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职业承诺与情感耗竭:情感劳动的中介作用_情绪劳动论文

幼儿教师职业承诺与情绪耗竭:情绪劳动的中介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绪论文,教师职业论文,幼儿论文,中介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B842.6

一、问题提出

职业承诺(Career Commitment)是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热点。它是个体对职业或专业的一种态度(Blau,1985),是个体与职业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情感上的心理纽带(Lee,Carswell,& Allen,2000)。高职业承诺的个体具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喜欢自己的职业,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获取相关知识,并较少具有退缩行为(Aryee & Tan,1992; Blau,1989)。研究发现,个体的职业倦怠是产生退缩行为的直接原因(Flinkman,Laine,Leino-Kilpi,Hasselhorn,& Salanter,2008)。由于情绪耗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指标(Maslach,1998),众多研究者开始关注职业承诺对情绪耗竭的影响,并发现职业承诺水平越高的个体,情绪耗竭水平越不明显,而低职业承诺的个体,情绪耗竭水平却明显增强(Boyas & Wind,2010;李义安,勇健,2010)。

情绪劳动(Emotional Labor)是人际互动频繁的行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个体调整自身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以产生符合组织要求的情绪表达行为(Hochschild,1983),包含三种方式:自然行为、深层行为和表层行为。自然行为是个体自然流露出与组织要求相符的情绪表现(Diefendorff,Croyle & Gosserand,2005);深层行为指既调整内在情绪体验又改变外在情绪表达的情绪劳动方式;而表层行为只改变外在情绪表达,并不改变内心的情绪感受(Hochschild,1983; Grandey,2000)。Huynh等人(2008)基于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Rodgers Evolutionary Method of Concept Analysis),探讨了护理行业“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发现护士的情绪劳动水平受到来自组织、个人和工作三方面的影响。在个体因素上,角色认同、职业承诺和工作经验是情绪劳动的重要预测变量。此外,Lavelle等人(2007)提出,在相似的背景和时间下,当态度和行为指向一致的活动和目标时,态度可以显著预测个体行为。而职业承诺正是个体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情绪劳动是个体调整情绪状态的行为方式。由此推测,职业承诺水平不同,个体选择情绪劳动的方式也有所差异。上述研究为探讨职业承诺与情绪劳动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实证领域,仅陈芸(2008)考察了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与情绪劳动中深层行为和表层行为的关系,发现职业承诺与二者均存在正相关。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推测,职业承诺可能与情绪劳动存在显著相关。

研究发现,不同的情绪劳动方式与情绪耗竭关系有所不同(Cté,2005)。其中,自然行为与情绪耗竭呈负相关(Nring,Brita,& Brouwers,2006):深层行为与情绪耗竭存在负相关(Johnson & Spector,2007; Philipp & Schüpbach,2010);而表层行为与情绪耗竭呈正相关(Totterdell & Holman,2003; Philipp & Schüpbach,2010;杨泳波,张建新,周明杰,2010)。由此推测,自然行为和深层行为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情绪耗竭,而表层行为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情绪耗竭。

职业承诺可能对情绪劳动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情绪劳动既可能受前者的显著影响,也与情绪耗竭显著相关。因此,本研究假设情绪劳动在职业承诺与情绪耗竭间起中介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教师与护士、服务员均属于高情绪劳动群体(Hochschild,1983; Glomb & Tews,2004; Nring et al.,2006)。因此,本研究以幼儿教师为样本,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假设得到证实,将深化幼儿教师职业承诺的作用路径,引发人们关注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在职业承诺对情绪耗竭影响中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整群选取吉林省5所幼儿园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45份,回收有效问卷218份。其中所有幼儿教师均为女性,教龄:1年以下49人,1年~5年63人,6年~15年74人,16年以上32人;学历:中专或高中16人,大专66人,本科及以上136人;任教班级:托班和小班54人,中班62人,大班102人。

2.研究工具

(1)情绪劳动

采用Diefendorff等人(2005)编制的情绪劳动方式量表(Emotional Labor Strategy,ELS),包括14个项目,分属3个分量表:自然行为(3项)、深层行为(4项)、表层行为(7项)。为保证项目含义的一致性,请三位具有良好英语背景的专家进行翻译和回译验证,在翻译中将表述修改成适合幼儿教师的量表,如将“顾客”修改成“孩子”。该量表采用5点评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越采用该情绪劳动方式。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f=2.050,CFI=0.903,NFI=0.917,TLI=0.902,GFI=0.944,RMSEA=0.054,表明问卷结构效度较好,适用于幼儿教师群体。本研究中,整个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分量表中自然行为、深层行为和表层行为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5、0.82、0.81。

