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家建设逐步推进,工民建工程项目日益增多,对屋面、外墙、地下室等部位的防水防渗要求更高。工民建建筑屋面、外墙、门窗等部位是经常漏水、渗水的地方,要加强这些部位的防水防渗施工,防治漏水、渗水。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工民建建筑质量,延长工民建建筑使用寿命。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防水防渗技术;应用研究
1导言
现代化的建筑不仅局限于居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安全性、美观性、实用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物的渗漏水一直都是影响实用功能的代表问题,想要彻底的解决渗水问题,必须引进更加先进的防水防渗技术,进一步提高工程的防水性能。
2研究工民建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应用的现实意义
当前阶段,工民建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技术应用,是保证工程项目建设使用整体性的关键。然而,在施工实践过程中,因工程受到外部环境因素与材料设备使用不合理等问题的影响,降低了工程建设使用的安全可靠性。为此,工程建设者应从问题角度出发,即在明确防水防渗技术运用问题及发生部位,产生原因的情况下,对其技术的运用效果进行优化控制。如此,工民建工程的施工建设就能以安全可靠状态作用于实践,以满足建筑用户的舒适度需求。
3工民建工程施工中渗漏产生的原因分析
3.1工程设计方面的因素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温度、气候等差异非常大,南涝北旱,尤其是南方炎热多雨且潮湿,台风多发,极易发生持续的暴雨和局地强降雨。因此,从设计的角度,应根据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防水、防渗的等级,做到设防有针对性,保证建筑物的防水效果并合理提高防水使用年限。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国家正在大力推广住宅产业化的进程,以前容易渗漏水的厨房和卫生间,现在已经开始工厂化生产,整体厨卫等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以往现场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下文重点分析南方多雨潮湿气候条件下的防水应对措施。普遍情况下,南方地下室、外墙、屋面等部位的防水体系一般都是刚性与柔性防水相结合。刚性防水是以钢筋混凝土、防水砂浆为主的基层,柔性防水是以其与基层附着的形式的防水卷材和防水涂膜为主。如果设计角度不能综合考虑地方的气候环境因素、材料的物力特性,将给防水效果带来隐患。在建筑和结构上,也需要因地制宜,设置合理的排水坡度、防水高度差、选择合理的门窗型材、根据水量选择合适的排水管道和洁具等等。
3.2材料选用方面的因素
在工民建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是主要的刚性防水基材,因此,对混凝土的选用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具体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混凝土拌和用的粗细骨料存在质量缺陷或是级配不合理。其二,对外加剂的使用缺乏科学的控制,致使混凝土出现泌水或是离析问题,从而引发裂缝问题;其三,水泥的选用不合理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等质量缺陷。柔性防水方面,根据防水年限要求、环境要求,分别选用合适的材料。目前,常用的有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高聚合物等各类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PVC等各类型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等等。不同环境采用不同的柔性材料,效果截然不同。例如,在地下室外墙,迎水面宜采用强度更高的防水卷材,土方回填过程中被土体回填和下沉破坏的几率就更小,已经发生很多地下室外墙采用防水涂膜等施工,在回填过程中被回填土的沉降而拉裂防水涂膜,导致整个外墙柔性防水体系还没有开始正常发挥功效就已经失效的失败案例。再比如,有种植大型乔木需求的种植屋面,必须采用有耐穿刺功能的防水卷材,否则,会直接影响防水使用寿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施工方面的因素
作为基层的刚性防水层的混凝土,首先,在浇筑时,振捣不均或是过振、漏振都会对密实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浇筑过程形成冷缝。其三,施工缝、后浇带等设置不合理,施工缝处理不好。其四,后期养护不及时。都会导致混凝土产生不正常的裂缝,引起刚性防水体系产生渗漏水缺陷。作为加强层的柔性防水层,各种卷材、涂膜等在施工之前,基层必须进行处理至满足要求:一、基面必须大面平整;二、基层表面的气孔、蜂窝、缝隙、起砂等应先修补和补强处理;三、基面必须干净,无浮浆、无水珠、不渗水;四、阴阳角要倒角、补强处理;五、阴雨雪等不良天气严禁施工。
4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的应用策略
4.1屋面及室内施工
有关主体在对工程项目的屋面以及室内进行防水防渗处理之前,首先必须全面考量工程建设的外部环境以及天气条件,尽量在晴天状态下完成防水防渗施工。在此基础上,应当根据工程项目的用途、规模以及细节性建设需求,有针对性地规划并安装排水装置,避免在建筑内部出现积水难以排出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基层的具体状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查验,及时修补表面不平坦、不密实的墙壁。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的坍落度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即科学处理易性与密性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上降低工程项目在投入使用之后出现渗漏问题的概率。
4.2外墙施工
外墙是建筑受外部要素影响最大的区域,所以应当重视这一部分的防渗施工。①水泥砂浆的搅拌必须做到充分,并且要确保将其均匀的涂抹在墙体之上,全面提升外墙面的平整度与密实度,避免出现无水泥砂浆覆盖或者是存在杂物的区域,实现涂抹工艺的一次性完成,降低后期进行返工处理的概率[3]。②在对外墙进行抹灰的过程中,必须先对其进行浇水湿润处理,使其表面呈现出清洁、平整的状态。在此基础上的抹灰工艺,必须要落实分层施工的具体要求,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聚丙烯,并且在甩搓过程中提升抹灰层的质量,即要确保不同抹灰层的抗裂性能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从而有效规避后期出现裂口的概率。③如果房屋外墙砌体与顶板的距离较大,施工人员还需要以立砖为载体进行斜砌,并且用砂浆将其空隙处填实,全面提升建筑整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4.3门窗施工
房屋建筑外部的门窗也是渗漏问题的高发区,基于此,有关主体在门窗安装之前必须要确保门窗本身的质量可以满足生产、生活应用的需求,即应当全面检测门窗的抗雨水、空气、风沙渗透的能力,确保其达到施工标准后方可投入使用。其次,在门窗的安装过程中,所选用的连接件厚度必须大于1.5mm,且宽度必须大于25mm。特别是针对现阶段房屋建筑中常见的铝合金门窗,其所应用到的连接件必须同门窗相匹配,并且尽量避免将门窗外框直接嵌入墙体之中,进而降低人类活动对于建筑本体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在设置门窗外框与墙体的固定点的过程中,应当确保其同门窗边框两侧的距离小于15mm,并且要具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连接件固定点。除此之外,门窗安装完毕后还需做好其同墙体间缝隙的填实工作,为房屋的投入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5结语
综上所述,工民建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的应用,需对以往工程施工采用防水防渗技术情况进行了解,以在明确防水防渗技术应用优化方向的基础上,提升工程各部分结构作用的稳定性。究其原因,工民建各部分结构出现渗漏病害问题:是因为施工质量并未达到施工规范标准。
参考文献:
[1]田生强.浅谈工民建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J].门窗,2017(06):75+77.
[2]朱汝杰.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在工民建中的运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22):36-37.
[3]聂圣涛.论工民建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7,43(13):102-104.
[4]苏中钱.工民建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12):54+56.
论文作者:蒙甲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防渗论文; 工民建论文; 外墙论文; 门窗论文; 卷材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