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峡水库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论文_黄国东

广东煤炭地质二0一勘探队 广东清远 511515

摘要:考虑到龙峡水库工程的重要性,为预防或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特对工程项目进行专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合水库工程的建设规划和建设规模等工程概况,调查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预测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加剧或者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及危害性。在此基础上,开展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综合分区,进行评估区范围适宜性评估,最后针对各种地质灾害类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治措施

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Hazards in Long Gorge Reservoir

Huang Guodong

(The 201 Exploration Team of Guangdong Bureau of Coal Geology,Qingyuan,Guangdong 511515)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highly importance of Long Gorge Reservoir project,a special risk assessment is carried out to prevent or mitigate the loss from geological hazards on purpose.Based on/combining the engineering general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scale,there launches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present status of geological hazards as well as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onditions so as to make a predictive evaluation of the geological hazards’ possibility,risk and harmfulness/damage,which could be triggered or aggravated by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or even be suffered itself.On this basis,not only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risk but also a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of risk levels are carried out,thus making the suit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study area.At last,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each type of these geological hazards.

Keywords:reservoir,geological hazards,risk assessment,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1.概况

龙峡水库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鹤坑村,属于榕江水系龙车溪流域,建成后承担下游横坑、万安、塔下管理区内的750亩农田灌溉和1.9万人应急补充供水的任务。龙峡水库工程属新建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有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上坝公路、施工营造布置区及土料场兼弃渣场等(图1),水库施工建设及水库运行管理规划总用地面积84428m2,工程建设投资2059.18万元,建设工期1.5年。参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防洪标准》(GB50201—94)等规范,工程等级为Ⅴ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工程重要性属一般建设项目。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源部)[2]、《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协会)[3]等技术标准,本评估以地质环境条件资料为基础,以野外综合地质灾害调查为核心,对评估范围内的各种地质灾害分布、形成条件、发育特征、稳定性、发展趋势和危险性、危害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并针对各灾种提出相应防治措施。根据工程建设对周边可能影响的范围,结合地质环境综合调查成果,本评估范围基本以分水岭为界,以工程建设范围外扩约500~1300m,评估区总面积约4.7264km2。根据工程重要性属一般建设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复杂,本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确定为二级。

图1 梅州市丰顺县龙峡水库工程布置图[4]

2.地质环境条件

2.1气象、水文

评估区属亚热带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明显,处于低纬度地区,冬短夏长,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21.4℃,1月份平均气温13.0℃,7月份平均气温28.4℃。多年平均降雨量1776.1mm,月最大降雨量483.00mm,日最大降雨量可达200mm(1999年7月18日),5月至9月为丰水期,12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常年春季低温阴雨,夏秋季节多台风暴雨。工程建设及生产期间可能遭受台风暴雨的影响与破坏,台风暴雨是评估区主要自然灾害诱因。

龙峡水库为山区性河流,平均坡降为0.035,落差较大,流势湍急。丰水期径流占年径流总量的70%~80%,枯水期径流占20%~30%。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1039.7mm,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73.63万m3,多年平均流量为0.055m3/s。水库可能遭遇的洪水主要由峰面雨和台风雨等暴雨引起。暴雨以热带气旋雨居多,雨大且集中,洪水易涨易落。根据龙峡水库调洪演算结果,总库容为72.11万m3,设计库容为68.78万m3,正常蓄水位库容为57.79万m3,属小型水利工程,溢洪道不设闸门控蓄,采用表孔自由泄流的泄洪方案。

2.2地形地貌

评估区地貌为低山丘陵。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倾斜。山地坡度一般在25o~40o之间,局部可达50o。山峰多呈浑圆形式,地面海拔标高26~524.80m,相对高差为498.80m。区内河流流向自西向东,沿河流经过的地貌划分为水库淹没区、坝址区、施工营造区、弃渣场、上坝公路区几个微地貌。山体地表植被茂密,生长灌木或杂草。

2.3地层与岩石

区域地层出露从老到新有:下侏罗统蓝塘组(T3J1L)、上侏罗统热水洞组(J3r)、上侏罗统南山村组(J3K1n)及下白垩统官草湖组(K1g)。区域岩石出露有晚侏罗世黑云母花岗岩(J3γ)及早白垩世黑云母花岗岩(K1γ)(图2)。

