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股票评级机制的探讨_股票论文

关于建立股票评级机制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制论文,股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理性预期的风险投资理念应当是投资为主,投机为辅。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导向则体现了一种非理性的随机特征,这一方面与股票市场的监管难度较大有关,另一方面与股票市场的投资导向不明朗有很大关系。完善证券法规,打击操纵股市行为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是市场监管者与投资者的共识,但是加强监管力度必须有市场因素的配合。市场目前缺乏一个从当前混沌状态过渡到理性状态的桥梁,建立上市公司和股票评级机制将是一种极佳的途径。培育评级机制将对股票风险发挥其指导性作用,体现在:(1)引导投资者,尽可能避免泡沫行为;(2)增加操纵市场的难度,保护中小投资者;(3)评价业绩和股价,增加企业经营压力;(4)评价未上市前的发行股票;(5)有利于引导市场重组;(6)为将来企业债券发行的评定和创业板的评定及上市奠定基础;(7)有利于规范各种形式的基金;(8)保护市场、减轻政府压力等。

建立股票市场评级机制的合理性和前瞻性

无论是债券评级或是股票评级,甚至企业资信评定,我们都尚未起步,但近年来这方面已初露端倪,体现了一定的市场认同性。适时建立股票评级机制是评级模式作用于新经济的新的着力点。

一、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回顾历史,世界几大主要金融中心股市跌宕起伏,黑色崩盘屡有发生,远的有“郁金香事件”,近的如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历史总在不断地回演,说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没有找到合适的作用媒体来引导投资者。相对而言,各国债券市场则相对规范,资金投量相对稳定,市场反映远没有股市强烈,这与很多因素有关,但一个有效的债券评级制度无疑是一条重要因素。

股市泡沫的产生是由股市的本质所决定的,这与投资理念的变化有关,投资理念短期内还沉浸在“题材”和“庄家”的局限中。我们需要探索解决类似现象根本成因的方式方法,哪怕只是部分。目前关注的股指期货方案只能改变目前股市中的“单边市”状况,即实际只能有利于解决“大势”问题,其结果只能是另一种形式的泡沫。任何形式的衍生金融工具只是一种投资的选择,只是投资方向的多样化,只能起到分散部分资金的作用。实际上,上市公司行为和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互动关系,从微观上合理评定企业和股票进而影响投资行为,其指导性效果会更明显,这是作用点的转移和深入。

因而,股票评级机制有其建立的必要性。当然,股市的涨跌是由一定时期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力图应用简单的制度来界定投机的适度区间是不现实的。但反过来说,合理的制度有利于保证市场的公平,市场是合力的体现,合理的制度只会有益于股市的健康发展。

二、作用点和有效性

一种机制的产生和作用是否具有合理性和持久性,应该着眼于产生这一机制的环境和促进其发展的条件。股票评级可以从市场、企业、投资者三个主体来看待其作用点和有效性。

1.市场。股票评级有利于股票市场的平稳发展,有利于政府监管证券市场。股票市场能够推动经济发展,但股市的过热和崩盘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极大,典型的例证就是东南亚经济危机,直接危害到了整个国民经济。透视这一切无非是所谓的“泡沫效应”,根本原因是投资者盲目跟进和股价的失控。股票评级可以作为资本市场监管部门审查决策的依据,保持资本市场的秩序稳定,避免市场盲目乐观,强化投资观念,淡化投机意识,筛选上市企业,引导股民资金投向,排斥打压操纵市场等强势资本行为。

2.企业。股票评级结果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了压力和动力,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和建立现代企业人事制度。企业迫切要求自己的经营状况得到合理的分析和恰当的评价,以有利于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投资者按照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信用状况给予资金支持,最大限度地享受相应权益。由于股票等级评定是对企业内在质量的全面检验和考核,而且,股票等级高的企业在经济交往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有利政策,因此有利于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通过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自己的股票等级,从而实现建立股票市场是为了加强企业管理和发展经济这一初衷。

