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行为学的中学教学楼厅空间交往性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三十四中教学楼厅空间为例论文_贾文亮1,吴迪2

(1.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2.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

【摘 要】本文以呼和浩特市三十四中教学楼厅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课余时间里,教学楼一层大厅、二层大厅、三层侧厅空间中学生的行为活动,运用环境行为学理论分析方法,探索各厅空间的特性,并分析学生的交往行为与厅空间及其环境因素的关系。

【关键词】中学;厅空间;环境因素;行为活动

【中图分类号】TU2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4-0047-04

1.背景与目的

厅空间包括门厅、过厅、中庭等,其形态特点为较宽敞,长宽比小。厅空间往往是交通组织的交汇点,是教学楼中交通组织的重要元素,所占面积较多,又与主要使用空间紧密相连,因此是教学楼交往空间设计的重点。

呼和浩特三十四中教学楼设计特别关注了公共空间质量的营造及其针对中学生的适用性。本文通过调研课余时间里,教学楼各层的几处典型厅空间中学生的行为活动,分析总结教学楼中厅空间与学生的行为活动的相互关系,从而提供一个针对中学教学楼厅空间交往性设计的参照。同时通过中学生的行为特性,行为活动的类别以及个人或集团性的活动区域,来了解中学教学楼中厅空间与环境要素的基本特性。

2.概要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概要(详表1)。

由表3的比较所示,三个厅的大部分属性都是类似的,较大的差异有三点,第一点是面积差异较大,P1大约是P2的1.8倍,P2大约是P3的2倍。第二点是在教学楼中的位置不同,一个位于一层(北侧有门卫室,东侧含教导处办公室),一个位于二层,一个位于三层,上下基本对应。第三点是开敞性不同,一二层厅空间开大面积玻璃窗,并且上下通高,三层厅空间开窗面积较一二层小且无通高,开敞性比一、二层较差。

4.对比与分析

在对各个空间属性进行充分的了解之后,又进一步对各调研空间所出现的行为活动进行了观察记录,如图1所示,绘制了P1、P2、P3场所中学生在课间休息时的性别属性、行为、空间选择等观察记录图和叠加图。

4.2 使用人数的频度特征

通过相应的观察与整理,并对P1 ,P2, P3等时间段中,总使用人数频度做出了相应的统计,P1、P2、P3人数频度比较如图5所示:

从各场所的整体使用频度来看,差别不是很大,相对比较平均。P2是交往活动发生频度最高的场所。P3略低于P2,P1略低于P3。男女生在各场所的使用频度与整体使用情况基本一致。在各场所中,男生的活动频度都要高于女生。

考虑到各厅空间面积大小差异较大,除了考虑绝对的交往使用频率,还应该考虑各空间的单位面积的使用频率。P1,P2, P3每平方米人数频度比较如图6所示:

单位面积的交往使用频率与面积成反比关系,P3是单位面积的使用频度最大的区域,其次是P2,P3、P2相差不大,P1最小,远低于P2、P3。

显然厅空间的交往性并不是简单的与面积成正比关系,单纯的加大厅空间面积并一定带来更多的交往行为。从上述数据来结合现场观察的情况来看,厅位于建筑底层时,学生多选择去户外进行交往活动,厅越位于建筑相对较高层数时,交往活动逐渐频繁起来,可见交往空间在教学楼的纵向位置分布,同样也是对交往活动产生影响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就针对于男女使用的差别来看,在各个区域当中,男生的交往活动往往要比女生的频度高一些。

根据观察调查整理,对P1,P2, P3各时间段总的集团性进行了统计,P1,P2, P3使用的集团性比较如图10、11、12所示:

1人集团在P2,P3频率总数差距不大,均远高于P1。男生女生各自的1人集团在P3出现频率差异较大,男生远远高于女生,其他区域相差无几。

2~3人集团在P1、P2中出现频率较大幅度的高于P3,在P1、P2中相差不大。各场所中男生女生集团出现的频率差异不大,男生均高于女生,同时远高于男女生混合集团。男女生混合集团在P1中没有出现,在P2、P3中出现频率也不是很高且相差不大。

4人及以上集团在P1、P2中出现频率较大幅度的高于P3,在P1、P2中相差不大。各场所中男生女生集团出现的频率差异相对来说比较小,并且女生要比男生低。

此外,我们可以从P1、P2、P3使用的集团性当中得出,在教学楼厅中,比较常见的是2-3人的小集团的交往活动,并且,这也是交往空间活动的主体。在空间尺度最大开敞性最好的P1中1人“集团”出现频率极低,以及在空间尺度相对最小开敞性相对较差的的P3中4人以上集团出现频率最低,由此可见,就针对于规模不同的集团来说,其对于空间的属性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并且,男生要比女生的类型更丰富一些,男女生混合集团出现频率较低。

5.小结

综上所述,中学厅空间的空间品质,能够对学生的交往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而要想提高空间的品质,不仅要优化空间的功能,完善景观视线、采光条件的等,更重要的是空间所处的位置、空间的尺度、领域感、开敞性与封闭性的平衡等。

参考文献

[1]肖丽娜,李子萍.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公共教学楼交通及辅助空间调查研究[J].城市建筑,2013,02:25-28.

[2]王扬,窦建奇,陆超.高等院校教学楼内走廊交往空间尺度研究[J].建筑科学,2009,25(3):68-70.

[3]张曦,林耕.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有效性设计方法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1,17(3):162-166.

[4]袁萍,王新.关于环境行为学概论的论文[J].科技创新导报,2010,No.21:226-227.

[5]管大军,苏继会.教学建筑中交通空间交往性设计探析[J].山西建筑,2010,36(6):26-27.

[6]王彦杰,仲德昆. 解读现代建筑中的廊空间[J].华中建筑,2004,22(2):42-44.

[7]史子柔,吕韶东.厦门市示范中学教学楼外廊空间交往尺度及形式研究[J].福建建筑,2013,178(4):18-20.

[8]李曙婷,李志民,周昆,等.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研究[J].建筑学报,2008,08:76-80.

[9]冯惠萌.基于人与环境行为的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分析与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1.

[10]段瑞领.校外教育建筑空间特征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11]李曙婷.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校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12]陆超.大学教学楼交往空间设计的量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6.

[13]贾文亮.中学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特性的初探[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作者简介:贾文亮,籍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性别:男,出生年月:1981年9月2号,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及建筑材料。

吴迪,籍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性别:女,出生年月:1982年10月14号,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论文作者:贾文亮1,吴迪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6

标签:;  ;  ;  ;  ;  ;  ;  ;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中学教学楼厅空间交往性研究——以呼和浩特市三十四中教学楼厅空间为例论文_贾文亮1,吴迪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