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地区公开建党论文

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地区公开建党

贾诚先

中共北满分局旧址。 (图片由宾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现在的黑龙江省在解放战争时期称为北满根据地,包括松江、黑龙江、牡丹江、合江、嫩江等地区。从1948年春天开始的北满根据地公开建党活动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事件,众所周知,在反动的白色统治和日伪殖民统治之下,我党在东北地区的革命活动都是秘密进行的。在解放战争时期北满地区革命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广大人民群众已经发动起来,土地改革成果显著,剿匪斗争取得胜利,革命民主政权更加巩固,革命事业的发展需要党的组织和党员数量适时增加,以加强党的领导力量,扩大党的执政基础、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公开建党是我们党在东北解放区公开执政权力的标志性事件,开始由秘密斗争的政党转变为公开执政的政党。

党的七大提出要在巩固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公开建党工作。在中共中央东北局的领导下,北满等东北根据地建立伊始,在党的建设上各地采取了“慎重发展与控制发展”的方针,根据当时黑龙江省委的统计,到1945年11月,进入黑龙江地区的抗联干部和延安来的干部,共计301人。到1946年5月,全省发展新党员618名。党员结构分布上,军队党员多于地方,城市机关多于农村,有些县农村甚至没有农民党员。

1948年春,东北局明确提出了在东北解放区的基本地区,即在北满根据地实行“大胆的公开的积极的建党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主要考虑是在东北解放区的基本地区,公开建党的条件已经非常成熟了。经过了两年多的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和剿匪斗争,广大群众已经对共产党有了深刻认识,群众中已经涌现了一大批经过斗争考验的贫雇农积极分子和一些新干部,要急切解决党员数量少和基层组织工作不力的问题。同时,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需要我们党亮明身份,公开党的基层组织活动,公开发展新党员,从而使我们党更广泛地团结和领导最广大人民群众,造就最宏大的最坚强的革命力量,把革命和战争推向国统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

公开建党之初,在党内进行了思想教育和讨论,统一了对公开建党的思想认识,纠正了关于公开建党不正确的观点,主要有:一是对建党条件估计不足;二是脱离群众,不相信群众,害怕在群众中公开建党;三是建党与土地改革等工作相脱节。东北局机关报《东北日报》1948年7月16日发表社论《扫除建党工作中的思想障碍》,明确指出:“我们应教育全党同志深刻认识到没有党的基层的建设和党的支部的核心领导,要建设与巩固东北这样一个具有国家规模的根据地,将是不可能的。因此,全党同志必须负起责任来,注意建党工作,在建党工作上做出更多的成绩来。”同时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是审慎的有领导的发展党”,提出为贯彻大胆、公开、积极的建党方针,必须纠正目前建党工作中存在的对建党条件估计不足,害怕公开建党和建党与生产运动脱节等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

土地改革完成后,再不加强党的发展建设,将犯历史性错误。各级党的领导干部把自己建党工作中的思想障碍扫除干净,为充分贯彻东北局关于公开建党的方针而努力。各省委着重改变不敢发展党组织和党员的倾向,在新的斗争中提高党员质量和数量,建立党小组和党支部,提高党员与党支部在广大群众中和乡村中的战斗力、领导作用和核心作用。公开建党的主要目标是“一切为了建立党的领导”。

社会保障制度为民而生,也一定要为民所用,美国政府包括医改在内的改革措施如果不得民心、不能保障人民的利益,其前景就不可避免地蒙上阴影。

1947年12月15日,合江省委召开直属机关整党动员大会,省委书记张闻天作了题为《整顿我们党的队伍》的动员报告,针对部分党员中存在的思想混乱、生活腐化和严重官僚主义作风等问题,提出了整党的方针和方法。号召党员积极行动起来,把我们的党整顿好,使党组织担负起新形势下的新任务。

在公开建党方法中,普遍宣传、群众公议和党批准是三个重要环节。普遍宣传是发动群众认识共产党在翻身解放获得土地等方面重大作用,了解共产党的基本政治主张和纲领,回答了“什么人领导咱们翻了身?”“什么是共产党?”“什么人什么条件可以入党?”三个基本问题。群众公议是由本村贫雇农公开把关报名要求入党者和已经入党者的现实表现。有的村长入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群众认为很坏,立场不稳,大家就提议开除。在审议新党员时,群众会审慎地给出鉴定结论。

