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研究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研究

麦伟华[1]2008年在《2型糖尿病痰(湿)热互结证与抵抗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痰(湿)热互结辨证与抵抗素、BMI、腰围、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C肽、甘油叁酯、总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关系,以及抵抗素与各指标的相关性,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痰(湿)热互结辨证的特点。方法:本研究共收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48例,按临床症状、舌象、脉象辨证为痰(湿)热互结证型和非痰(湿)热互结证型两组,痰(湿)热互结证25例,非痰(湿)热互结证23例。选取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叁组的身高、体重、腰围,测定血清人抵抗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C肽、甘油叁酯、总胆固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指数,比较叁组的数据,分析上述指标与痰(湿)热互结辨证之间的关系,以及抵抗素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抵抗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中医证型比较,痰(湿)热互结证患者的BMI、腰围、总胆固醇、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抵抗素均高于非痰(湿)热互结证患者(P<0.05)。3、痰(湿)热互结组的BMI、腰围、总胆固醇、甘油叁酯、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C肽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抵抗素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4、非痰(湿)热互结组的腰围、总胆固醇、甘油叁酯、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抵抗素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5、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抵抗素与腰围(r=0.316,P=0.014)、胰岛素抵抗指数(r=0.291,P=0.023)呈正相关。6、痰(湿)热互结组的抵抗素与腰围(r=0.398,P=0.039)、空腹胰岛素(r=0.478,P=0.016)、胰岛素抵抗指数(r=0.441,P=0.027)呈正相关。结论: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高抵抗素血症,抵抗素与2型糖尿病有密切的相关性,血清抵抗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抵抗素与腰围、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提示抵抗素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均有联系。在痰(湿)热互结证组中,抵抗素与腰围、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在痰(湿)热的病理基础下,抵抗素与胰岛素的相互影响更大,互相拮抗的作用更明显。痰(湿)热互结组患者平均抵抗素较非痰(湿)热互结组患者高,血清抵抗素能够某程度反映机体痰(湿)热证候的情况。2型糖尿病痰(湿)热互结证型较其他证型患者存在高BMI、高腰围值、高胰岛素、高胆固醇、高抵抗素、高胰岛素抵抗指数值。预期改善此证型患者的痰(湿)热症状,可以对肥胖、胰岛素抵抗等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杨立宏[2]2007年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IL-6和hs-CRP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中医不同辨证分型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炎症因子IL-6及hs-CRP与2型糖尿病中医不同证型的关系,并由此试从低度炎症的角度分析其病机,以期进一步指导中医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符合中医证型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分为叁型,阴虚热盛型29例,气阴两虚31例,阴阳两虚型28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检测hs-CRP、IL-6等客观指标,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各型之间及与对照组之间的微观炎症指标变化。结果:中医各证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hs-CRP及IL-6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分析时不同证型中IL-6为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hs-CRP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结论:在本研究中,2型糖尿病中医各证型均存在IL-6及hs-CRP增高现象,并在不同证型中存在差异,说明2型糖尿病各证型均参与了低度炎症反应,支持IL-6及hs-CRP为2型糖尿病观测指标的理论,并可以考虑将IL-6及hs-CRP作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并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及疗效的观察指标。