3.投资者。股票评级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公正、客观的信息,从而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随着各类企业股票发行日益增多,投资者迫切需要了解发行主体的信息情况,以优化投资选择,实现投资安全性,取得可靠收益。股票评级可以评定上市企业,帮助投资者在选股时谨慎从之,避免追风行为,打击股市谣言。

三、作用模式

股票评级的作用机制在针对性、透明度、市场化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它会引导市场中大量的资金向经营业绩好的企业流动,当股价较高风险较大时,又会为新增资金的继续投入和原有内部资金的转向设置阻力,这就是一种“弹簧效应”,会对股市的稳定发展形成明显的推动力。

在股票评级的作用模式中,首先是挖掘股票合理价值。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业绩与股价关系不明朗,经常出现业绩平平而股价居高不下的现象。另一方面,尽管现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股市信息很多,但难辨真伪,实际上是一种真实性信息的闭塞,造成违规操作的可乘之机。股票评级的独立性将会重点关注企业价值,本质上是适时提醒股价失真风险,引导资金流向,为资金集中度偏离和过度集中两种市场失常状况设置障碍。同时在评级过程中必然会频繁研究企业和股市信息,去伪存真。虽然评级的根据不适时公布,但是以一个利益中立者的身份代为股民作判断。

其次是社会认同度的作用。这是中小投资者众志成城的结果,也是股票评级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立足点,这一点尤其值得注重,因为只有认同感强的事物才能指导市场。资金流向的主体是投资者,散户投资又是股市资金的主要组成部分,独立性的评级如果被社会所认同,必然会作用于大多数中小投资者,股市投资的正常化也是预料中的结局。

再次是解决所谓人的问题,即道德风险。股市评级实际上是上市公司与股价间的防火墙,能够部分切断庄家与上市公司的配合关系。我国股市现在依然是现实意义上的“圈钱地”,这也是被学术界和政府所批评的焦点问题,部分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并未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司的业务拓展上,而是放在股市的价格炒作上,这种状况是很危险的,极易引发崩盘。股票评级给经营者以压力,使绩效差的公司股份难有好的表现,事实上是一种打击少数激励多数的手段,必然使经营者经营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一些影响股市的不良现象也会相对减少。

建立股票市场评级机制的条件和成熟度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的股票市场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尽管许多地方仍然不尽人意,但在股票市场的外围建设和市场环境上已经拥有了很好的基础,这无疑是发展股票评级的有利条件。

一、机构组成与从业人员

目前我国证券从业机构大致分为这样几类:证券公司、投资咨询机构、信托投资公司、银行和科研机构。不同的机构从内部组织设置上有不同的特点和业务需要,但对于股票市场的变动和投资者设置有专门的分析部门,如证券公司研发中心,信托投资公司研发部等,都组织了中坚力量从事这项工作。这些部门和人员主要从事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和股票的市场走势分析,并定期公布研究结果。

这些研发机构可以组织起来研究股市,包括大市和个股,包括上市公司业绩和其股票表现。这些机构形成了互相竞争的机制,利用它们公开发表的意见来预测市场和探讨股市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另一种角度的宣传。正是这种出发点,使得各机构极力提高他们的分析力度和有效性,甚至不惜投入巨额成本。另一方面,从企业利益出发,对股市分析往往有失公正。但是无论怎样,目前的机构组成和规模已经足以奠定发展股票市场评级机制的组织。在这行业中,汇集了一批具备高学历且思维敏捷的年轻人,代表了新经济的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并热爱他们的工作。也正是这样一批人有意无意中引导了中国股市的发展。在分析上市公司和股票时,他们的眼光是敏锐的,具有深刻的洞察力。股票评级的评价员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群体,股票评级与研发工作的相关性也决定了业务的近似性,不过是分析与揭示的重点不同,这不影响工作的方法和知识的关联度,因而有理由相信我们不仅具备了组织基础,也拥有了极强的人力资本。

