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安雪梅

(武威职业学院 甘肃武威 733000)

【摘要】目的:研究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按照单盲的原则将这72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50m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100mg加速给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6例患者中有1例(2.78%)死亡,4例(11.11%)出血,31例(86.11%)血管再通;对照组36例患者中有2例(5.56%)死亡,6例(16.67%)出血,22例(61.11%)血管再通,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死亡与出血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理想,加速给药方法临床效果比较理想。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036-0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突发性疾病,病死率较高。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主要有:心肌缺血、血流中断以及冠状动脉闭塞等[1]。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方式非常简便,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左室功能,抑制心肌梗死的发展[2]。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按照单盲的原则将这72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36例患者中男例19,女例17,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为(55.9±10.4)岁;观察组36例患者中男例20,女例16,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为(54.8±10.3)岁;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别,(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50m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采用8mg阿替普酶静脉推注,1.5h之后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滴注,剂量为42mg,阿替普酶总剂量为50mg。观察组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100mg加速给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首先采用15mg阿替普酶静脉推注,0.5h之后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滴注,剂量为50mg,1h后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滴注,剂量为35mg,阿替普酶总剂量为100mg。两组患者都接受溶栓辅助治疗,在溶栓前服用300mg阿司匹林,静脉推注肝素,肝素剂量为60U/kg,溶栓之后静脉推注肝素,肝素剂量为12U/kg,另外两组患者接受抗血小板药物、调脂剂等常规治疗。

1.3 评价指标

血管再通评价标准:开始溶栓后0.5~1h内患者的SY比之前太高50%以上,2h后患者胸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3h后患者出再灌注心率失常[3]。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数据可知,观察组36例患者中有1例(2.78%)死亡,4例(11.11%)出血,31例(86.11%)血管再通;对照组36例患者中有2例(5.56%)死亡,6例(16.67%)出血,22例(61.11%)血管再通,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死亡与出血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市场常见的多发疾病,常发人群为中老年人群。据报道称,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死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5]。心肌缺血、血流中断以及冠状动脉闭塞等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目前,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控制治疗方法为主。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充分的再灌注治疗,所以促进血管再通非常重要。

阿替普酶作为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能够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部位的纤维蛋白结合,并且将纤溶酶原激活转化为纤溶酶,将纤维蛋白与纤维酶原复合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研究表明,阿替普酶治疗方法对循环状态的纤维酶原效果不明显,适用于局部溶栓领域治疗[6]。

据报道称,不同剂量的阿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临床治疗效果不一样。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50m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另外一组采用100mg加速给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36例患者中有1例(2.78%)死亡,4例(11.11%)出血,31例(86.11%)血管再通;对照组36例患者中有2例(5.56%)死亡,6例(16.67%)出血,22例(61.11%)血管再通,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死亡与出血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加速给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比较理想。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理想,加速给药方法临床效果比较理想。

【参考文献】

[1]李广仁,韩靖,臧汉青,高爱英,韩桂玉,殷涛,邢美荣.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4):102-103.

[2]李安民,关文标,郭颖莹,刘刚,孟晓燕,刘忠玲,张志江,赵培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4):86-87.

[3]刘为生,李海霞,贾红,尹作民.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0):96-97.

[4]于亚男,马洪滨,孙奇.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190.

[5]武国君,王晋朝,孔令军,王磊,张生,汪立燕,甄志刚,郑富霞.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5,26(26):3711-3713.

[6]叶艳芳,梁健强,郑杰荣,张艳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09):1338-1339.

论文作者:安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  ;  ;  ;  ;  ;  ;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安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