赵灵燕[3]2013年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的研制及初步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采用国际通用量表研制的程序和方法,研制建立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要素诊断量表,探索运用量表的方法进行证候规范化、客观化研究。2、将制定好的量表初步应用于临床资料辨证,探讨2型糖尿病证候分布及证候要素与临床常规指标间的关联性。方法:1、采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的方法初步确定2型糖尿病证候要素的四诊条目,通过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17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和一般情况,运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因子分析叁种统计学方法对证候要素条目进行筛选,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四诊条目赋分,采用ROC曲线方法进行证候要素诊断阈值的确定,建立了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然后运用70例样本进行量表临床验证,对量表信度、效度进行考评。2、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所得到的249例2型糖尿病患者统一采用研制好的量表进行辨证,探讨2型糖尿病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同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相关情况。在证候分布的基础上,将临床流调采集的249例患者临床常规理化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运用t检验、相关分析、决策树分析方法,探讨中医证候要素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1、量表研制结果(1)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包括9个证候要素,每个证候要素的最终筛选条目、赋分及诊断阈值如下:气虚证:神疲4分、乏力3分、气短8分、心悸3分、自汗2分,诊断阈值为11分;阴虚证:消瘦2分、盗汗5分、五心烦热3分、口干1分、失眠3分、便秘6分,诊断阈值为9分;内湿证:肥胖4分、腹胀2分、恶心2分、关节肌肉酸痛3分、口中黏腻5分、欲寐2分、舌体胖大2分,诊断阈值为8分;燥热证:口渴喜饮2分、渴欲饮冷6分、消谷善饥3分、消瘦2分、面赤1分、口干2分、苔黄或燥3分、脉数2分,诊断阈值为13分;阳虚证:渴喜热饮4分、畏寒8分、腰膝酸软1分、肢端发冷3分、夜尿频多4分,诊断阈值为8分;血瘀证:面唇青紫2分、胸痛6分、舌紫暗8分、舌下脉络曲张3分,诊断阈值为10分;津亏证:口渴喜饮3分、汗多4分、皮肤干燥6分、便秘2分、舌干(老舌)4分,诊断阈值为12分;痰浊证:头晕4分、腹胀5分、口中黏腻4分、舌苔腻6分,诊断阈值为7分;气滞证:抑郁忧虑4分、胁胀5分、胁痛7分、腹胀3分,诊断阈值为4分。(2)量表考评结果: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78,Cronbach'sα为0.844,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123%,各证候要素得分与量表总分相关系数为0.471-0.794。2、249例临床横断面调查病例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占60.64%,50-59岁年龄段患者最多占43.37%,病程5-10年者最多,占41.77%;超重和肥胖比例分别占40.16%和20.08%;并发症发生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运用量表辨证后结果显示:阴虚证、气虚证型最多,分别占50.60%、48.99%;其次是痰浊、内湿、阳虚、燥热、津亏证,血瘀、气滞证型最少。证候组合从无证到九证型均有,无证可辨的患者占6.42%,最多见的证候组合形式为二证型、叁证型,其次是单证型和四证型,其他证型较少。气阴两虚和气阴两虚兼夹其他证型是最主要的证候形式。3证候与临床指标关联性研究显示:气虚证与2hPBG、C-P、APOAⅠ、TBA、MONO%、 MONO、MCHC有关联,气虚证决策树模型包括LPa、 FT4、APOAⅠ3个属性指标;阴虚证与APOAⅠ、 LYM%、 NE%、PT、INR、FT3、ALT、BUN、Cr、UA、、RBC、HCT有关联,阴虚证决策树模型包括Cr、HbA1c、TT、RBC、LYM、TC6个属性指标;阳虚证与HAb1c、APTT、 MCV. MCH、MCHC、FINS、TG、FT3、ALT、GGT、TBIL、DBIL、Cr、LYM、RBC、mALB有关联,阳虚证决策树模型包括LPa、 FT3、TSH、FINS、PDW、HCT、TT7个属性指标;内湿证与APTT、 AST、MCV、MCH、MPV、HDL、PT、BUN、Cr有关联,未能建立内湿证决策数模型;痰浊证与2hPBG、FINS、hs-CRP、TSH、MCV、TG、HDL、FT3、FT4、BUN、Cr、UA、RBC有关联,痰浊证决策树模型包括BUN、WBC、MCV、hs-CRP、RBC、T46个属性指标。结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包括9个证候要素领域,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初步应用研究显示该量表能为临床2型糖尿病辨证提供规范的证候诊断标准,客观描述证候的分布规律,并初步得到了证候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本量表可以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或科研规范化证候诊断,并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李锡杰[4]2007年在《2型糖尿病证型筛选及与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确定2型糖尿病的规范化证型,并展开对中医证候分型与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相关性的探讨,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辨证提供客观诊断依据。