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课堂中进行本土艺术的教学论文_杨小红

如何在美术课堂中进行本土艺术的教学论文_杨小红

高州市第四中学 广东 茂名 525200

我校位于粤西山区的高州文笔塔下,高州市是广东有名的历史古城,其承载这数千年身后的文化内涵,也因为版画的盛行被称作“版画之乡”。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全盛时期,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投入到版画的创作当中,其成就震惊全国美术界。但时过境迁,我们现在的学生们在学到七年级下册《木刻版画》时,虽然新奇但对版画却那么陌生,他们对版画的技能的了解也几乎等于零。版画在初中美术新新课标里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非常有益处。版画的制作过程既痛苦又快乐,能够锻炼学生耐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如此优秀的艺术门类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把它传承下去,更不需要说木刻版画还是我们高州的本土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那如何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传承木刻版画呢?为此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收集各种中外优秀版画作品,借鉴一些版画特色学校的做法,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在木刻版画这个本土艺术的教学过程中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也逐渐形成了对版画教学独到的见解,在不断的优化、完善过程中也收获了令人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还收获了很多荣誉。那如何在美术课堂里进行本土艺术教学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研究中国版画的历史,树立传承版画艺术的决心

首先,我们在学习版画之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查找一些关于版画的历史资料或者发展历史,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知道了中国是木刻版画的发源地,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刻作品就是我国唐代咸通九年的《金刚般若经》扉页《说法图》。自活字印刷术发明后,书籍配图就开始用木刻画,逐渐推广盛行,版画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为明代。当时的木刻版画通常不是由一个人完成,而是采用刻、印分离的模式,即所说的复制木刻。有名的水印套色复制木刻作品《十竹斋书画》和《士竹斋笺谱》就是我国明末刻印的。随着我国刻印画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技术甚至在欧洲国家生根发芽,后在欧洲流行、发展了约四个世纪以后,木刻画技术逐渐成熟,形成了当前的由一人完成画、刻以及印的制作流程创作木刻。我国的创作木刻是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期,鲁迅先生主张学习、引进创作木刻,在三十年代初,成功将创作木刻引入国内,此后,学习推广创作木刻的活动便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学生还在网络上了解、学习现代版画的发展历程,尝试掌握各类版画的画种,欣赏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看到了民族的富强,也看到祖国的发展,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同时激发了学习版画的欲望。

二、搜集资料,了解高州农民版画的历史。

高州的农民版画源远流长,早在明代就已经萌芽,全盛时期出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当时的版画作品凭借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及创作效果对我国艺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高州凭借其“版画之乡”的盛名及悠久的文化积淀被更多人所熟知, 高州农民版画都是一些工人农民等业余美术作者描绘他们身边的生活生产的画面,他们用自己的画笔和刻刀,画身边事,刻心中情,作品具有十分浓厚的生活气息,画面质朴感人。他们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不断雕刻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使高州农民版画逐渐形成了地方的风格,涌现了一批颇有艺术成就的版画作者,推动了当地文艺的发展。但改革开放之后,各种西方的画种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们更容易得到人们的喜爱,艺术的多元化使得传统农民版画因形式与内容的单一性而日渐式微,曾经轰动全国美术界的高州农民版画也因此留在了老一辈人们的记忆中。到了二十一世纪,传统文化逐渐得到重视,"高州农民版画"被列为高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有何山、吴思志等人。现在,我们学校也开展了木刻版画教学,目的要让高州木刻版画这个民间艺术从孩子开始就要认识,这样才能代代传承下去,永远焕发出艳丽的光彩。

三、认识版画的种类

学习版画,认识熟悉版画的分类是后续学习的基础。版画可按照其板材性质、受墨位置以及制版印刷方式的不同分成不同种类。我向学生简单介绍版画有代表性的四类品种。在讲解时一般都是边讲解边亲自示范或用网络中的版画制作视频演示,所挑选的演示视频要尽量简单、明了,同时富有趣味性,让学生可以饶有兴趣的学习制作流程,又可以了解版画制作的方法和技巧,直观感受到版画制作并不难,拉近对版画的距离感。

1、凸型版画。顾名思义染色时需将颜料置于凸出部分,木版画即典型的凸版画。其中使用油溶性墨水的为"油印木版画",水溶性墨水印制的为"水印版画"或"水印木刻画"。

2、凹版型画。别与凸版画,该类版画是将颜料置于版画的凹侧,铜版画即为典型的凹版画。该类版画还可根据制版方式的不同细分为"线刻铜版画"、“网线铜版画"、"腐蚀铜版画"和"干刻铜版画"等。

