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升图书的编校质量论文

浅议如何提升图书的编校质量论文

浅议如何提升图书的编校质量

马慧婷 青海民族出版社

摘要: 中国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图书出版业也随之迅猛发展,然而一些出版社盲目追求出版数量及种类,出版物的编校质量下滑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图书质量状况堪忧,提升图书编校质量刻不容缓。本文对图书编校过程中极易出现的几类编辑质量差错做了总结,有助于图书编校人员引起重视,并提出了提升图书编校质量的几点途径,期望在今后的图书出版中,编校人员努力提高图书质量、为读者奉献优质的文化产品。

关键词: 图书质量;编校质量;提升途径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精神领域的追求目标越来越高,图书质量的好坏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图书质量的具体指标中,最重要的也是人们最关注的还是图书的内容质量及编校质量。最近几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质量管理专项工作检查中,每年都会查出多家出版单位的二三十种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出版物,其中有一些图书的差错率达到了万分之五以上。编校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一本书的成败,编校质量是图书生命的核心,是出版单位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图书的编校质量,已经成为业内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提升图书的编校质量责任重大,每一位责任编辑都应以专业的经验和负责的态度认真审读每一部书稿,保证出版的图书编校质量合格。

决定“退养还湖”成败与否,关键要解决“钱从哪里来”和“渔往哪里去”两大问题。仅在扬州市辖区内就涉及到1158户渔民约5230人,推进难度不言而喻。作为牵头部门,高宝邵伯湖渔管办找到了路径。

一、图书编校差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文字类错误,由于编校人员的疏忽大意,未能发现并改正的错别字影响读者的阅读,对于学习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有极其不利的影响;乱用或错用标点符号,不仅影响读者的阅读,还会影响文章的整体逻辑结构;成语、俗语等使用不当,有可能会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误解甚至误导;语法错误、逻辑不通等问题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甚至会使文章产生歧义或者完全读不通。

2.图书编校中还存在格式错误、体例不统一、引文不规范等其他问题。这些细节问题需要编辑人员耐心、认真地查找并予以纠正。体例混乱会造成图书结构性、逻辑性欠缺,引文不规范或不正确,会对读者造成误导。

3.编校人员最需要注意的是书稿中的政治及政策问题不能出现偏差及错误。文稿中有时会隐含着一些民族宗教类问题、涉及港澳台的不规范表述等政治性差错。编校人员的政治敏锐度不高或者疏忽大意造成此类误差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这是编校人员最不能也最不该出现的编校差错。

从以上分析可见,如不能保证图书的编校质量,不仅读者的利益受到侵害,买到的书没有带来应有的价值,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出版单位的声誉,甚至影响整个出版行业的良性发展,努力提升图书编校质量是出版界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4.知识性硬伤。常识性的知识包括人名、人物及其事件、古今地名、国内外历史事件等等,不能出现混淆或错误,专业性强的图书更应竭力保证编校质量,力戒知识性硬伤。有知识性错误的图书流向市场不仅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严重的有可能会误导读者,造成不良后果。有知识性错误的出版物也会影响出版社的声誉。

移动端课程的在线学习,对视频类学习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与微课提出的初衷不谋而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尽量制作短、小的视频微课,或者采用新技术制作HTML5微课。

(二)认真执行编辑规范,落实“三审”编校工作制度。 责任编辑初审、编辑部主任复审、社长及总编辑(或由他们授权的具有正、副编审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终审,三级审稿缺一不可。“三审”制是图书质量的重要保障,出版社要制定严格的审稿标准及审稿流程,明确“三审”中各个职位的职责及要求,严格落实到各阶段责任人,对“三审”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察、抽检,以保证图书的准确无误。

二、如何提升图书的编校质量

(一)强化学习编辑出版理论知识,具备专业能力。 当下,新媒体与数字化的发展也在影响着出版界的发展,因此,编校人员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另外,平时读书要广而博,尽可能多地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与时俱进,预防知识性、常识性的编校差错。

作为音乐剧,《茉莉》展现的时间跨度很长,从1941年直至2017年。曾先生创造性地将一个时代的变迁浓缩到两对恋人的情感旋涡中,由两条交织的情感线将抗日时期、内战时期、两岸的对立时期直至现今,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男主人公雨泽与女主人公小茉莉的爱情作为该剧的情感明线贯穿于全剧中,她们的相识、相恋正是当代海峡两岸的主流意识,它是阳光的、充满希望的。这样的剧情设置恰好提供了音乐剧创作所需要的时尚、流行的元素,作为《茉莉》的作曲,我在这些桥段的创作中是充满了喜悦与满足的。

(三)做好编辑人员学习与经验积累。 每年分批派编校人员外出参加编校业务的交流和培训,培养并提升编校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专业的学习培训能让编校人员具备较强的逻辑以及去伪存真的能力、具备政治敏锐性以及对社会动态的观察能力,能对图书中出现的错误及时指出并进行修正。另外,图书编校的工作经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编校人员之间还应做好经验的交流工作,老编辑带新编辑,编辑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交换经验,共同学习成长。行业内单位之间也可定期交流学习,互相吸取经验。

(四)调整出版单位的发展经营模式。 过去的几十年出版业发展迅速,图书市场一片繁荣,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图书编校质量日益下滑的现象。出版社应改变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不求“数量”求“质量”。出版社在制定选题计划时,对选题总量进行控制,并合理安排当年出版物的出版时间,对编校流程按月进行追踪,不要求短周期出版图书,合理安排编辑的工作量。出版社应鼓励编辑多制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图书,以期实现提升图书质量、多出精品的发展模式。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图书编校质量问题仍然是很多出版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图书编校人员要切实肩负起保证图书质量的责任,确保图书质量的合格;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保证图书质量;出版单位也应当从领导层面重视出版质量,制定落实各项提升及监管出版质量的措施,严把质量关,出版高质量图书。出版优质的图书产品,是出版社及编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以专业和敬业的态度为读者提供优质图书、为社会创造精神价值,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丁桂焱.图书编校质量提升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16):209+212.

[2]马嘉.层层把关、标本兼治:构建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流程[J].科技与出版,2018(6):80-83.

[3]孙晓岩.图书编校质量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05):41-43.

标签:;  ;  ;  ;  

浅议如何提升图书的编校质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