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山东省高考组成综述--兼论全国高考的构成问题_高考论文

2008年山东省高考组成综述--兼论全国高考的构成问题_高考论文

2008年山东省高考作文综述——兼谈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东省论文,命题论文,高考作文论文,全国高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作文命题方面较2007年更趋向多元化,其中,话题作文的没落最为引人注意,其次,对文体的要求更为明确和严格也是一大亮点。包括延考区试题在内,全国高考共有19套语文试题,下面,我们先分项统计分析几个重要的作文命题的相关信息。

试题形式方面。19套试题中,有7套采用了命题作文的形式,其中4套依然在提供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的命题作文;9套试题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形式,占总数的近一半;话题作文只有山东、四川、延考区三套试题采用,而且还都是“一句话话题”的形式。就命题形式看,材料作文占优势,命题作文回归,话题作文则由于给一线教学甚至语文教育带来的越来越多的弊病而逐渐走向没落。2007年17套试题中,9套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平分秋色,各为4套。明年,还能有几套话题作文出现呢?这是命题者的工作了,我们不能妄加猜测。

对文体的限定问题。自1998年全国高考话题作文始,“淡化文体”也成了高考作文的一个主要方向。2008年的19套试题,依旧文体不限的有9套试题,诗歌除外的有9套试题,其中湖南卷、江西卷还特别限定了文体,天津卷还把戏剧也除外,山东卷等还强调了“文体特征鲜明”等问题。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但长期以来,话题作文的确让学生把握不好文体,写成了“话题作文新八股”,套作、堆砌材料、胡编乱造、故事新编的作文铺天盖地。高中乃至中小学语文教学,为了应试,不是教作文,而是单纯的教话题作文,让学生写老师也不知道是什么文体的拼凑文字。如果高中毕业不能写规范的议论文和记叙文,不能写一封基本符合要求的书信,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有什么“素质”或“素养”可言呢?再说“诗歌除外”的问题。诗文向来有别,我们考的是文章,如何能用几行所谓诗歌的分行文字应付要求是“800字以上”的作文呢?即便是考生写的诗歌不错,可“诗无达诂”,我们又如何客观评价呢?2008年,湖南卷、江西卷做的最好:只要是你学过的要求写的文体,考什么就应该能写什么,写什么就应该是什么。

关于赋分。2008年,有福建卷、江苏卷、上海卷三套试题作文赋分是70分,其余16套试题作文赋分全是60分。2007年,只有福建卷和上海卷作文赋分是70分,今年的江苏卷在全面提高总分的基础上提高了作文的赋分。

作文分数加大是一个趋势,作文考的不只是学生的文字功底,还有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考的是思维能力。语文素养,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阅读和写作能力上的,因此,在导向上,一定要突出阅读和写作。近年来语文写作能力下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加大作文的分值,是有利于改变现状的。分值的增加是趋势,也是好事,但给试卷评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作文的评阅不能够更客观、科学和规范,分值的增加也有可能更不利于公平、公正和人才的发现和选拔。

关于全国整体情况,简单做了以上分析,下面,我们再具体分析山东高考作文的一些相关情况。

2008年山东省考试院出台了新课标《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对作文考查做出了如下要求:能写论述类(应考察考生能否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可靠的材料制成观点)、实用类(应考察考生能否根据此类文本中常用文体的特点和要求,完成常见实用文的写作)和文学类(应考察考生能否有真挚的情感、美的熏陶、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能否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深刻的思考和认识,能否有敏锐的思想、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文章,不再提过去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题材的文章”,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这里所说的“论述”包括“议论”和“叙述”两种表达方式,说“论述类”不应该是将议论和叙述简单的相加,而是“论”和“述”的高度融合,也很有可能出现针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阐述自己的解决方案等现象论述文;不应仍是简单的“记叙”某件事、某个人,而是意味着所写的文章有一定的“论”的成分,亦即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蕴含自我态度认识、审美思想和人生价值取向的文章。所谓的“实用类”文章是指书信、日记、申请书、启事、传记、介绍信、实验报告,乃至新闻、访谈、墓志铭、诊断书、起诉书、判决书、会议自己要、调查报告、合同协议等,虽然平时不常写这一类文体的文章,但是它的实用性强,加之话题作文时代意义的影响,凸显了语文的工具性原则,彰显了写作形式上的个性,又能使写作贴近生活,容易体现创新意识,这也是考场作文出彩的一个重要途径。所谓的“文学类”主要指散文、杂文、微型小说、故事新编、袖珍戏剧、科幻故事、寓言、童话、相声等,它们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突出了考场作文在内容方面关注现实、思想、底蕴、创意等深层的写作个性和方向。