二、市场条件与制度环境

机构人员是可以控制的因素,甚至说是可以短期内完成的条件。相对而言,市场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立股票评级机制并不是无障碍,但这也恰恰是建立的重要原因,完善市场和建立市场辅助制度并不是排他性关系,也不是谁先谁后的问题,而是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关系。

市场条件和政治经济环境主要要考虑四个因素,一是政府立场和态度,二是宏观市场表现,三是配套制度的完善性,四是资料的流动性,这几方面我国都有良好的表现。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国企改革,致力于股票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不断在完善股市相关制度,股票市场发展也相对稳固,有很强的人气支撑。市场表现整体而言体现了一定的特色,投资者热心于关注有关股市的种种信息和制度,这对于发展股票评级无疑是强有力的支撑因素,也易于获得社会的认同,其作用的有效性也容易发挥。

近期政府不断加强股市监管力度,引人注目的是对“中科系”的查处,说明政府有意于引导和保护投资者。退市制度的出台、B股市场的开放等政策表明管理层正在加强股票市场配套制度的完善,随后股指期货的推出和开放性基金的出台也将对股市产生新的整合,如果说这些制度是规范股票投资的客观性条件的话,那么股市投资理念的引导机制就有了它建立的客观基础和保障,换句话说,就是政府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也在不断谋求股市投资的理性化,股票评级机制的确立具备了存在的有利宏观条件。

有理由相信,市场环境也正处在有利于确立股票评级机制的状态,市场的凝聚力在增强,一旦消息得到确认,其集中度是难以抗拒的,如高价庄股的价格回归等,这是很好的基础,有利于评级制度有效点的发挥。另外,我们已经具备了资料与数据的流动性,这是几方面因素最到位的一条,获取这些资料的途径很多,主要是印刷品和互联网,只要你稍加留意,便会获得你所需要的任何数据和资料,包括年报业绩、重大事项、历年对比、行业对比、重要公告等。从这一方面讲我们完全具备了开展评级的数据条件。

三、投资分析的成熟度

令人欣喜的是,股票的投资分析在很短的时间已经发展得卓有成效。在股票市场形成的初期,股市分析就已经显示了它的成熟度,随着市场变化的不断多样化,股市分析也越来越有深度。从市场分析结果看,出现了重视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倾向性,典型的表现如股票市场“板块”的划分,包括各种形式的划分标准,这都是根据股票的市场表现总结的特点。评定结果也非常有条理,比较性很强,集中于一些意义性颇强的报告上。

这些端倪无疑表明了股票评级的雏形正在生成,对于这一历史变化只要对股市稍加留意必然会注意到。我想举两个比较有实际意义的例子,一个例子是现在专业的证券网站一般都有“个股资料”或“数据资料”等类似的主栏,内容主要包括公告、业绩、股东结构、经营业绩、分红配股、财务指标、历史财务数据等,集中展示了每一支股票的特点和指标,从倾向性上看,这些资料立足于客观,重点在于揭示股票的价值,并对股票按指标进行了排名,部分股票伴随有评论性观点。从中我们会意识到现在股市分析的发展阶段和成熟度,这近似于确立股票评级机制的技术准备和前期培训,只是缺乏一个权威的认证和股票价值标准的确定,这也是股票评级机构所要起到的作用,即通过权威认证干预市场走向。因而有必要对现存状况进行推动,留存精华,避免狭隘的股份分析,以中肯的投资价值核心模式引导广大中小投资者。

股票市场评级的微观操作体系

对于有价证券评级尤其是债券评级,西方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如穆迪公司、标准普尔公司、花旗银行、所罗门集团等。应该说西方类似企业在对债券和企业的现行状况和未来预期上,具有指导投资者规避风险的作用。对照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有必要探索建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理性风险预期的证券评级体系。尽管西方的债券评级体系合理而有效,但是在股票评级这个问题上,可以借鉴的东西很少,不过从世界通行的债券评级的一些做法或许可以探索出一些切合实际的思路。

