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以扶风县某公路为例论文_李强,贾帅

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以扶风县某省道工程为例,论述了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和依据,从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出发,分析现状及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建设项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扶风县;地质灾害;线路评估

引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其根据等级的不同采用定性、定性和定量或定量的方法对建设工程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果综合评价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措施。下面以扶风县某省道工程为例,就有关问题开展讨论。

1 项目概况

1.自然地理条件

扶风县位于西安市以东宝鸡市以西,全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区年内各季节降水量分布不均,春季(3~5月)149.7mm,占全年降雨量的25.3%,夏季(6~8月)214.3mm,占全年降雨量的36.21%,秋季(9~11月)207.9mm,占全年降雨量的35.1%,冬季(12~来年2月)19.9mm,占全年降水量的3.4%,扶风县地质灾害高发期和降水期基本一致(夏、秋季)。扶风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渭河、湋河、美阳河、七星河等河流,均属黄河水系。

2.地形地貌

扶风县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南北狭长,东西较窄,北依乔山,南接渭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高南低,自北向南依次出现低山、黄土台塬-黄土塬、渭河河谷及阶地三个明显的地形地貌单元。境内最高点为北部的乔山主峰瓦罐岭,海拔1579.8m;最低点在揉谷法禧村渭河出境点,海拔438.4m,最大高差1141.4m。项目区位于扶风县中部,根据地貌形态特征和物质组成,拟建线路所经地貌单元主要为黄土台塬区,地势总体东北高西南低,地形较开阔平坦,地面平均坡度2°,区内地面高程介于629.5~600.1m之间,相对高差5~30m。

3.地质构造

扶风县地处华北陆块与秦岭构造带结合部位,南北横跨华北陆块南缘构造带、渭河地堑二个构造单元。调查区位于渭河地堑北部,距离活动断裂较远,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构造影响较小。在调查区内未见断裂及不良地质构造现象。

渭河盆地属华北地震区的汾渭地震带,项目区恰好位于岐山-眉县地震危险带上,是我国历史上的多震区,地震活动属性属构造性地震,地震多发生在陇县-岐山-扶风-周至哑柏断裂带与降帐、午井-太白、法门寺、黄堆-巩村等活动断裂交汇、复合处。距史料记载扶风县境内及其附近历史上共发生6次4级以上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4.水文条件

按含水介质、赋存条件和水力特征,评估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黄土孔隙、裂隙水。广布于黄土塬区黄土孔隙、裂隙中,富水性较差,单位涌水量0.5~10m3/h.m,水质较好,矿化度小于1g/L,水化学类型HCO3—Ca•Mg型。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主要受降水、地形地貌、岩性、地质构造等控制,既有区域的统一规律,又有随地段的明显差异。区内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具区域性补给作用;受季节影响明显,其次还有灌溉下渗补给、灌溉渠道的渗漏、地表径流侧渗补给。区内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基本一致,总趋势是由北向南径流。区内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有:泉的形式排泄、向地表水体排泄、人工排泄、河流排泄,在漫滩和低阶地地区还有蒸发排泄等。

2 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根据本次调查,建设工程评估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较多,主要集中为耕地、砖厂、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等。

3 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该项目现状调查不存在地灾害,因此预测评估中只需要提供体分项工程路基工程、桥涵工程和交叉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路基工程

路基工程引发地质灾害可能性主要为挖方工程可能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及填方形成的高路堤边坡失稳破坏。

挖方引发边坡失稳致灾的危险性预测主要依据边坡高度、岩土体特性、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顺坡向结构面发育情况,以及开挖处以上斜坡的高度、坡度、岩土体特征、汇水条件和植被覆盖情况等综合分析判断。根据《初步设计》及野外调查,全线以填方为主,最大填方高度9.99m,一般路段填挖高度介于-2.0~2.0m之间。填方路段原地面整体地势较为平缓,部分路段分布3~6m近直立陡坎,线最大挖方高度8.3m,一般路段填挖高度介于-2.0~2.0m之间。

图1 挖方段剖面图

图2 填方段剖面

2、桥涵工程

拟建项目推荐方案路线全长8.182km线无桥梁,共设置涵洞25道(包括线外涵2道),其中盖板涵15道,倒虹吸10道。涵洞结构形式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倒虹吸圆管涵、钢筋混凝土盖板(明)涵,均设置于填方段便于排水。项目区整体地势较为平缓,涵洞基础埋深一般0.5~1.5m,开挖量较小,因此预测桥涵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3、交叉工程

全线与等级公路交叉3处,分别为:K51+213.5与渭北环线交叉、K55+582.3处经建和村与旧S107连接线平交、K56+735.7处改路与S209连接线平交;共与沿线5处乡村道路交叉。项目区整体地势较为平缓,交叉工程均与现有道路相接,无高填深挖工程,开挖量较小,因此预测交叉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4 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综合对路基、桥梁和隧洞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果,对线路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估如下:线路8.182km,全段现状未发现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预测评估中,全线路主要为开挖和填方,填方路段最高为9.99m,挖方路段挖方深度最深8.30m,根据《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可知,该处岩土体为黄土,高度均小于10m,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小,威胁人数少,危害程度小,因此危险性小。全区花费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5 结论

该线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认为,评估区内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总体上,这些地质灾害现象不严重,危险性小,对线路规划无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S107礼泉某公路改建工程(扶风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R].北京: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2017.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4.

论文作者:李强,贾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线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以扶风县某公路为例论文_李强,贾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