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_赵顺明

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_赵顺明

(黑龙江省伊春市乌马河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伊春 153011)

【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观察并记录切口感染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30例患者术后均出现发热、切口表现红、肿、热、痛及波动感。其中金黄色葡萄菌感染10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9例,化脓性链球菌感染5例,6例为阳性。治疗后感染伤口均达到Ⅲ甲愈合,但6例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超过两周且在患者颈部留下瘢痕。结论:切口创面止血不彻底导致淤血没有及时有效引流、术中没有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术中同时切除淋巴结结核、气管切开后创面使用即溶性止血纱布、误切气管导致切口感染、糖尿病患者的多汗因素是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因此,严格无菌、准确规范的术中操作,电刀的规范使用,术后有效的引流,适当的加压包扎以及综合护理,能显著减少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2-0071-01

甲状腺疾病是内科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全世界每年有120万人发生甲状腺疾病,北美、北欧高发,我国以上海发病率最高[1]。甲状腺疾病中比较严重的如甲状腺癌、甲状腺瘤、甲状腺炎,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切除相关病变组织。甲状腺手术是Ⅰ类无菌手术,一般情况下不应该有切口感染情况出现[2]。但为特殊的原因和操作不当,使术后切口出现感染的情况,影响手术的效果及病情的恢复,严重者可能需要二次手术。探究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在45.81±6.72岁。21例患者为初次手术,9例为二次手术。术后均放置乳胶全管或半管被动引流。有12例糖尿病患者。

1.2 术前检查

30例患者中26例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4例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增高。B超检查:12例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4例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伴甲状腺弥漫性肿大,9例一侧甲状腺多发结节;6例一侧甲状腺单发结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手术方式

甲状腺全切除术:首先于甲状腺外侧的外科被膜下分离带状肌,切断结扎甲状腺上极动脉前支,紧贴甲状腺真被膜切断甲状腺上极动脉后支的二三级分支,向对侧牵拉腺体,切断结扎甲状腺中静脉,显露甲状腺背面,仔细辨认上甲状旁腺及其供血血管,用神经剥离子将上甲状旁腺从甲状腺真被膜上分离,保存上甲状旁腺与外科被膜之间的粘附关系,出现出血,采用定点精确双极电凝止血。显露本侧的喉返神经下段,仔细辨认下甲状旁腺及其供血血管,紧贴甲状腺真被膜切断结扎甲状腺下极血管,这样能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管,避免钳夹甲状旁腺减少对腺体的损害[3]。当标本切除后,要仔细检查是否存在甲状旁腺组织,若有可疑要立即送快速活检,确认后要将切成薄片的甲状旁腺组织植入颈部胸锁的乳突肌中[4]。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常规结扎上下动静脉、显露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楔状切除甲状腺腺体,保留甲状腺下部组织,止血,确认标本中有无甲状旁腺组织,无情况后,缝合,放置引流片引流。

2.结果

30例患者术后均出现发热、切口表现红、肿、热、痛及波动感。其中金黄色葡萄菌感染10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9例,化脓性链球菌感染5例,6例为阳性。治疗后感染伤口均达到Ⅲ甲愈合,但6例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超过两周且在患者颈部留下瘢痕。

3.讨论

切口创面止血不彻底导致淤血没有及时有效引流、术中没有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术中同时切除淋巴结结核、气管切开后创面使用即溶性止血纱布、误切气管导致切口感染、糖尿病患者的多汗因素是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有6例术中因术中同时切除淋巴结结核导致钙化淋巴结,使切口术后发生感染,引起伤口长时间无法愈合,导致病人出现明显的瘢痕。由于淋巴结结核会使淋巴结出现钙化,在做B超时,很容易和甲状腺癌导致的淋巴结钙化混肴,容易造成误诊。因此对于B超检查中发现的钙化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不宜盲目切除。一定要根据详细的B超结果并请经验丰富的B超医生再检查确诊综合判断。切口创面止血不彻底导致淤血没有及时有效引流,使血肿成为残留的细菌丰富的营养基,引发切口大面积感染[5]。术前、术中没有彻底的消毒,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造成切口感染。7例甲状腺癌患者,术中因肿瘤与其管粘连导致误切开气管进行二次缝合,术后出现感染。原因是气管切开后,咽喉部的细菌容易污染,而且病人都在气管切开后创面使用即溶性止血纱布,可能会使细菌在止血纱布上粘附并产生胞外粘质类物质,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中的细菌对抗生素有明显的抵抗力,并可在局部迅速繁殖,最终导致脓腔形成并溃破引起切口感染。12例糖尿病患者中,有5例发生切口感染。糖尿病患者一方面由于白细胞受到抑制,一方面由于多汗因素导致术中渗出较多,引流管延迟拔出,导致引流伤口未及时闭合,汗液中的细菌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导致切口感染。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引流管不宜放置较长时间,同时可以暴露伤口,有汗液时,应及时擦去,以免流入导致切口感染。

综上所述,切口创面止血不彻底导致淤血没有及时有效引流、术中没有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术中同时切除淋巴结结核、气管切开后创面使用即溶性止血纱布、误切气管导致切口感染、糖尿病患者的多汗因素是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因此,严格无菌、准确规范的术中操作,电刀的规范使用,术后有效的引流,适当的加压包扎以及综合护理,能显著减少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哲清,李开军,阿尔成等.甲状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J].新疆医学,2010,7(40):42-43.

[2]李文佳,邢华,续哲莉.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2,8(33):5036-5037.

[3]李英才,马秋洁.甲状腺术临床治疗30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8(10):221-222.

论文作者:赵顺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  ;  ;  ;  ;  ;  ;  ;  

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_赵顺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