一、评级主体和工作对象

西方有价证券评级系统主要由银行评级系统与专业机构评级系统组成。专业机构和银行评级系统有一定的区别,银行评级是在归纳了由于借款人不能履行还款责任而造成的损失风险后对特定债务进行的评级,具有特定性、保密性和收益性。专业评级机构则拥有广泛性、公开性和独立性,并有较强的跟踪度。目前我国应发展的是专业评级机构,这是由目前证券市场的现实条件决定的。可以集中一部分专业人才,立足于专业研发机构的基础,独立于政府和证券从业机构。收入可以来源于政府公益补助、出版物的收入和发行人支付的费用。评级中立没有特定利益群,评级结果程度公开。从工作对象上说,西方主要集中于债券和特定投资组合,也有个别针对股票的评定,这是由西方市场体制所决定的。针对西方股市的弱点,我国提出了股市要立足于推动企业和市场改革的目标,一个好的导引媒介必将是政府的代言人,其影响力也是不能忽视的。在目前我国股市上投资工具非常单一,所以无其他选择,我们必须从股票市场入手解决引导投资者的问题,股票评级自然是个有力工具,也是评级机制的评定对象。

二、考虑的因素

为使评级做到全面、精确和客观,西方各评级机构考虑的风险因素主要依赖判断和文化因素,而不是详细、机构的规则和程序。不同机构选择风险因素的标准和为这些因素赋予的权重各不相同。一般而言,西方评级机构主要考虑的因素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定性的主要是管理水平、行业特征、企业规模、政治风险等,典型的方法一般运用“德尔菲法”。定量的因素分析主要是财务报表分析,包括各种财务指标和比率分析,包括横向的和纵向的比较分析,这也是评级的核心工作。从本质上讲,资信评级是一种建立在客观基础上的定性判断。从另一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的因素,宏观因素主要是国民经济情况、就业情况、国际收支、财政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微观因素主要是企业和行业因素,如生产能力、经营业绩、销售网络等,重点是财务指标。

股票的评级与西方现行评级结构相比,是共同性与独特点的结合,应当有特定的指标体系与方法。我国股票的评级应当考虑两大部分因素,即企业评价与股票本身评价,运用的方法则不外乎定性与定量分析法。股票评级考虑的企业因素重点应是企业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经营能力,以及企业的资本结构。通过对连续几年的数值进行动态对比和对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静态对比,测定企业的发展变化趋势,测定效率和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背景分析,防止片面注重机械的财务指标。股票评级考虑的股市本身的因素应当有这样一些因素:大盘、个股的业绩、市盈率、价位、政策性因素、指标曲线(如K线)等。但运用这些因素进行具体股票的评级时,不应当以价格为核心,应当抛开价格的高低论企业股票的价值级别,而不是去确定目前价位投资的风险度。设定程度的偏离,评定不同的风险区间,只可以作为辅助提示。一定程度上说,股票评级更主要的是企业量化的结果,要注意评级超脱于市场供求的独立性,不要太看重于股市的成交量指标,更不要过多关注纯市场性因素,否则就失去了独立性评级的意义,变成庸俗的股评。

三、级别体系组成和执行方法

西方评级机构评级体系是由基本原则、级别结构和执行方法组成。操作中各机构先形成部分最基本的原则,并据此规定各级别的典型的经营与财务特征,建立一套规范的评定程序,配合工作的进度采用相应的方法。评价人员会采取会谈、实地调查、个别访问、制作工作底稿等方法对被评对象实施深入调查和取证,并且过程中会运用到很多相关的经济模型对评级对象进行深入考察。应用模型进行评级成本低,而且容易保持评级的一致性。许多机构都使用外部模型来校正其评级系统和找出评级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尽管原则上风险因素的分析可以通过模型来做,但在实践中几乎所有的评级过程都大量依靠主观判断。

