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江婷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江婷

江婷

(绵阳市中心医院康复科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良肢位摆放的应用价值,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象,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良肢位摆放处理,比较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时,良肢位摆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3-0063-03

临床资料表明,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不仅要对其进行对症治疗,还必须强化护理力度。为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深入了解,对我科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象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所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对照组

(1)心理护理:由于脑卒中患者偏瘫患者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患者及其家属容易出现压抑、悲观、对生活失去信心等消积情绪。基于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一定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情绪波动进行严格掌控,一旦患者出现情绪波动过大的情况就必须立即对其进行纾解。同时还必须与患者家属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让他们参与到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来,以便于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让患者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使其能够主动配合治疗。

(2)生活护理:由于绝大部分脑卒中偏瘫患者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对于此类患者通常需要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处理,每天用毛巾来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擦洗,确保患者的皮肤干燥,同时还必须保持床单、被褥的干净、整洁。叮嘱患者在生活中尽量食用清淡、低脂的食物,多喝水,且最好少食多餐,对于有抽烟、喝酒习惯的患者,必须戒烟戒酒。对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良生活习惯,一定要及时纠正,帮助患者建立起健康的生活习惯,以便于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

(3)肢体功能锻炼:对患者的瘫痪部位给予适当的按摩,以此来促进该部位的淋巴回流以及血液循环,降低其瘫痪肢体出现水肿的概率,刺激患者的肢体感觉。通过按摩让患者在犯病后仍意识到肢体的存在,以此来促进患者的感知功能恢复。在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时,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训练,在此过程中,应以健侧的活动度为标准,活动过程中让患者放松肢体。在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时,动作一定要轻柔,每天训练2次,如果患者的健侧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疼痛的情况,就必须立即停止训练。待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后,让其进行适当的主动性康复训练,如必要还可以协助患者进行平躺—半坐位—坐位。此外,还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穿、脱衣服、进食、刷牙等简单日常活动。

1.2.2观察组

该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良肢位摆放,其内容主要包含了以下3方面。

(1)仰卧位:将患者的头部放在枕头上,并将枕头的高度调整到最佳位置,将患者的手臂放在身体两侧,并在其肩部下方垫上一个柔软的枕头,确保患者的肩胛骨向前突出,使其处于外展位。在此过程中还必须让患者尽量将手臂伸直,使其手指保持微屈或伸展状态,拇指处于外展状态,如有必要还可以让患者在手心握一卷毛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患者将下肢伸直,在其膝关节下方放一个小枕头,使其膝关节处于微屈状态,在患者脚下放置足托,以此来避免患者出现足下垂或足内翻的情况。

(2)患侧卧位:让患侧肢体处于下方,确保其肩胛带处于前伸状态,确保患者的肩关节屈曲呈90度,让患者将上肢伸直,使其手掌面朝上,手指处于伸展状态。让患侧下肢处于伸展状态,同时还必须确保膝关节处于屈曲状态,裸关节处于轻度跖屈。使健侧下肢髋关节屈曲90度,在下方垫一个软枕,让其裸关节处于跖屈位。在对患者进行早期护理时,使其处于患侧卧位,可以让患者的瘫痪部位在护理过程中承受一定的压力,增加患者的本体感觉,以此来缓解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

(3)健侧卧位:让患者的健侧处于肢体下方,将其患侧上肢向前伸展,并将肩胛骨抬起,使肩关节弯曲呈90度,在患者胸前放一个软枕,并肘关节、肩关节放置在枕头上。在此过程中,保持腕关节轻度屈曲,手指处于伸展状态,患侧膝关节、下肢髋关节处于小幅度弯曲状态,并将其置于枕头上。

1.3 疗效评价

所有患者在术后均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Fugl-Meyer评分标准来对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进行评价,并对其在治疗前、治疗后半年、治疗后1年的评分结果进行比较。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来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此次共发放问卷10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每份问卷共有20题,每题5分,将其总分作为判断护理满意度的标准,90分以上为满意,75~89分为较满意,74分及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纳入SPSS18.0软件并对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来进行表示,其对比用x2来检验,用±来表示剂量资料,并用t来对其结果进行检验,将P值作为评价比较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肢体运动能力

观察组在治疗半年后以及1年后的Fugl-Mey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该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具有多发性,较为常见的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等,该病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均相对较高。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对患者的工作以及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同时还会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其通常会表现为心理障碍、失语、肢体瘫痪等情况。在对脑卒中瘫痪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通常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损伤,影响其预后。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如果能及时对其偏瘫情况进行适当干预,就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起正常的运动反射系统,使其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得以恢复。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7]-[8],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通常需要对其进行早期康复处理,以便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使其肢体功能能够快速恢复。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时,良肢位摆放作为患者卧床休息时的体位之一,通常会将其用到软瘫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由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情较为特殊,绝大部分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痉挛其中以下肢伸肌、上肢屈肌痉挛最为常见,这种情况不仅是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必经过程,也是阻碍患者康复的主要原因。在对患者行良肢摆放护理时,一定要注意其摆放的位置是否正确,尽量缓解或避免患者出现痉挛的情况,且在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设计时,一定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它可以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尽快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改善其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以及生活质量。本研究的这一结果与某些学者在其研究报道中的结果极为相似。由此可见,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时,良肢位摆放不仅可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而且还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增加了患者在卧床时的舒适度,使其在卧床休息时也能完成适当的功能恢复锻炼。

【参考文献】

[1] 韦淑萍.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良肢位摆放作用[J].吉林医学,2013,34(27):5759-5759.

[2] 刘敏,陈利清,岳莉蓉等.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J].医药前沿,2011,01(21):238.

论文作者:江婷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月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9

标签:;  ;  ;  ;  ;  ;  ;  ;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江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