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的社会贡献论文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的社会贡献论文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的社会贡献

尹亚冲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摘 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是一个能够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理论框架,对我们正确认识现阶段经济状况、科学制定经济政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理念的社会贡献在于四个层面:一是创新发展目标、推进社会发展的科学论断;二是立足发展实际、树立问题意识的重要指引;三是坚定人民立场、发展造福人民的关键方法;四是不断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发展的助推力量。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经济发展理念;社会贡献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是依据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总结之后提炼形成的规律性成果,是基于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同时结合我国实践经验,形成的系统化的经济学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现实要求,以巨大的责任担当与政治勇气,提出一系列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举措,奠定了中国化马克思经济发展理念基础,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登上世界舞台,中国化马克思经济发展理念做出重要的社会贡献。

一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科学论断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是一种科学论断,它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确立“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突出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形成推进当前经济发展的综合动力论。

2003~2004年,“大头娃娃”事件告诉公众婴幼儿必须食用专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婴幼儿奶粉开始井喷式发展。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导致国产奶粉信任危机,进口奶粉趁机抢占国内市场。2009~2015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开始品牌配方混战,配方大幅增加,产能供大于求。2016年10月1日,为扭转我国婴配粉配方过多过乱,包装涉嫌虚假夸大等乱象,政府发布“奶粉新政”,市场上80%的婴配粉配方将退出市场。2018年1月1日,奶粉新政将落地实施,标志着婴配粉行业进入后奶粉时代。

首先,树立新发展理念。直面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问题,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以新发展理念为主的新发展战略[1]。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新发展理念涉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核心内涵,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有效地继承了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的理论追求、基本原理以及科学方法[2](P5-15)。其中,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在于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美国创新大师熊彼得特别强调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现阶段以互联网、物联网、工业智能化为核心的第五次科技革命兴起,创新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 通过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在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优化要素配置, 推动实施“互联网+”产业, 发展分享经济,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另一方面, 通过调动人才创新的积极性,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无缝对接, 从而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3]

其次,确立“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发展目标,其中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需求,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又高度吻合。不管是“中国梦”,还是“两个一百年”,其根本在于基于马克思发展观,坚持走中国道路,更加符合中国实际,在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力求我国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首先,以人民群众立场为基础思考社会经济发展问题。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善于基于人民的视角来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从而形成能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方法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同样是以人民群众立场为基础,也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鉴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现状,应重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解决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树立政府公信力,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才能真正帮助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搞好经济建设[6](P18-24)

首先,运用马克思经济发展理念立足发展实际,客观认清社会经济发展现实。在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体系中,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内部条件的变化,使得我国原有增长模式越来越受到制约,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重视发展质量,因此必须启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依赖于新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创新的含量与作用,将我国的产业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2018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针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发表了看法,在政府与企业关系问题上,政府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主动为企业服务,发挥公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鼓励支持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企业活力[4]。坚持稳中求进,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开放[5](P1-7)。这些都是基于发展实际提出的科学结论,充分践行了马克思经济发展理念。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进行信息收集。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预警。还可以预知危机。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末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此外,还能控制危机。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财务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是树立问题意识的重要指引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贡献在于指导不同社会形态背景下的经济发展与建设,这也是基于马克思经济发展理念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分析与探索,与我国当前的发展实践需求切合,是对马克思经济发展理念的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立足发展实际,为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指引。

如果问我,黄金明是个什么人?我会说,黄金明是个孤独者。孤独感很多人有,但孤独者并非人皆可为。在我看来,所谓孤独者不仅是感受到孤独的人,而是把孤独提炼为一种生存方式,借以瞭望人和世界内在经验的人。灯红酒绿、滚滚红尘中顺流而下、如鱼得水的人断不可能是孤独者。但不妨碍很多感受到孤独的人依然选择顺流而下的生活方式。所以,在孤独者,孤独是一种疏离主流、逆流而行的生活方式。唯有孤独者才能成为智者。你若读黄金明的《洞穴》,读到那个不断挖洞,并不断深陷其中的挖掘者,“蓝天越来越远,那个洞穴似永无穷尽之日”时,必会感受到他那种充满哲思的存在主义式的孤独。