西方的资信评级系统将资信度一般分为ABC三大类,一般讲,A等企业或债券的信用程度高、债务风险较小;B等企业或债券的信用程度一般,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C等企业或债券的企业信用很差,几乎没有偿债能力。然后对每类再细分,有些机构甚至再加上修正指数,构成整个级别体系,这是世界通行的评价体系。在该体系中,为增加评级数量,减少集中于一两个级别的程度,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对现有级别增加+和-或1、2、3的修正因子。另一种在低风险级维持不变的基础上,对高风险级进行细分,设立更多的新级别。

对于我国的股票评级,西方的ABC制我们可以借鉴,但是其内涵意义需要针对我国股市进行修正,因为股票相对债券有其不同点和独有特色,更具有复杂性。西方的级别划分体系和组织方法我们都可以详加利用,按我们的整体思路调整级别组成、含义和原则手段,以此为指导认真分析被评股票企业的财务报告及相关数据,从而确定被评股票的财务状况、发展趋势、经济环境及其他方面。另外,在操作执行方法上,要充分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和各种模型。在实施评估时,注重点对点的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重视调查和专家论证。要效仿西方重视判断,重视人才和知识含量,充分发挥主观人员的能动力,而不是依赖机械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评价。

四、评级结果的发布和调整

有价证券评级在西方金融市场和投资市场具有重要的地位,一些国家甚至规定债券不得上市,评级的结果也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生活的很多方面。在西方,各评级机构通过互联网、印刷品或其他媒介,不断将结果及时向政府、金融机构、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进行公布和修正,评级结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被投资者、筹资者、政府和社会公众所充分接受、承认和利用,保护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对市场的稳定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投资者对评级结果的接受与信任程度是评级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市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在美国,资信等级的有效期为一年,对于已评定的企业或债券的变化情况,评级机构会跟踪监测等级有效期内的企业,分析各时段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必要的时候,对等级作出适时调整。各评级机构内部监控的手段一般是通过上下级审核和不同形式的检查和抽查,来确保评级准确性。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各种有价证券会陆续出台,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经营的结合度会更密切,合理确立股票评级机制发挥的积极作用将比西方更有现实性,其影响将更深远。对于结果的发布,我国媒体的权威性和客观性要远比西方更强,这有助于发挥评级的指导性意义。我们可以利用上市公司公告披露的指定报刊公布结果,同时利用证券专业网站扩展影响度,评级结果的公开性和广泛性就会得到实现。评级结果的发布要有事前与事后的区分,事前反复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适度保密,但相关原则可以是公开的,事后则保持透明度极高,接受公众的监督,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调整也是必要的,股票市场要远比企业资信情况变动情况复杂的多,尤其是目前我国的股市,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投资风险很难判断,因而适时调整更有必要。评级结果要定期检查,并设置内部检查部门执行不定期检查职能,督促评级人员定期调整评级,以反映动态风险。同时,要注意股票评级不是股市操盘,适合定期评定,不应频繁调整,要注意以企业投资价值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否则就失去了投资导向的意义。

股票市场评级的整体思路与未来发展

设计股票市场评级的整体思路时有这样几个问题应予考虑:一是机构和人事问题;二是股票评级与企业评级的区分与定位;三是股票评级与市场股价风险的关系与处理途径;四是操作模板的一个初步设想。

