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寒君的人性与表现--论韩国犯罪电影的突破与启示_素媛论文

析寒君的人性与表现--论韩国犯罪电影的突破与启示_素媛论文

人性剖析与冷峻表达——浅谈韩国犯罪题材电影的突破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冷峻论文,韩国论文,浅谈论文,题材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韩国无疑是少数本土电影票房压得住好莱坞的亚洲国家。近年来日本、中国香港电影整体急剧滑坡,韩国电影却稳扎稳打地逐年占据了亚洲电影市场的绝对优势。对比发展态势比电影还更胜一筹的韩国电视剧来说,二者对于观众的定位及其自身的定向都明显截然不同,电视剧侧重于与大众审美情趣的极致粘合,因此作品大都故事浅白,制作精良,而韩国电影则强调主创自身意识及风格的表达和形成,取材多关乎人性,关乎当下,因此体现出特立独行,甚至些许的残酷阴冷,让人不免唏嘘一个是锦衣华服白天,一个幽暗难明长夜。

       去年是韩国电影的复兴之年,年度票房排行前10被韩国本土电影占据了9个席位。金基德拍了《尤利乌斯》,朴赞郁拍了《斯托克》,奉俊昊更是拍了跨国大制作《雪国列车》,虽然这三位都是在当今世界上享有一定声誉的韩国导演,但是对于观众来说,三者的评价毁誉参半,其影响力未必超过灾难漫画作家杨宇锡的导演处女作《辩护人》,而该片也在韩国年度票房排行中拿到了第二名的成绩,被誉为韩国年度现象级作品。此片改编自备受争议的韩国已故前总统卢武铉的真实事迹,未经面世就遭到了韩国观众的恶意差评,但是却以自己的诚意和勇气让影片面世后的评价一举逆袭。难得的是,这部电影在中国也有不俗的口碑,不仅得到了包括章子怡在内的各路网络大V的认可和推荐,矫情苛刻的豆瓣网友也心甘情愿地把它捧入了9分大片的阵营。《辩护人》票房和口碑的双赢让人联想到了韩国近年来涌现出的类似题材电影,如《杀人回忆》《熔炉》《素媛》《那家伙的声音》《青蛙少年失踪案件》等等,这些电影均有着不俗的口碑,素材无一例外都选自于韩国一度引发社会焦点话题的真实社会案例。此类型影片佳作的不断问世可以说是韩国电影行业的独特风向标,本文也想以此为切入点管中窥豹,谈一下韩国犯罪题材电影的突破与优势。

       一、反思

       韩国在1996年彻底结束了电影审查制度,题材方面的解放让它能够在探索类型化叙事和本土文化结合上大做文章,大量饱含思想性、话题性且彰显社会良知和民族气节的影片,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民族对于自身历史的直视、反思、拷问,烘托出电影人的担当和勇气。

       韩国犯罪题材影片从不避讳描述人性的丑恶,同时,还会用一种近似于描白的手法将历史的简陋和不公呈现在大荧幕上。有人说韩国电影只是对西方及毗邻亚洲类型片的模仿和变异,但是我认为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见得韩国电影在探索融入本土传统文化和当代语境过程中的诚意。

       在韩国犯罪类型片中,最让人发指的往往不是犯罪嫌疑人,因为这是影片伊始就呈现给观众的直观体验,也是影片中“恶”的最直观表现,而犯罪的过程及残忍程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观众其实早在本能上对影片描述的“恶”形成了一定的接受能力。但往往是警察、检察官、教师、记者这些拥有社会职能的主流人群,却会在影片情节的更迭中逐一展现出汉娜·阿伦特所说的“平庸的恶”,同时也苦涩地表达出手无寸铁的普通民众沉重的无知和无力:《辩护人》中的警察车东英,是一个听到国歌声立刻立正敬礼的人,也是一个残暴冷血,自认为自己在用暴力伸张正义的人;《素媛》中的记者为了独家新闻拥挤着给还在危险期的素媛拍照,利益的驱使让他们全然忘记了留给一个幼小孩子最后的尊严;《熔炉》里同时出现了教育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而他们恰恰是本次案件中的行凶人和帮凶人;影片《杀人回忆》中的男一号朴探员和搭档曹探员均为上世纪80年代韩国小镇探员,他们缺乏系统的司法训练,因此出现了大量刑讯逼供的手法,对于案件的线索推论大都依靠直觉,因此才有那句我记忆犹新的台词“美国太大,所以他们侦探要用头脑破案,韩国很小,所以只需要用脚破案就够了。”荒谬乖戾却真实得可怕,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正视历史才能取信于世,正是由于类似题材电影对于历史的深度还原和解剖,让不仅是韩国本土观众,甚至可以让全亚洲观众都能够感同身受,并产生共鸣。我本身是一个5岁女孩的母亲,因为种种原因在第一次观看《素媛》的时候不得不停止,虽然手指摁了暂停键,但是影片带来的心理冲击久久不能平复,以至于我在之后好多次鼓起勇气想把结尾看完,都没有办法再继续。亚洲观众在一定程度上拥有相对一致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具备相似的审美期待视域,在观看此类题材影片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社会犯罪题材影片通常会带入强烈的时代精神,把电影中的人物投射到当下时代背景中,让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能够对自身及所处社会做出反思。《辩护人》中的主人公宋佑硕起初只是一个只扫自己门前雪,打着法律擦边球的经济律师,与事务所的事务官及大多数人一样自行其乐地活在狭隘的利益圈里,而当今的我们不也正是如此吗?乐此不疲地追逐着物质的给予,麻木冷漠地对待着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件(有些事件堪比电影情节),却忘记了如何更富有热情地生活下去。海明威曾说“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电影故事情节是残酷的,人物性格是扭曲的,民众的目光是冷漠的,因此才催生了对社会体制各层面抨击的锐气,让观众重新审视现在的生活,拷问心灵。这样的思考与担当,这样的扎实诚恳才是同类题材电影带给整个社会最大的贡献。