研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327例患者,收集其四诊信息与检测指标,填写CRF表,最后将所有资料录入数据库。通过统计软件SPSS13.0系统聚类处理,结合专家组评定意见,筛选出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候群,并分析其中98例患者HOMA-IR、HOMA-IS的变化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研究结果:2型糖尿病分为湿热内蕴、气阴两虚、肾阳不足及瘀血阻络4个证型,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最多,瘀血贯穿糖尿病的发病全过程。各型HOMA-IR、HOMA-IS组间分别作比较,均表现为湿热内蕴>气阴两虚>肾阳不足逐步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气阴两虚型两个指标比较,兼瘀血证>非瘀血证,差异有显着性(P<0.05,P<0.01)。研究结论:1.本研究按照严格的标准收集四诊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确定了2型糖尿病的规范化中医证型,具有较高可信度。2.HOMA-IR、HOMA-IS在2型糖尿病中医各证型中存在显着性差异,提示此两项指数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3.瘀血证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分泌功能异常较非瘀血证严重,揭示其与2型糖尿病发病和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周迪夷[5]2010年在《2型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研究》文中指出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一直是该领域中中医证候学研究关注的重点。既往研究常将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混合在一起研究,缺乏明确的诊断分期。众多学者根据各自经验总结,提出了多种辨证方法,临床较难统一。本研究旨在明确疾病及其并发症诊断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数理统计技术,探索2型糖尿病分期分型辨证的规律和方法,为临床研究中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候规范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糖尿病肾病中医体质易感性与TGF-β1基因‘T869C(Leu10pro)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的部分内容。按照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采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两家参研单位符合纳入标准,并且明确疾病及其并发症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采用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SAS8.2统计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对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析和归纳,进而总结辨证分型的方法和规律。我们对131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其中有80例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我们将病例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和按照Mogenson分期原则的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Ⅴ期进行观察。运用传统证候学研究方法,我们发现出现频率大于50%的症状条目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以气虚和阴虚证为主要表现,标实证中以内热和痰湿为主要表现;糖尿病肾病患者中,Ⅲ期本虚证以气虚、阴虚为主要表现,而Ⅳ期、Ⅴ期则在气虚、阴虚的基础上出现了阳虚的表现,标实证中血瘀、痰湿、内热、气滞均可出现。我们还分别对单纯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的症状条目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了单纯2型糖尿病的9组症状聚类结果和糖尿病肾病的8组症状聚类结果,并结合专业知识判断,最终归纳为单纯2型糖尿病的7个证候类型及糖尿病肾病的7个证候类型。结论:1.在明确诊断和临床分期基础上,引入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2型糖尿病的中医分期辨证研究的方法,是可行的。初步验证了吕仁和教授以“正虚定证型,邪实定证候”、分期分型辨证的方法,以及导师赵进喜教授提出的标本虚实辨证思路。提示我们,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严格按DME进行设计,引入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证候学研究,值得继续深入。2.在单纯2型糖尿病中,就本虚证而言,气虚证和阴虚证,阴虚证和阳虚证常同时存在,也有单纯气虚证或单纯阴虚证存在。从标实证中,热证普遍存在,具体包括郁热证、湿热证、热结证、痰火证。另外,还有血瘀证存在。其病位多在肝、脾、肾。3.在糖尿病肾病中,本虚证常以气虚证和阴虚证,阴虚证和阳虚证同时存在,也有单纯阴虚证者。标实证有气滞证、血瘀证、水湿证、热结证、郁热证、湿热证、瘀热证。病位以肾为中心,也可以出现肝、脾、心、肺的病变。4.本研究由于样本例数不足,仅基本反映了本研究样本中的证候分型情况。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使结果更加符合临床实际。

