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情况调查报告_科教兴国战略论文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情况调查报告_科教兴国战略论文

关于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研报告论文,情况论文,科教兴国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教界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无疑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为了解科教界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情况以及科技人员对科教兴国的见解、心态和建议,以便为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一些素材和参考意见,中国科协组织了本课题的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以问卷为主。1996年2月, 课题组向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务院部委所属科研机构(含中国科学院),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和一个省的高等学校,各主要行业经济效益最佳的部分企业的领导人发出问卷2918份。 问卷有较高的回收率, 特别是两院院士有466人回卷,回卷率高达55%,更有349位院士(包括八、九十岁高龄的院士)认真地提出了书面建议,反映出科教界和企业界人士对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关注和殷切的期望。

从答卷看,有78%的高校,60%的企业和56.5%的科研机构已制订了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计划,其中有一部分单位已落实了措施。说明科教界对科教兴国战略是热烈拥护的,并对其贯彻采取了积极、认真的态度,而且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但尚未见行动和正在酝酿的单位仍占不小的比例。有的院士认为:“地方动得比中央部委好,非科教界比科教界动得好”。

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确需一段时间酝酿之外,可能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基本原则是明确的,但尚未及有配套的措施跟上。

在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同时,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基本原则是明确的,但尚未及有配套的措施跟上。有些部门和地区在落实方面,行动似较迟缓。因此,一些科技人员仍然感到不知劲往何处使。许多院士焦虑地提出,不要使科教兴国成为各级领导的口头战略。他们说:“科教兴国不是口号,是重大任务,要切实贯彻执行,要有持久的行动。制订一些有效措施,定出相应的计划、规章制度等是十分必要的。”“每年办几件对国计民生有好处,体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事,切忌那种只谈原则,无可操作性,无阶段目标的口号式的号召。”“不应再停留在套话的争论中,而应按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务实,务实,再务实”。

在问卷调查中,两院院士及院所长、校长,均把“政府缺乏实施这一战略的具体政策措施”,列为当前面临的,仅次于“科教投入不足”的第二位最重要的问题,而把“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搞好协调”列为政府需要着重做的、仅次于“增加科教投入”的第二位最重要的工作。

(二)当前由于各种原因,科教界和企业界的实际状况同科教兴国战略尚有不协调之处,突出的问题仍然一是科技和教育的投入不足,二是人才问题堪忧。

在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同时,科技经费占GDP 的比例继续逐渐下降,1994和1995年已降至0.5%;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也呈下降趋势,由1985年的3.69%逐步降至1994年的2.62%。两院院士所在的单位或部门,去年经费比前一年增加的为29.5%,持平的为47.5%,而有15.53 %则减少。国务院各部委所属科研机构则有21.5%是减少的。重点高校的情况较好,有77.2%的单位增加,减少的只占2.5%(见表1)。

表1

您所在单位1995年科研经费的状况如何 累积频率(%)

(按可比价格计算) 两院院士科研院所领导

1.与前一年持平 47.5

39.9

2.比前一年增加 29.5

36.9

3.比前一年减少 15.3

21.5

您所在单位1995年科研经费的状况如何

累积频率(%)

(按可比价格计算) 高等院校领导

1.与前一年持平

20.3

2.比前一年增加

77.2

3.比前一年减少2.5

与经费有关的科研设备的情况,在两院院士所在的单位和国务院各部委所属科研机构,与前三年相比基本上没有添置新的设备的单位约占30%,有很大改善的单位只占约10%,即使是重点高校,也有约13%基本上未添置新的设备(见表2)

表2

您所在单位1995年科研设备的状况如何 累积频率(%)

(与前三年相比)两院院士科研院所领导

1.略有改善 54.5 66.8

2.基本上没有添置新的设备30.0 27.2

3.有很大改善10.5

8.8

您所在单位1995年科研设备的状况如何 累积频率(%)