山东卷作文题目是: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今年山东省高考语文的作文题和去年本省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相比,题型相同,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且都未提供阅读材料。“春来草自青”一语来自唐代僧人明瓒的诗句,原具有较高的思辨性,同时又富有诗意。“春来草自青”,不问其出处,单从明面的意思来理解,就可以让考生写出很多有意思的文章来,比如:此时我们的国家多灾多难,处于寒冬之时,那么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春天到来后,一切都会好起来。再比如:凡事只要埋头努力,此时处于冬天,等待时机,“春天”一到,自然水到渠成等等。作为作文的话题,其核心是“春”与“草”的关系,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其进行理解和把握,一方面要求考生具备相当的审题能力,另一方面,发散性思维强,给予了考生较大拓展、发挥的空间。题目不入俗套,可谓另辟蹊径,因而基本上杜绝了考生宿构的可能。这样,高考作文即具有梯度,又便于选拔人才。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没有像某些省份那样直接以时事为题,但是,实际上却含有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导向,在我国多灾多难的2008年,这个题目本身,有利于引导学生有一个正常的生活欲求和人生追求:有春天必到的信念,有努力而不强求的心态,让人们在努力中等待希望,平淡而不消极地对待生活。人不可能没有困境,但不可以没有希望,只要有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种思想导向,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创建和谐社会,又有利于人们医治由灾难或挫折造成的心理创伤。“春来草自青”,给在现实中迷失的世人带来一片清凉和冷静,让世人的思维和心灵回到原点,重新思考和定位自身的未来。单从这一方面讲,山东卷作文的命题,是独具匠心的,是2008年高考的19套试题中比较优秀和成功的,这是山东卷的一大亮点所在。这个题目也要求学生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丰富的社会知识,开阔的视野和胸襟。从这个角度说,山东卷的作文命题对今后中学语文教学贯彻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改革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2007年相比,2008年的试题依然标有“文体特征鲜明”的要求,重新有了2006年要求中出现的“诗歌除外”的要求,进一步强调了文体的规范性质。山东卷虽然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但这方面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可能由此产生的不足。这样有助于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文体写作的能力,对中学语文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这也是山东卷的亮点。

关于山东卷的作文命题,有一些人也持批判的观点,他们认为:“春来草自青”是禅宗相关话语,超越学生的认知范围。此言大谬。出题者并非要考考生对于禅宗相关话语的理解;而是要通过这样一句言简意赅的话语,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让我们借鉴其涵义,给人以生活的启迪,而不是让考生去做学究。文章本天成,一句话,寻章觅句,古为今用,可以有不同的阐释角度,更何况还有体裁不限这样的容器呢?为什么一定要与禅宗联系起来呢!?况且,很多语文教材中禅宗也有所涉及和分析,如鲁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为《美的真谛》,课本及读本的多篇文章,均论及艺术与现实、艺术与人生、艺术与宗教等,《读本》(必修)选川端康成《我在美丽的日本》对禅宗有较为详实深入的阐述与分析,教师如引导得法,略加拓展,便可使学生对禅宗文化有一定了解。也有人以“春来草自青”强调“自然”,联系到禅宗的“无为”,便否定这个题目的积极意义,这其实是很浅薄的,也是对“无为”不能够真正理解和禅悟的原因。一些人甚至担心很多学生会跑题,如果把“春来草自青”引申为“自然”规律,如果继续深挖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律呢?如何把握这个规律?等等,再结合现实就可以写作,为什么会跑题呢?作为话题作文,题目本身开放性强,话题本身本来就能够做到“人人笔下有”,可深可浅,可古可今,可大可小,可己可彼,可自然可社会,可个人可世界;大可探究政治经济发展,立治国安邦之宏论;小可描述个人成长经历,发修身养性之微言。如此等等,只要立意正确得当,语言优美,构思精巧,考场之上,虽然时间有限,考生也必定能写出一篇成功的作文。