刘珈英, 吴翠霞, 麦婉婷[6]2018年在《临床客观指标与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客观指标的相互联系,发现与辨证分型最密切的客观指标及两者内在的联系,为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量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例2型糖尿病病例组均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和南沙区鱼窝头医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或管理患者,比较分析几组患者及对照组人群的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叁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各研究组并发症。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200例研究对象,其中虚热盛证患者52例、气阴两虚证患者47例、阴阳两虚证患者63例、血瘀脉络证患者38例,分别占26.00%、23.50%、31.50%、19.00%,血瘀脉络证组患者的年龄较高,病程较长,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总胆固醇、叁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内的相关指标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组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指标组内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脉络证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08%、31.91%、28.57%、28.95%,各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中医症状分型与患者的年龄、病程、血脂指标、体质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多个临床生化指标有明显的相关性: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血瘀脉络证越明显;证型不同,其血糖血脂指标差异明显,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合理的应用。

魏达葳[7]2016年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间客观指标差异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100例T2DM(Type 2 Diabetes Mellitus,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客观指标等内容收集和统计分析,研究本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同时探讨本病中医证候与客观指标之间的关联,试图为本病中医证候的客观化及治疗提供可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2016年1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00例调查对象,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严格归纳糖尿病中医证候,记录GLU(Fasting Blood Glucose,空腹血糖)、Hb 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糖化血红蛋白)等客观指标水平。应用SPSS 22.0软件录入数据,检查后进行统计学处理,初步总结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与客观指标之间的关联。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各中医证候分布:气阴两虚型(35%)>阴阳两虚型(18%)=血瘀气滞型(18%)>阴虚热盛型(17%)>痰湿(热)内蕴型(12%);2.从性别上看:各证候间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从年龄上:血瘀气滞型、阴阳两虚型与其余叁组相比显着偏高(P<0.05或0.01),痰湿(热)内蕴型与其余四型相比均显着偏低(P<0.05或0.01);4.从病程上:各证候病程按阴虚热盛型<痰湿(热)内蕴型<气阴两虚型<血瘀气滞型<阴阳两虚型趋势递增,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5.从BMI(Body Mass Index,体重指数)上:痰湿(热)内蕴型与其余各证候比较显着偏高(P<0.05或0.01);6.从GLU上:气阴两虚型与阴阳两虚型、血瘀气滞型相比显着偏高(P<0.05);7.从Hb A1c上看:气阴两虚型与血瘀气滞型相比显着偏高(P<0.05);8.从血脂上看:(1)从TC(Total Cholesterol,总胆固醇)上看,痰湿(热)内蕴型与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型、血瘀气滞型相比明显偏高(P<0.05或0.01);阴虚热盛型与痰湿(热)内蕴型、气阴两虚型相比显着偏低(P<0.01)。(2)从TG(Triglyceride,甘油叁酯)上看,痰湿(热)内蕴型与其余各组比较显着偏高(P<0.01)。(3)从HDL-C(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高密度脂蛋白)上看,各证候间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从LDL-C(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低密度脂蛋白)上看,气阴两虚型与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型相比显着偏高(P<0.05或0.01);9.从IR(Insulin Resistance,胰岛素抵抗)、C-P(Fasting C-Peptide,空腹C肽)上看,各证候间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的分布存在一定规律,临床中以气阴两虚型患者居多;2.2型糖尿病各中医证候间在年龄、病程、BMI、GLU、Hb A1c、TC、TG和LDL-C上存在差异,在性别、HDL-C、IR和C-P上未发现差异;3.TC水平较低可作为阴虚热盛型的参考指标;发病年龄偏低或BMI、TC、尤TG水平一种或多种升高可作为痰湿(热)内蕴型的参考指标;GLU、Hb A1c、LDL-C水平中一种或多种偏高可作为气阴两虚型的参考指标;4.痰湿(热)内蕴型患者BMI、血脂异常尤为明显,提示对本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可在辨证论治基础加化痰降浊药物,疗效可能更佳。