图2 区域地质简图

评估区出露地层从老到新有:①侏罗系上统南山村组(J3K1n),分布于评估区东部、上坝公路下游段,岩性由英安质火山碎屑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组成。②白垩系下统官草湖组(K1g),分布于评估区中西部水库淹没区、坝址区、施工营造区、土料场兼弃渣场区及上坝公路上游段,岩性由砾岩、凝灰质砾岩、砂砾岩、砂岩、凝灰质砂岩和凝灰岩、橄榄玄武岩、玄武-安山质凝灰熔岩、流纹岩组成。③第四系(Q),分布于河流沿岸及山间谷地,沉积类型复杂。评估区岩石出露有:晚侏罗世黑云母花岗岩(J3γ),分布于评估区东部上坝公路终点附近,岩体节理发育。

2.4地质构造

区域上,位于新华夏第二复式构造的东南侧,深圳—五华断裂的东南侧,莲花山断裂带东束断裂带的北西侧,距离断裂带均较远。

评估区内,汤西断层通过评估区东部,属北东向逆断层。断层切断侏罗系热水洞组和白垩系官草湖组,中部东南盘为晚侏罗纪花岗岩,延展长约32km,破碎带宽0.2m,断层面倾向南东,倾角55~60°。该断裂处于稳定时期,属非发震断层。上坝公路主线与该断裂带相交,坝址位置则距离该断裂较远。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评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特征周期值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地壳稳定性属基本稳定。

2.5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

根据岩土体特征及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将评估区内岩土体划分为松散土类和坚硬岩类。[5]松散土类钻探揭露由上至下有:①第四系河流相冲积层(Qal),为含砂砾高液限粘土,灰~灰白色,饱和,由淤泥质粘土混砂砾组成,厚度为3~3.3m,主要分布在评估区中部河床中。②第四系坡积层(Qdl),为含砂砾高液限粘土,土黄色,稍湿,可塑状,成分主要为粘粒,局部为含岩屑砂砾,粘性较大,遇水易软化,厚度2.5~3.1m,主要分布在评估区山坡上。③第四系残积层(Qel),按风化基岩类型分为三类。其一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褐黄色、浅黄色,可塑~硬塑,层厚0.3~11.0m,主要分布在评估区东部;其二为碎屑岩风化残积土,棕黄色粉砂质粘土,局部含碎石,稍湿,硬可塑状,层厚0.5~13.0m,主要分布在评估区东部;其三为砂岩风化残积土,浅紫红色,稍湿,硬可塑状,层厚0.6~17.0m,主要分布在评估区中西部。

坚硬岩类钻探揭露有:①白垩系下统官草湖组(K1g)强风化紫红色砂砾岩,岩石风化不均匀,局部风化成土状,岩心多呈碎块状、饼状、或短柱状,原岩结构保存完好,裂隙较发育,属软岩,厚度1.8~24.7m,主要分布在评估区中西部。②白垩系下统官草湖组(K1g)微风化紫红色砂砾岩,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角砾砂主要为岩块或岩屑,胶结物为泥质,坚硬~极坚硬,主要分布在评估区中西部。③侏罗系上统南山村组(J3K1n),主要由英安质火山碎屑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组成,主要分布在评估区东部。④晚侏罗世黑云母花岗岩(J3γ),主要分布于评估区东部。

评估区内自然坡面保持完整,植被覆盖良好,大规模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但受地形条件、地层岩性及岩体风化等因素的影响,局部覆盖层和全风化岩层较厚且坡度较陡的地段可能存在崩塌、滑坡。

2.6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运动特征,区内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红层裂隙水、层状岩类裂隙水、块状岩类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五个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量中等,其余类型水含水量贫乏。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及地表水。基岩风化壳、岩石节理裂隙、断层及其破碎带等有利于雨水的渗透和地下水的储存。地下水以垂直渗入补给为主,径流较短,水力梯度较大,多为浅循环网状裂隙水,常以散流和下降泉的形式排泄于河谷和低洼处,形成地下水溢水带。地下水主要通过渗入附近河流、潜流、蒸发三种形式排泄。地下水与河流呈互补关系,丰水期地下水向附近河流排泄,枯水期地下水受河流侧向补给。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雨影响,呈季节性变化。