其次,明确发展在于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工作中一定“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应做到经济发展是为了人民,经济发展是依靠人民,经济发展的各项成果都由人民共享。从这里可以看出,人民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利益驱动着,人民的主体意识、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也将落到人民群体中,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使人民群众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的建设者,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是发展造福人民的关键方法

最后,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满足人民的需求。一方面,基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将其应用于国家总体经济建设、经济体制建设中。通过创新驱动战略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进行,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多元化的物质以及精神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与精神需要。与此同时,为调整我国收入分配政策、控制社会收入差距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调节过高收入,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基于中国化马克思经济发展理念,将其应用于人民群众就业方面,就业是民生之本,鼓励人民群众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其创造更为优质的就业创业环境。

道教典籍《文昌帝君阴骘文》开篇言:“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 广行阴骘,上格苍穹。”[11]402 它告诫人们要多行善事,多积阴德,才会得到上天的眷顾。 《太平经》里讲“善自命长,恶自命短” “努力为善,子孙延年”[12]525,549,行善不仅可以使自身寿命增长,更会把福报延至子孙,让子孙也增加寿命。 吸纳了道教风水学说的古代朝鲜堪舆术,实则也容纳、吸收了道教行善积德、济世利人的博爱精神。

其次,运用马克思经济发展理念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对于马克思经济发展理念的中国化,应在不断应用继承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树立问题意识,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将马克思经济发展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充分融合,从而更好地探索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答了我国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进一步强调了树立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从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不难看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深入研究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经济发展,这也是中国化马克思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指引。

最后,形成推进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动力论。社会经济发展动力,是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动力因素,它们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共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综合动力论”以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动力指导。那么,中国化马克思经济发展理念背景下,创新是最为主要的体现,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坚持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极大地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思想,不仅需要努力建立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保障,还需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府职能,形成全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合力,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动力,推动我国经济更深层次的发展。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将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将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终极目标以及归宿,充分调动人民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上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归根结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为坚定人民立场、发展造福人民提供了关键的思想方法。

四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是推进理论发展的助推力量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高度一致,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实际情况相融合,早在2014年7月8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 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8](P148)从而由此得到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新型理论发展理念,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通过深入贯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动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的发展。

首先,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推动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释了构成新时代坚持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条坚持”,其中就有一条就在于“坚持新发展理念”。所谓新发展理念,就是要与时俱进,发展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过程,既然发展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相适应的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中国化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遵循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以科学态度、创新精神推进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的新发展。另外,还要以最新的经济发展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把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和我国的实际发展相结合,以此进一步推动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其次,推进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的中国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与优化。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的中国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使得马克思经济发展理念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相融合。经过我国几代领导人的继承与发展,提出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思路,对马克思经济发展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实现初步的构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继承者以及发展者,应主动地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多地掌握马克思经济发展理念相关的其他理论内容,将其融入到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不断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提出新的经济发展观点,不断完善中国化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促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作用发挥到最大。

Mountains hidden in mist after summer-rain, much snow is waiting in autumn.

总而言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的社会贡献,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更是在实践上,是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的指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升华。我们立足新时代新起点,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和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完美结合起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参 考 文 献 ]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28(1).

[2]徐则荣,郑炫圻,文魁.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前提与发展理念[J].上海经济研究,2018(5).

[3]韩保江.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多元动力”——论习近平经济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核与逻辑框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6).

[4]王立胜.论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体系的伟大创新[J].东岳论从,2017(2).

[5]顾海良.新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探讨[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1).

[6]胡鞍钢,杨竺松.习近平经济思想: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J].人民论坛,2016(1).

[7]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强调更好认识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14-07-19.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中图分类号 ]B2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0292(2019)01-0016-03

[收稿日期 ]2018-12-15

[基金项目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美好生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逻辑研究”(2008010101)

[作者简介 ]尹亚冲,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责任编辑 薄 刚 ]

标签:;  ;  ;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念的社会贡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