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培养船海应用型人才论文_熊志军

中船广西船舶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分析了广西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现状及目前区内相关高校(钦州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船舶与海洋专业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和领域,即建设产学研基地,高校聘用企业高级技术、技能人员参与科研和教学,促进校企战略合作,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政府引导与当地产业和海岸线资源紧密结合,打造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营造创新实践氛围;并就下一步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应用型创新性船海人才培养的做了思考,即构建船舶力学试验技术平台、搭建数字化船舶设计和先进制造技术等相关平台做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船海;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广西自治区政府将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列入广西优先重点发展的14个千亿元产业之一,随着中船广西船舶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含3个子公司)、西江重工有限公司、广西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利维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等区内大中型船舶骨干企业相继进驻或建成投产,急需大量的应用型创新性人才。造船厂创新能力的建设,人才是关键,广西地处祖国南疆,经济欠发达,对船舶及海洋工程类研发和设计人才缺乏吸引力,因此应转变观念,创新手段,培养适合自己需要的中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应用型创新性人才显得极为紧迫,建设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团队为广西北部湾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西江内河船舶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平台,从根本上扭转广西极度缺乏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困局。

1 船舶应用型人才需求分析及合作单位的情况

1.1 应用型创新人才需求分析

当前,广西船舶工业正处于从传统造船模式向现代造船模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广西造船行业在信息化建设与改造、大型设施建设、工艺装备机械化和自动化等软、硬件创新方面均有着迫切的技术需求。

中船广西船舶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于2013年初成立,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二级企业(军工央企)。公司本部(钦州基地)项目总体规划使用港口岸线长度约4.2公里,厂区规划面积4850亩,总投资75亿元,布局修船、造船、海洋工程、特种船舶、非船产品等业务板块,主要发展10万吨级以下造船、30万吨级以下船舶及海工产品的修理和改装、钢结构等非船产品制造以及相关船舶配套等业务。公司现正处于边建设边生产阶段,随着公司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公司对船舶及海洋工程的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平台、高技术研发团队、应用型技能人才等迫于需求,公司建成后,员工规模10000人左右。

钦州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面向造船企业,开展船舶数字化设计和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技术和成果研究开发的科研机构,是为造船企业开展成果培育、技术引进、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的孵化机构,是培养船舶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理想的摇篮。

1.2 广西现有培养船海人才的基本情况

钦州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专业以行业技术和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校企产学研合作为途径,以突出数字化造船与先进造船装备领域研究及工程应用为特色,经过数年发展,形成了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现代造船技术、船舶动力机械与节能安全三个稳定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方向,并在船舶数字化智能设计、精度造船与精益造船技术、船舶建造仿真技术、船舶智能制造技术以及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区域优势。钦州学院船海学科现有广西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级)1个,钦州市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自治区级重点学科1个、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点1个;本方向科研团队先后在数字化精益造船、船舶虚拟仿真、数字化造船信息集成、特种船舶建造精度测量及控制等方面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和技术优势。目前,钦州学院船海专业科研团队面向广西造船行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开展前瞻性、关键性研究及推广应用工作,可望在船舶分段数字化制造车间、船舶产品全过程建造仿真、船体双曲板自动化加工设备、船体结构机器人焊接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钦州学院联合科技实力雄厚的造船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组建。经过多年研究积累,在数字化造船与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跟随广西船舶工业发展,2013年学院新开设了航海技术、船舶工程、轮机工程、机电一体化(船电方向)等船舶专业(大专专业),学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操作技术人才。学院设置有一个现代化驾驶模拟操作室,一个船舶机舱实训中心,一个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2 产学研平台合作的创新模式和领域

