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意义论文_李晓琴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凉山 615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于2016年7月—2018年7月选取120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检验方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参照组有60例,采用单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研究组有60例,予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分析数据,研究组阳性率为(18.33%)、阴性率为(81.67%),参照组阳性率为(38.33%)、阴性率为(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血常规检验;应用价值;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099-02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疾病诊断检查的重要方法,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血常规检验的质量以及效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基于此,我院在参考目前临床中针对血常规检验质控管理所提出相关研究课题的背景下,发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血常规检验工作质量以及效率[1]。在此,我院选择于2016年7月—2018年7月,对120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积极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验的价值进行分析,具体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6年7月—2018年7月选取120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检验方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参照组有60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27~62周岁,平均年龄(43.12±1.38);研究组有60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31~57周岁,平均年龄(42.06±1.94),两组一般资料对照比较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认可此次研究。同时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也均在对此次研究过程、研究目的以及研究作用实现了解、掌握的背景下,选择自愿签署由我院所提供的知情书以及同意书,参与此次研究。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均>20周岁;(2)患者无其他血液系统疾病;(3)患者无精神疾病史;(4)患者符合血常规检验标准。

排除标准:(1)排除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史患者;(2)排除妊娠期女性患者;(3)排除哺乳期女性患者;(4)排除有结核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史患者;(5)排除肝肾以及心脏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损伤患者。

1.2 研究方法

对参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在患者接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校准,保障设备处于正常状态之下,同时测定标准品以及质控品,然后在根据操作说明对患者的检验标本开展检测。

研究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应用方案与参照组一致。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方法:选择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对其采集肘静脉血2ml(真空采血法),并进行混匀。相关检测工作需在患者标本采集后的1小时内完成。血液标本染色处理采用瑞氏染液开展,结束染色后,需要通过显微镜详细观察细胞数量、形态以及分类。再次通过显微镜计数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红细胞技术进行确定[2]。

1.3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检验结果。镜检结果阳性观察标准:患者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与WBC分类以及WBC、PLT计数存在一致性;患者红细胞形态学、血小板以及有核红细胞有中度以上变化,且同时存在血小板凝聚、原始细胞以及未成熟粒细胞、核左移等情况,发生寄生虫、中毒颗粒等。

1.4 数据分析

统计学通过SPSS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检验结果),用%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通过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阳性率为(18.33%)、阴性率为(81.67%),参照组阳性率为(38.33%)、阴性率为(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给血常规检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出现,有效提升了血常规检验工作效率,促进患者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升。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异常细胞筛查时,通过优质细胞检测,减小了提示阀值的设定,提高了其功能稳定性,降低了漏诊风险。虽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检测时间较短以及操作模式简便等优势,但是在实际血常规检验工作中,其容易因为患者细胞形态的复杂性,以及部分细胞的内在缺陷,使得其无法对部分细胞正确识别,尤其是对有核红细胞以及幼稚细胞、中毒细胞的识别,影响着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基于此,在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积极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作为血细胞异常筛查的重要手段,并在患者满足复检标准的情况下,采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显微镜下人工检测)联合检验,用以提高检验成功率,可以改善血常规检验的工作质量,提高血常规检验工作效率。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患者的阳性率(18.33%)以及阴性率(81.67%),均要优于单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积极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方法相结合,能够有效弥补两种方案单一检验存在的弊端,大大提升了检验效率,提高了检验质量,应用价值优异,于临床中进行广泛推广的意义较为深远。

【参考文献】

[1]王锴.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联合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8,31(09):75-76.

[2]孔令银.探析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3):45+47.

[3]刘五香.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07):1293-1294.

论文作者:李晓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意义论文_李晓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