李靖[8]2016年在《新疆维、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中医基本证候与TCF7L2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基本证候、代谢特征比较及TCF7L2基因多态性研究。第一部分,文献与理论。将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做系统回顾,寻找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的研究热点,同时明晰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主要症状的客观认识,基于这些主要症状特点对中医古典文献相关病证进行系统整理,试以仲景学说的思想进行系统梳理,以期找到适宜糖尿病的辨证体系确定其基本证候。第二部分,临床调查与实验。对维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以临床验证糖尿病基本证候理论的科学性;同时采集患者的病史、生活饮食习惯,对人体测量学及生化代谢指标进行检测,以对比维汉两民族的代谢特点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为中医微观辨证提供临床依据。第叁部分,通过对新疆维、汉两民族族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进行TCF7L2基因多态性研究,探求新疆维汉两民族的糖尿病易感基因。通过研究代谢特征中医证候与TCF7L2基因的交互作用,探索中医证候的基因组学本质。方法:(1)采用系统文献整理的方法,通过学术辨析,对中医古代文献内容进行分类、解析,结合传统中医逻辑推理与类比方法,梳理总结消渴病的演变规律,寻找糖尿病的基本证候。(2)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580例,其中维吾尔族288例和汉族292例为研究对象,(1)填写本课题组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建议编订的《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人群中医证候调查量表》,进行中医证候调查。(2)记录患者的病史,饮食嗜好、吸烟、饮酒、运动等饮食生活习惯,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等人体测量学指标,检测生化代谢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检测,血脂谱中血胆固醇(CH)、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及血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3)所有数据由EPIdata软件输入,以SPSS版本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维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候特点、代谢特点比较,及不同证型间人体测量学生化代谢指标的比较。(3)采用了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580例,其中维吾尔族288例和汉族292例,健康对照组307例,其中维吾尔族99人,汉族208人。利用imLD~(RTM)多重SNP分型技术对TCF7L2基因的rs290487,rs4430796、rs864745和rs23136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分型,并采用卡方检验和各种遗传模型分析评估这些SNP与2型糖尿病病的关联性,同时记录患者的人体测量学生化代谢指标,填写中医证候调查表,通过关联分析研究代谢特征中医证候与TCF7L2基因的交互作用。结果:(1)中医历代文献系统整理发现,汉以前的文献,《内经》《伤寒杂病论》均强调禀赋体质因素为内因,是消渴发病的基本条件,由外感、饮食、房劳等诱发。病机上,《内经》强调阴虚燥热,治则益以寒药;以药测证,《本经》认识本病病机为虚(阴虚或阳虚),病理因素以热为主,还有水停与瘀血,《名医别录》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为阴虚,病理因素主要为热与水停,亦有气逆;《伤寒杂病论》则在认可热病伤阴发病的同时,强调肾阳虚,气不布津为主要病机,疾病过程中可出现(1)阴虚(2)燥热(3)肾阳虚(4)水饮的病理因素,并强调病理因素之间的相互转化,最终四个主要病理因素并存。从唐宋时期,清热养阴生津之法已成为主流,金元时期,中医学经历了繁荣和发展,在刘河间的影响下,本病阴虚燥热病机得到公认。明清医家对消渴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强调辨证论治。明确消渴病机主线为燥热津伤,肾阳不化亦不少见。因为时代自然环境、人文条件、疾病谱的不同,历代医家形成了个人的理论思想。孙思邈、刘河间、张子和、朱丹溪、李东垣等人重视燥热阴虚证,将叁消辨证不断发展完善,程国彭总结为“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汤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并主之”。另一方面,陈延之、陈无择、李梴等医家更重视阳虚水证,常用肾气丸、参苓白术散。(2)本此调查,维汉两民族T2DM发生频率前十的症状是疲倦乏力(98.3%)、唇咽干燥(93.3%)口渴(83.3%)、肢体麻木(80.5%)、短气懒言(71.4%)、尿频(70.3%)及视物模糊(70.2)、多饮(68.3%)、面色萎黄(68.1%)、眩晕(66.6%)。(3)维、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1)饮食生活习惯方面,维汉两民族在饮酒、锻炼、饮食嗜好方面有明显差别,并有统计学意义;(2)并发症方面,汉族周围血管病变发生率(43.49%)低于维吾尔族(52.08%),汉族糖尿病肾病发生率(15.07%)低于维吾尔族(28.13%),汉族糖尿病酮症发生率(5.14%)高于维吾尔族(2.08%);(3)合并症比较,维汉之间脑梗塞或出血、血脂异常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脑梗塞或出血发生率(14.04%)高于维吾尔族(6.25%),汉族血脂异常发生率(49.66%)低于维吾尔族(59.38%);(4)病史及人体测量学比较,维吾尔族腰围、臀围、心率、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汉族(P<0.05);(5)代谢指标比较,维汉之间有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酸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尿酸高于维吾尔族,汉族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低于维吾尔族;(6)不同民族间C肽、糖耐量没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释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患者空腹、餐后30min、餐后1h、餐后2h、餐后3h的胰岛素释放水平均高于维吾尔族患者。