坝址区地表及钻孔内水样化验结果表明,地下水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地下水对建设工程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水库淹没区蓄水后改变临水岸坡的水土条件,在局部库岸地段可能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坝址区工程基坑开挖影响和改变地下水分布及排泄,工程采用管井方式进行降水,将最终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地下水降水范围;上坝公路区部分地段位于侵蚀河谷,会出现地表汇水和地下水渗出,地表水和雨季洪水可能对路面造成冲刷破坏等。

2.7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评估区地处偏僻,远离民宅密集区、工厂区及主要交通要道,无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风景旅游区等。区内主要人类活动为道路修建、农业耕种等。评估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工程建设及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较弱。

综合以上内容,评估区气象、水文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地形地貌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地层与岩石复杂程度为中等,地质构造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较弱,总体评定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分析各地质环境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发育所起的作用和性质,区内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是主导地质环境因素,人类工程活动与气象水文条件是激发因素,其它为从属因素。

3.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主要对评估区内已有各致灾地质体或致灾地质作用的分布、类型、规模、特征、引发因素、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估 [6]。参照《丰顺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20年)》,评估区位于地质灾害崩塌、滑坡低易发区。据野外实地调查,评估区基本保持原始地貌,未见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已发地质灾害。

4.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在系统分析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特征,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加剧或者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危害性和危险性。

4.1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类比区内已有地质灾害,综合场地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工程建设特征等,评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及泥石流三种。

(1)滑坡

按危害对象类型和工程地质条件分为挖方边坡滑坡和填方边坡滑坡两种类型。

挖方边坡滑坡,由工程挖方造成边坡失稳所致。挖方边坡发生破坏失稳的方式为滑弧式,滑坡剪切口将位于边坡坡脚,可采用瑞典条分法对斜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挖方边坡滑坡主要有:①基坑滑坡。坝基、溢洪道基坑及输水涵管基坑,开挖深度内边坡岩性为强风化砂砾岩,最大允许坡率为1:1.1。开挖深度及坡率一定时,边坡处于较不稳定状态,潜在危害对象为施工人员,潜在经济损失严重。预测其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②上坝公路滑坡。设计路面宽约4m,边坡高度3~4m,边坡角约为19~34°。据现有简易道路开挖所揭露,岩土层基本为强风化岩,小部分为残坡积层,岩土强度较高,最大允许坡率为1:1。道路开挖填方将引发或加剧边坡滑坡可能性,但建设道路等级较低,潜在经济损失不大。预测发生滑坡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③施工营造区滑坡。施工营造区选在地形相对平缓地段,在原斜坡上开挖形成大小不等的边坡均为小型土质边坡,高度不超过2m,边坡角基本小于45°。预测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危险性小,危害对象主要为工作人员、房屋、设施等。④土料场滑坡。土料场位于坝区北侧山脊处,开挖深度一般为4~6m,坡度小于25°,设计开挖并外运土料12.448万m3。预测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及危险性小,主要威胁对象为场地内运输车辆和行人。

填方边坡滑坡,由弃渣填方边坡失稳所致。工程场区内设置一个弃渣场,即土料场兼弃渣场,弃渣填埋于土料场开挖区形成弃渣场。弃渣来源主要为工程各项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废料,经土方平衡弃渣量为5.842万m3。弃渣场位于坝区北侧山脊处,弃渣堆填高度一般小于3m,坡度小于45°。预测产生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及危险性小,主要威胁对象为场地内的运输车辆和行人。

(2)崩塌

工程土坝设计洪水为30年一遇,校核洪水为300年一遇,溢洪道洪水为10年一遇,库区征地采用5年一遇洪水回水水面线,施工期采用5年一遇枯水期(当年10月~次年3月)洪水参数。设计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路面高程为123.20m,防浪墙顶高程为124.00m,最大坝高29.79m,坝顶长度104.0m,坝顶宽6.0m,坝顶路面采用200mm厚泥结石路面,堤外挡墙多为干砌块石挡墙。堤岸坡抗冲刷能力较强,但在极端情况下,风暴、波浪直接冲击堤坡,对堤岸冲刷淘蚀,可能引起堤防崩塌。