       二、纽带

       对事件纯粹的记录和还原并不会产生经典,对个别人物情感的单纯描摹也不会产生思想的火花,让更多的观众进入剧情并且能够在观影的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需要一个强大的纽带——塑造人物弧光以及搭建强大的视听系统。韩国电影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它一直以来表现出来的细腻别致,无论是叙事情绪的表达还是视听系统的搭建。这种细腻别致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温情柔绪,不断触动观众敏感的情感末梢神经,潜移默化地将观众带入剧情,进入剧情背后的世界。

       我曾经比较过大卫·芬奇的《十二宫》和奉俊昊的《杀人回忆》,二者在题材的选择上非常相似,素材均来源于真实事件,同为连环杀人案,同样至今悬而未决,但一西一东两位导演却把各自的影片拍出了完全不同的味道。《十二宫》是典型的好莱坞惊悚悬疑犯罪片式的叙事模式,它有意地将杀手杀人的场景放大在荧幕上,因此全片彻头彻尾地被一种惊悚悬疑的气氛笼罩,而在这种恐怖的氛围中,影片凸显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事件对民众意志的消磨、人性的戕害,同时彰显出本片主人公报社漫画记者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但《杀人回忆》刚好与之相反,导演把主人公彻底地还原为一个小人物,却被刻意地投放在了社会的大背景中,在棘手的案件面前,朴探员和搭档曹探员的办案风格颇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意味:道听途说、追随第六感、刑讯逼供甚至求神问卜,这些粗暴可笑的场景带出了鲜明的时代烙印。而从汉城来的高级警官徐太允有着与朴探员不一样的缜密和严谨,自信爆棚的他以为可以用自己有理有据的推测和定论抓到凶手,最后却险些因为DNA检测结果不符自己的推论了误杀了犯罪嫌疑人,继而在巨大的精神打击下放弃了警官工作转行做起了推销员。朴探员和徐探员代表了当时两种思想的碰撞,一种守旧迂腐,一种先进科学,但是无论是刑讯逼供还是推理论证,都不足以把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这个时候你才会顿悟,哦,可怕的不是杀手,是整个时代。整个片子的细节之处无不充满了政治隐喻,油绿的麦田、红衣稻草人、嬉戏的孩童、宵静的雨夜、死去少女的眼神、因为镇压的学生而无法阻止凶手杀人的警察……导演用一种类似于纪录片的拍摄技法将上世纪80年代末期韩国最为动荡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民众的心理形态,通过个体的内化和各种冲突层面外化出来。对每一个社会细节的深度还原,反射出在韩国民主化进程最艰难的时刻民众内心的无力、焦躁、猜忌、冷漠。

