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治疗多学科合作论文_ 庄东梅

静脉输液治疗多学科合作论文_ 庄东梅

摘要:静脉输液治疗是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是项具有高度技术性和专业性的治疗方法。静脉输液治疗技术应用时间较早,至此已走过了漫长曲折的历程。目前有90%以上的患者接受静疗,其使用的治疗方式、材质、管理体制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完善输液治疗管理制度与规范的操作流程,严格界定管理者与临床护理人员的资质,定期进行输液护理知识教育,避免临床实践时知识脱节、滞后,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本文主要将静脉输液治疗与多学科合作联合应用于患者,研究其治疗效果如何。

关键词:静脉输液;治疗手段; 多学科合作

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多数需要进行静脉输液,但随着临床治疗对静脉通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安全意识加强,对于静脉输液的保护性提高。因此,为了使急诊患者能够得到全面、及时、有效的评估与诊疗,国内大部分医院均成立了多学科专业小组,对静脉输液治疗的同时加深多学科合作的辅助治疗模式,以提高护理人员输液水平,预防并发症[1]。本研究于成立多学科专业小组,探讨其对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效果安全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建立专业的静脉输液团队

一般由静脉专科护士、超声、放射、血管外科、药剂科等专家组成,静疗小组管理一般由核心管理组、专职专科护士、病区兼职静脉输液专科护士组成。研究发现组建静疗小组,落实措施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一次性头皮钢针使用率明显下降,外周留置针穿刺部位更加合理,输液并发症、非计划拔管(针) 率明显下降。相关研究发现,化疗后患者的静脉管理得到了持续改进和质量提高,静疗队伍专业化后住院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专业护士队伍建设是安全静脉输液的保证[2]。但是,我国至今没有全国统一的得到法律认可的输液标准权威文件,没有静疗专业杂志,没有统一的培训教材,没有权威机构对静疗专科护士进行培训、考核、资格认定。由于部分护士输液技术不熟练,不了解血管和药物特点,在注射时容易将血管穿破,或者对输药途径的选择不周,导致药液外露,效果不佳,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升高;护士法律意识淡漠,自我保护能力较低,不能及时记录输液护理文书,承担着不必要的法律风险等。因此应该加强我国静疗专科护士的培养。

2.专业小组的临床实践效果

2.1促进了专业技术发展

在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同时可以与其他多学科配合进行,因此成立专业的多学科合作小组很有必要,不仅可以方便诊疗过程,也可以为患者在进行静脉输液期间的安全提供保障。经过调查,我院从2008~2011年间,静脉导管室平均每月置管量由285例,月增至742例/月。PICC置导管由3l例/月增至 243例/月,而颈外静脉导管由最高197例,月降至38例/月,股静脉导管由最高151例/月降至45例/月,实现化疗钢针零容忍和药物外渗损伤零缺陷,之前选择较多的颈外静脉和股静脉途径逐渐减少,而PICC和颈内静脉置管逐渐增加,避免了因科室技术力量不足带来的限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多学科专业小组建立了与介入影像科、超声科及ICU、急诊科等部门的工作流程和协调机制:介入影像科设立了导管定位检查的专门窗口,30min内即完成定位检查和结果报告;专人负责输液置入,并实施优先待遇。极大地方便了外院来置 输液的患者。超声科及ICU等部门也建立了便捷快速的医疗服务支持流程,保障这些部门的专业组成员能快捷的提供超声检查、锁骨下静脉置管等医疗技术支持,如超声科第一时间提供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检查,急诊科主任统一提供全院 血栓处理的会诊等医疗服务。实施多学科专业小组后,虽然一些低难度的中心静脉置管数降低,一些技术难度较高的置管增加,如PICC、颈内静脉 置管,但中心静脉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却有了明显提高[3]。因为有多途径技术可提供,使最终成功率可达100%,避免了既往一个通路置管不成功时需浪费导管而致患者不满。患者置管后定位检查执行率达到100%,利用超声进行导管尖端定位快速检查后导管尖端位置首次检查的准确率达98%。调整后导管尖端位置准确率达99.8%。专业小组运行后PICC留置时间基本能满足患者整个治疗计划,最长留置时间和平均留置时间均有较大幅度提高;2008~2010年每年关于静脉输液方 面的投诉2~5例,2009年6例护理投诉中静脉输液即占5例,2010年降至2例,2011年实现静脉输液“零投诉”。在多学科合作小组在临床正式实施后,这种技术整合了其他辅助科室后的静脉输液更加安全可靠,治疗效果也更加明显,对于促进静脉输液良好的运行有保护作用。这与目前很多医院建立静脉输液专业小组来规范和提高静脉输液技术水平的目的一致[4]。我院把质量管理也设置为专业小组的功能,由专人负责技术发展与质量管理,并把静脉输液质量纳入护理质量管理项目。既强化了专业发展与临床实践的统一,也加大了质量管理的力度。

3.小结

通过建立多学科合作与静脉输液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优化静脉通路的选择及使用,进一步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与准确性。措施实施后,静脉输液的患者人群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增加,对相关静脉输液的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且静脉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有明显降低[5]。这说明成立多学科专业小组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多学科专业小组注重专业化发展,积极开展静脉输液最新理论与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输液技术,提高护理人员对药品物品的使用情况,避免或减少因使用不当而发生不良事件,严格执行输液产品与工具的准入制度,并跟踪检查输液情况,加强巡视,确保使用合理、安全有效的输液产品。

综上所述,多学科合作的专业小组设立后,再配合使用静脉输液的治疗措施,显著促进了多个学科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治疗患者。也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对于静脉输液的适应症以及注意事项能够熟练掌握,为患者能够早日恢复健康共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孙严慧.心理护理对静脉输液患儿配合度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110,122.

[2]许立超,李文涛,陆箴琦.全程管理是中心静脉通路安全保障[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7,26(8):673-675.

[3]王富丽,张流波,沈瑾,李涛.国内外安全注射研究现状与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36(1):66-69.

[4]徐玲,季宁东.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化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护理教育的启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11):1362-1364.

[5]陈立.临床常用抗感染药物静脉输液的稳定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2):14068-14069.

论文作者: 庄东梅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静脉输液治疗多学科合作论文_ 庄东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