(2)情绪耗竭

采用李超平和时勘(2003)修订的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中情绪耗竭分量表(Emotional Exhaustion),包括5道题。量表采用7点评分,0代表“从不”,6代表“每天”。该量表用于测量企业员工情绪耗竭水平,分值越高,表明个体的情绪耗竭水平越高。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f=1.153,CFI=0.998,NFI=0.987,TLI=0.997,GFI=0.989,RMSEA=0.027,表明问卷结构效度较好,适用于幼儿教师人群。本研究中,情绪耗竭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

(3)职业承诺

采用龙立荣(2002)修订的职业承诺量表(Career Commitment Scale,CCS),共6个题目(1、3项目为反向计分题)。量表采用4点评分,1表示非常不符合,4表示非常符合。该量表用于检测中、小学教师对职位、职业、事业的承诺。量表分值越高,表明职业承诺水平越高。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f=1.157,CFI=0.933,NFI=0.916,TLI=0.914,GFI=0.920,RMSEA=0.048,表明问卷结构效度较好,适用于幼儿教师群体。本研究中,职业承诺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0.86。

3.施测程序

由心理系研究生担任主试,以幼儿园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填答前先向被试说明注意事项和填答方法。在确认后,被试作答。测试完成后,当场收回,并向被试致谢。测试大概需要10分钟。一周内完成5所幼儿园的全部测试任务。

4.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幼儿教师职业承诺、情绪劳动与情绪耗竭的特点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教龄、学历和任教班级在职业承诺、情绪劳动和情绪耗竭上的差异,见表1。

由表1可知,在教龄上,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职业承诺水平逐级显著递增;1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自然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教龄组;6年~15年教龄组教师深层行为得分显著高于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1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表层行为和情绪耗竭得分均显著低于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在学历上,随着学历的增长,教师职业承诺水平逐级显著递增;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情绪耗竭水平显著低于中专或高中学历的教师。在任教班级上,各变量在各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2.幼儿教师职业承诺、情绪劳动与情绪耗竭的关系

幼儿教师职业承诺与情绪耗竭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情绪劳动中自然行为和深层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表层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自然行为和深层行为与情绪耗竭存在显著负相关,表层行为与情绪耗竭呈显著正相关,见表2。

3.职业承诺对情绪耗竭的影响及情绪劳动的中介作用

为探讨职业承诺对幼儿教师情绪耗竭的影响,以及情绪劳动在职业承诺与情绪耗竭之间的中介作用,先将职业承诺、情绪劳动三个维度和情绪耗竭这几个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根据温忠麟、侯杰泰、张雷(2005)提出三步检验中介效应的方法,采用强迫进入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5。

结果显示:第一步,职业承诺对情绪耗竭具有显著预测力(β=-0.401,p<0.001)。第二步,职业承诺能显著预测自然行为、深层行为和表层行为(β=0.214,p<0.01;β=0.338,p<0.001;β=-0.234,p<0.001)。第三步,自然行为对情绪耗竭预测不显著(β=-0.094,p>0.05);深层行为和表层行为能显著预测情绪耗竭(β=-0.144,p<0.05;β=0.377,p<0.001);职业承诺对情绪耗竭预测均显著(β=-0.381,p<0.001;β=-0.353,p<0.001;β=-0.313,p<0.001)。

进一步检验情绪劳动各维度的中介效应大小:经Sobel检验发现,自然行为中介效应不显著(Z=-1.351,p>0.05);深层行为和表层行为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各自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12.14%和22%。

四、讨论

1.幼儿教师职业承诺对情绪耗竭的影响

本研究考察了幼儿教师职业承诺对情绪耗竭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职业承诺对情绪耗竭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支持了前人的研究(Boyas & Wind,2010;李义安,勇健,2010;左志宏,席居哲,2008)。本研究中,教龄越长、学历越高的教师,其职业承诺水平越高,情绪耗竭水平越低。因为,随着教龄的增长和学历的提升,幼儿教师有了较多的职业体验,产生了更深的职业认同感,更乐于投身幼教事业之中。所以,幼儿教师职业承诺水平越高,情绪耗竭风险就越小。