(4)本次研究中T2DM患者脾虚痰湿证所占比例最高(48%),其次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不同证型间患者的性别、族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间(1)主要症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饮食生活习惯比较,无明显差异(3)人体测量学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生化代谢指标比较,尿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阴两虚型尿酸高于其他叁种证型,其余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5)不同证型的糖耐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229,P=0.876)。(6)不同证型的胰岛素释放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264,P=0.852)。(7)不同时间C肽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F=1.826,P=0.124)。(5)汉族患者不同证型间病史、人体测量学及代谢指标比较经检验,汉族不同证型之间舒张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阴两虚型舒张压高于其他叁种证型(P<0.05)。(6)维吾尔族患者不同证型间病史、人体测量学及代谢指标比较,经检验,维吾尔族不同证型之间体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阴两虚型体重高于其他叁种证型(P<0.05)。(7)新疆维汉两民族与TCF7L2基因多样性研究中发现,(1)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TCF7L2基因的rs290487、rs864745、rs231362的基因型分别在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人群均有显着差异,TCF7L2基因rs290487的突变CC基因型是维吾尔族T2DM的危险因素,rs864745的突变CC基因型是维吾尔族T2DM的保护因素,rs231362的突变AA基因型是维吾尔族T2DM的保护因素。(2)在新疆汉族人群中,TCF7L2基因的rs290487、rs4430796、rs864745、rs231362的基因型分别在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人群均无显着差异。(3)在新疆汉族和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人群中,TCF7L2基因的rs290487、rs4430796、rs864745、rs231362的基因型分别在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均有显着差异。(4)表型关联研究发现,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腰围、臀围、DBP、FPG、Hb A1C具有交互关系,TCF7L2基因的rs4430796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FPG具有交互关系,TCF7L2基因的rs231362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HDL-C具有交互关系。(5)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TCF7L2基因rs231362、rs290487多态性位点有内在关系,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TCF7L2基因rs290487多态性位点有内在关系。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运用系统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学术辨析,对中医古代文献内容进行分类、解析,以仲景学说的观点进行梳理总结消渴病的演变规律,寻找糖尿病的基本证候;2)开展了横断面新疆2型糖尿病证型分布的流行病学调查,为2型糖尿病证型客观化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资料证实了脾虚痰湿证是现代2型糖尿病的主要(基本)证型之一;3)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选择多个人体测量学及生化指标,及TCF7L2基因多样性研究,对2型糖尿病脾虚痰湿证的生物学基因组学基础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积极探索。结论:(1)阳虚水停证与燥热阴虚证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证候。(2)本次研究中新疆维汉两民族T2DM患者中脾虚痰湿证为主要证候,所占比例最高(48%),其次为气虚血瘀证。且性别、族别、年龄间比较无差异。脾虚痰湿证与阳虚水停证本质相同。(3)维汉两民族T2DM发生频率前十的症状依次是疲倦乏力、唇咽干燥、口渴、肢体麻木、短气懒言、尿频及视物模糊、多饮、面色萎黄、眩晕。(4)维汉两民族的代谢特征不同,维吾尔族腰围、臀围、心率、呼吸、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汉族。而尿酸指标低于汉族。汉族患者空腹、餐后30min、餐后1h、餐后2h、餐后3h的胰岛素释放水平均高于维吾尔族患者。(5)两民族间饮食生活习惯、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合并症均有差异。并发症方面,汉族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发生率低于维吾尔族,而糖尿病酮症发生率高于维吾尔族;合并症比较,汉族脑梗塞或出血发生率高于维吾尔族,而血脂异常发生率低于维吾尔族。(6)不同证型的比较,尿酸以气阴两虚证最高;汉族患者不同证型之间舒张压以气阴两虚证最高;维吾尔族患者不同证型间体重有差别,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脾虚痰湿证。提示尿酸、舒张压、体重可能是气阴两虚证的微观辨证指标。(7)TCF7L2基因的rs290487、rs864745、rs231362的基因型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发病有关,与汉族发病无关。(8)TCF7L2基因与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特征有关: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腰围、臀围、DBP、FPG、Hb A1C具有交互关系,TCF7L2基因的rs4430796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FPG具有交互关系,TCF7L2基因的rs231362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HDL-C具有交互关系。(9)TCF7L2基因与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有关: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TCF7L2基因rs231362、rs290487多态性位点有内在关系,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TCF7L2基因rs290487多态性位点有内在关系。

