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论文_刘瑞珍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论文_刘瑞珍

山东省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张戈庄小学 266738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习数学的效果,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改变当前多数小学生计算能力弱的现状呢?近两年,我校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这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和基础。在计算课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让他们自己说“我能行”。课堂教学要寓教于乐,教师要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比如,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训练计算,看看谁能把火车开得更远;采用比一比,拼一拼,看看谁能得到胜利的小红花;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他们爱计算,乐计算。

二、帮助学生掌握算理和法则

1.利用教具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如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认识,运算定律和性质及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都是运算法则的依据。但是这些都是抽象的数学知识,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的思维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对算理的剖析就要根据小学生的认识特点,通过教师的“架桥”,寓抽象的知识于具体形象之中,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导到抽象的彼岸,从而概括出计算法则。以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25除以3为例:

学习竖式的时候,应让学生看到,25根小棒每三根分给一个同学,能够分给8个同学,还余1根。这时就会产生问题,怎么在竖式中清晰表达出剩余1根呢?在此问题引导下,学生就可以理解被除数下面要写出分掉后的数了。还有学生一旦明白了竖式表达的含义,就容易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原因:余数等于除数或者余数大于除数时,就没有分完。当然如果分掉的数大于被除数,也就是商大了时,学生也能看出,要分的小棒没有那么多。那么算理清楚了,再学习算法,就会水到渠成。

2.运用迁移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算理和法则。所谓迁移,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对新知识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有消极的。积极的影响就是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能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一但形成了迁移能力,就能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计算课也是如此,恰当地运用迁移规律,会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能更准确的理解算理,掌握法则。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积累了以下的两点认识:计算时就按整数除法的方法算出结果;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些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数是小数除法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复习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如:“38.4÷24”,在学生明确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后,把复习题改成“3.84÷2.4”,在学生尝试计算中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试一试”的教学:

0.12÷3=   0.12÷0.03=

学生在两组题目的练习比较中发现:先运用商不变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方法来计算。如果教师直接通过例题的教学就让学生尝试计算,学生将缺少再次理解算理的机会。所以“试一试”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迁移的机会,对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算理是十分必要的。

三、加强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说明了练习的必要性。只有在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练习,才能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才能够悟出计算的诀窍,从而全面提升计算的能力。当然,应该讲究训练策略和训练方法的多样性,在数量上能适度,在形式上有新意,在内容上不单调,以免造成学生的枯燥情绪。

特别指出:口算是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所以我们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首先低年级坚持每节课前5分钟的口算训练,训练的形式多样化,像 “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的坚持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无疑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许多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书写习惯和检查习惯也很重要。教学中,让学生备好正规的练习本和作业本之外,每个同学还必须准备一个演算本,避免有的学生在书角儿甚至在桌子上演算的坏习惯,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板书简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善于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论文作者:刘瑞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论文_刘瑞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