水库淹没区库岸大多数为裸露的岩质边坡,主要由砂砾岩等构成。岩体总体结构致密,结构面组合相对稳定,抗风化能力强,遇水稳定,不易软化,属较稳定岩体。水库蓄水,在水库回水线影响范围内的零星孤石可能存在崩塌、掉块外,岩质斜坡整体稳定性受影响不大。水库淹没区库岸零星发育的土质边坡,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组成。堆积物主要为含碎石粉质粘土或碎石夹粉质粘土的残坡积层。水库蓄水致使库周一带基本上被淹没后,水库回水线影响范围内的部分松散层,受库水侧向侵蚀、冲刷、水位变动等因素影响,易引起坍岸。但残坡积松散物质分布面积极为有限,仅局限于坡脚处,厚度小(多数≤1.5m),即使发生滑坍,其失稳方量少,滑动速度小,破坏力不大,不会产生涌浪,对工程安全运行影响不大。

水库蓄水后,局部地段可能发生小范围岩体崩塌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小型滑坍,其余库岸相对稳定。预测水库蓄水诱发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

(3)泥石流

在土料场兼弃渣场进行取土或弃渣过程中,如将开挖的土方和堆填的渣料随意堆放,在突发性强降雨条件下,可能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

原始状态的土料场兼弃渣场属于山脊地貌,地形坡度5°~30°,地表灌木或杂草等植被茂密,不利于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育。工程设计土料场兼弃渣场总面积约为2.53万m2,从土料场开挖外运土料12.448万m3,在弃渣场堆填弃渣量为5.842万m3,开挖后临时堆置的土料和后期永久回填的弃渣,给引发区内泥石流创造了物源条件。区内雨量充沛,区域径流系数为0.6,最大汇水量为3032m3/d,构成短时间内聚集突然性大量水源的条件,具有引发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区内均为低山丘陵地区,周围没有民居分布,发生泥石流影响的范围为沟谷下游的库坝,泥石流影响范围小。

预测评估区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及危险性为小。

4.2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项目特征,预测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及泥石流三种。

(1)滑坡

据前述,基坑、上坝公路、施工营造区、土料场进行开挖,以及弃渣场进行填方,可能引发或加剧滑坡地质灾害,同时工程建设本身也可能遭受滑坡地质灾害。总体预测工程建设可能遭受滑坡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

(2)崩塌

据前述,水库蓄水后,局部地段可能发生小范围岩体崩塌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小型滑坍,其余库岸稳定。水库建设遭受岸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

(3)泥石流

据前述,土料场兼弃渣场可能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坝体位于河谷中,位于土料场兼弃渣场下游。坝体建设过程中及完成后有可能遭受泥石流地质灾害,预测其可能性小,危害性小,危险性小。

5.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5.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及量化指标的确定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基本评估要素包括: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已发地质灾害与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灾害点密度、灾害体规模、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建筑工程性质、受威胁人口、潜在经济损失程度)等。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和受灾体对象及社会经济属性等,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的量化指标。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本次采用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法,进行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区(段)。依据量化指标的大小和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的差异确定一级分区界线,同时结合评估区所经过的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发育程度、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和工程重要性等差异划分出二级分区的界线。

5.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要素、量化指标及区段危险性判别原则,结合拟建工程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在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将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危险性中等(Ⅱ)区一个级别区,并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区。其中,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第一亚区(Ⅱ1),主要包括坝址、施工营造区及土料场兼弃渣场,面积为0.3690k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8.50%。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第二亚区(Ⅱ2),主要包库水库淹没区、上坝公路区等区域,面积约4.3574km2,约占评估区总面积的91.50%。各分区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主要特征表

5.3评估区范围适宜性评估

结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对自然条件下用地红线范围的适宜性进行评估。评价标准采用适宜、基本适宜和适宜性差三个等级。

