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良好心理,提高学困生学习激情论文_谭兴华

塑造良好心理,提高学困生学习激情论文_谭兴华

江苏省宝应县黄塍初级中学 谭兴华

古语有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首要任务,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从学困生造成学习困难的非智力因素看,心理因素往往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通常表现为自卑 、惰性、逆反,并对学习缺乏兴趣。而且心理学指出:心理是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意识、气质和个性等现象的总称,它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实践的产物,它又对实践产生反作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来对学困生进行矫治。下面就简略地谈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心理。

一、解除自卑心理,培养学困生坚定的自信心学困生往往容易受挫折,并一蹶不振,产生自卑心理,更有甚者则破罐子破摔。所以在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中应采取以鼓励为主的教学方式,刺激他们上进心理的萌生,促进上进心理的心展,清除其自卑心理。

教师要信任学困生,善于利用作业、提问、辅导、考试等各个环节,进行适时表扬、鼓励,并对他们严格要求,提出希望,期待他们进步。一般学生都会通过日常观察逐步体察到教师的态度,而学困生在这方面更为敏感,当他们看到自己 的成绩和进步,并发现教师对他们充满信心和喜悦时,就会从内心深处激起学好功课的自信心,这就为矫治工作迈出了具有重 要意义的一步。

二、强化随意注意,培养学困生浓厚的学习兴趣1.利用小学生随意注意占主导的特点,培养学困生的直接兴趣。

儿童在学习中很容易被新奇、醒目的刺激所吸引,他们的兴趣很容易被情景左右,这便有利于学困生直接不趣的培养。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本身发生的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使学困生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从而不用很大意志努力关注某种事物便可以学到知识。这对学困生获取知识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为使我班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我就经常组织讲故事比赛,有意识让学生从书中找到好词,交流后在争星榜上加星。学生们课后读书读得更认真更有兴趣了,找到好词兴奋不已,互相比,互相交流。他们的意识表面上不是为阅读而提高,而实际上在参与这些活动的同时,就加宽了阅读面,加深了读书理解,增大了信息量,培养了低年级读书的兴趣。在这种直接兴趣的鼓舞下,学困生学习丝毫不感到吃力和紧张,却又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2.在直接兴趣基础上 引导学生关心学习结果,培养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可以使学困生愉快地学习。然而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可以引发直接兴趣,也不是引导学生直接兴趣的事物永远可以使学困生感兴趣。因此我们应在直接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困关心活动的结果,使学困生意识到它的结果对自己有意义,从而形成间接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兴趣会使学困生对学习产生最大热情,并力求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取得好成绩。例如前面提到的例子,如果学困生对讲故事比赛等活动仅仅停留在直接兴趣的基础上,时间久了,这种兴趣就会慢慢消退或被其他兴趣所取代。所以应在前面基础上,及时向学困生讲述经常阅读对自己知识、能力、道德各个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样学困生就会更加乐于读书,培养起 阅读习惯。

三、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困生开拓进取心。

《新大纲》明确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进行推理;会准确地简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这当然也包括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困生学会学习,也就是说,对一些学习内容,教师应给他们提供机会,创设情境,大胆地“放”。如让他们看 课本,讲思路,议疑难, 找规律,得结论,析错误,以此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开拓进取民理,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当然,这对学困生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被誉为教师的教师的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对我们矫治学困生工作也是相当有意义的。

四、重视情感调节,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心境。

1.建立积极的师生感情。

师生感情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困生的心境。然而,师生感情建立的主导方面是在教师一方。这便要求我们经常地去接触学困生,关心、爱护他们。经常地接触学困生既可以在“双向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情况,又可以使学困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往往在课余时间老师与学困生一起愉快活动之后,会使下一堂课都处于愉快的气氛中,使学困生很长时间对老师有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因此,我们应该从点滴小事上去关心学困生,建立积极的师生感情。

2.做好与家长的交流工作。

学困生在家庭中心境的好坏也是影学习的重要困素。这与我们教学活动中的家长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然而,当前很多教病在家长工作中形成告学生状的形式。不论是家访还是把家长请到学校,一见面更竹筒倒豆似地诉说学生的不是,甚至责备家长。过后,家长对孩子轻则训斥,重则殴打。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找家长是需要的,同家长座谈也是需要的,但决不能使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教师正把他最亲近、最喜爱的人变成一种吓人东西。使孩子把人看成骇人的怪物,这在教育中是根本不许可的。“这种告状式的家长工作不级损害了师生感情。

而且破坏了学生家庭生活,给学困生造成不良的心境。所以,我们必须端正家长工作的 态度,使家长工作在教学 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家长工作要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协助家长进行正确家庭教育为目的。其次,做家长工作时要对学困生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适当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改变学困生头脑中教师走访家长就是告状的观念。

注意并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目的、自信心、学习兴趣、开拓进取心及良好的心境这些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取得成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形成来自于符合认识规律的刺激,每一个教师都应科学地培养和发展学困生的良好学习心理,以实现矫治的目的。

论文作者:谭兴华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1

标签:;  ;  ;  ;  ;  ;  ;  ;  

塑造良好心理,提高学困生学习激情论文_谭兴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