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论文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论文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王军利

学会正确地表达情绪可以避免很多冲突行为。教导孩子正确地表达情绪,由浅到深分为三个层次:把情绪表达出来、用合适的方式表达、不同的场合得体表达。

孩子的情绪理解、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对其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其早期人格发展的基础。[1]情绪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孩子与世界沟通的主要途径之一。具体而言,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包含正确感受自己情绪变化的能力、及时洞察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在不同场合表现出得体情绪的能力以及使用恰当的策略调节情绪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的能力,是孩子社会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基石。[2]因此,近几十年,对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对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父母。如果你问父母关于孩子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很多父母可能回答是孩子的情绪问题。孩子可能会无缘无故发脾气,父母却不知道如何应对。那父母究竟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呢?

一、努力为孩子营造积极的家庭情绪氛围

家庭情绪氛围对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处在积极家庭情绪氛围中的孩子,情绪管理能力发展得更好[3][4]。因此,父母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的家庭情绪氛围。

一是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父母的情绪管理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情绪管理。孩子小的时候,学习管理情绪最直接的学习和模仿对象就是父母。如果父母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孩子多半也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当父母不可避免地出现生气、伤心、郁闷等负面情绪的时候,尽量到孩子不在的地方去发泄,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再出现在孩子面前。父母若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那你去问问爸爸是不是这样的。”

二、教会孩子适宜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学会正确地表达情绪可以避免很多冲突行为。教导孩子正确地表达情绪,由浅到深分为三个层次:把情绪表达出来、用合适的方式表达、不同的场合得体表达。

首先,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生活中常见到一些懂事的孩子或者内向的孩子,把一些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藏在心里,不愿或不敢表达出来,怕父母担心或者批评自己。表面上看起来,孩子很懂事、很贴心,其实内心的负面情绪在不断积累,一旦爆发,可能会出现非常可怕的后果。

其次,要让孩子学会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7]。孩子在与人相处,尤其是刚开始和同龄孩子相处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情绪,经常会用“动手”代替“动口”。比如,孩子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便大哭大闹,在地上打滚,或者不停地扯父母的衣角,等等,这些都是用“动手”代替语言表达。所以,父母首先要教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而不是用其他方式表达。比如,父母可以教孩子:“妈妈知道你很想买那款和谐号高铁玩具,没有买到,很不开心,对不对?”(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可能会点点头,并且觉得妈妈接纳了自己的情绪,理解了自己,可能就不哭闹了,更愿意听你讲。“但是,你哭闹和打滚能解决问题吗?现在这家店里的那款和谐号高铁玩具卖完了,你有两个选择,买另外一款,或者换一家店看看。你选择哪个?”“妈妈希望你有什么需求,直接用语言表达,而不是用哭闹和打滚的方式。”(让孩子知道,受了委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有情绪是很正常的,但是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才能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愿望,胡乱表达只会适得其反。)因此,要教会孩子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会用语言表达代替肢体表达等方式。

最后,让孩子学会在不同的场合用得体的语言来表达情绪[8]。就拿研究者喜欢用的“失望的礼物”来举例。小亮过生日的时候,很多亲戚朋友都来了,父母也在场,小亮最好的朋友小莉也来了,并且送了自己一个生日礼物,当小亮拆开这个包装精美的礼物时,发现是非常不喜欢的一个礼物,这时候小亮感受到的真实情绪是什么?脸上表现出什么表情比较合适?[9]情商高的父母,可能会在孩子生日之前,就教给孩子:“当你收到礼物的时候,不管你有多不喜欢这个生日礼物,毕竟是好朋友的一片心意,带着好朋友满满的爱,得体的做法是微笑着说声谢谢。”这不是教孩子说谎,而是让孩子学会尊重和体贴别人,成为一个更受欢迎的人,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当然,父母也可以提前做一些工作,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比如,提前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实在不知道,可以问孩子喜欢什么,并且有意无意地把这些信息传递给亲朋好友。如果父母当时确实没有想到那么多,没有提前做好工作,把这件事当作是让孩子成长的一个机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父母只要能把这件事情当作是一个契机,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也会让孩子逐渐学会在合适的场合讲得体的话,融洽地与人相处。

三、帮助孩子提升情绪理解能力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相反的情况,这时候爸爸也要如实反馈给孩子。比如,“宝贝,今天爸爸的公司遇到了点麻烦,不太好解决,其实今天爸爸心情不太好。但是,一回到家,看到可爱的宝贝,爸爸心情好多了。另外,爸爸也不想把工作上不好的情绪带回家,影响你和妈妈,所以,爸爸才会面带微笑。”后者尤其重要,会让孩子知道,很多时候,我们表现出来的情绪(表面情绪)和心情(真实情绪)可能是不一样的,在理解别人情绪的时候,不仅仅要观察表情,还要设身处地去理解对方的真实处境和心情[13]。长此以往,孩子对别人情绪的观察和理解就会越来越细致入微,越来越准确。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就可以用更合适的方式来待人接物,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研究表明,亲子间情绪谈话可以促进父母情绪社会化,进而提升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和社会能力。[12]父母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一起聊情绪的话题,来帮助孩子学会理解情绪。比如,爸爸刚回到家,妈妈可以问孩子:“你看看现在爸爸是什么情绪?”孩子可能说:“高兴。”

孩子可能会跑去问爸爸:“爸爸,我看到您今天面带笑容,心情是不是很高兴,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开心的事情?要不要跟我们分享下?”

