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省建设的新篇章--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纪事_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省建设的新篇章--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纪事_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省建设的新篇章——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纪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省论文,生态论文,新篇章论文,纪事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海南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海南岛优美的生态环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海南能否发展的最大资本。

生态村犹如生态省的细胞,应布满海南的每一个角落,也就是说,只有我省绝大多数村庄都成为生态村,海南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省。因此,创建生态文明村是实现海南生态省目标的关键所在。

省委书记白克明说,“创建生态文明村使我们找到了农村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汇合点,找到一个符合中央要求、切合我省实际,体现生态省建设战略目标的载体”。

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

什么是生态文明村?生态文明村就是生态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共同进步的先进村。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内涵是:1.建设生态环境,2.发展生态经济,3.建立生态文化。

文昌市就是在巩固提高国家级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6个、市级文明村52个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投入、高标准地建成了16个“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整洁”的生态文明村新点,其中有“小景点式”园林村庄、“花园式”村庄、“生态池式”村庄、“果园式”村庄等,培龙村则又是“生态村”中的“示范村”。

培龙村有256户人家、1280人。沐浴在南国灿烂的阳光下,培龙村显得格外绿意盎然。古榕树、龙眼树、荔枝树、椰子树、杨桃树、木麻黄树等郁郁葱葱,不少槟榔果挂在槟榔树上,阵阵飘香,沁人心脾。三条5公里长的水泥主村道宽敞笔直,两旁是鲜花和绿草;15条总长4800米的乡村小道蜿蜒曲折,直通村中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村道向村里伸延,屋舍错落有致。美丽的培龙村成为文昌市农村最大的文明片区,被评为省级“卫生文明村庄”和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

只有有了“家家户户搞创建,男妇老少齐参与”的意识和行动,而且要在村委会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下,才能这样高起点建设起遍地鲜花盛开、满村瓜果飘香的生态文明新村。培龙村村委会书记韩富准,年过60岁,积极带领村委会干部走家串户,把发动群众工作做到村民家中、心中;同时,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创建生态文明村意义教育,还利用墙报、农村广播等宣传工具大力渲染创建氛围。村民们认识到创建生态文明村、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不仅代表他们自己的根本利益,而且造福子孙后代,于是积极性空前高涨,培龙村大小道路的硬化、路灯的安装、文化室、排球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村民们自觉投工投劳,用勤劳的双手建成的。

家乡面貌的变化、尤其是家乡人民精神面貌的巨变,使身居外地培龙村籍人受到强烈感召,他们不仅筹资6万元支持村中基础设施建设,还回乡亲手参与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如在广州市工作的某学校校长黄守灯先生,抽时间专程赶回来参加恳谈会,还到处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并先后出资1.5万支持家乡的建设。培龙村有了这样的人民,自然使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创出了规模、创出了水平、创出了风格。

生态文明村在文昌市处处涌现,像黄守灯校长这样为家乡建设出资出力的人也到处都有。文昌市迈号镇龙林村村民们为生态文明建设捐资26万元,村民林锦川一个人就捐了8万多元,而村民华景才为修村道需要,不仅无偿地砍掉了27棵已结果的椰子树,还捐出300元支持工作;宝芳乡楠村,70岁的老村长陈文雄带头捐出1万元改造生态环境,伺候,又因为一部分海外捐款暂时没能到位,他又取出自己的3万元定期存款垫上;东阁镇福田村全体村民齐心协力、同创共建,在去年2个多月的时间里,自觉搬迁有碍观瞻的猪棚、草棚30座,修建一条长2.5公里的入村大道,硬化环村水泥路500米,安装路灯15盏,种植花木2800株,铺草坪1500平方米,新建文化室一间、排球场一个,使村子做到了进村有路、入户有道、道旁有花,村长郑金英,由于2个多月来的操劳多、休息少,眼睛熬红了,咽喉沙哑了,还是坚持手锄肩挑、重活脏活抢着干……如今,“生态”的理念已渗透到文昌人民的心底。文昌名人山鸟类保护区内,村民建起了具有海南乡村独特风格的“乡村森林”,还组成了“护鸟巡逻队”,日夜巡护在村里安家和越冬的野鸟。