就这个命题问题,文史名人王立群先生在6月13号就急忙撰文《2008年山东高考作文题杂谈》。王先生以为“春来草自青”出自《五灯会元》一书,这本身就是一处硬伤。向前考证尚不敢说,南唐《祖堂集》卷三所记载的懒残和尚的,后由黄庭坚写作《法言》的《乐道歌》:“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应该比《五灯会元》至少早出现五十年。这《乐道歌》,也应算是书法史中的名篇,并不难见。和走上“百家讲坛”王先生一样,很多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对教育的关心我们是可以肯定的,也是非常佩服的,但就语文教学的一些具体问题,如果以借名流名人专家的身份去指手画脚,倒是有些不妥,特别是类似于高考这样关系整个社会大局的事情,就更不能够不负责任的发言了。任何专业和领域的专家,之所以称之为专家,是因为其专,而非因为其全。我曾经爱看央视《百家讲坛》,是因为其“专”,后来不想看,是因为“坛”上的一些专家越来越是无所不讲,无所不晓,无所不关心的“全才”了。

当然,以上就命题的评测都是仅凭感觉和经验而言,真正的情况,我们还要根据阅卷现实、学生的答卷情况来进行分析,离开学生答卷的一切谈论,都有失客观公正。

该话题的核心是春与草的关系,要把握这一关系,就不仅要明了其本意,还要明了象征义:春是外部客观的事物,包括环境、条件、时机、机遇、自然法则、客观规律,也可以是国家民族,人民、政党等社会力量;草则是主体,是我、我们等具有能动性的事物。春与草的关系就是客观的事物对主体发生重要影响,而主体又具有自身强烈的内在要求,彼此的相互作用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变化(状态的改变)。这种影响是双向的,是在主体的强烈要求下的,即草青是生命欲望的释放。话题中“自”也很关键,“自”就是自然而然、顺其自然,与“来”相呼应。俗话说“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切勿揠苗助长”“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都是符合题意的,坚持信念和理想,相信“春来草自青”这一信念,保持乐观,积极地等待时机,积蓄力量创造条件等,只要不与主旋律相对立,也算符合题意;由于话题作文的宽泛性,有的考生采用反话题的思维,反其意而为之,即“春来草未必青”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理也是可以的。

从考生的作文看,今年的写作趋向于多元化,角度明显比去年增多。考生有的写服从客观规律、科学和谐地进行现代化建设,包括推行素质教育;有的写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构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还有考生赞扬党、国家和全国人民支援四川地震灾区,坚信能渡过多重难关。另外,也有谈个人努力积累条件,实现自我理想,以及要顺其自然、从容对待人生的,等等,思路比较开阔。这当中,积极对待社会和人生的作文占了绝大多数,尤其是辩证看待主客体关系,能深入揭示二者内在联系的文章写得较为出色。当然,也有一部分考生的审题出现问题,偏离了话题,或中心不够集中,写作拼凑等。另外,盛行多年的“故事新编”、“文言作文”等高考作文应试模式,也近乎绝迹。总体看来,立意非常好,角度新颖,文字间还透露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学生是能够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多数学生文笔优美,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体现出良好的基本功。

由于话题的特殊性,考生很难用记叙性的文章来阐释话题,所以绝大部分考生采用了议论文的形式,文体特征明显,这与中学作文教学偏重议论文有关。该类作文大多论述得较有层次,材料和论证也结合得较好,可以看出,高中语文课程的文体教学是有成效的。在议论类的文章中,也存在用来支撑自己观点的材料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显得牵强之类的问题。在文体上,有少数考生采用了记叙文形式,基本上也能够遵从文体规范,其中还不乏内容充实、真挚动人的好文章。还有极少数的书信体,情况参差不一。整体来看,文体方面考生都有所重视和进步,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在形式上已经改变了过去机械的三大块模式:即开头题记加排比句,结尾排比句,中间小标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山东高考考生作文,还出现了三个减少:套作式作文明显减少;胡编乱造式的作文明显减少;热点材料堆砌式作文明显减少。作文的套作方式可分为套作材料,套作文风,套作形式等几种,当然更多的是混合式。套作式作文与一般作文比较,痕迹明显,往往是考生在考前精心准备几篇优秀作文,考试中再根据考题生拉活拽,把考题内容与现成文章或材料粘合。这样的作文,乍看语言精妙,材料充实,甚至文采飞扬,但细读却发现,大多文不对题,立意不清,主旨不明,即使是有少数套做成功者,也往往毫无新意。胡编乱造式的作文年年高考都会出现,编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在编撰虚假情节的同时,许多考生还佐以大量空话、套话。每年高考都有热点材料的堆砌式作文的泛滥,大量考生共同选择的材料有:1.春节晚会的材料;2.奥运的材料;3.感动中国的材料;4.台湾统一、香港回归的材料……。就今年山东考生答卷情况看,这三方面现象的明显减少,这是素质教育推广的成功,是新课改的成功,是新教材编写使用的成功,更是一线语文教学修正的成功。