3、平版型版画。该类版画的着色部位为板材的表面,石版画即为平版型版画。

4、孔版型版画。即"漏孔版"。该类版画的特点是刻制的板材上设有孔洞,颜料可透过孔洞滴到作品的承受面,丝网漏印即为典型的孔版型版画。

四、学习木刻版画的技巧。

我们的本土艺术是木刻版画,所以教学的重点就放在黑白木刻版画的学习上,再让学生了解套色木刻版画的技法特点。具体做法如下:

1、认识木刻版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们带领学生参观高州木刻版画传承人的工作室,近距离地欣赏工作室里的黑白木刻版画,让学生的感受版画震撼的视觉效果。

2、认识版画工具材料。

我们让高州木刻版画的传承人现场向学生展示木刻版画制作的工具、材料。在巨大的桌面上摆放有:各种板材、木刻刀、油墨、、颜料、滚筒、木蘑菇、拓印用的各种纸等。学生了解版画用具后看传承人在现场演示怎么刻制版画,直观了解各种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

3、学生练习使用刻刀。

在课堂上,我们第一节课是先学习怎么使用刻刀。教师先作示范,讲解使用刻刀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尝试以刀代笔,使用各种木刻刀做不同线条的练习,感受不同刻刀刻出来的或圆或方或粗或细的线条表达的情感。熟练使用刻刀是木刻制作木刻版画过程中极为关键的部分。只有熟练掌握刻刀的用法才可以将所要表达的情感、故事悉数表达在作品中。

4、学习木刻版画的基本步骤:

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刻刀之后,我们开始进行学习刻制木刻版画的一般步骤。

(1)画草稿

首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创作一幅简单好看的画。要求画稿时,先用线描的方式勾出轮廓,然后处理黑与白的对比关系,最后画灰色,用中间色的穿插调节使画面逐渐完整而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2)过稿

因为初学,所以过稿我们采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把已经画好的草稿用油墨复印机复印一份,然后用松节油拓印的方法过稿,降低学生操作的难度。

(3)打蜡

教学生学会如何给上好稿的木板打蜡,知道打蜡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木质,使木板变脆,这样刻的时候会更加流畅。

(4)刻制

首先让学生刻出画面中大块的白色部分,即先处理出大的黑白关系。其次细刻灰色调,用不同的刀刻制出各种或疏或密的点和线, 充分发挥刀法的各种丰富变化,使得画面本身产生不同层次的色彩表现。完成前期刻画再对黑色部分的细节部分进行着重表达。在进行刻画时,要求学生的每一次下刀都要深刻、清晰, 不要过多修饰,尽量保留版画特有的"刀味"和"木味"。由于学生事先已经看了版画传承人的制作演示,大多数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能够自行实践,他们会边刻边处理画面上出现的新情况,手脑并用,乐趣无穷,最后制作出来的效果往往都比想象的好。

(5)简单了解套色木版画。

为了增加版画学习的多样性,我们在学习了黑白木刻版画后会让有能力的学生尝试制作套色木版画。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观看版画传承人的制作套色版画过程,让学生直观认识和了解。经过考察和观摩,学生了解到套色版画分为单版套色与双版套色。其中单版套色是指在同一块底板上可用不同颜色进行印刷,而多版套色则表现在每一种颜色都要有不同的底板进行印制。在教学过程中可邀请版画传承者进行现场作画以使学生亲身感受版画的每个制作流程。

技法弄明白之后,因为版画色彩的丰富,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他们就在实践中熟练和提高技术,完全不用老师操心。

五、拓印

拓印我们重点教学油印版画。我们详细示范用滚筒上墨,特别让学生注意油墨要厚薄均匀,滚好油墨后覆盖上纸张,用心磨印,要尽量完整地表现出每刀刻痕,使学生知道一幅完整的版画作品需要经过刻制及拓印等步骤才可以最终成型。所以刻痕就如画笔,通过不同的刻制技巧可表现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艺术表达。

六、作品交流、展示,评奖、颁奖,课后拓展。

作品完成以后,老师搜集作品集中展出。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对可以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在互相欣赏画作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特别是自己如何表达所感所想,教师也可以适时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画技巧。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其形成创作热情,在相互品鉴的过程中使其明确自己的不足及优势,在后续创作中可以扬长避短,不断尝试不同方法表达自己的艺术想法。学校对获奖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同时,学校还经常展示校内外师生的优秀版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论文作者:杨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  ;  ;  ;  ;  ;  ;  ;  

如何在美术课堂中进行本土艺术的教学论文_杨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