(与前三年相比) 高等院校领导

1.略有改善 75.9

2.基本上没有添置新的设备

12.7

3.有很大改善

11.4

在农、林、水、地质等社会公益性科研单位,对投入不足的问题反映更为强烈,有的院士反映,他们“处境十分困难,队伍萎缩”。有的单位经费的一半用于离退休人员工资,有的单位则是由上级拨来的经费还不够发工资(只够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工资的一半略多一点)。

投入不足所造成的后果,一是科研质量有所下降,二是人心不稳。

近年来,虽有不少单位取得了较多较大的成果,发表的论文数量较多、质量较高,但据调查,去年虽是“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许多科研成果在这一年形成,许多论文在这一年发表,然而科研成果数量增加且重大成果较多的单位仍只有约15%左右(科研院所为24.8%),而数量增多、重大成果很少的则占50%左右(重点高校为17.8%)。据两院院士反映,数量增多而质量下降的单位为7.4%,数量质量均下降的8.5%。在论文方面,重点高校的情况较好,论文数量增加且高水平论文增加的占48.1%;而在科研机构则不足2%(两院院士的估计为11.6 %),数量增多而高水平论文很少的单位约在50%左右(科研院所为62.2%)。数量增多而质量下降的单位分别为6.8%,1.2%。数量、质量均下降的单位分别为6.8%(院士所在单位),7.6%(科研院所),1.3 %(高等院校),(见表3)。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领导精力用于“创收”,科技人员也为了“创收”而搞了许多较简单的短期能见效的项目。

最重要的则是对人才的影响。近年来,在科技队伍的结构调整以及培养年轻科技人才方面,各单位都做了大量工作,有相当成效。但不少院士仍反映,目前学术带头人及科研骨干力量严重断层,“70 年代、 80年代毕业的,水平高一些的大部分出国留学,近年毕业的多往三资企业跑。”为了解总体情况,我们按调查作了统计,一般来说,重点高校的情况比科研机构好,有25.3%的重点高校,新的学术带头人已经成长起来,有46.8%的重点高校,青年人已成为主要骨干。在科研机构,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6.9%和36.6%,均低于高校。但是,即使在重点高校,仍有12.7%的单位,学术带头还靠老的,或是后继乏人。而科研机构这一比例则为24.1%。两院院士对这一情况的估计更为严重一些,为近40%(见表4)。

表3

您所在单位1995年发表论文的情况如何 累积频率(%)

(与前一年相比)

两院院士科研院所领导

1.增多,但高水平论文很少56.2 62.2

2.增多,且高水平论文较多11.6 19.0

3.数量增多,质量下降 6.8

1.2

4.数量、质量均下降 6.8

7.6

5.数量减少,质量提高 5.5

6.6

您所在单位1995年发表论文的情况如何 累积频率(%)

(与前一年相比) 高等院校领导

1.增多,但高水平论文很少

49.4

2.增多,且高水平论文较多

48.1

3.数量增多,质量下降 0

4.数量、质量均下降 1.3

5.数量减少,质量提高2.5

表4

您所在单位青年科技人员的情况如何 累积频率(%)

两院院士科研院所领导

1.已在培养,尚未成为主要骨干力量

48.1 51.1

2.队伍不稳,流失严重30.6 17.5

3.已成为主要骨干力量

13.1 36.6

4.后继乏人 4.2

2.1

5.其他 1.5

1.5

您所在单位青年科技人员的情况如何

累积频率(%)

高等院校领导

1.已在培养,尚未成为主要骨干力量

46.8

2.队伍不稳,流失严重12.7

3.已成为主要骨干力量

46.8

4.后继乏人 2.5

5.其他 1.3

即使在各行业效益最好的前5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也把科技投入不足列为存在的主要问题之首,并认为增加科技投入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第一位的工作。这些企业中有半数在去年增加了科技经费。但是这些企业中的1/3,其技术开发机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费不足,有40%的单位则是“人员缺乏,水平不高”。这些企业的科技队伍同样面临着年龄老化(13.3%的单位)和青年人不稳定(14.3%的单位)的问题。去年有15%以上的企业科技人员数量减少,其中6.1 %的单位且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三)对科教兴国战略尚待加深认识

