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何柳平

(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血管三科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 观察神经介入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神经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满意度、蛛网膜下腔出血恢复情况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观察组术后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蛛网膜下腔出血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神经介入治疗可更有效地促进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恢复和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神经介入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严重疾病,主要由于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导致,约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于脑血管瘤破裂,称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目前,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之外,会采用早期外科手术治疗,避免患者出现再出血状况。而常规的开颅夹闭外科手术治疗,依旧存在术后高并发症的情况,同时手术难度较高。神经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式,能够弥补传统外科手术的不足,防止术中再出血,降低术后出血率[2]。本研究通过对比神经介入治疗和传统开颅夹闭手术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探究神经介入术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9-75岁,平均(60.2±7.6)岁;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47-74岁,平均(61.5±8.3)岁。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发病时间、病程长短、疾病情况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制定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且有手术指征,且所有患者均签署治疗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患有心、肝、肾、血液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术前准备,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病变位置。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介入手术治疗:实施单纯介入血管内治疗,后进行脑室外引流,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等常规外科手术操作。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实施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根据血肿量和位置实施去骨瓣减压术,后以标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作血肿清除,切开侧裂池和脑池蛛网膜,引流脑脊液,完成手术。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标准围手术期护理,防治并发症。出院后进行随访,嘱患者定期复查。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术后3个月蛛网膜下腔出血恢复情况(痊愈、好转、无效,有效=痊愈+好转)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计数以及计量资料分别应用c2(%)以及t(`x±s)检测,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

2.2 比较两组术后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目前临床仍以保守内科治疗为主,但患者恢复情况不容乐观,同时复发率较高,疾病预后情况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治疗[3]。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手术治疗,临床上通常采用传统开颅手术,而常规手术在术中会面对血管暴露困难、组织肿胀、术中大出血等情况,手术难度较高,术中血管再出血率较高,同是在术后患者恢复较慢,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4]。神经介入手术作为一种新型神经科手术方式,必要时通过显微神经进行辅助,能够弥补传统手术的不足之处,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研究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手术耐受程度较其他疾病患者差,同时,越早进行手术,其术后死亡率能够显著降低。神经介入手术能够显著减短患者发病至手术的时间,有效降低手术风险[5]。

目前,对于神经介入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和传统开颅手术的比较,观察神经介入手术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将进行传统开颅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神经介入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而观察组术后满意度为83.3%,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蛛网膜下腔出血恢复,即手术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仅有1例发生术后血管痉挛,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均有P<0.05。在手术技术成熟且两种手术方式均成功的情况下,神经介入治疗的手术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的降低,同时,患者满意度更高,术后的生活治疗更好。

综上所述,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神经介入治疗可更有效地促进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恢复和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秦军,胡群菊.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9(12):132-133.

[2] 黄绪鑫,周立云,连宗德,等.神经介入配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5):461-463.

[3] 胡新永,来海鸥,姬利,等.夹闭及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1):100-102.

[4] 曾光,洪明,徐岩,等.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时机开颅手术及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J].河北医学,2017,23(1):63-65.

[5] 刘长江,李可,王琪,等.神经介入治疗配合外科手术对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及ET、CGRP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2017,34(10):940-942.

论文作者:何柳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  ;  ;  ;  ;  ;  ;  ;  

神经介入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何柳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