       罗伯特·麦基曾说“最优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真相,而且还在讲述过程中表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韩国电影技巧的细腻突出地表现在对人物孤光的打磨上,在影片《辩护人》前半部分,集中描述了“新人律师”宋佑硕的个人奋斗史,缓慢的叙事方式,对于他生活的全方位描述甚至给人一种拖沓的感觉,但就是这样的一种娓娓道来,在观众看到他为了“釜读联”的学生辩护赌上一切的毅然绝然时,才有一种强烈的震撼。而本片主演,韩国国宝级影星宋康昊曾坦言“主人公宋佑硕前后心境和现实行动的转变勾起了他的表演欲望”。的确,“新人律师”宋佑硕是一个中庸之辈,脸皮厚、精于算计、爱憎分明,他奋发图强的动力是家人的幸福,因此当得到拥有的生活时,他表现出一种飘飘然的状态,他事业蒸蒸日上时,听说“釜读联”的学生被抓走了,表现出来的冷漠甚至嘲讽,像极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影片很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关键性的家庭——一个他曾在最落魄时候吃过霸王餐的小餐馆的母子,在他发达了之后,他不仅向老板娘坦白了当初所犯的错误,还时不时带着人去照顾这家母子的生意,因此,我们看到了这个人物身上的第一个人性闪光点——善良坦诚。影片还设置了一个细节,生活如意的他买了一艘帆船,他常跟别人吹牛,以后要靠这个帆船为国家增光添彩,因此,我们又看到了他的第二个闪光点——对生活的热爱。但是此时的他依旧是一个对政治漠不关心,能躲就躲,能推就推的普通人。而让这个普通人真正蜕变成一个英雄的转折点是小餐馆老板娘的儿子被当做“赤色份子”抓走,老板娘的悲痛、绝望。在这之前影片有很大的篇幅揭示了他与这个餐馆母子的深厚感情,所以当他决定出任辩护人的一刻,他的气节、他的魄力、他异于常人的勇气就有了一个顺理成章的潜动力。但在这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身上散发着人性闪光点的路人甲,他做的事情也停留在助人为乐、知恩图报的层面上。而影片从这时开始却一反之前的缓慢拖沓,在逐渐加快的叙事节奏中,他发现了更多让他触目惊心的黑暗内幕,老板娘儿子身上被刑讯逼供的伤痕触目惊心,这一切种种才更加坚定了他为清白的孩子们辩护的意志,因此我们看到了他在法庭上为了维护司法正义和人的尊严极有爆发力的演出,矛头直指当时独裁政府的不公与残暴,也将全剧和观众的感情带到了一个爆发点,而这时的宋佑昊已然从一个普通人成长成了一个秉持着强大信念的英雄,即便直面的是强大的国家机器、倾斜的法律天平、家人的人身威胁、身边人的嘲讽恐吓都毅然前行。剧情演进到尾声,影片又从叙事的快节奏中重新回归到了细腻和温情中来,导演安排了一个很戏剧化的结尾,宋佑硕败诉,暗自伤神的他眼含热泪,因“违反集会和对抗法律”的罪名坐在了犯罪嫌疑人的位置上,釜山142名律师中的99名作为辩护人为他辩护。法官念了一份长长的辩护人名单,每喊一个人的名字,就会有一个人站起来喊到。这一声声“到”的叠加胜过了千言万语的表达,如果说宋佑昊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那么这些人甚至更多的人们醒悟才是最终能够砸碎锁链的海格力斯,从而宣告了民主和正义的最终胜利。

       韩国社会犯罪题材影片的结局大都是开放式的,这源自于影片主创人员强大的自信,他们像一个旁观者一样用日常、冷静的镜头营造出来一种娓娓道来的情绪,其实就是给观众的一个心理留白,在故事的发展和人物脉络逐渐清晰起来的时候,相应的心理留白也逐渐地被填补、充盈起来,最后的开放式结尾恰恰给观众带来的是一个无限大的思考认知空间。无疑,一部电影看完之后,留给观众的思考空间越大,时间越长,电影的张力就越大,价值就越厚重。

       三、期望

       事实上本文提到的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犯罪题材电影只是韩国庞大电影体系的冰山一角,韩国电影在经历了电影体制改革后的短短十多年中表现出真正意义上的百花齐放,电影文化产业的高水准发展,使其商业片领衔的各种类型片都屡有佳作问世,再加上韩国电影人永不止步的创新意识以及电影配额制度涵养出的审美水平日益提升的韩国电影观众,使韩国电影发展的脚步愈来愈快,愈来愈稳健。这么说难免有些妄自菲薄,自然,华语电影在国际上的声誉一直都不输给韩国,近年来也从前几年盲目大片化、国际化的滑铁卢中回归到了本土,涌现出《观音山》《钢的琴》《无人区》《白日焰火》等佳作,华语电影票房也从持续的低迷状态中走了出来。2014年6月,广电总局等七部委发布多项经济政策支持电影发展,财政部在6月19日发布了《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有了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投入,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广阔前景,中国电影分级制度、审查制度呼之欲出,希望中国电影可以在韩国电影的发展轨迹中学到更多。

标签:;  ;  ;  ;  ;  ;  ;  ;  ;  ;  

析寒君的人性与表现--论韩国犯罪电影的突破与启示_素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