2.1 借助船舶企业力量,建设产学研基地

钦州学院所建立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产学研基地建设模式是企业与高校之间建立以项目、课题为桥梁,以产学研基地为平台,充分利用双方各自在人才、技术、设备和环境方面的资源,企业充分发挥生产一线的优势,贴近市场的需求,研究机构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攻关科研难题,学校利用既有的人才优势配合两方需求并从中锻炼成长。例如与中船北部湾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公司合作的船舶智能设计技术平台,开发基于知识的舱室与甲板锚泊设计系统,系统支持创新设计,面向集成的决策智能化,提出船舶设计知识库模型,探讨船舶智能设计流程构建舱室、甲板锚泊智能布置设计系统,系统在国内著名的船舶设计公司——上海佳豪公司得到应用,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得到提高;与中船集团第十一研究所共建的通过船舶修造的虚拟仿真技术研究与工程化应用平台,是提高我国船舶修造数字化修造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对船舶修造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该院的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航海工程专业群中的轮机工程、港口机械、机电一体化(船舶及港口电气方向)交通教学工场是与中船广西船舶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船西江造船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建设的项目。教学工场不仅强化教学工场的服务优势,为企业员工提供符合要求的场地、师资、设备等资源,解决制约企业员工继续教育的瓶颈问题,而且进一步了解函授教育、技能鉴定、技术培训、资质考评、科学研究、项目生产的“六位一体”综合服务平台的运用,从而提高企业对专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在实际运行中,船舶企业参与航海工程专业群教学工场的建设指导,并全程参与航海工程专业群教学工场的运行和管理,同时协助学校探索出一套“双导三共多元评价”的航海工程专业群教学工场长效运行机制,并定期对教学工场运行情况、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产业能力和社会效果进行评价。事实证明该教学工场的应用,对广西交通运输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船舶企业培养输送了综合性技术人才,实现双赢。

产教平台为广西内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对象及内容见下表:

2.2 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进高校,促进校企战略合作

钦州学院聘请了中船广西船舶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及子公司多名船舶制造方面的专家,均是船舶建造工程领域的高技术人才(高级职称及以上),作为学校兼职教授,参与学校课题研究、教学、指导实训等,极大的促进了校企战略合作。例如,中船西江造船有限公司选派3名船舶制造高级职称专家到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兼职专家,结合学校实际,根据船厂经营生产需求,与学校一起共同研讨课题,基于精益造船理念,构建造船企业精益生产技术体系、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提出生产计划、分段场地平面规划优化算法,开发船厂生产计划管理软件系统、教材、实训项目等,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教学,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参与到船厂的建造管理实践中去,培养出船舶制造实用型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懂技术、动手能力强,并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融入企业,通过近五年来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式”委培,实践证明,在学校和企业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具在较好的推广价值。

钦州学院与引进企业专家合作共建的面向船舶修造的数字化检测与设计系统研发及示范应用平台,是应用于船体修理方面,结构更换是最普遍的修理作业方式,且通常进行部分结构更换。曲形板材和骨架是更换量最大也是工艺最复杂的修造工艺之一,其加工和安装精度决定整船安全质量、整体稳性等船舶关键性能指标。项目针对曲形板材和型材等复杂结构换装工艺,研究基于机器视觉的数字化检测和快速逆向设计技术,研制面向现场修割区域快速扫描、设计以及曲板/型材成型过程的数字化在线检测系统和装备,逐步改进和替代传统的以样箱/板为基础的人工对样方法,以期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

2.3 校企共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西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由钦州学院、中船广西船舶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船集团十一研究所共同申请合作并获批的,侧重于数字化设计和船舶智能制造技术,通过这个平台针对船体曲面板成形加工问题,已经首次提出各类船体曲板成形数学模型、实时检测和误差自动修正算法模型;目前正在研制船体结构小组立机器人自动焊接生产线及中组立机器人焊接系统。通过这个平台还针对船舶建造虚拟仿真技术进行了研究,研发造船生产仿真平台,开展建造流程仿真、分段装配仿真、物流控制仿真等研究,构造生产计划、分段场地平面规划优化算法,系统在中船龙穴船厂得到初步应用,效益明显。目前,课题组正开展建造工艺、生产过程和生产调度仿真等方面的工作,以期模拟出船舶建造的整个过程,实现对生产过程、制造成本和制造时间进行虚拟演示及评估。