一、机构的组织与运作

承担股票评级体系的机构首要条件是要满足利益的中立性。目前我国现存体制下,评级机构应是独立性很强的公益性机构,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机构规模的扩大再考虑盈利性尺度,最终发展为类似普尔和穆迪的营作方式。机构的组织形式不应当是纯民间组织,因为其会受盈利性需要的驱使,影响公正性;也不适合由政府性机构担当,因为其必然受行政命令的干扰;合理的选择是政府扶持的股份制组织形式,但不能是一家控股的结构。这样的机构有很大的自主权又不会有维持经营的获利压力,从而充分保证评级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开性。另外要注意竞争的促进作用,评级机构不应建成垄断性机构,应扶持几家,这样通过竞争机制增强结果的准确性。另外,不限制目前的研发机构开展此项业务,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竞争。一定要重视政府组设机构的业务分量(即权威性)和公正准确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投资导向作用。

对于机构的设立初始主体,我认为由政府允当较为合理,政府设立机构非常迅速而有计划,自发性的市场行为需要时间的推移,所以适时的政府干预更为行之有效。在评级体制建立的初期,上述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要求也只有政府组织才能得到发挥。评级结果作为市场的引导者,初期必须具有较强的完善程度,就是说股票评级这一新生事物的出台就必须意味着稳定性和准确性,这一点类似股票指数的指标股的选取,股指只要一经推出,就必须能够代表大盘走势。

股票评级机构应当有自己的网址和出版物,自由发布自己的评级结果和相关依据,保证信息的足够流动性,可以将机构的网点建设成为一个资料发布中心,以政策新闻、股市资料和行情、级别评定结果和部分专家股评为主要内容,让股民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公正的信息服务。在发展过程中,评级机构可以提供三种形式的有偿服务:提供企业资信评定业务、提供投资咨询服务和提供业务媒介的广告、公告服务。三种形式的有偿业务都有可能对评级的中立性产生影响,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建立竞争机制的原因,只有竞争才能起到约束作用。评级机构在提供这些服务时,尤其是投资咨询业务,要注意只提供客观分析,不发表建议结果的原则,当然在具体操作中还有更多值得探讨的细节。

二、评级的定位与股市风险的处理

在前文我们已经提到过关于评级模式和取向问题。首先股票评级注重的是企业的投资价值,其次才是股价的市场表现。股票评级解决的问题是这个企业有没有投资价值,而不是该不该在现价位买入还是卖出的问题。虽然股票评级的结果是引导投资者的买卖行为,但并不应对股价高低作实质性评论。更切合实际的说法是股票评级是上市公司评级的市场体现,是新形式的企业评级。

那为什么不采取直接评定企业的方式呢?这是因为上市公司评级含义将更为广泛,其注重最多的应是企业的资信情况,缺乏现实针对性,结果就会象中报和年报一样,仅成为股评和操盘的一个素材。建立股票评级机制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投资盲动的问题,以促进股市健康有序的发展。针对股票的评级将会充分利用股市的各种信息和因素,是企业评定的一种扩展,应用和针对性将更强,会更有利于政府规范和稳定股市,而不是就企业论企业。如果给股票评级在企业价值与股市风险因素确定一个配比的话,我想企业评定该占80%,股市风险因素不应超过20%。事实上,企业评定的核心是经营业绩与企业发展,股市参考因素核心是价量指标与政策新闻,广大投资者运用的是分析的结果,是买入还是卖出则靠投资者来决定。这样,股市人气就会分散,而这分散的人气就是抵御股市违规行为的强壮合力,股市投资理念就会向正常方向发展。

为对抗风险,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渠道予以防范,一种是评级结果中的揭示,在下文中我们会具体讨论。另一渠道就是对评级结果的跟踪调整,但是也不要过于频繁,那样会令人无所适从,而失去了的可信度。为配合股市,股票评级一年两次比较合理,配合中报和年报的公布,不过个股中报和年报公布的时间各不相同,每次股票级别的发布应当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区间内发布完毕,而且同一级别的股票评定要同一时间发布,避免中报和年报的干扰,这样才有一致性和普遍性。评级结果发布后的过程中如遇重大事项则个别调整,要注意稳定性与机动性的结合。