杨易[9]2012年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诊断量表的初步编制和考核》文中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诊断量表的初步编制和考核研究目的利用文献研究和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方法,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组合及相关因素的特点;运用多元统计学方法提取该病主要证候的中医核心症状和体征的相关规律,构建该病的证候诊断量表,旨在为统一中医对该病的认识,规范临床诊断,以及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对近30来年2型糖尿病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文献进行收集与整理,总结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的分布及组合概况。2.临床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基于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制定2型糖尿病四诊信息采集表,对参与研究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后,全面采集13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人口学资料、现病史信息、中医四诊信息、实验室检查及中西医诊断结果,在综合多种诊断标准指导下,将患者四诊信息进行拆分组合,对其证候属性进行判别。3.量表编制依据临床调研结果,结合专家意见,将最能够代表所得到的证候属性的症状和体征提取出来,运用回归分析和ROC曲线进行筛选和赋值,并确定诊断阈值。4.量表验证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对所得到的量表进行信度、效度和可行性的检验。结果(一)文献研究结果1.277篇合格文献中出现203种证候,以阴虚类证候最为常见。2.出现病位类证候要素9个,分别为:脾、肾、脉络、胃、肺、肝、心、肠和胆;病性类证候要素15个,分别为:热、阴虚、湿、血瘀、痰、气虚、燥、阳虚、气滞、津亏血虚、气郁、火、寒和风。3.肝+肾为常见的病位组合,气虚+阴虚、阴虚+热盛、阴虚+阳虚为主要的病性组合。(二)临床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基本资料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男性居多,构成比为60.29%。患者平均年龄为54.72+8.52岁,其最小年龄为36岁,最大年龄为70岁。患者多集中于51岁至70岁之间,占68.38%。半数以上患者并发有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列为并发症发病第一位,其次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现同时患有的其他疾病中以高血压病比例为最高,其次为高脂血症、冠心病和脂肪肝。初诊年龄集中在40-60岁,构成比为72.79%;家族史方面,41人的父母等直系亲属有2型糖尿病史;经体重指数和腰臀比的计算,12人为肥胖,102人可认为是中心性肥胖。2.辨证情况出现9种证候,湿证为最常见证候,其次为气虚证和阴虚证,再次为燥热证、津亏证、痰证、阳虚证、血瘀证和气滞证。3.证候组合形式出现无证型至七证型的证候组合方式,其中无证型者11人(8.09%);单证型者21人(15.44%),以湿证或痰证为主;二证组合者38人(27.94%),多为气虚兼内湿;叁证组合者27人(19.85%),多为阴虚、气虚兼湿证;四证组合者23人(16.91%),多为阴虚、燥热、气虚兼湿证;五证组合者14人(10.29%),多为湿、热、气阴两虚兼津亏;六证及七证组合各1人。4.各证候与一般资料的相关分析津亏证与年龄35-50岁呈负相关(p<0.05),其他两组年龄与各证型无统计学差异;性别与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肾病与阳虚、痰证呈负相关(p<0.05),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气虚、湿证呈正相关(p<0.05),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燥热、阳虚呈负相关,与气虚呈正相关(p<0.05);合并高血压病与气虚证正相关(p<0.05),合并高脂血症与燥热证负相关(p<0.05),合并冠心病与气虚、血瘀、气滞正相关(p<0.05),与燥热负相关(p<0.05)。5.各证候间的相关分析阴虚证与燥热和津亏密切相关;气虚证与血瘀和湿证密切相关;血瘀证与气虚和气滞密切相关;燥热证与阴虚、阳虚和津亏密切相关;阳虚证与燥热密切相关;湿证与气虚密切相关;津亏与阴虚和燥热密切相关;气滞证与血瘀密切相关。(叁)量表研究结果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证候诊断量表包括基本信息和证候诊断两个方面,基本信息包括了一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治疗史和体格检查9部分,计40个条目;证候诊断包括9个证候50个条目。经专家意见,并经logistic回归分析,Backward:Conditional方法筛选,与湿证关系最为密切的症状和体征有:关节肌肉酸痛、肥胖、嗜睡、口中黏腻和舌苔腻,总的正确率为97.8%,分别赋值6、4、4、4、1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92,与参考值0.5相比,差异显着(p<0.01),诊断阈值为10分,显示该方法用于诊断内湿证水平较高。气虚证方程筛选出的症状和体征为自汗、气短、神疲和心悸,总正确率为80.9%,分别赋值3、6、7、4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诊断阈值为12分,诊断水平较高。阴虚证方程筛选出的症状和体征为盗汗、五心烦热、便秘、视物模糊、颧红、舌红和尿糖阳性,总正确率为88.2%,分别赋值2、4、3、3、3、2、3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诊断阈值为8分,诊断水平较高。燥热证方程筛选出的症状和体征为口渴、渴欲饮冷、汗多、便秘、消谷善饥、面赤、舌红和皮肤干燥,总正确率为99.3%,分别赋值2、2、4、1、4、2、2、2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91,诊断阈值为7分,诊断水平较高。津亏证方程筛选出的症状和体征为皮肤干燥、口渴、汗多、便秘、舌干(老舌)、苔干(燥苔),总正确率为97.1%,分别赋值4、3、4、2、4、2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87,诊断阈值为9分,诊断水平较高。痰证方程筛选出的症状和体征为肥胖、舌苔腻、脉滑、总胆固醇高和甘油叁酯高,总正确率为98.5%,分别赋值1、6、4、3、6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85,诊断阈值为12分,诊断水平较高。阳虚证方程筛选出的症状和体征为畏寒、肢端发冷、泄泻、夜尿频多、舌体胖和舌边齿印,总正确率为97.8%,分别赋值5、5、4、4、2、2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93,诊断阈值为10分,诊断水平较高。血瘀证方程筛选出的症状和体征为胸痛、刺痛、口唇青紫、舌紫暗、舌下络脉曲张和脉涩,总正确率为98.5%,分别赋值4、3、4、2、3、4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97,诊断阈值为7分,诊断水平较高。气滞证方程筛选出的症状和体征为胁胀、胁痛和脉弦,总正确率为96.3%,分别赋值7、7、6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诊断阈值为7分,诊断水平较高。(四)量表验证结果通过对53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本量表的检验,结果如下:1.信度内部一致性检验方面,本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α为0.766,九个证候的克朗巴赫系数α分别为0.728、0.809、0.731、0.724、0.728、0.758、0.727、0.765和0.724,结果较理想;将整个量表一分为二,经奇偶项得分得到相关系数后,整个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771,结果较理想。2.效度量表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条目筛选和评估,且经过程式化反复验证,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经单项与总和相关效度分析,总分与每一部分相关性显着,可以判断每部分所设计的题项均能够代表所要测量的主题。经实验,提取4个公因子,并经“Kaiser”正态化的最大方差旋转法后,每个因子的特征根均在1以上,且累积贡献度可达到70%以上。3可行性量表回收率达100%;接受调查对象完成量表的比例达100%;平均完成时间为11.89±5.61分钟,可较好的为病人所接受。结论1.湿、气虚、阴虚、燥热、津亏和痰证为本病常见的基本证候,证候组合时主要出现气虚或阴虚的迭加湿或热。肥胖型患者中,“中满”导致气机壅滞而气虚气滞,脏腑郁热,水液聚集、炼液为痰,阴虚津亏为本病的主要的病理环节,与《内经》中所述本病的病机一致,临床研究结果与文献结果略有出入。湿、气虚、阴虚为该病的核心证候,既是影响他证出现的关键因素,也是由他证转变而来的重要病理结果。2.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诊断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可行性,可以作为临床判断2型糖尿病中医基本证型的测评工具,并可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社区筛查和临床住院期间症状改善情况的对比。