(2)在线购买服务的提供,在微信公众号上直接接入自己的微商城,用户可以十分方便的在移动设备上看商家最热最新的产品并直接购买,减少客户的跳转时间,提高客户的转化率。

“可能是遇到什么开心的事情吧。”

“因为我看到爸爸脸上有笑容。”

“那爸爸为什么高兴呢?”

1.认真学习和执行政府采购政策法规,加强行业自律,要时刻保持对政府采购工作的“敬畏”之心。之所以要“敬”,是因为政府采购这项工作政策性很强,不能敷衍了事。同时,对招标代理机构而言,虽然不是权威机构,但招标代理所产生的结果是有法律效力的,是必须无任何水分地执行的。之所以要“畏”,是因为政府采购这项工作时刻充满诱惑,稍有不慎就会触碰到法律红线。

“4月中旬,出现了一个来自S2的信号,然后我们就开始源源不断地收到信息,真是太令人激动了。”吉兹博士说。

二是家庭成员之间形成合力,共同营造一个积极的家庭情绪氛围。研究发现,家庭关系的和睦与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呈正相关,家庭越和睦,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越好。[5]积极家庭情绪环境中的孩子更加关注他人感受、为他人着想,而消极家庭情绪环境中的孩子经常需要抵御消极情绪的攻击,则更关注自身而忽略他人的感受。[6]因此,父母要尽可能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的、和睦的、温馨的家庭情绪氛围。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打架或发生口角。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宽容、相互欣赏,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压力和冲突,避免让孩子过早体验和经历冷漠、愁苦、惊恐等消极情绪。

2.搞好消毒工作。临产前2~3 d要将产圈打扫干净,临产当天把母猪乳房和胸、腹部清洗干净,用0.01%高锰酸钾溶液或0.1%新洁尔灭涂抹消毒,以后每10~15 d用消毒药进行1次消毒。仔猪出生后,可以用50%北里霉素涂抹母猪乳头,每日2次,此法能有效预防仔猪黄痢。对于断奶仔猪,可以在饲料中加入利高霉素或新霉素,每千克饲料添加100 g,连续7 d,可预防下痢。

“十三五”时期,随着海洋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海洋战略”的逐步实施,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南海海区在多重政策推动下,航标事业作为远海海域、重要战略通道、领海基点、毗连区、边远岛礁、主权岛礁、陆岛交通建设等海上活动载体起到支撑和航海保障作用,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由于灯桩更加适应其海域需求,施工技术成熟,建设周期较短,维护成本低廉,灯桩建设正逢其时,下面探讨灯桩设计建设一些思路,仅供参考或借鉴。

“什么!没有?”杨秋香立即发了火,她眼睛瞪得如鸡蛋大,唾沫星子都喷到了杨力生脸上,“你再说一句‘没有’试试?”杨力生估量她是已经知道这回事了,想瞒也瞒不住,只好如实相告。杨秋香气得大口喘着气:“你说说,你说说,这个家是你一个人的家,还是两个人的家?”

爸爸这时候也要学会配合孩子,如果真的是很高兴,遇到了开心的事情,可以如实跟孩子说。比如,“是啊,你一眼就看出来了。谢谢你这么细心。爸爸今天刚刚签了一个大项目,很高兴,所以,心情很好,谢谢宝贝!”

情绪理解是指孩子对面临的情绪线索和情境的解释能力,即认知他人或自己情绪状态的能力。[10]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是什么情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情绪理解能力在孩子社会交往中扮演重要角色,对孩子同伴关系的形成和社会适应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11]在人与人相处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识别和理解别人的情绪,那就很难跟别人真正相处得很融洽。

四、教会孩子一些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

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帮助孩子很快平复情绪。父母教孩子学习一些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孩子在实践中慢慢地去使用这些策略,他们会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策略,并且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情绪选择合适的策略,这样孩子在产生不良情绪的时候,很快可以让自己回归正常,不会或者较少受到情绪的负面影响。

应该指出的是,基督教作为欧洲文明的内在基因,它对欧洲文明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平等”观念作为西方文明中的核心精神,它的形成根源于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与东方文明强调“君命天受”的观念完全不同,基督教强调“众生平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谁作为决定他人命运的“天子”存在,即使上帝本人,他的诞生也是神与人相结合的结果,他本身常常是作为拯救者与受难者的形象出现。可以说,平等观念是由基督教精神内化到西方文明之中的。