今年作文题目的实际难度为0.685,去年为0.71,比去年提高0.025;平均分为41.11分,去年为42.36分,比去年降低了1.25分。另外,高分段作文明显增多,这种情况是历年不多见的,从一个侧面证明今年的命题基本符合山东省考生的实际,有很好的区分度。

今年为山东省语文网上阅卷的第四年第五次(2005年1月份曾经进行过一次等规模模拟考试和网上阅卷培训和测试),网络系统比前两年也显得更加成熟,在设置上增加了若干新的检索功能,如发送量和个人阅卷速度进度统计、阅卷曲线显示、保险分数据统计、质检跟踪和查询、三评量和三评率统计等,作文三评量和仲裁量共79603份,三评率和仲裁率较以往大幅下降,仅占11.28%。这一方面说明考生对该话题较为熟悉,有内容可写;另一方面阅卷教师标准把握较好,批阅准确。在评阅过程中一些作文,在四评仍然有分歧的时候,甚至进行了“六评”;对一些个性化很强的作文,很另类的作文,评阅人员不能很好把握的时候,采用参考第一卷答卷和所有作文评阅领导、质检组人员会评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考生成绩的客观公正。

关于错别字扣分问题,山东省是第一年要求“错一字扣一分,重复不计”。为了平稳过渡,更大限度地体现客观、公正原则,让学生成绩有更好、更客观的区分度,今年的错别字扣分,在阅卷原则上还是设立了3分的错别字扣分上限。就学生考场作文错别字问题,为了给明年的阅卷提供更客观的参考,我们在质量检查的过程中,也专门做了抽样调查。我们共随机抽查了37分、42分、45分、49分、50分、55分6个分数点上的463篇学生考场作文,共查出1025个错别字(同篇中重复的不计),每篇作文平均错字量为2.21个。每个分数点详细情况,请参看下表:

分数段37分42分45分 49分

50分

55分

错别字总数229 273 125 135170 93

篇数 60 90

69

75109 60

平均每篇错别字数

3.823.03 1.81 1.81.56

1.55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制定3分的错别字扣分上限是客观有效的;通过得分和每篇平均错别字数量可以看出,分数越高,错别字数量越少;整个表格数据也能从一个侧面显示出我们的阅卷也是客观公正的。

2008年山东的高考作文,学生答卷看,考生视野狭窄,多数学生局限于李白、苏轼、陶渊明、抗震救灾等任务和事件以及往年优秀作文素材;由于阅历不够,真正具有思辨性、深刻性的作文很少,很多考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思维逻辑混乱,对问题不能辩证地分析,不能从话题“春来草自青”中分析出主观、客观的因素,不能从主客观统一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加以论述;文体规范意识较差,许多考生在议论文中举事例时,没有采用概述式,而是采用扩展式,详细叙述甚至描写事例,主体部分完全是记叙性的,而开头结尾却是议论文样式,显得不伦不类;外显基本功较差,有的考生书写潦草、字迹不清晰,有的完全难以辨认,有的字数不足,有的仅仅写了一个标题,有的甚至整篇抄袭前面的现代文阅读,有的没有题目,有的错别字太多。建议今后的中学语文教学继续提倡扩大知识面,广泛阅读,不要局限于课本;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要强调形成整理自己思想的能力;加强写作基本功的指导训练,加强识别错别字的训练,减少作文写作中的错别字乱飞的现象。

在命题方面,话题作文形式采用了多年,缺少变化,建议以后在命题形式上作适当调整和改进甚至创新;建议继续加强和明确文体方面的要求,继续要求“诗歌除外”;建议在错别字扣分问题上要求更明确、严格,不设立错别字扣分上限。

标签:;  ;  ;  ;  ;  

2008年山东省高考组成综述--兼论全国高考的构成问题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