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环境管理研究论文_何付根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环境管理研究论文_何付根

华夏经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城镇化建设推进了中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但建筑行业发展造成的环境资源和能源的破坏问题也颇受关注。有效管理和控制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及其带来的环境负担,保障建筑行业及建筑环境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环境管理方面展开详细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环境管理

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

(一)噪音过大的问题

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其中存在的一个重大的问题便是噪音,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据相关实验研究表明,仅仅40dB的噪音,便可以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而70dB以上的噪音会使人的睡眠严重受到影响;另外,还存在突然惊醒的情况,如当40dB的噪音突然出现时,会使得接近10%的人在睡梦中突然惊醒.因此,噪音便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在我国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中,通常会产生多种噪音,由于声音所具有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性质,使其危害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废水污染的问题

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污染,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建工施工过程中所排出的废水,而另一方面是针对施工过程的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废水泄漏问题。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施工废水主要包括生活废水、材料加工产生的废水及施工设备冲洗废水等多种。通常情况下,一项工程的施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产生的废液往往会对地下的排水管道造成严重破坏,竟然导致排水管漏水,而这些废水,会随着地下管道进行大面积的蔓延,不仅影响到人们的出行,还对周边的居民饮水问题造成严重的困扰。

(三)粉尘污染的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对环境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粉尘污染,这一问题也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在建筑工程中,其来源主要包括:一是在对地面进行挖掘的过程中,容易使水泥产生粉碎,而造成扬尘污染。二是针对施工中所采取的扬沙过滤等步骤,使其粉尘极易飘起,进而产生污染。三是由于施工工地中经常需要进行物料的运输,进而容易使得粉尘飘扬到空气中,以产生污染。四是某些建筑材料在工地中胡乱摆放,然后随着气流的流动而产生的粉尘污染。

二、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环境管理对策

(一)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为保证我国市政建筑施工的噪音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一般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首先,采用先进设备来降低噪音污染。在对市政工程进行施工建筑中,应该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施工建筑,采用先进的低音设备,以及严格要求运输车辆,采用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和标准的新型工具,从而降低噪声带来的干扰和危害;其次,注重施工地区的合理选择。在对市政道路进行施工时,工作中人员要注意尽量将噪声大的设备转移到距离居民区较远的地区进行施工,千万不可为了节约成本和资金等,而不顾及周边居民;最后,市政工程施工时间的准确把握。在施工过程中,噪音会对周边的居民区造成一定影响,应采取措施将噪音危害降至最低,如我们选择适当的施工时间,在居民休息的时候,工人也停止作业,当人们都出工作时,再进行施工作业。

(二)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对生活污水进行控制。对生活污水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员工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进行某项工程建筑时,首先要妥善安排施工人员的住所,尽量安排到有完善的排水系统的地区,以保证工作人员的生活废水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同时,加强对建材加工废水的控制。针对此方面的废水,相关人员可采取挖掘沉降池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对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另外,对于已经沉降过的水,经处理后进行二次利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粉尘污染的放置措施

首先,注重采取湿法防治措施。湿法防治,顾名思义,就是对施工现场进行湿润处理,从而为施工现场营造湿润的施工环境,从而有效避免空气中出现粉尘的现象。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有高压水泵旋转湿润法等;其次,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除了采用湿润法来进行粉尘防治外,还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对那些容易产生粉尘的建材进行特别处理,如沙子、石灰等,对这类材料进行包装处理,进而减少灰尘扩散;最好避免对其进行散装运输,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降低灰尘的效果。此外,对于露天下的器材进行覆盖处理等,进而减少粉尘的产生;最后,加强和完善工程的施工工艺。要采取科学措施,对容易产生粉尘的施工方法进行改进,尤其是对传统的扬沙过滤等方法,一定要在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改进,如采用机械过滤来代替传统过滤方法等,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粉尘扬起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健全相应的机制

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管理涉及较多要点,因此现阶段施工管理较为复杂。目前,仍有某些施工人员习惯于忽视安全规程,从而埋下潜在的安全隐患。为了改进现状,作为现场施工与环境卫生的负责人员应当致力于健全机制,确保参与现场施工的各方都能密切配合。一旦察觉到某些施工流程中的安全隐患则应在最短的时间里进行消除。针对各项现场安全问题,都要运用制度化的模式来加以明确。同时,各个岗位的环境卫生负责人员也要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切实杜绝互相推诿的不良现象[1]。

(四)确保符合环境卫生的基本指标

推行全方位的施工现场管理,这项措施不能缺少明确的指标。随着建筑行业的技术更新,与建筑现场安全密切相关的环境卫生指标也在逐步健全。目前,信息化技术正在逐步融入各个行业的生产流程中,其中也涉及建筑行业。在此基础上,建筑企业有必要借助信息化手段与措施来健全环境卫生的监管指标,提升现场施工的综合管理水准,确保企业获得综合性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建筑企业在拟定了各项施工管理指标后需要切实推行,针对现场施工涉及的环境卫生指标进行全面监管[2]。

(五)施工现场环境其他保护措施

首先,经常检查施工场地的管线和阀门等位置,杜绝跑、漏等现象发生;其次,文明施工,倡导绿色施工。于施工现场种植可吸附灰尘的茂盛树木,不仅有利于对施工现场产生的污染进行缓解,还能够减少对附近居民区产生的污染;最后,关于食堂的选址,要距离卫生间和垃圾点以及有毒害的场所不可小于30m,尽量实现文明施工;另外,提升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施工现场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带动建筑业朝着良性发展[3]。

(六)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的综合治理

认真做好全体施工人员、驾驶员和临时外来辅助工等的自觉保护环境意识,如利用企业报、民工学校、宣传栏、宣传标语等为阵地,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搭建工作平台,做好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结合起来的宣传教育。对现场污染不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按要求报批连续施工时间并予以公布。时常同当地居(村)委会、周围居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等进行联系,认真对待来信来访,及时解决问题。结论:

简而言之,加强对市政建筑施工与环境保护的分析,对我国市政建筑的发展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市政工程在建筑施工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环境破坏问题等,对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工程施工,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颖.浅谈市政工程与环境保护[J].江西建材,2017(22):257-258,260.

[2]郭慧.浅谈城市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6):102-103.

[3]吕佳鑫.浅析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现状及措施[J].科技资讯,2015(15):109.

论文作者:何付根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5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环境管理研究论文_何付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