群众在讨论新党员时,完全根据其现实表现,把关比较严。1948年4月,密山县复兴村群众讨论王恒君入党时说:“大公无私斗争积极,历史好,当个共产党员不愧。”在讨论袁庆山入党时,大家直接表示反对,有人说他“动员参军光叫喊,自己弟兄三人一个也不去,上前方担架队他也不去,我看不够党员。”这样就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让群众知道共产党人是给群众办事的,同时,群众也有权利监督身边的党员。党批准是决定性的环节,必须保证新党员的质量。

经济犯罪案件现场访问的重点在于被害人对被害过程的陈述、知情人所了解的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对会计凭证、账簿资料的调取等。经过多年的经济犯罪侦查实践,对经济犯罪案件进行现场访问已经成为经济犯罪侦查人员的工作习惯。囿于探讨的必要性和篇幅,本文侧重于探讨经济犯罪案件侦查中需要进行的实地勘验情况。

1948年1月26日,东北局在哈尔滨市召开机关整党动员大会,根据全国土地会议和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精神,决定进一步开展整党运动。李富春在会上作了机关整党的报告,指出机关整党以学习为主,查思想、查立场、查生活,清除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作风,以达到提高思想、坚定立场、作风民主、生活朴素,使党和人民密切结合起来的目的。在党员较多的农村通过党支部进行整党,整顿思想作风,整顿党和群众的关系,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党员素质,在整党后公开发展新党员。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党领导农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党章规定,一般按照行政村或行政乡为单位建立党支部。在县区委的领导下,党的支部应成为党领导农村各项工作的坚强堡垒。

黑龙江省委在普遍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公开发展党员的方式:自报、公议、党批准的公开建党方式。这是当时公开建党工作中必须遵循的三个不可缺少的原则。同时明确要求在公开建党中必须注意发展女党员。1948年2月18日,合江省委组织部发出《关于发展党员与审查党员的几个问题的指示》,要求各县区委必须更加重视建党工作,各区要有重点地首先选择百分之三十的发展群众最好的地区,把具备了入党条件、有入党要求的大批贫雇农干部和土改积极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对原有党员要进行审查,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一律清除出党。2月28日《东北日报》报道,合江省各地农村在建党中贯彻群众路线。在整党中实行党员向群众公开,由群众审查监督的方法。一些地区在发展党员中采用了“自报、公议、党批准”的方法。合江省委组织部发出《提高农村支部工作问题的指示》,指出如何提高农村支部工作,是当前巩固农村党的一个重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村支部必须把组织农民生产作为中心工作,宣传组织工作应围绕这一中心环节进行,农村党员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使大多数人均能生产发家,勤劳致富;区委要抓紧对农村支部工作的领导。4月,松江省委在哈尔滨召开县委书记县长联席会议,省委书记张秀山在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嫩江省委在齐齐哈尔召开县委书记会议,省委书记刘锡伍强调要整顿农村组织,做好政权建设和发展党的工作,以加强农村生产的领导。5月3日,牡丹江省委作出《组织工作会议的决定》,要求各地党委必须重视建党工作,把建党同目前的生产运动结合起来,用“普遍宣传,个别了解,向党报名,群众公议,党批准”的方法发展党员,同时要公开党的农村组织。5月,松江省委在哈尔滨召开妇女工作会议,妇女部长区梦觉在总结报告中要求多培养妇女干部,注意吸收好的贫雇农妇女入党。7月,黑龙江省委召开工作会议,确定进行公开建党试点,加强组织建设。

中共中央给东北局发出了《关于东北积极地、公开地、审慎地建党工作的指示》,东北局作出了具体部署。1947年12月31日,东北局发出了《关于1948年任务的决定》,其中关于党的建设方面明确提出:积极发展贫雇农入党,建设农村党组织;整顿党内思想和工作作风。北满各省委迅速在本地区进行了公开建党工作。1948年1月,中共合江省委组织部就建党问题给各县委组织部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在平分土地后,应根据新的建党方针,即公开的群众路线的方针,有重点地首先在贫雇农已充分发动、群众有了民主认识的村子开展建党工作。

