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与多潘立酮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王德学

兰索拉唑与多潘立酮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王德学

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515

【摘 要】目的:观察兰索拉唑与多潘立酮对反流性食管炎胃镜下的疗效表现。方法:将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方法用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治疗组50例采用兰索拉唑与多潘立酮。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0.2%,好转率8.1%,无效率1.7%。对照组治愈率56.5%,好转率17.5%,无效率26%。两组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兰索拉唑与多潘立酮对反流性食管炎胃镜下观察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兰索拉唑;多潘立酮;反流性食管炎

【中图分类号】R7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74-01

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反食,烧心等反流症状或组织损害,部分患者有食管外症状如:反复发作的哮喘,慢性咳嗽,咽喉炎,非心源性胸痛等。我院对收治的100例反流性食管炎中的50例采用兰索拉唑与多潘立酮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院2014年~2015年消化内科100例住院病人,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28~70岁,平均(45.2±1.8)岁。均有程度不同的反酸,反食,烧心症状。按1999年8月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召开的全国反流性食管病研讨会制定的胃镜标准分级[1],72例病人分级分组例数如下:其中15例为1级,43例为2级,14例为3级;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有17例为1级,24例为2级,9例为3级,治疗组50例,有18例为1级,19例为2级,13例为3级。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无差异(P>0.05)。

1.2方法

治疗组用兰索拉唑30mg,一天一次,早餐前半小时口服,多潘立酮10mg,一天二次口服。对照组用雷尼替丁150mg,一天二次,早晚餐前半小时口服,多潘立酮10mg,一天二次口服。两组均加用硫糖铝50mg,一天三次,餐前半小时嚼服。疗程8周。

1.3疗效评定标准

各组完成8周疗程后,根据症状减轻程度及胃镜检查情况,我们制定如下评定标准。显效:症状完全缓解,胃镜检查由原来的Ⅰ级、Ⅱ级转为0级或由Ⅲ级转为Ⅰ级以下的。好转:症状明显好转,胃镜检查由原来的Ⅱ级转为Ⅰ级或由Ⅲ级转为Ⅱ级。以上两组的例数总和,为有效例数。无效:症状减轻不明显,胃镜检查由原来的等级保持不变。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

2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90.2%,好转率8.1%,无效率1.7%。对照组治愈率56.5%,好转率17.5%,无效率26%。两组有明显差别。两组病例治疗观察效果为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是多因素所致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其发生机制主要是食管抗反流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增强所致。其中前者包括下食管压力改变,食管酸度清除功能障碍和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障碍,而一个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是大多数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发病机制[2]。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仍以药物治疗为主。通过本组50例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前后胃镜下的比较,治疗效果显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雷尼替丁为H2受体阻滞剂,通过竞争性抑制壁细胞的H2受体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兰索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ppi),通过非竞争性不可逆的对抗作用抑制壁细胞表面的H-K-ATP泵,抑制壁细胞分泌胃酸的最后途径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目的。多潘立酮可改善胃动力,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改善食管清除胃酸能力,增加胃排空。本组资料显示采用兰索拉唑与多潘立酮明显优于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在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不理想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3]。

十二指肠胃反流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其确切的发生机制和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胆汁反流性胃食管炎多由于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失调,幽门弛缓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胰酶及碱性肠内容物反流,刺激、腐蚀胃黏膜所致。因此,促进胃动力,恢复幽门功能、有效地保护胃黏膜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方法。笔者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胃肠动力药的基础上,加用胃黏膜保护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食管炎。质子泵抑制剂是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炎症的一线药物,它能有效地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快速缓解症状,减少胃酸对黏膜的腐蚀,促进胃食管炎症愈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促胃动力药宜早,以求迅速控制症状,促进破损黏膜的愈合。兰索拉唑属第二代新型质子泵抑制剂,对基础胃酸分泌和所有刺激物所致的胃酸分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促使溃疡愈合比其他抑酸制剂更快、作用更强、持续时间更长。铋剂刺激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黏液,促进上皮细胞的自身修复;在溃疡面与蛋白质络合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胃蛋白酶、胃酸的腐蚀作用;可直接刺激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的产生,使溃疡面和糜烂面快速愈合。铋剂既能与幽门螺旋杆菌细胞壁脂质层紧密缔结,使菌体细胞壁合成受到影响,导致细胞壁破裂;又能抑制细菌酶的活性,干扰细菌代谢,从而起到杀灭幽门螺旋杆菌作用。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的重要的危险因子,胆汁反流性胃食管炎有较高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胶体果胶铋是一种新型的胶体铋制剂,与胃肠溃疡面及炎症表面有特殊亲和力,具有保护胃肠黏膜、促进溃疡愈合和炎症好转的作用、以及直接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从而提高胆汁反流性胃食管炎的愈合率,降低复发率。凝胶剂的磷酸铝通过中和缓冲胃酸,形成胶体保护性薄膜,隔离并保护损伤胃黏膜组织,促进溃疡面肉芽组织增生而起到治疗作用。铋剂的蛋白络合作用和直接杀菌作用是铝剂所不具备的,是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原因所在。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是安全有效的促胃肠动力药,均能增强胃的蠕动,促进胃排空;增加胃窦收缩次数,协调胃及十二指肠运动,从而防止胆汁反流,减少胆汁酸对胃黏膜的损伤。主要区别为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通过拮抗胃肠道多巴胺受体,特异性地作用于上消化道。莫沙必利为选择性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选择性作用于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的5-羟色胺4(5-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使消化道平滑肌运动加强,是全消化道动力药。多潘立酮主要作用于上消化道,副作用相对较少,引起腹痛仅为瞬时性,且程度较轻,亦未见心跳骤停的报导。莫沙必利主要作用部位在胃和小肠,引起腹痛、腹泻的不良反应机率较多潘立酮高,而且价格较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总之,由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较高,具有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和Barrett食管等多种并发症。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兰索拉唑、多潘立酮、胶体果胶铋三者伍用可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食管胃内胆汁反流,保护胃黏膜和对幽门螺杆菌的杀灭作用,能有效促进病灶的愈合,降低复发率,是较兰索拉唑、莫沙必利、磷酸铝凝胶组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食管炎的更有效、更合理的药物配伍组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崇.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59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2):33-36.

[2]孙军.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5):83-84.

[3]蒋名义.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00-101.

论文作者:王德学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兰索拉唑与多潘立酮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王德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