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杨巧敏[1]2007年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金融全球化、国际资本流动的加速以及一些国家的转制,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转轨国家,都出现了大量的银行不良资产。尤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引起了各国人士的广泛关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积累的巨额不良资产,是银行业的主要风险之一,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隐患,是深化经济改革的难点。因此,如何行之有效地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中国政府和银行监管当局采取了大量措施,其中最大的举措之一就是将国有商业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剥离到了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我国先后成立了信达、华融、东方和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接受和处理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1.4万亿不良资产。近年来,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处置方式,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本文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和现状出发,分析不良资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同时结合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国际经验,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提出一系列建议。论文第一章先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和划分作了一个概述,明确了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接着分别就对银行、国有企业、政府财政、经济增长、金融安全五个方面,阐述了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影响;最后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从理论角度出发,对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进行论述。第叁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对美国、韩国、波兰叁个国家银行业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手段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第四章里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现实情况与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的国际经验相结合,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本文的创新点有叁个:一是,选题与我国金融形势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二是,在进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国际经验研究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美国、韩国和波兰这叁个国家进行分析,并且对这些国家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经验有侧重地加以阐述和评价;叁是,引入金融创新理论作为不良资产处置的理论基础,并以此为视角,提出了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建议。由于笔者缺乏参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实践,只能通过阅读获取二手资料,从而使文章的实践性不够充分。

高鹏[2]2017年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国际比较和借鉴》文中研究表明从全球金融业发展历史经验来看,银行体系的巨额不良资产是导致国际金融危机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一些企业经营情况出现劣变,贷款违约增加,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呈上升的趋势。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过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集中爆发的情况,各国政府和商业银行在如何有效化解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风险方面积极探索,并根据本国基本国情和资本市场发展情况,总结了有本国特色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笔者从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出发,以时间发展为线索,系统的分析了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主要国家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做法及其处置效果,并据此结合现阶段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所暴露的问题,尝试提出一些有效可行的对策和解决方法。为我国银行业提供借鉴。第一章,以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现状开篇,介绍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在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本章节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出发,并将本文的不良资产概念限定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其次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并分析了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第叁章,介绍了西方主要国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产生背景。分别阐述了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主要国家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集中爆发时,各国政府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所采取的处置措施以及处置效果。第四章,本章节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发展历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列举了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方式尝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徐建鹏[3]2008年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探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金融业处于安全运行状态。但是依然存在各种金融风险。其中一个重大风险就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为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我国已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但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规模仍然很大,处置不良资产的方法和手段还很单一。这些不良资产不仅降低了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还对金融体制的稳健运行产生了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尽快有效的化解银行不良资产,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本文首先概述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并从银行内外部两个方面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从银行的财务状况、资金周转等方面对巨额不良资产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做了详细的分析。通过银行资产结构与运行效益关系模型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内部动因,从而说明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紧迫性。并且分析了国内外不良资产的处置情况:国外方面,介绍了美国、韩国和泰国对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情况,对各国的处置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对我国的不良资产处置提供借鉴;国内方面,从资产管理公司及商业银行内部自行处理两个方面阐述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情况,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原则、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提供借鉴。

李鹏[4]2007年在《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营和发展》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化解金融风险,中国组建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来处理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经过八年多的处置运作,资产管理公司如期超额完成了政策性回收任务,最大限度地保全了国有资产,支持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证明了其运营的有效性。但随着国家对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最后期限的明确以及过渡期的划定,资产管理公司也面临着自身的定位、转型改革和长期发展战略的新课题。本文对中国金融不良资产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论证了中国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必要性;通过深入探讨债转股、债权重组、资产证券化等处置方式的实际运作绩效,论证了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有效性,总结了资产管理公司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转型问题,本文结合国外资产管理公司运营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认为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发展与机构定位、资产特征及处置方式、市场需要等因素紧密相关,提出了在中国应对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资产管理公司利用拥有的丰富的资产管理经验及熟练驾驭多种金融产品的优势,转型为金融控股公司的战略设计,希望为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资产管理公司转型与发展的可行路径提供帮助。

阙方平, 夏洪涛, 张馨[5]2002年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及其处置的制度性再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存在深刻的制度根源 ,引入资产管理公司制度是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制度失衡的一种调整 ,但其仅实现了有限的均衡 ,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处置制度安排。