本工程属于一般建设项目,评估区范围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在评估区范围内未见已发地质灾害,预测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加剧或者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三种,预测其危害性及危险性为小~中等。评估区各类型地质灾害均可防治,在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后,场地可进行工程建设。综合评定整个用地红线范围的适宜性为基本适宜一个级别。

6.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为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和地质环境的破坏,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建成后的正常使用,应对地质环境不良地段和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经过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加剧或者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防治工作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防治措施应具有可行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6.1防治措施

针对评估区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危害性、危险性、稳定状态、规模大小和对工程的危害程度,结合危险性分区及适宜性评估结果,按轻重缓急,进行重点防治、次重点防治和一般防治。针对评估区内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主要地质灾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及建成后使用期间,采取具体的防治措施。

滑坡的主要防治措施:①基坑滑坡。基坑深度大,可采用放坡方式预防基坑边坡失稳。基坑开挖,采取相应的抗浮设计,采取相应的防水和支护措施,尽量选择在旱季进行施工,严禁过量抽水或者疏干地下水,及时运走开挖产生的弃土。②上坝公路滑坡。根据地形条件、边坡高度、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等,采用相应的坡率和支挡结构,选择相应的拱架护坡或挂网植被等坡面防护措施。做好坡脚、坡面及坡顶的截、排水工作,截、排水系统按规范要求设计和施工。加强施工期间及雨季的安全监测工作。③施工营造区滑坡。坡率、坡面平台、坡面支护方式(如砂岩、块石铺面,喷射混凝土,锚杆、锚索加固等)等,依据岩土工程技术参数,按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边坡开挖应采用逆作法分级、阶施工。做好坡脚、坡面及坡顶的截、排水工作。选择部分高陡边坡进行变形监测,以及时掌握边坡的变形特征,防范于未然。④土料场兼弃渣场滑坡。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边坡开挖或弃渣堆填。在弃渣场上游设置截水沟,以拦截上游汇水。分级放坡堆渣结束后,在场地中砌排水沟,在弃渣场沟底出口处修建挡渣墙,并对场地进行复绿。

崩塌的主要防治措施:确保堤坝足够稳固,适当加厚临河一侧抛石坝的厚度,减少堤坝内外两侧的土压力差,增加抛石坝对软土的反压作用,防止波浪对坝基进行强烈淘蚀,提高坝基的稳定性。在项目工程建设及水库运营期间,须对库岸坡进行监测,以确保库岸安全。

泥石流的主要防治措施:加强对评估区冲沟的监护,防止植被破坏。加强对弃渣场的监护,防止废石及弃土随意堆放。在弃渣场上游设置好截、排水系统,有效疏导水流。做好弃渣场复绿工作,防治水土流失。定期进行监测,尤其注意松散堆积物,及时消除隐患。

6.2防治分级

根据潜在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和地灾类型的组合特征,结合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按进行防治的轻重缓急程度,将评估区地质灾害防治划分为次重点防治区(B),并进一步划分出两个分区。评估区的防治分级及防治措施见表2。

表2 地质灾害防治等级及防治措施表

7.结语

本水库工程按重要性属一般建设项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为复杂,建设用地范围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二级。根据野外综合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区内未见已发地质灾害。预测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加剧或者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危险性中等(Ⅱ)区一个级别区,并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区。评估区整个用地红线范围的适宜性评定为基本适宜一个级别。评估区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划分为次重点防治区(B),并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分区。针对主要工程建设内容及地质灾害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监测预警措施。

本文比较系统阐述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整个流程,突出了水库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点内容,提出了针对性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对同类型工程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S],2003-1l-24.

[2]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S],2007-10.

[3]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协会.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修订)[S],2016-5.

[4]兴宁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丰顺县龙峡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2013-12.

[5]广东省惠州勘察工程公司.丰顺县埔寨镇龙峡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R],2012-12.

[6]卜小峰.某水电站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J].甘肃水利水电技 术,2015,51(10):20-22.

[7]樊东.地质环境中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7,(5):47-48.

作者简介

黄国东(1985—),男,广东清远人,硕士研究生,地质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工程方面的工作。

论文作者:黄国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

标签:;  ;  ;  ;  ;  ;  ;  ;  

龙峡水库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措施论文_黄国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