2.幼儿教师情绪劳动在职业承诺与情绪耗竭之间的中介作用

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深层行为和表层行为在职业承诺与情绪耗竭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基本证实了本研究的假设,即个体职业承诺可以通过影响情绪劳动,进而影响其情绪耗竭水平。在职业承诺与表层行为的关系上,本研究不支持陈芸(2008)的结论。Colarelli和Bishop(1990)指出,个体在追求职业价值的过程中,如果对职业目标具有较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那么他们就会在工作中积极地投入和付出。Turmel和Morin(2008)也发现,对自己的职业和工作有较高承诺的个体,更乐于接受任务,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并在工作中获得较多的积极情感体验。提示我们,高职业承诺的个体会努力克服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倾向于选择积极的职业适应行为去实现目标。而深层行为正是个体调整内在情绪感受,使内外情绪体验相一致,是积极的情绪适应方式。与此相对,表层行为仅是为了适应组织要求而伪装出来的情绪表达方式。此时,个体内外情绪体验仍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因此,表层行为属于一种消极的情绪适应方式。同时,本研究中那些具有高职业承诺的幼儿教师,正是教龄较长的教师群体。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她们积累了较多的情绪调节经验。因此,当面临情绪困扰时,她们凭借经验和自己对职业的追求,能及时、有效地调整自身的情绪状态,使自己积极地融入工作情境之中;而那些教学年限相对不长的教师,只能采取表层行为来暂时掩饰自身的情绪状态以适应工作需要。由以上分析可知,职业承诺水平较高的个体更倾向于选择深层行为。反之,则倾向选择表层行为。

根据资源保护理论(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个体在消耗自身资源的情况下,为了补充自身的需要,就会努力获得更多的资源。但是,如果自身无法获得资源,就会出现功能失调(Hobfoll et al.,1996)。Brotheridge和Lee(2002)指出深层行为把个体的内外情绪体验相统一,会产生更多的自我真实感。自我真实感的提升又贮存了个体的心理资源(Goldberg & Grandey,2007)。因此,深层行为会降低情绪耗竭程度。这证明了本研究结论,即高职业承诺的个体部分的通过选择深层行为降低了情绪耗竭发生的风险。此外,Zapf(2002)发现,如果个体使用表层行为,就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以维持外在的情绪表现,而这种情绪上的伪装又使得内外情绪体验不一致,进一步降低个体的自我真实感,引起情绪失调。这两方面都需要消耗一定的心理能量,如果心理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补充,使用表层行为的个体就会出现情绪耗竭。因此,低职业承诺个体部分通过表层行为,产生了情绪耗竭。

研究还发现,情绪劳动中的自然行为在职业承诺与情绪耗竭中不起中介作用。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自然行为是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情绪劳动方式,是自动化的行为。它的产生方式决定了自身并不消耗相应的心理能量,进而也就不能引起心理资源的增减变化。因此,自然行为无法预测个体的情绪耗竭程度。第二,本研究中,与情绪劳动其他两个维度相比,职业承诺与自然行为相关最低。这可能是因为,自然行为是个体在职业发展中自然的、恰当的情感表达方式内化的结果。因此,它的形成受职业承诺影响相对较小。同时,本研究自然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结果也支持了这一推测。研究发现,幼儿教师自然行为水平不受学历和任教班级的影响。而教龄达16年以上的教师自然行为水平最高,恰恰说明自然行为要经过多年的积淀才会缓慢的增长。因此,自然行为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以上两个方面导致了自然行为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本研究把幼儿教师职业承诺、情绪劳动和情绪耗竭进行了整合,建构了情绪劳动在职业承诺对情绪耗竭影响中的部分中介作用路径。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幼儿教师职业承诺是其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职业承诺的水平会部分的通过影响其情绪劳动方式的选择,进而影响情绪耗竭水平。

五、结论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幼儿教师职业承诺与自然行为、深层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表层行为、情绪耗竭呈显著负相关。(2)自然行为、深层行为与情绪耗竭均呈显著负相关,而表层行为与情绪耗竭呈显著正相关。(3)深层行为和表层行为在职业承诺与情绪耗竭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自然行为在职业承诺与情绪耗竭关系间中介效应不显著。

收稿日期:2012-11-28

标签:;  

幼儿教师的职业承诺与情感耗竭:情感劳动的中介作用_情绪劳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