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病因临床研究论文_任奕,李金惠

脑出血病因临床研究论文_任奕,李金惠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健康与护理系护理学专业 161005

摘要:在中国各大疾病死亡原因中,脑血管病居于前列,疾病致残率较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脑出血发病率近几年来增加幅度较大,特别是青年脑出血发病率呈增长趋势。脑出血病程中均可出现血肿扩大,导致病情加重、预后不良。了解脑出血患者病因、危险因素及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可为其预防和早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进而减少疾病负担。

关键词: 脑出血,病因,危险因素

一、脑出血发展概况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常见脑血管病,是指非外伤性原发性颅内出血。全球范围内每年 ICH患者人数占所有新发脑血管病的10%~15%,而国内 ICH 发病率为 60~80/(10 万人?年),患病率为112/10万人,高于其他国家。国内 ICH 发病以老年人群相对较多,中青年发病率呈升高趋势,男性较女性明显,而女性疾病死亡率略高于男性。已有诸多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研究ICH 病因及危险因素,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高血压相关 ICH,其他如脑淀粉样血管病、系统性疾病及其他少见病因也有一定的研究。年龄、饮酒、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目前被认为是 ICH可能的危险因素。及早诊断和治疗病因,积极控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期减少ICH 发病。ICH 患者临床结局与入院时血压、神经功能损伤、出血量、出血部位等密切相关,急性期血肿的扩大可能导致不良预后。血肿扩大常在发病早期出现,随着影像检查手段的进展,头部 CT、CTA等检查为血肿扩大的早期预测和诊断提供了可能。

二、脑出血病因

高血压常引起 ICH,尤其是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出血部位最常见于壳核。长期高血压作用可使细、小动脉变性、坏死,血管壁弹性减弱,血压骤然升高时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波动的血流冲击引起微小动脉瘤形成,血压剧变时可引起动脉瘤破裂出血,血液快速聚集,压迫邻近脑组织,引起周围组织细胞死亡、血管源性水肿及血脑屏障破坏,同时引起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及血肿分解产物释放,导致局部脑组织供血减少及出凝血系统平衡改变,加重出血所致脑损伤。

三、关于血管病变的描述

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烟雾病及脑静脉窦血栓等为常见引起 ICH 的血管病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颅内静脉畸形最为常见,动静脉交通及静脉内压力升高可引起畸形血管出血,而引流静脉的狭窄甚至梗阻会增加血流阻力,使出血率升高。脑海绵状血管瘤( 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CCM)为低血流量的颅内血管畸形,约50%的 CCM 患者有家族史。CCM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由于 7q、7p和3p 染色体上的 CCM1、CCM2和 CCM3 基因突变,破坏了细胞内皮之间的连结而导致小血管渗透性改变,从而引起血管畸形。另一个常见 ICH 病因是颅内动脉瘤,其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动脉硬化、感染、创伤、遗传因素等,多位于Willis 环分叉处,此处管壁薄,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可引起血管破裂出血。烟雾病的发病可能与免疫相关蛋白、甲亢、血管相关因子有关,具有烟雾病易感基因人群,在感染、炎症等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颅内大动脉内膜增厚伴纤维增生,导致血管狭窄、闭塞,促使代偿血管异常扩张、增生形成烟雾样血管。脑静脉窦血栓多见于孕妇、术后、凝血异常等,是较少见的 ICH 病因,其机制尚未明确。

四、脑淀粉样血管病

脑淀粉样血管病(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以脑微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痴呆为主要表现,为老年人 ICH的常见病因,部分患者因脑梗死等预防性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从而反复发生 ICH。其导致ICH 机制可能为β淀粉样蛋白沉积异常于中、小血管的中外膜及平滑肌上,长期作用可导致细胞缺失、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引起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破裂、微小动脉瘤形成,反复出现脑微出血。

五、统计学结论

一项源自全国 18 家三甲综合医院综合数据提示男性 ICH 发病率高于女性,且从地域来看,东北地区男女比例为 2. 45:1。本研究结果中男性脑出血 166 例,女性 108 例,男女性别比为 1.54:1,与上述报道有相同趋势。中老年人群中发生 ICH 几率高于青年,与其易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及病程较长有关。近年来,青年人 ICH 发病呈增加趋势,其发病原因也较老年人群广泛,包括血管畸形、血管炎、药物滥用及吸毒等。本研究结果提示ICH 高发年龄在 45~64 岁间(72.3%),31~44 岁年龄组占 13.1%,65~74 岁年龄组占 17.9%,年龄高于 75 岁患者占 9.9%,中老年人群 ICH 发病率较高高龄患者 ICH 发病较青中年有所减少,与先前的报道相似。 ICH 常见病因有高血压病、CCM、CAA、动静脉畸形、药源性、系统性疾病、颅内肿瘤。芬兰医生对 1013 例原发性 ICH 病人使用 SMASH-U 病因分类法进行分类,结果显示高血颅内肿瘤。芬兰医生对 1013 例原发性 ICH 病人使用 SMASH-U 病因分类法进行分类,结果显示高血压性压性 ICH占 35%,原因不明占 21%,CAA 占 20%,抗凝药应用占 14%,血管结构损害及系统性疾病各占 5%,其中高血压性 ICH最多,CAA其次,而不明原因的 ICH 所占比例也相对较多,提示ICH 病还可进一步明确。本项研究中高血压性 ICH 占 55.5%,其青年 4.0%,中年 35.4%,老年 10.9%,平均年龄 58.8±10.67 岁;ICH 部位以壳核最常见,占 33.55%,其次为丘脑和脑室。东北地区盐摄入量高,为高血压病高发地区,同时高血压的知晓率较低,部分患者甚至到出现并发症如 ICH 等才发现高血压病,同时患者未服从医嘱规律用药和监测血压控制情况则加剧了高血压病带来的危害。

[1]烟雾病的病因研究进展[J]. 胡良晨,郝延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05)

[2]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部分凝血指标改变与对策[J]. 史立信,臧颖卓,王清涛,张庆永,孙国兴,孙夏青,张林燕.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04)

[3]基于真实世界HIS数据库14169例脑出血患者与性别相关的差异研究[J]. 王平平,谢雁鸣,杨薇,孙勇,易丹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11)

[4]老年患者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影响因素[J]. 王艳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7)

论文作者:任奕,李金惠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脑出血病因临床研究论文_任奕,李金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