它将把哈尔滨重新推向东北亚地域和世界新格局,走上新的国际化道路。

历史的进程告诉我们,由不掌握历史趋势的人所构筑的任何战略都不能击中要害。当前哈尔滨市委及市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可以说是切中了形势的要害,抓住了当前最有利的时机。

近年来东北亚地域的国际政治格局与经济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东北亚区域各国谋求经济合作已成热门话题,日本提出环日本海经济圈;中、朝、俄三国在图们江流域将建立跨国自由贸易区,韩国提出韩、日、中三角经济合作设想,并提出黄海经济圈的计划;中俄边境贸易、中蒙边境贸易都充满了活力。东北亚区域的各项合作计划正在运筹之中。从地理位置上看,哈尔滨则处在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从交通运输上看,哈尔滨是东北亚地域腹心地区的交通枢纽,铁路线最密集。公路、江海联运、航空、铁路运输已初步形成立体网络。东出日本海、南抵沿海各港口、北接中国与俄罗斯边境的各口岸城市,西连蒙古并可进入东欧。此外,哈尔滨在东北亚区域腹心地带的诸城市中的实力处在领先的地位。诸如电力、水利、能源、机械设备、高科技、运输、文化教育、人口素质、商业、转口贸易、加工业、金融、信息业资源等均大有潜力。哈尔滨在建国以来一直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是我国东北最北部的政治中心。这是哈尔滨战略地位中非常重要的条件之一。

哈尔滨每年一届的哈洽会,已举办了10余次,一次比一次成功,并赢得了国内外客商的高度赞誉与好评,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日益高涨。松哈合并之后,哈尔滨地区的经济、贸易、工商业、运输业、人口、对外贸易、工业、农业的综合实力又有了较大的增长。可以说这是完成当代历史转换期中最重要的关键一环。当前,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推进旅游战略,号召各级政府优先发展旅游业,以金源文化、冰雪文化、草原文化、森林文化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哈尔滨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认识哈尔滨,宣传哈尔滨,建设哈尔滨,恢复中央大街及其它历史沉淀的文化遗产,修复索非亚教堂等措施已深得中外游客的赞誉。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带动哈尔滨交通、通信、轻工业、商业、手工业、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各方面的大发展。

综上所述,回顾东北亚地域国际环境变迁中的哈尔滨战略地位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其发展和演变的规律总是随着世界格局和区域格局的重大政治变故而发生变化。哈尔滨的战略地位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方面,就是政治中心和经贸中心以及交通运输中心的确立与否。

哈尔滨的战略地位是伴随着对东北亚地域的开拓,以及近现代史上各帝国主义的争霸和掠夺而逐渐显露出来。目前东北亚地域的国际政治环境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俄罗斯、日本、韩国、中国、蒙古、朝鲜、美国、加拿大这种多边型的外交政治非常复杂,各国的外交政策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不断的重新调整,俄、日、美、中这四国之间究竟谁能统领东北亚都是很难估计的。在短期内,东北亚这个角落中很可能形成一个多极性的过渡局面。

然而,从东北亚国际政治局势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其一,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开始注重与东北亚各国的合作,并制定了“1996~2005年远东和后贝加尔社会经济发展专项纲要”。日本也加强和调整了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合作及改变对中国新的外交战略;其二,韩国则把中国视为最大的战略投入市场,开始全面对中国的东北地区进行考察。目前东北亚诸国势力的强弱均没有达到一方统领的程度,在意识形态上和社会制度上自然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其三,由于苏东巨变后而导致泛区域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已经引起了一系列的历史与民族问题的发生;其四,经济上的严重不平衡所导致的国际贸易比例失调,以及发达国家在贸易上所采取的保护主义所引起的矛盾仍然在日益加深。

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维护区域和平比进行经济协作更难,而经济协作则是建立在政治和军事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际上东北亚地域的各国在经济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国际环境中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当前东北亚区域全作的国际社会背景,寻找区域合作的条件和可能性,并从理论上、政策上及具体措施上落实我们的对策。

必须看到,哈尔滨虽然处在东北亚大陆的腹心地带,但是目前却不是东北亚经贸最便利的中心区。这是因为,1.它属于东北亚的内陆区,远离海岸线,交通较沿海闭塞;2.漫长的冬季和寒冷的气候影响人们各种经贸活动;3.虽有江河之利却只能利用半年;4.铁路虽然密集,但机车的速度很慢;5.通讯系统按照国际化的标准还需完善;6.城市建筑及城市交通显得拥挤,为了适应国际化的要求,急需城市高速公路和地下铁路以及城市的绿化;7.商品单一,自产商品严重滞销,并急需创名牌产品;8.旧的工业企业机制并没有彻底转换;9.吸引国外投资的魅力尚待挖掘,流动资产严重不足;10.信息与科技教育的资金投放力度不够;11.在哈尔滨的西北、北、东及南部又新兴了众多的口岸城市及中小城市,并形成了竞争的条件。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哈尔滨要想实现“建成东北亚国际重要经贸城市的战略目标”,决不是轻而易举和一帆风顺的。然而,这一战略的确定,却又是非常切合实际的大胆规划。因为只有打破历史上的“边陲意识”,才能看到自己所处的在新时代中的战略地位。

国务院已经批准哈尔滨作为全国第一个内陆港口的试点城市,使哈尔滨成为东北亚内陆地区最具有优势的无海港口的地位。哈尔滨在东北亚区域中的战略地位正在开始由劣势向优势转换。充分发挥好无海港口的优势,可以促进整个中国东北地区及东北亚经济圈的各方面的发展。如果在此基础上把哈尔滨划为一个自由经济贸易区的话,哈尔滨将很快成为当代东北亚区域最具活力的国际城市。

哈尔滨应该优先发展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及产品深加工业,并与国际社会全面接轨,而以此来带动其它行业部门的发展。在内部调整上,重点抓好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公务员队伍和科技教育队伍。哈尔滨战略地位几经变故的历史告诉我们,凡是打破“边陲意识”,具有“中心意识”的人们,就能够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今日的哈尔滨要想完成这个了不起的历史转换期,非得树立中心意识不可,只有把自己摆在东北亚的中心位置上,才能作为新的存在而重新发展。现在比任何时候都迫切要求我们哈尔滨人要有冷静的头脑和非凡的眼力,要具备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如钢铁般的意志,来努力实现我们的战略选择。我们坚信,哈尔滨将以全新创造性的重要角色,屹立于东北亚的大地上。

标签:;  ;  ;  ;  

东北亚国际环境变化与哈尔滨战略地位的转变_中东铁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