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栽培要点_黄连论文

黄连栽培要点_黄连论文

岩黄连栽培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黄连论文,要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岩黄连属紫堇科植物石生黄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多见于石灰岩山地石缝中。岩黄连全株入药,可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疮疖肿毒、急性肠胃炎等疾病。

岩黄连属喜阴植物,喜欢在阴凉环境中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15℃~25℃,怕旱、涝、高温、暴晒和大雨直接淋浇。近年来,野生岩黄连资源被过量采挖,产量逐年减少,上市量常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发展人工栽培,前景广阔。现将其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一、选地整地。岩黄连属浅根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砂土、壤土和粘土上都能种植,但以土质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田地种植较好。在前作为水稻、玉米的地块上适宜种植,不宜在前作为瓜菜类的地块上种植。选好地后进行翻耕,将土块耙碎耙平,然后起畦,畦面宽12~15米,长度视地块而定,沟深20~25厘米,起畦后耕作层深度达到25~30厘米。

二、搭棚遮阴。岩黄连怕高温和烈日照射,不宜雨水直接淋浇,在畦面上方建大棚遮阴,防止阳光暴晒和雨水冲浇,大棚可建成"人"字形,也可为圆拱型,棚的大小、高度以便于田间管理为度,然后在棚架上盖上遮阳网即可。

三、施足基肥。为了提高岩黄连产量,促进其生长,移栽地每亩施腐熟的猪牛粪2000公斤,与少量的草木灰拌匀作基肥,与土壤充分混合后起畦,要求畦面土粒细碎、平整。

四、适时移栽。当营养杯中的苗长至5~7片叶时,开始移栽。选择生长健壮、大小一致、无病虫害的植株进行种植,便于田间管理,按40厘米×40厘米或40厘米×45厘米的规格定植,亩栽3000~3500株,移栽时将根部的土壤轻轻压实,然后淋定根水,以提高成活率。

五、田间管理。岩黄连移栽后1个星期内,早晚淋水保苗,以后每隔5~7天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成活后及时查苗补缺,对缺株的地方要及早补苗,利于统一管理,移栽后35~40天追施1次腐熟稀薄的人畜粪水,每亩用量800~1000公斤,并及时拔除杂草,以利岩黄连正常生长。

六、及时收获。岩黄连人工栽培,一般头年8~9月份种,次年5月前后开花时即可收获,也可留2~3年才收获,这样产量较高,如果管理得当,鲜株产量可达到1公斤。若需收获种子,可以在收完种子后再收植株。收获时除去泥土和杂草,晒干或晾干即可。

联系电话:0771-2630561

标签:;  ;  ;  ;  

黄连栽培要点_黄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