2.4 政府引导,推进院校与当地产业紧密结合

当地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广西区内高校船海专业的建设,2013年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得到广西交通厅、教育厅的批准,创建了广西船舶运输职教集团,学校与区内船舶企业、船舶运输企业共建,开设了船舶制造、轮机工程、航海技术等特色专业;2015年钦州学院得到了钦州市批准船舶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室的建设,在当地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与渔船制造企业-中船北部湾海洋重工有限公司合作研究的高性能船线型优化技术,通过建立高性能船线型优化的精细模型,准确预报船型阻力特性。该技术应用于北部湾远洋渔船线型优化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也锻炼了一批教师,带动了一批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2.5 校企共同打造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营造创新实践氛围

钦州学院努力打造的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弥补了校内实践实习资源的不足,使得学生能够直接参与生产和科研一线工作。例如钦州学院与中船广西船舶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本部)合作建立生产实习基地,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中船西江造船有限公司建立了学生实践基地,学校利用企业资源较好的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问题,学生可以在企业进行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不仅能了解基地单位的生产与管理实际,见习业务流程,还能在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师傅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基地企业的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和技术升级改造工作,促进师生掌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熟练、创新。

3 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应用型创新性船海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思考和设想

院校将以广西造船行业技术需求和发展趋势为导向,开展现代造船模式与数字造船、精益造船、智能造船等关键技术研究,科研成果面向广西乃至泛北部湾地区造船企业推广,为实现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主要将在以下领域搭建产学研平台。

3.1 发挥院校优势资源,着力开展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和应用平台建设

院校要利用专业优势和师资力量,着眼于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大力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等科研项目开发:造船精度控制与管理系统、船厂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开发;舰船虚拟建造仿真系统研发;复杂曲板线加热全自动化加工系统及设备研制;船体结构小组立机器人焊接生产线研制;船体结构中组立机器人焊接系统研制;分段模块化总成数字模型设计。

3.2 构建新船型开发技术平台

开展各类船型水动力性能试验和测试;针对西江水域特点,进行广西区内河航道标准船型的新船型开发试验研究。

联合中船北部湾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立新产品新船型的研发平台,开展远洋渔船、LNG动力船、西江内河标准新船型等产品研发,着眼于产品的差异化,使区内船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提升广西船舶工业在国内的地位。

3.3 造船装备机械化与自动化研究

以适用和提高工效为主要目标,开展自动化切割机、板材自动化成形加工装置、高效节能焊接设备、管子加工流水线、分段模块化总装、大型环保涂装房设备等工艺装备研制。

3.4 搭建船舶及海洋工程数字化设计和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平台平台,逐步延伸为公共服务平台

钦州学院船海实验中心新引进了NAPA、CATIA、SPD、SHIPFLOW、FRIENDSHIP和ANSYS等船舶专业设计软件,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二次开发,既能锻炼老师又能训练学生,也可以利用高校人才高地优势对广西区内的船厂CAD/CAM、SPD应用方面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搭建船舶及海洋工程数字化设计和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平台,逐步延伸为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造船企业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形成良性的互动,特别是对那些没有重大技术力量的中小型造船企业,研究中心完全可以通过对外开放承接任务、培训人才等方式,逐步提高这些企业在数字化造船及自动化装备方面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将围绕在船舶设计与修造生产中遇到的工程技术问题展开攻关,为船舶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把本校及其他相关科研机构在数字化设计、机械及装备自动化、智能制造、防腐与涂装等方面的优秀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到区内外相关企业生产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企业技术更新水平,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来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应用先进生产模式降低制造成本等方式来增加经济效益,并能为钦州学院的学生实习和就业拓宽道路。

4 结论

广西自治区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是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地里位置优越,海上贸易前景很大,应全方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当前,广西船舶工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广西区政府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大力推进数字造船、精益造船和总装造船,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物耗,对增强我区修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转变观念,创新手段,培养适合自己需要的中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应用型创新性人才显得极为紧迫,建设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团队为广西北部湾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西江内河船舶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平台,从根本上扭转广西极度缺乏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困局。

参考文献:

[1]严谨,张娟.校企合作培养船海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与探索[J].船海工程,2012,41(06):183-186.

[2]杨泽宇.发挥高职品牌优势培养船海适用人才[J].船海工程,2011,40(04):125-127.

[3]苏丽,兰海.依托船海优势 培养自动化领域高素质创新人才[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S2):87-90.

论文作者:熊志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培养船海应用型人才论文_熊志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