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城区流动人口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分析论文_欧琦

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常宁 421500

【摘 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常宁市城区流动人口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18年5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各行各业中选取常宁市城区自2017年至2018年来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共330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集中调查的方式来获得研究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结果:该组研究对象中共330名,高血压共109名(36.61%),糖尿病共94名(28.48%),血脂异常167名(50.60%),超重100名(30.30%),肥胖154名(46.67%),精神病10名(3.03%)。该组研究对象中BMI>28、身体活动缺乏、饮酒过量、吸烟、不合理膳食的慢性病发生率在同组未患病人群比较中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研究对象的慢性病发生影响因素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身体活动缺乏、饮酒过量、吸烟、不合理膳食均可作为多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宁市城区流动人口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肥胖等发病率较高,引起这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了身体活动缺乏、饮酒过量、吸烟、不合理膳食等,针对可能出现的出现的危险因素给予有效的干预刻不容缓。

【关键词】常宁市;流动人口;慢性病;危险因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为慢性病)目前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也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现有研究报道指出,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在内的诸多慢性病已经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非常沉重的经济上的负担[1-2]。大量资料显示,当流动人口离开原来的住地之后,在参与并接受现住地工作以及日常的生活之后,都直接对他们当地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医疗保障体系等方面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对人群的慢性病相关行为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3-4]。目前,我国在实际的卫生服务工作中对于流动人口的慢性疾病所掌握的相关资料仍较少,且同时针对流动人口慢性病的预防及控制采取相对应的有效的措施也很少,本文对我市流入人口进行了抽样调查抽,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第三版服务规范发布后,我市城区三个社区相继改为对常住居民(居住6个月以上,包括流动人口)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本文对流动人口健康管理工作开展得比较好、资料较齐全的宜阳社区进行抽样调查,在三个居委会、4个城区村中选择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三条街区全部流动人口(非本地户籍)开办或从业的工厂、商贸、运输、房地产和服务业人员,年龄18岁一59岁人群进行调查,共获得合格样本330人。其中男性183人,女性147人;年龄18∽35岁179人,36∽59岁151人;已婚180人,未婚或离婚150人。

1.2方法

利用集中调查的方式来获得研究资料,调查所需要的量表包括了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询问调查等,由统一接受培训的调查员利用调查问卷,并采取面对面的途径进行调查,调查的信息包括了慢性病的发生情况,并对慢性病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双录入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逻辑纠正,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该组研究对象慢性病发生率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2结果

2.1该组研究对象的慢性病患病率统计情况

该组研究对象中共330名,高血压共109名(36.61%),糖尿病共94名(28.48%),血脂异常67名(20.30%),超重100名(30.30%5),肥胖154名(46.67%),精神病10名(3.03%)。

2.2该组研究对象慢性病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该组研究对象中BMI>28、身体活动缺乏、饮酒过量、吸烟、不合理膳食的慢性病发生率在同组比较中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该组研究对象慢性病发生率的多因素分析

2.3该组研究对象慢性病发生影响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该组研究对象的慢性病发生影响因素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身体活动缺乏、饮酒过量、吸烟、不合理膳食均可作为多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该组研究对象慢性病发生率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3讨论

慢性病的发病特点表现为患病人数众多、医疗成本较高、且患病时间较长、服务需求较大等特点,经过大量的试验证实发现,慢性病是能够用于预防以及控制管理等,通过对常见的慢性病诱发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开展与慢性病有关的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在根本上降低慢性病发生率的目的[5-6]。自2009年起,我市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对本地户籍人口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和精神病等慢性病的建档、随访、管理和健康教育等防控工作,从建档资料中可得: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6种)18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分别是27.2%、11.8%、10.3‰,超重率28.9%、肥胖率11.5%;本文流动人口慢性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当地户籍人口。结合结果判断引起这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了身体活动缺乏、饮酒过量、吸烟、不合理膳食等。分析出现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流动人口的生活方式受原住地和流入地文化习惯双重影响,健康知识缺乏,背井离乡谋生压力较大,为了缓解压力,过度酗酒、吸烟;加之膳食结构不合理、身体运动少;另外也有可能是异地的医保制度还不够完善,异地人员难以获得同等卫生保健得服务,随之之衍生出不同的慢性病,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8-9]。对此认为,需要不断的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流动人口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以实现全人群健康目标[10]。

综上可见,针对流动人口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给予有效的干预和积极预防,从根本上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致残率、死亡率,保障全人群健康公平公正原则的实现已是刻不容缓的了。但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调查分析,以获得精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谢开婿,韩雅斌,陈玲俐,等. 桐乡市流动人口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5):882-883.

[2]闫鹏丽,王林,吴存瑾,等. 从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分析门诊用药规范性[J]. 天津医药,2014,42(5):498-500.

[3]刘彩萍,张嫣平,胡 皓,等. 宁夏银川市某城区流动人口慢性病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中国卫生统计,2015,32(3):477-478.

[4]陆菊明. 中国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更新要点的解读[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42(10):865-866.

[5]刘海峰,梁丽萍,田凤花,等.武威市凉州区流动人口慢性病患病及危险因素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7,33(2):250-251.

[6]栗华,崔泽,朱俊卿,等.河北省就业流动人口主要慢性病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2):108-109.

[7]刘玉红,郑颖,陈晶,等.北京广外地区成人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健康管理探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27(1):50-52.

[8]程志华,李辉,龚清海,等. 宁波市慢性病防控综合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31(3):379-381.

[9]刘璞瑜,符艳,王红美,等.海南省居民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7,17(7):657-658.

[10]齐玉玲,张秀敏,高航,等.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状况与相关危险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17,31(8):935-936.

论文作者:欧琦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常宁市城区流动人口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分析论文_欧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