通过现场使用经验,对于套管气压力大于0.4 MPa,气量在10~15 m3/h,泵充满系数大于30%的油井,井口安装JDF型定压放气阀,调节控放套管气,压力控制在0.4 MPa,可以确保不影响油井产量,解决套管气回收困难最主要方式。

在公开建党的同时,各级党组织也有序公开。1948年7月,经东北局批准,哈尔滨市委、区委完全公开。哈尔滨市各机关、学校、工厂、商店、医院以及农村的基层党组织也有计划、有重点地公开。

10月23日,《东北日报》报道,为了培养与提高党的组织员,迎接秋收后的建党工作,合江省各县举办建党训练班,由县委负责人亲自领导,分别进行党纲、党章、党的政策的教育,重点保证发展新党员的质量。

新党员的批准权必须掌握在区委会,区委较弱的地方,则由县委参加该区组织审查委员会,掌握批准权。这一环节中要注意解释好群众同意而党组织未批准的情况。从1948年12月30日的中共黑河地委对建党工作的初步检讨总结提供的材料来看,当时公开建党工作是非常严谨的。爱辉区公开建党时自报987人,群众公议通过318人,党组织决定批准215人。逊克5个屯自报64人,群众公议通过20人,党组织决定批准13人。逊克县机关自报22人,群众公议通过8人,党组织决定批准6人。

公开建党经历了宣传党的知识和政治纲领、整党和在大多数村建立党支部、审慎发展党员等阶段。宣传工作为公开建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共识。只有让广大群众接受党的政治主张,才会使公开建党取得成功,让广大群众正确了解共产党的阶级本质、党的历史、党的纲领和党的知识等。

为解决产业工人队伍中党员人数偏少的问题,1949年8月3日,松江省委发出《关于在工人中建党的指示》,当时在全省23万余工人中,党员只有4888人,占2.1%。为达到党中央提出的在三五年内党员要占工人百分之三十的要求,各地必须克服过去建党工作中存在的严重的关门主义思想,如穆棱煤矿经过了3年工作,只有1名候补党员。要根据各工矿企业的不同情况,积极、公开、大量而谨慎地发展党员。要注意不能把农村建党方式原封不动地搬到工矿和城市来,防止“拉夫凑数”和只注意慎重而不注意积极的偏向。

为了克服公开建党工作中的随意性和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由东北局统一作出有关规定,要求各省委遵照执行。10月26日,东北局下发了《对公开建党中几个具体问题的规定》,根据党章,对党员发展对象、党员条件、介绍人、入党手续、候补期限等统一了标准。

马克思主义与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论争也即“问题与主义”之争,是在科学社会主义传入中国之后,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进行的第一次比较著名的论战,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公平思想的传播产生了较大影响。

公开建党壮大了党的队伍,扩大了党的影响力,厚植了党的阶段基础,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提高了党的政治影响力和凝聚力,为地方政权建设和党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政治支撑和组织保障。以当时的黑龙江省为例,经过公开建党,黑龙江地区党的发展较前一时期增加了1倍。到1948年末,黑龙江地区4省1市党员达到7万余名,其中松江省发展到近万名,黑龙江省发展到1.8万余名,嫩江省达到2.6万余名,合江省发展到1.5万余名,哈尔滨市有4500余名。党的基层组织,特别是农村党支部有了很大发展,据黑龙江、松江、合江、嫩江等4省统计,到1948年末,已建立农村支部3500多个,较公开前增加了1倍。公开建党锻炼和培养了一支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队伍,他们在土地改革和剿匪斗争中经受了考验,加入党组织后,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了领导作用。据1948年12月16日和24日《东北日报》报道,合江省已经培养出大批工作积极、作风正派的新干部。据全省一个市15个县及省直机关统计,已培养区级干部4636名。松江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提拔县区新干部2143名,村屯干部4万余人。

例11中的“带病提拔”没有译,因它实际上是对“违规提拔”的比喻,略去不译可使英译文句子不显冗余,从而达到简练易懂的目的。

责任编辑/张博

标签:;  ;  ;  ;  ;  ;  ;  ;  ;  

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地区公开建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