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髓化痰通络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观察论文_陈希源1 赵雪征2 郑桂玲2 武文印1 赵 辉2 丁和正2 

益髓化痰通络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观察论文_陈希源1 赵雪征2 郑桂玲2 武文印1 赵 辉2 丁和正2 

(1唐山市中医医院 河北唐山 063000;2乐亭县医院 河北唐山 063000;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五医院 河北唐山 063000)

脑卒中后失语症是一种语言系统表达和理解障碍性疾病,主要以手势语、口语交流障碍为临床表现[1]。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后失语症虽然病变部位在脑,但是和肺、肾密切相关。现代研究显示Schuell 刺激法可以使受损的语言中枢神经的周围神经重获神经支配功能,有效地改善语言系统表达和理解障碍[2]。单纯的Schuell语言训练对于脑卒中本身无明显疗效,治疗脑卒后失语症联合针刺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3]。笔者益益髓化痰通络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4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6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35-68岁之间、平均56.33±5.35岁,病程2-6月之间、平均4.24±0.97月,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0例,高中以下32例;对照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36-69岁之间、平均57.95±5.95岁,病程2-7月之间、平均4.57±0.85月,文化程度高中以上9例,高中以下3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缺血性脑卒中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4],经CT或MRI证实;失语症:患者母语为汉语,经西方失语成套测验评定并计算失语商<93.8。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缺血性脑卒中及失语症的诊断标准;②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且病情基本稳定;③年龄小于70岁,大于20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①文化程度小学以下者;②存在严重耳聋、认知障碍而无法配合治疗者;③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者;④合并精神疾病者。

1.5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Schuell 刺激法进行语言康复训练,通过多途径(听、视、触、嗅)地给予患者一定的语言刺激,治疗师通过患者作出反应的速度、程度和正答率,评价患者的病情情况。5次/周,30min/次,共治疗12周。治疗组给予益髓化痰通络针法,选穴:百会、通里、太溪、照海、列缺、太渊,操作:所选穴位常规消毒后,用华佗牌毫针进行针刺,列缺、太渊、通里采用提插捻转泻法,太溪、照海、百会采用提插捻转补法。留针20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天。共治疗12周。

1.6观察指标

1.6.1失语程度评定 采用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examination,BDAE),分0级-5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6.2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的评定 采用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CFCP将患者日常生活的沟通技巧分成25 个项目。

1.6.3语言功能评定: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中的言语功能四个部分评定患者的语言功能。

1.7临床疗效评定 根据语言功能评分提高百分率和失语严重程度进步程度制定。基本治愈:功能评分提高≥90%,失语严重程度进步≥2级;显效:功能评分提高≥60%,失语严重程度进步≥2级;有效:功能评分提高≥30%,失语严重程度进步≥1级;无效:功能评分提高<30%,失语严重程度进步<1级。

1.8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CFCP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和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失语程度分级比较 经Ridit分析,两组治疗前在失语程度分级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失语程度分级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语言功能总评分、CFCP评分比较 每组治疗前后各自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在语言功能总评分、CFCP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对照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47%、71.4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失语症属中医“喑”的范畴[5]。中医认为失语症病位在脑,与肺密切相关,脑髓空虚是本病之本,因为肺朝百脉、通调水道功能失常出现的瘀、痰为本病之标。益髓化痰通络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兼顾了失语症的基本病机,对脑卒中的恢复有一定的疗效。太渊穴属于手太阴肺经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刺激此穴位可以调节肺朝百脉及通调水道的功能。同时肺为声音之门。列缺是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针灸大成》云“头项寻列缺”。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原穴,照海足少阴肾经之腧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跷脉。应用补法刺激此两个腧穴可以填补肾精,益脑充髓。通里穴为手少阴心经腧穴,心经经气由此通与肾经,刺激此穴可以疏通气血。百会穴为手足太阳经、足厥阴肝经、督脉经之会,有填髓充脑的功效。

综上所述:益髓化痰通络针法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口语表达、阅读能力、听语理解,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蒋辉华,周元林,梁小平,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及对日常生活语言质量的影响.针灸临床杂志[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5):1235-1237.

[2]郑海鹰,刘颖,姜丹丹,等.言语训练配合头皮针治疗失语症 30 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3):545-547.

[3]侯文豪,常东红杨春雪,等.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5):29-31.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B):4014-4018

[5]魏凤英.太渊、太溪为主穴治疗中风失语 36 例[J].中国针灸,1999,19(5):287.

论文作者:陈希源1 赵雪征2 郑桂玲2 武文印1 赵 辉2 丁和正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益髓化痰通络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观察论文_陈希源1 赵雪征2 郑桂玲2 武文印1 赵 辉2 丁和正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