刘颖[10]2012年在《基于叁型辨证理论体系的2型糖尿病交叉对照临床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研究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优势病种课题2型糖尿病叁型辨证规范与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课题编号820102。导师在对糖尿病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叁型辨证”学术体系。叁型即阴虚热盛型,多见于糖尿病早期,患者表现以热证、实证为主;气阴两虚型,本型见于糖尿病中期阶段,多为热盛耗伤气阴,而衍变为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本型多因糖尿病久病难复,阴阳俱虚,或阴损及阳而导致全身阴阳俱虚,功能衰退的病变,见于并发症多而重的糖尿病后期阶段。叁型辨证反映了糖尿病早、中、晚叁个阶段,阴虚热盛为早期、气阴两虚为中期、阴阳两虚为晚期,这种演变符合西医中将糖尿病的进展:分为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p细胞功能衰竭的规律。基于以上理论导师创制了清润方、滋益方、双调方分别对应治疗叁型糖尿病。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部分,综述一总结了导师“叁型辨证”学术体系的提出和形成过程及其应用现状,综述二介绍中医糖尿病临床试验的发展现状及交叉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法和统计学特点。第二部分临床研究部分,采用交叉设计的研究方法,按照“叁型辨证”学术体系将2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并评价对应的中药复方颗粒剂清润方、滋益方、双调方的临床疗效。1.清润方的疗效评价研究目的:观察滋阴清热的清润方治疗阴虚热盛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交叉对照的方法,将47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在第一阶段甲组接受清润方+西药常规用药(A药)的治疗,乙组仅接受西药常规用药(B药)的治疗,第二阶段两组交换。用SA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结束时,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中医症状积分与基线比较有显着差异;应用一般统计学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综合疗效均证实服用A药阶段的疗效均优于服用B药阶段,且周期效应和后遗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润方+西药常规用药治疗比单用西药治疗阴虚热盛型2型糖尿病能更好地控制血糖,缓解临床症状。2.滋益方的疗效评价研究目的:观察益气养阴的滋益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交叉对照的方法,将107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在第一阶段甲组接受滋益方+西药常规用药(A药)的治疗,乙组仅接受西药常规用药(B药)的治疗,第二阶段两组交换。用SA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结束时,两组的FBG,2hPBG, HbA1c,中医症状积分与基线比较有显着差异;应用一般统计学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综合疗效均证实服用A药阶段的疗效均优于服用B药阶段,且周期效应和后遗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基线中医症状积分越高,综合疗效显效或有效可能性更大。结论:滋益方+西药常规用药治疗比单用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稳定血糖,并有效缓解临床症状。3.双调方的疗效评价研究目的:观察调补阴阳的双调方治疗阴阳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交叉对照的方法,将5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在第一阶段甲组接受双调方+西药常规用药(A药)的治疗,乙组仅接受西药常规用药(B药)的治疗,第二阶段两组交换。用SA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结束时,两组的FBG,2hPBG, HbA1c,中医症状积分与基线比较有显着差异;应用一般统计学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均证实服用A药阶段的疗效均优于服用B药阶段,且周期效应和后遗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综合疗效显示药物效应和周期效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调方+西药常规用药比仅用西药有助于更好地控制阴阳两虚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并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甲组第一阶段的综合疗效优于乙组第二阶段。4.叁个证型的综合疗效评价目的:比较叁个证型的综合疗效区别,探讨证型是否影响综合疗效,影响综合疗效是否还有其他因素。方法:对叁个证型受试者的基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将基线差异、证型差异作为协变量,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叁个证型综合来看,只有药物效应是有显着差异的(p<0.01),即A药(中医辨证方药+西药常规用药)的疗效显着高于B药(西药常规用药)。清润方、滋益方的药物效应、周期效应、后遗效应与双调方相比,均未能检验出显着差异。在其他因素中,病程对综合疗效的影响是显着的,病程越长,显效或有效的可能性更小(P<0.05)。结论:不同证型的受试者其综合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病程是影响综合疗效的因素。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应注重辨证论治,评价疗效时应注重整体评估。叁型辩证理论学术体系,既发扬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又兼顾了现代中医临床急需的辨证规范化,本文基于叁型辨证学术体系治疗2型糖尿病的交叉对照设计临床研究,并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广义估计方程等统计学模型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比单用西医治疗有更好的疗效,结论确切可靠。

参考文献:

[1]. 2型糖尿病痰(湿)热互结证与抵抗素的相关性研究[D]. 麦伟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2]. 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IL-6和hs-CRP的关系研究[D]. 杨立宏. 新疆医科大学. 2007

[3]. 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的研制及初步应用研究[D]. 赵灵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4]. 2型糖尿病证型筛选及与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关系研究[D]. 李锡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

[5]. 2型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研究[D]. 周迪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6]. 临床客观指标与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的研究[J]. 刘珈英, 吴翠霞, 麦婉婷. 中医临床研究. 2018

[7]. 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间客观指标差异研究[D]. 魏达葳. 大连医科大学. 2016

[8]. 新疆维、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中医基本证候与TCF7L2基因多态性研究[D]. 李靖. 新疆医科大学. 2016

[9]. 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诊断量表的初步编制和考核[D]. 杨易.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10]. 基于叁型辨证理论体系的2型糖尿病交叉对照临床研究[D]. 刘颖.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

标签:;  ;  ;  ;  ;  ;  ;  ;  ;  ;  ;  ;  ;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