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人民医院 江苏启东 226200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奥曲肽、垂体后叶素及生长抑素十四肽三种药物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选取12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垂体后叶素组28例,乙组奥曲肽组42例,丙组生长抑素十四肽组52例,对比三组的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乙、丙两组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A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乙、丙两组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垂体后叶素,以奥曲肽和生长抑素十四肽综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要更加好,尤其是止血效果十分显著,同时患者的不良反应也较小,可应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治疗中,并予以推广。
【关键词】 对比;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药物疗效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晚期肝硬化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高达30%左右)、止血难度大等特点[1]。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近年来临床上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比如生长
抑素、垂体后叶素、奥曲肽等,但止血药物繁多,其效果也不尽相同。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垂体后叶素、奥曲肽及生长抑素十四肽三种药物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特收集12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122例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男70 例,女52例,年龄段在28-59岁之间,平均(41.5±5.5)岁,患者入院时均表现出呕血、黑便等症状,并通过X线摄片和胃镜检查后确诊,排除既往有严重心脑肝肾病症、其他疾病所致出血、药物过敏体质以及无法配合研究者,随机分为甲组28例,乙组42例,丙组52例,对比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三组患者均给予禁食、留置胃管、补充血容量、抑制胃酸分泌、保肝、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其中,甲组患者首先接受垂体后叶素10U+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脉注射,然后接受垂体后叶素48U+生理盐水48ml,用微泵以12ml/h的速度持续注入。乙组患者首先接受0.1mg奥曲肽+20ml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注射,然后接受0.1mg奥曲肽+48ml生理盐水,用微泵以12ml/h的速度持续注入。丙组患者使用生长抑素十四肽3mg治疗,采用48mlNS混合静脉滴注,然后接受生长抑素0.25mg+48mlNS混合微泵以0.25mg/h持续注入。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再出血率进行对比分析,出血停止参照以下标准[2]:①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呕血或者黑便症状消失,患者血压和心率平稳,血红蛋白稳定,休克指数稳定并恢复在正常值范围内;②胃管引流液变清,隐血试验呈阴性;③胃镜证实出血症状消失;④大便隐血试验转为阴性。以上4项中具备1项即成立,否则视为仍有活动性出血。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止血时间低于24小时;有效:止血时间在24小时至72小时之间;无效:72小时后仍有出血症状,需使用其他治疗方式予以治疗。停药后72小时再有活动性出血指征则判定为再出血,止血的总有效率为显效数量加有效数量之和与总例数的比值。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应用差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总的检验水准ɑ=0.05,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ɑ'=0.0170。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后止血效果比较
三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总体比较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显著低于乙组和丙组(x2= 14.648,27.524;P= 0.000,0.000);乙组与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318,P=0.251)。详情见表l。
3 讨论
消化道出血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并发症,主要由于肝窦阻塞性门脉高压所致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和胃肠粘膜瘀血,胃酸侵蚀所致粘膜糜烂[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上危及患者生理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病症之一,具有起病急、预后效果差和复发率高等特点。通常的临床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例如内镜下治疗、药物治疗、三腔管压迫以及PTE、TIPS等。内镜下治疗通常是首选的治疗方式,但是在患者活动性出血时期由于视野模糊往往会对治疗造成干扰,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这一方式对于基层医院来说,由于医疗设施水平的原因也难以有效推广。因此,药物治疗仍然是广大基层医院的首选治疗方式。
以往的药物治疗通常是应用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八肽、十四肽)。其中,垂体后叶素是全省性血管收缩药,通过收缩外围的动脉实现对静脉血流量和压力的降低,进而缓解乃至治愈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因其对内脏血管选择性较差,容易出现心悸、腹痛、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4]。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环形多肽,是天然生长抑素的衍生物质。其作用在于抑制多种消化液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抑制胃的蠕动,从而降低门脉压力,减少内脏血流量。生长抑素能够选择性的收缩内脏血管平滑肌,从而降低门静脉血流量,减少肝内血管阻力,降低门静脉血压,同时抑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胃酸、胃蛋白酶等物质的分泌,实现门静脉系统对内源性血管收缩剂的反应以及各种分泌物对黏膜的腐蚀作用。
本次研究显示,生长抑素类药物组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垂体后叶素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体后叶素(P<0.05),而奥曲肽与生长抑素十四肽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由此提示,相对垂体后叶素,采用奥曲肽、生长抑素十四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疗效好,止血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参考文献
[1]肖文芳. 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比较[J]. 右江医学,2011,01:29-30.
[2]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等.实用消化病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74- 390.
[3]顾晔. 生长抑素与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8:573-574.
[4]林树洪,陈浩军,唐映,等. 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观察[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03:297-298.
论文作者:杜鹃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9
标签:食管论文; 静脉曲张论文; 垂体论文; 患者论文; 生长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疗效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