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病变中采用CT和MRI临床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曾令华

曾令华

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靖州医院 418400

摘要:目的:探讨骶髂关节病变中采用CT和MRI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采用CT扫描和MRI检查,分析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种诊断方法确诊为骶髂关节炎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诊断出骶髂关节炎I级显著低于MRI诊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在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MRI对骶髂关节炎早期诊断具有较大的优势。

关键词:骶髂关节;CT;MRI;诊断价值

前言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慢性免疫系统疾病,其中骶髂关节炎其主要的临床表现。由于骶髂关节炎早期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患者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因此骶髂关节炎进行CT影像、MRI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通过对比CT扫描与MRI检查骶髂关节炎,探讨其在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全部患者符合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33.65±7.19)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病程(3.28±1.71)年。排除风湿、类风湿、外周性关节炎患者;精神病患者;经伦理协会批准,患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方法

CT扫描:采用西门子的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参数设定为准直0.6mm,螺距1.0,矩阵512×512,扫描方式各向同性。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由Wizard工作站处理,重组间隔50%,层厚0.6mm,适当调整窗位及窗宽,进行骨算法、软组织算法斜轴位、斜冠状位多平面重建法观察。

MRI诊断:采用GE的Optima MR3601.5TMR扫描仪。包裹线圈或者体线圈,常规自旋回波序列、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E 90ms及脂肪抑制序列Ti150ms。层厚5mm,层间距3mm。

1.3 评定标准

无异常:0级;患者骨性关节面毛糙,有小囊变区,骨小梁增粗及紊乱,I级;双侧骶髂关节面出现对称性或不对称性的虫蚀样损坏,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硬化,但还有正常骨间隙,II级;在II级基础上,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有关节强直的出现,III级;在III级基础上,关节完全强直,IV级。

1.4 统计学处理

文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计数资料采用χ2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且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CT扫描骶髂关节炎图像显示II级单侧或双侧关节面模糊,局部骨质硬化,见图1A;III级骨质明显侵蚀性损害及硬化,见图1B;IV级关节面完全硬化融合,见图1C。MRI检测骶髂关节炎图像显示I级软骨扭曲,软骨线毛糙,见图2a;II级明显脂肪堆积,部分水肿、硬化,见图2b;III级关节面不同程度损害,见图2c。

3 讨论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中骶髂关节炎病变发展隐匿性较高,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出现臀髋部和腰背部僵直并且疼痛加重,数月后出现双侧持续疼痛。骶髂关节炎的病理基础为肌腱、韧带附着点发炎。其早期通过实验室数据很难确诊,应通过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测结合进行骶髂关节炎诊断[2-3]。骶髂关节由骶骨及髂骨两个耳状的关节面组成,骶骨关节面处于3个骶骨外侧,关节面呈前宽后窄状,在上缘与矢状面的夹角约为30~50°,为最大夹角,向下夹角逐渐减少,在下缘时仅为0~10°。通过CT扫描和MRI扫描能检查到骶髂关节韧带部和滑膜部。CT扫描为临床广泛运用的影像学检测技术,具有高密度及高分辨率等优点。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同性扫描和多方位重建,能达到较高准确率。CT扫描能显示出被测者骨质结构的变化。有研究发现,骶髂关节炎患者病程需要半年以上,临床症状才能通过CT扫描确切显示出来。CT扫描能清晰的显示骶髂关节炎病灶的大小、形态、部位、范围、病变程度,对较小的病灶也有较高的辨别能力。MRI是近几年逐渐用于骶髂关节炎诊断的新的检查技术,有研究表明,MRI能清晰的显示患者早期关节积液、滑膜增厚的病变,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4]。本研究结果显示,CT扫描与MRI诊断骶髂关节炎均具有较准确的诊断率,两组方法诊断出骶髂关节炎II级、III级、IV级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T扫描诊断出骶髂关节炎I级显著低于MRI诊断(P<0.05)。表明MRI在骶髂关节炎早期诊断较CT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CT扫描仅能显示出患者骨性结构的静态变化,不能准确显示患者软骨异常、脂肪沉积、骨髓水肿等变化。而MRI不仅能准确显示骶髂关节滑膜改变、骨质硬化、骨质侵蚀等骨性变化,还能显示出软骨异常、脂肪沉积、骨髓水肿等非骨性病变。故MRI对骶髂关节炎早期症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对于患者骶髂关节应用CT与MRI进行扫描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并且在诊断效果上采用CT与MRI对患者骶髂关节病变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在韧带损伤以及软骨破坏上采用MRI诊断较CT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盛爱萍. 磁共振成像在骶髂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10):2324-2325.

[2]王立学,李保生,黄忠包,等. CT和MRI检查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差异及价值[J]. 中国医师杂志,2013,15(6):853-855.

[3]朱利君,王利伟,钱少圭,等. 磁共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5):86-88.

[4]谈树林. CT和MRI检查在诊断骶髂关节病变中的临床价值[J]. 影像技术,2013,25(4):5-6.

[5]雷扬.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MRI与CT诊断价值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2(4):111-113.

[6]王斌. 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4,8(3):97-99.

[7]黄振国,张雪哲,洪闻,等.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对比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11):1040-1044.

论文作者:曾令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  ;  ;  ;  ;  ;  ;  ;  

骶髂关节病变中采用CT和MRI临床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曾令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