常见的积极情绪调节策略有情绪表露、注意转移、认知与行为应对、寻求支持与帮助等。[14][15]情绪表露是指用语言或文字表达与抒发自己的情绪,以达到舒缓或宣泄自己情绪的方法。这里尤其指的是用正向的、积极的方式表达和宣泄,如写日记、哭泣等,而非暴力宣泄。注意转移是指孩子面对可能产生负面情绪的情景时,暂时离开该场景进入积极的场景或者去做其他自己感到轻松或愉悦的事情来调节情绪。比如,前者可能是避开令人不舒服的场景或人,回到温暖的家里或者去自己喜欢的宠物店等令人放松的环境;后者可能是听喜欢的音乐、唱歌、逛街、散步、睡觉等,做能令自己放松的事情。认知与行为应对主要是指孩子通过对引起情绪的事件进行重新解释,从积极的角度重新看待该事件,或者试图直接解决引发情绪事件的问题,来消除或降低负性情绪体验的情绪调节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源于情绪ABC理论。该理论认为引起情绪或行为结果(C:consequence)的不是事件(A:activating event)本身,而是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解释或信念(B:belief)。[16]比如,同样是期末考试成绩很糟糕(A),小张同学很沮丧(C1),因为他觉得这个成绩和他的付出不成正比(B1);小李同学可能很淡定(C2),因为她觉得考试是检验自己知识学得怎么样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考得不好说明自己的确有很多知识没有真正掌握,借此机会正好把这些知识的漏洞补上(B2)。寻求支持与帮助是指孩子在遇到情绪困扰时,向家人或朋友寻求支持和帮助,以达到降低或消除负面情绪体验的情绪调节方法。比如,失恋时向父母或朋友倾诉烦恼、寻求支持等。

此外,可以结合孩子比较喜欢的故事书、绘本、电视剧、动画片等来谈论情绪调节。比如,如果孩子非常喜欢看宫崎骏的《龙猫》,看过之后,你可以问孩子:“晚上小月她们一家三口在洗澡的时候,忽然刮起了很大的风,声音很大,并且把很多东西都刮跑了,小月她们当时的情绪状态是什么?心情怎么样?”孩子可能说:“很害怕。”

“那她们是怎么赶走害怕情绪的?”

“你怎么知道的?”

“大声地笑。”

“为什么大声地笑可以赶走害怕情绪?”

“从2020年开始,smart在欧洲将只推出使用纯电动力单元的车型,在线预订汽油发动机车型的截止日期为2019年3月31日。”

“小月爸爸说,大声笑可以赶走所有坏东西。”

“那效果怎么样?她们赶走害怕情绪了吗?”

“效果很好,害怕情绪和一些坏东西都被赶跑了。”

“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赶走害怕情绪?”

……

实现《协定公约》与国内税法的有效对接,必须重视在以下两大法律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是国内银行保密制度的法律更新,以确立金融机构向税务部门报送涉税信息的法律义务;二是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更新,以引入税收情报自动交换规则,为国际税收情报交换程序提供法律依据。

这样的谈话,孩子比较感兴趣,父母可以很好地知道孩子对情绪调节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可以帮助孩子学到一些情绪调节策略,并且很好地学以致用。当孩子以后真的遇到类似情况,会运用合适的策略,在较短的时间内平复自己的情绪,恢复到较好的情绪状态。

总之,情绪的学习和管理事关孩子一生的幸福。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的家庭情绪氛围,教孩子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正确地理解情绪和灵活地调节情绪,使孩子真正地成为情绪的主人。在此过程中,父母可能会发现不仅孩子学会了管理情绪,父母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亲子依恋关系也得到了发展。

参考文献:

[1][3]李雪莹,李杨卓.父亲情绪表达与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关系:婴幼儿气质的调节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2018(4):28-39.

[2]刘航,刘秀丽,陈憬,等.学前儿童情绪表达自发性控制的发展及心理理论的作用[J].教育研究,2017(11):91-99.

[4]田琼莹.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发展及其受家庭教养环境的影响[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5]侯瑞鹤,俞国良,林崇德.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3):387-394.

[6]JONES D C,ABBEY B B,CUMBERL A.The development of display rule knowledge:linkages with family expressiveness and social competence[J].Child develop ment,1998,69(4):1209-1222.

[7][8]段蓉.幼儿情绪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9(6):85-88.

[9]张丽,辛自强.失望情境下小学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运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4):30-36.

[10]王小英,张玉梅,王丽娟,等.3—6岁儿童情绪理解过程:情绪表现、归因和调节[J].心理科学,2010,33(4):985-987.

[11]梁宗保,张光珍,陈会昌,等.学前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及其与父母元情绪理念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3):233-240.

[12]陆芳.儿童早期亲子间情绪谈话的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7,25(7):1162-1171.

[13]王军利,李雪梅,吴东女,等.害怕、惊讶与厌恶情境中幼儿情绪表达策略差异[J].学前教育研究,2019(5):43-50.

[14]王玉梅.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模型的建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6):46-55.

[15]杨奇伟,何华敏,罗跃嘉.情绪调节策略的适应性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3):271-275.

[16]王云霞.合理情绪疗法应用于学校德育的价值探析[J].教育探索,2005(9):82-85.

【王军利,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副主任】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幼儿在六种基本情绪情境中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的追踪研究”(CHA150177)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谷 月

标签:;  ;  ;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