黄鹤舟[6]2008年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防范研究》文中认为我国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堆积己久,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仅恶化了银行的财务基础,极大降低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而且削弱了金融支持的效率,增强了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和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以及国有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己成为目前困扰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在十几年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就。但由于我国目前还存在体制和环境因素制约,很多不良资产处置手段无法发挥预期效果。迄今为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同时,又产生了大量的新增不良资产。本文将在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博弈模型,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其现状,剖析以上这些问题的主要和特殊成因,探讨防范和进一步化解不良资产的对策建议,为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周智[7]2004年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银行业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银行系统在不同时期都面临过严重的危机。在这其中,直接损害银行稳健与安全、导致银行危机产生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不良资产(NON-PERFORMING ASSETS)的产生。有效地处置好银行不良资产,监控和盘活银行的不良资产,不仅直接关系银行的经济效益、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更影响到经济的正常运行和金融风险的防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公开或隐蔽的不良资产是阻碍其参与入世后金融市场激烈竞争的顽疾。因此,盘活银行不良资产,提高银行资产质量是我国迎接金融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本文在系统论述了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形成原因及现阶段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详尽地分析了国际上其它主要国家在面对这一问题所进行的实践,提出了进一步有效处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一些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四家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EGEMENT CORPORRATION,以下简称AMC)作为专门处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机构,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资产管理公司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国目前仍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处置不良资产必须采取市场化、专业化的手段和办法,资产管理公司运行中暴露出的局限性要求进一步完善其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行效率,并且,采取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方法和手段也略显单一,要在短期内消化好不良资产还必然要通过手段创新,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无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条件,我国运用资本市场处置不良资产的可行性都在逐步加大。我们可以通过贷款重组、不良资产出售、债转股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途径来实现对不良资产的处置。 资产管理公司运作过程中的成本效率问题、法人治理结构、市场化运作机制、市场化运作的组织体系、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问题以及处置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决定了它们之间协作配合的困难。所以,从全局来看,必须要建立一个协作机制,设立全国性不良资产处置中心,对于实现不良资产的有效处置提供了一个理想平台。

夏坤[8]2007年在《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为了解决我国银行系统巨额不良资产而设立的,经过7年的运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的任务,取得了积极的经营绩效。在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形势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商业化转型不仅符合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也对我国转轨经济的健康运行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因此成为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由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产生入手,从对我国不良资产、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叁个方面来阐述其所取得的经营绩效;通过分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当前所处的宏微观环境,论证商业化转型的必要性和面临的问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要推进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就必须尽快进行财务重组、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采取多元化发展模式转型,同时改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不良资产交易市场环境等支持其商业化改革。

王正耀[9]2006年在《转轨时期中国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联动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经济转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国民经济的两大主要部门即财政与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密不可分,在渐进性的制度变迁过程中,财政与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主要的制度变迁成本。随着“强财政、弱金融”向“弱财政、强金融”格局的演变,制度变迁的成本分摊机制发生了变化,改革的成本从初期以财政承担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为主。这种转变固然与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支配能力的下降而其职能不断延伸扩张,使收支产生不匹配导致较大的财政风险密切相关,但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和货币政策的传导环节,成本的转嫁使国有商业银行积聚起巨大的金融风险,其典型表现为资本充足率的缺乏、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国际竞争力的下降等。现代经济的金融化特征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如不能及时、妥善的对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巨大金融风险加以控制和化解,那么在全面开放我国银行业市场、银行间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仅处于被动局面,而且有可能导致其风险的不断恶化,从而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稳定产生冲击,有可能使多年改革的成果化为乌有。正因为如此,自1998年开始,我国对国有商业银行实现财务重组,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剥离不良资产等手段,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指标趋于好转,但其产权单一、治理结构不完善、不良资产的产生机制等问题依然存在。为彻底扭转国有商业银行的这种局面,2003年10月在政府的安排和推动下,采取了以外汇注资、剥离不良资产和产权改革等手段多管齐下的方式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我国采取了叁步走的战略。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过程,同时也是原来存在于国有商业银行内的金融风险显性化的过程。国有商业银行是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机构,同时也具有马太效应的负外部性,国有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特殊的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安排使国有商业银行成为“第二财政”,以及财政承担公共风险的职能属性等,所

张晓英[10]2006年在《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不良资产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与国际金融业接轨的过程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不良资产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地阻碍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制约着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也极大地威胁着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和良性发展。因此必须尽快寻求解决途径。本文首先讨论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定义和具体成因,以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成因复杂的巨额不良资产,我们需要学习国际上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来提高处置效率和改善处置结果。本文将美国、日本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韩国作为新兴经济国家的代表,波兰作为转轨经济国家的代表,泰国作为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第一个国家,阿根廷作为处置不良资产不妥的国家代表,分别对欧美及亚洲各银行业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这些国家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例如:美国、波兰、日本和泰国在相关立法方面的成功经验;韩国、泰国和波兰在企业重组方面的经验;以及这些国家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手段都将对我国防范和化解国有商业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2004年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把最低资本规定为首要问题,并提出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在8%以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不佳,不良资产是提高其资本充足率的一大障碍。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及我国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对策,并结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处理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解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要有效的防范和化解不良资产,就要国家创造相应的有利环境,如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发展资本市场,同时也要从根本上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在防范和化解不良资产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积极的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方案。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和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防范和处置工作,化解金融风险,促进我国银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D]. 杨巧敏. 四川大学. 2007

[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国际比较和借鉴[D]. 高鹏. 吉林大学. 2017

[3].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探究[D]. 徐建鹏. 北京交通大学. 2008

[4]. 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营和发展[D]. 李鹏. 北京交通大学. 2007

[5].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及其处置的制度性再思考[J]. 阙方平, 夏洪涛, 张馨. 经济评论. 2002

[6].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防范研究[D]. 黄鹤舟. 新疆大学. 2008

[7].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研究[D]. 周智. 湖南大学. 2004

[8].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问题研究[D]. 夏坤. 暨南大学. 2007

[9]. 转轨时期中国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联动问题研究[D]. 王正耀. 西南财经大学. 2006

[10].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D]. 张晓英. 东北财经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  ;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