在全社会的认识上,对科教兴国战略既是政府的行为,又是全民的行动;科教既是兴国的手段,又是兴国的基础;既要科教兴国,又要国兴科教这样一些关系没有真正搞清楚。

二、对几个问题的探讨

(一)科技和教育既是兴国的手段,又是兴国的基础和根本。

我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把科技与教育列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从而有很大的发展。据1995年的统计,我国小学入学率已达98.5%,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大体相当;初中(包括职业初中)入学率达90.8%,已远高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发达国家相近。这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我们已经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情况下,许多院士和科教界人士仍然十分强调中小学教育的普及,以及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院士们把它列为科教兴国中政府要做的主要工作中第三位重要的事情(第一位是“增加科教投入”,第二位是“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搞好协调”)。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我国仍有1亿多文盲、半文盲;(2)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而教育经费却相对下降,这反映了人均的教育投入下降,势必影响教学质量;(3)目前中小学学生的辍学率较高(小学每年为在校生的1.5%,按此推算,整个小学学习期间约为10%,初中年辍学率为4%), 而且教学水平也待提高。(4)教育结构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对学生的技术和技能的教育尚嫌不够,就业后的职业培训更显不足。

相比之下,教育的基础作用较易为人们所认识,而科技的基础作用则易被忽视。这除了由于教育确实是最根本的基础之外,还由于科技可以为当前的经济发展提供成果,当急于发展经济的时候,总是希望向科技更多地索取;同时还由于科技可以从外部引入,在一定时期之内,这种引入的技术比之利用本国的科技能更快取得效益。

目前,科教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青年科技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心不稳,人才流失情况堪忧。从许多科学家的反映看,有两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一些单位的人才“流失”为人员“分流”所掩盖。例如,据中国科学院的调查,近年来“分流”的科技人员中有将近半数是流向了国外。另一个问题是过份强调了对少数尖子的培养,而忽视了整个队伍的培养和提高。许多科学家对目前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做法不尽赞成,他们认为需培养的是成千上万的队伍,而不只是少数几个尖子,而且尖子也要在科研实践中,在平等竞争中,在广泛的基础上才能出现。

(二)科教兴国既是国家的战略、政府的行为,又是民族的历史责任,全民的行动纲领。

今天,中央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是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而且,中央还作出了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各省市都召开了科技大会。但是科教界人士仍把“政府缺乏实施这一战略的具体政策措施”看作是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而科研机构尚有近半数的单位在贯彻这一战略上处于酝酿阶段或未见行动。这反映了大家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制订统一的规划,搞好协调,并有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动员广大群众投入到科教兴国的行列中来。

根据调查中科教界的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并参考国外的做法,有几个问题可能是需要加以重视的。

1.政府是推动国家科技发展的主体。政府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的主要作用,一是对科技的投入;二是制订科技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三是制订法律以规范行为,制订政策以引导方向;四是鼓励并支持群众性的科技活动。其中制订规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我国的“863”计划,尽管只是一个方面的计划, 但实践证明它在稳住人才、推动高科技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我国还有一些专项的科技计划,也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尚缺乏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密切结合市场经济,解决关键性、战略性、综合性重大项目的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

政府制订的科技发展规划将主要起到以下几个作用:一是“集中有限资金,集中主要力量,突破关键技术”,“解决部门分隔,各顾一头,不能形成合力,也形不成气候的问题”;二是可以调动和组织科技人员解决国家发展中的主要科技问题,使他们劲有处使,对“兴国”报效有门;三是对科技机构和企业在科技发展方向上起指导和引导的作用。

2.企业是发展市场经济的主体。只有通过企业,才能将各种生产要素(包括科技)组合起来,进行生产,提供商品和服务。

3.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以及政府的倡导和推行。

(三)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结合起来。

现在人们已对保护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两个保护,需要依靠科技和教育,这也已被人们逐渐认识。而科技与教育本身又是可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条件。正如有些院士指出的:“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发展”。前面已经提到,没有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就没有积累,就缺乏后劲,难以保持持续的、稳定的、快速的增长。

