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精细化工的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

辽宁省精细化工的产业化发展研究

李乐(辽宁省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工程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2)

摘要: 化工产业是辽宁省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是调整化学工业结构,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从产业布局、重点企业和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对辽宁省精细化工的产业化情况进行分析,在政策保障、产业结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辽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化

0 引言

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都把发展精细化工作为传统化工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其化工产业均向着“多元化”及“精细化”的方向发展[1]。目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精细化工率已超过70%,而我国精细化工率约为50%,在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高端精细化工产品主要依靠进口[2]。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是关乎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决策,将是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辽宁省是化工大省,化工产业是辽宁省的支柱产业之一,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石化工业增加值比2017年增长15.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0.5%。本文就辽宁省精细化工的产业化情况进行研究,从产业布局、重点企业和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相应建议,希望能对辽宁精细化工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1 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总体情况

辽宁省化工产业有着光辉的历史,诞生了新中国化工史上数不清的“第一”,工业基础雄厚,产品门类齐全,汽油、柴油、乙烯产量已占到国内总产量的1/10左右,多种特色产品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辽宁省化工产业也面临诸多挑战,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条短、“油头大、化身小”等问题突出,多为生产初级原料等低端产品,中高端精细化工产品还未形成较大规模,2017年部分化工产品产量见表1。

面对新的形势,辽宁省委、省政府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五基地”建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将发展精细化工作为重点任务,已初见成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精细化工产业体系,传统精细化工如农药、染料、涂料等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3],特种合成橡胶、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表1 2017年辽宁部分工业产品生产情况表*

2 辽宁省化工产业布局

经过多年发展,辽宁已基本完成化工产业布局,初步呈现产业集聚效应,形成各类化工园区50个左右[4],正阔步向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迈进。按照《辽宁省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全面建设大连、盘锦两大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改造提升抚顺、辽阳、沈阳、锦州、营口五大具有产业竞争力的石化产业基地,着力打造阜新、葫芦岛、鞍山三大特色石化产业基地,逐步完善从油气加工、有机化工、高分子聚合物化工、化工新材料到精细化工的全产业链,着力发展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坚持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方向,力争实现从化工大省到化工强省的跨越。部分化工园区情况见表2。

3 精细化工企业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得以迅猛发展,涌现出一批比较有代表性的优秀企业,见表3。在工程塑料、高性能合成树脂、特种橡胶、高性能纤维、电子化学品等新材料领域均有出色表现。其次,民营企业已成为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的重要力量,2018年,全省民营石化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00亿元,同比增长20.1%,占全省石化行业比重的47.6%;实现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17.2%。辽宁省拥有恒力石化、华锦股份等11家化工上市公司,入围2018年中国精细化工百强企业有奥克控股、百傲化学、张明化工三家公司。

4 科技创新能力

表2 辽宁省部分化工园区及主导产业

科技成果转化难已成为制约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8],应立足科技创新服务于“一带五基地”建设和“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服务于实体经济,推进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体系,支持各类型孵化基地建设,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成果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表3 辽宁省部分精细化工企业

5 促进辽宁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强化政策保障引导

政府政策的扶持对新材料产业形成、巩固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5]。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中国制造2025》等系列文件精神,按照《辽宁省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辽宁省石化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要求,统筹全省化工产业发展全局,积极发挥政府调控引导作用,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坚持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逐步提高精细化工比例。

“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是习总书记对东北振兴发展的治本之策[6]。我省传统化工产业比重大,基础化工产品、通用化工产品等低端供给过剩,内部竞争激烈,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等高端供给不足。应做好产业、园区中长期规划,积极化解过剩产能,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扩大高端供给规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精细化工产业的上下游衔接配套,延长产业链。

5.2 优化产业结构

第一,尽快研究制定《合作社法》,确立合作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包容上述各种合作社类型。目前,农机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都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有的在工商部门注册,有的在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前者注册为合作社法人,后者则不具备经营职能。这种情况说明,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无法容纳实践中出现的合作社类型,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发展合作经济的需要,必须制定一部统一的《合作社法》,对上述各类合作社的运作规则进行具体规定。

5.3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016年和2017年,石化行业共有98项化学化工类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大奖,技术创新已经成为行业产业结构升级、企业产品结构优化的主要动力[7]。辽宁省要成为化工强省,就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实现技术升级与产品转型。发挥我省科研优势,集中科研力量向重点领域、重点产品倾斜,选择性地开展攻坚克难,突破技术壁垒,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5.4 促进科技成果省内转化

作为新中国最早的化工产业基地之一,辽宁拥有众多科研实力领先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沈阳化工研究院、大连(抚顺)石化研究院、大连化物所、锦西化工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单位在诸多精细化工前沿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等高校为我国化工产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另有多家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肩负着一线科技攻关任务。但是,辽宁省科技成果也存在着“墙里开花墙外香”和省内转化率不高的突出问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较少、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碳酸氢钠液:在25 ℃室温条件下,用精密电子天平称取8.4 g碳酸氢钠,并将其溶于100 mL去离子水中,定容,摇匀即为1 mol/L碳酸氢钠溶液[7]。

6 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辽宁精细化工行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两大战略,为我省“一带五基地”建设和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贡献力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文化激荡,中国经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一些有识之士出国留学,开眼看世界,希冀从西方寻求救亡兴国之道。素抱教育救国理想的蔡元培认为,德国是当时哲学、教育学最发达的国家,故向学部提交呈请,“拟自措资费,前往德国,专修文科之学,并研究教育原理”[1]452。

参考文献:

[1] 王敏,李峰.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云南化工,2018, 45(10): 21-22.

[2] 萧河.我国精细化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四大方向[J].中国石化,2018 (12): 79.

[3]庄长君.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辽宁化工,2017, 46(3): 266-268.

[4] 韩微微,金雅乔,荣海旭,等.辽宁省石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分析[J].辽宁化工,2015, 44(1): 40-43.

[5] 汪苹,高灵芝,费钟琳.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新材料产业政策工具研究[J].现代化工,2018, 38(10): 6-11.

[6] 王建聪,丛敏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促进辽宁要素结构调整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 29(1):204-205.

[7] 李寿生.奋力开创新时代石化行业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J]. 中国石油和化工,2019 (1): 4-9.

[8] 杜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症结及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 (3): 70-76.

中图分类号: TQ 201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李乐(1986-),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精细化工、化工安全。

基金项目: 辽宁省公益研究基金计划项目(2019JH4/10100041)。

标签:;  ;  ;  ;  

辽宁省精细化工的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