“用自己的双手建造自己美好的家园”,这不只是文昌人民的口号,更是他们的行动。

琼岛处处盛开生态文明(村)之花

毛泽东曾经说过,“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

然而,现在在海南省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中,“教育农民”早已不是“严重的问题”了,因为全省的农民都看到了创建生态文明村后人民生活环境和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人改变了环境,环境塑造了人,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协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已在海南省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全省的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儋州市的美万村,“藏”在莽莽森林深处。沿着美万村曲径通幽的山道,人们看到的是“高山造林、山腰种胶、平地种果、水上养鸭、水下养鱼”的生态美景;一栋栋的小洋楼掩映在绿树红花、湖光山色之中,那就是美万村48户农民的家。村支书一边当导游,一边介绍村里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高山造林3450亩,山腰种橡胶3650亩,平地种果(荔枝、红橙等)500多亩,全村水上养鸭15万只、水下养鱼12吨以上,村里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48户人家,全住着庭院经济式小别墅,户户有电视机、摩托车等。

琼海市也不甘落后。走进琼海市嘉积镇不偏村,仿佛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阡陌交错鸡犬相闻,奇花异草庭院飘香,村道绵延远伸,大方古井古色古香,泉水清澈甘冽;老人乐呵呵地眯眼晒太阳,小孩兴高采烈地嘻戏追逐,村前不偏洋里村民正忙于劳作,一条小溪潺潺流入万泉河……

最引人入胜的是海口市城西乡头铺村“田园花园相映成趣”的城市田园风光。走入头铺村,都市的喧嚣在这里嘎然而止。村口,视野豁然开朗。远处传来几声“哞哞”的牛叫,牧归的老农身后,一块块翠绿的田园延至天边,农户们在田间忙碌。

近处,暖暖的冬日下,细密如毯的台湾草上,绣着波浪形、椭园形的微型花圃。台湾的相思树和龙眼树伸展茂密的叶冠;扶桑、杨桃、木瓜、芒果……错落有致。其间,几只欧式的铁椅,无声地添了几许幽静。村委会前,村民围坐在一起,正悠闲地聊天;孩子们欢快地玩耍、追逐。

但头铺村让城里人最羡慕的是:独具乡村特色的庭院绿化。 

生态示范户老陈家的庭院,不得不让住在楼房里的城里人忌妒。他在房前50平方米的院子里、铺了条水泥路,他利用过去种的两排杨桃树建起了花圃,里面铺上台湾草,种了扶桑、三角梅。眼下,杨桃树正果实累累。

头铺村已有21户村民带头搞起生态美化工程,村民们纷纷给自家订购庭院果苗。苏祥吉自豪地说:“村里的漂亮,也要跟城里不一样”。

这是农民的骄傲与自豪。

地球上人类的命运是大家共同的命运。

国外一位先贤说过,“……地球上人类的命运是我们共同的命运,我们在这个地球上是休戚相关的。这个地球是我们共同的祖国。”

海南生态省的建设,自然离不开与农村休戚相关的海南城市的建设。

“美哉,海南!”这几乎是每一个来过海南、到过三亚的人的慨叹;瑞典皇家学院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评奖委员会委员毕翁先生在三亚考察时,就仰天长叹:“海南是造物主的杰作!”

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的领导者李德标则正在打造着海南的杰作。南山文化旅游区始终树立“大生态、大文化、大教育、大旅游”的四大理念,并以其优异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业绩,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成为世界上首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大型旅游景区,先后被授予“海南省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示范工程”、“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海南省优秀旅游景点”、“三亚市名牌景点”等称号,并被确定为“海南省国宾接待基地”。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可谓海南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

然而,海南生态省的建设不是几家几户之事,更非一朝一夕之功。正如海南省生态学会秘书长黄邦升所说,“生态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学科广,仅靠政府号召和专家呼吁是源源不够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第一个生态文化学术研究团体——海南省生态文化研究会于2001年8月18日宣告成立了。海南省生态文化研究会以“荟萃生态文化群英,共建海南生态特区”为办会宗旨,它的成立和活动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省委书记白克明和副省长于迅亲自做了批示,于迅说,“生态文化是我省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态文化建设起着一个重要的导向作用……”该会副会长胡卫东告诉记者,研究会即将开办“省生态文化网站”、创建“生态文化论坛”……

人,不仅是环境的创造者,更是环境的主宰。勤劳、智慧的海南人民,正在用知识和汗水建造一个美不胜收的人间天堂——海南岛。

标签:;  ;  

生态省建设的新篇章--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纪事_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