因此,如同对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不能只看它眼前的产值与增长率一样,对科技与教育也不能只看眼前所能提供的成果及其转化率,而必须注意科学和技术的积累,以及人才的后备。

(四)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表现了民族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它不仅创造了先进的物质文明,而且也显示出高度的精神文明。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无疑今后仍要继续引进。但现在已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要大力增强自己的科技力量,以发展自主技术,建立自主产业,增加高技术产品在出口中的份额,逐步缩小技术贸易中的逆差。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从引进国外技术到建立自主产业、发展自主技术,大约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我们用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但仍必须尽快实现这一目标。这当然需要在科技和教育方面作出重大努力,但同时必须增强整个民族的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

三、几点建议

由于科教兴国涉及到各个方面和诸多的问题,我们这次调研不论在广度上或深度上都有局限。因此,如汪德昭、郭慕荪等院士所建议的,希望有关部门将一些重要问题列为软科学研究项目,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的研究。下面仅综合大家的意见,在几个问题上提出一些建议,供有关部门作进一步研究或决策时参考。

(一)就振兴科教来说,最主要的一是经费投入,二是人才。

在经费投入方面,中央已明确规定,到本世纪末,研究与发展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1.5%,教育经费占GDP的4%。但这既需要有分阶段达到的比例,又需要考虑到经费组成的各部分如何具体实现。特别是地方和企业,应有更大幅度的提高,需要有个具体目标,以便实施,也便于检查。

(二)加强科技队伍的规划和建设。

关于科技队伍,到2000年及2010年究竟发展到怎样一个规模,以及怎样的分布和结构更为合理,也需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设想,以避免只注重于少数尖子,或者出现对科技队伍发展上时而认为过多,时而认为太少的偏颇看法。

(三)要有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的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

这是动员和组织我国的主要科技力量集中于国家目标,以解决国家建设中重要科技问题的重要途径。这种规划和计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是统一的。即把科技工作的五个方面军的主要力量组织起来,分工协作。

2.是战略性的。不面面俱到,集中于国家建设中带战略性的问题,如计算机与微电子、通信、先进制造技术、环境等。

3.把从科技发展考虑问题与从产业发展考虑问题结合起来。目前从产业的发展来提出需要解决什么科技问题还比较薄弱,也正是科技同经济结合上还不能尽如人意的关键所在。

(四)研究制订技术创新的战略和政策。

1.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这种主体地位的形成需要有法律上和政策上的支持、引导以及保证。包括:分别不同行业规定技术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对用于技术开发的费用给予税收的优惠,对重大技术开发项目以及同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合作的项目给予部分资助,有选择地对一些重大项目由政府承担部分风险等等。

2.考虑到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还不很强大,需要提倡和鼓励合作创新,以避免分散、重复、特别是重大创新需要产业(行业)加以组织协调。

3.在创新战略上要加以研究。不能只强调科研机构推广成果的推力,更要注重企业需求的拉力;不只是注重成果的应用,而且应注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存在着创新问题;不只是重视重大的带突破性的创新,更要经常注意渐进性创新,包括小改小革;不只是注意开发新产品,也要重视工艺创新和组合创新。

(五)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逐步使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工作规范化。

在提高大学本科和普通中学的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并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办学。大企业要有职工培训体系,各行业要规定各种技术、技能考核的标准。对职工素质及技术工人队伍的成长应作为对企业考核的指标。

对农村的技术人员以及农民技术队伍的培训也要逐步提高。

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帮助进行企业职工的培训和农民技术队伍的培训。这是学校除提供人才和技术成果之外的另一项为社会经济服务的主要工作,也是技术和知识转移的重要途径。

标签:;  ;  ;  ;  ;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情况调查报告_科教兴国战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