三、评级结果的模板设想

西方评级体系没有过多发展股票评级业务的主要障碍在于两方面:一是级别评定后的调整时间间隔难以确定,二是股市价格的起伏波段难以确定一个合理的尺度。必须使股票评级能够涵盖这两个要求,并且还要有其准确性和风险针对性,这就是说股票评级的结果不但要揭示企业投资价值,而且要有一定的风险预示性,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不但要求在稳定性与时效性上把握适度,而且要求在企业价值和市场表现中找到结合点。

评级结果有三点不可或缺:一是评定的级别,二是风险的衡量,三是大盘的影响性。其中第一点是主要的,后两点是辅助的。既然股票评级是以企业价值为核心出发点,那么评定的级别就应该坚持此原则不变,无论股市如何波动,第一点按此原则解决很容易。第二点与第三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股价的变化上,需要既与评级核心原则不矛盾,还要推出一个价格高低的风险尺度。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区间分段的方法解决。区间分段的方法有一个立足点就是大盘指数的计算方法,利用这一计算方法和市场平均市盈率等指标,我们可以倒推出指标股的基本价位,以此为基本点可以推测价位变化的风险性,再扩展到非指标股,不过这个风险性结果是理论值,不代表任何投机的意义。评级结果和风险提示都适于采用分级制,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是股票评级结果采用级别制,风险提示采用数字分级制,如1-10级风险级。这样我们可以初步用这样一个基本表格模板表示评级结果(见表1),当然这只是一个框架,具体操作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四、从业人员的管理与机构人事制度

我国目前存在两个矛盾:一是人员的流动性不足与跨越式经济发展模式的矛盾;二是领导制度的建设和人才使用的矛盾。从实质上讲,是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契合度问题。具体来看,股票评级需要解决从业资格问题和中坚评级机构的人事制度问题,这是体制建立的两个焦点问题。

对于评级的从业资格,不应当人为地设置障碍。制度主义经济学认为既定经济环境下,只有具有有效体系和约束缜密的制度适合于限制流量的资格认证方式,如注册会计师、注册律师制度。评级制度是以人为本的运作制度,重视评级人员的判断和主观能动性,原则可以既定,但因素和权重因人而异,因而也不排除经济论断的偏见性。经济行为的开放性决定了市场结果的弱约束性,所以不适合也不应当采用资格认定的方式,行业允许人员的自由出入和各抒己见,这也是业务属性的要求。国际通行的做法一般是专家委员会指导下的评价项目小组制,专家委员和评级分析人员行业分布比较繁杂,专业特长涉及到不同的领域,不单单是经济序列。除了资深人员,评级分析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常用的做法是评级师聘用制。这种方式不但不会产生良莠不齐,相反评级的失误率是很低的,因而对纯商业性运作的评级结果准确性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作为政府代言人和引导股市的重要组织,中坚评级机构的评级准确性举足轻重,机构内部组织的构建和人员使用就尤为重要,这是结果准确的前提。如前文所述,该类机构应是政府扶持的非一家控股的股份制机构,机构的内部管理适用于现代公司组织制度,但机构应建设成为专家集团式结构,机构高层领导不宜由政府官员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应由资深专家担任,由董事会监事会负责任免,机构一线所有人员都必须是专家型人员,人事、文秘等仅作为后勤部门。机构全员应实行真正意义的聘用制,下级的使用由上级进行责任承担,机构不宜设置部门、处室和科室等庞大的级别体系。专家委员会下的“扁平式”结构更切合机构业务性质,每一项业务都划分板块临时项目组,西方部分专业机构也采用类似的业务组织形式。“扁平式”结构下仅登录评级人员的业绩记录,评定人员级别,级别的上升与收入直接相联系,不构建职务提升模式,专家委员会采用资深人员的选举制,从而形成商业运作模式的纯扁平式专业机构。

标签:;  ;  ;  ;  ;  ;  

关于建立股票评级机制的探讨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