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职业教育有效对接新模式探析论文

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职业教育有效对接新模式探析论文

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职业教育有效对接新模式探析

张文秀 张瑞海 李宏义 胡婷婷 魏 丛

摘要: 随着人口流动性加大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选择外出求学和就业,越来越少的青壮年选择到农村务农,农村老龄化现象严重。将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本文从新型职业农民的成因和特征入手谈起,进而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和职业院校对接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对我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有所助益。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对接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成因及基本特征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成因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选择到城市打工,成为城市建设大军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队伍。在城镇化背景下,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读书、读完书后留在城市就业,或一部分青壮年初高中毕业后直接到城市打工,他们最终选择留在城市生活。留在农村的是典型的 “389961”部队,即:妇女、老人和儿童,在有些地区甚至更为严重,农村几乎只剩下老人,近乎成了“空村”。

会议指出,近年来,全市森林防火道路、以水灭火、森林火险监测预警、机具装备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森林防火能力快速提高,有效保护了我市森林资源安全。近期,龚正省长、于国安副省长专门对森林防火进行批示,省安委会、省森防指分别下发了关于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森林防火又到关键时期。各县市区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吸取以往森林防火的经验教训,克服机构改革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切实做好今冬明春的森林防火工作。

面对上述现状,未来谁来种地、如何能种好地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从社会长远发展来看,这个问题必须有效地解决。所以,我们必须培养一批既愿意种地、又懂技术、同时又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人,我们将之称为新型职业农民。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

新型职业农民是经过系统培训和学习后能够掌握农业知识、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且懂管理、善经营,以农业为职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型职业农民经过系统地学习和培训后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代农业中,并且能够很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懂得经营和管理,既有农民的吃苦精神又有经商的头脑,既有踏实肯干的劲头又有创新创业的思维。

二是新型职业农民把务农作为自己的职业,他们不像传统农民农忙时节在家忙地里的活,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或者做些小生意。传统农民不是把务农当成职业,务农仅仅是为了通过种地所得的粮食来维持家人的口粮;但是现代职业农民却是把农业生产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会有相对稳定的收入,他们对农业生产工作的投入将会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掌握现代职业技能,毕业后可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劳动型、技术型工作的专门型人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培养方式符合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特点,农民学生在职业院校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后,得到相应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为将来从事农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必要性分析

(一)农村的现状及农业发展遇到的阻力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城市打工生活,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增砖添瓦。但是,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户籍制度的限制,致使农民工不能很快地融入城市生活中,不能平等地享受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因为习惯了城市快节奏和更加便捷的生活,以及为了将来子女能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加上回乡单户务农靠农产品劳动所得成本高、收入低,所以他们宁愿选择生活在城市的底层也不愿意再返乡务农,于是出现了比较尴尬、两面窘迫的局面,即“进不了的城、回不去的乡”。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职业教育有效对接的实施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指定相关的职业院校接受对接任务。农职院校接受对农民农业上的指导帮扶,信息技术类的院校接受对农民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指导,其他对口职业院校可接受对农民创新创业教育及市场营销、法律常识、沟通与技巧等方面的教学任务对接,接受任务的职业院校要安排专人负责,并制定系统性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农村的大批农民进城成为了城市建设大军中的农民工,加上农村不论是从交通还是从现代化信息手段以及繁华程度来讲,在便利性上确实跟城市相差甚远,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回乡务农。所以当前农村面临的现状就是:不管是之前种地的农民还是新生代的年轻人,他们大多不愿意选择回乡务农,没有人种地,没有人去高效率、高产出、成规模并且懂经营地种地,这将对农业生产产生非常大的阻力。

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就业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然后选择在对接的职业院校有针对性地再学习,也可以向其他职业农民请教,通过大家的帮扶和互相学习、提升,通过政府搭建的平台,新型职业农民必将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农业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民思维以及传统家庭式的农业工具、耕作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如果赶不上现代信息时代的步伐,就意味着我们必将落后,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培养一批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农业手段的高素质、高技能、懂管理、会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而承担起这一培养任务的职业院校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同时,随着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来关注和帮助解决的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双亲的陪伴,大多数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甚至更长一辈的老人帮忙来带,他们的心理、学习状况,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等都需要关注和帮扶。如果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将有更多的青壮年留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作用。

由此可见,不论从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是从农村老人的养老和孩子的陪伴需要,更多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知识,还会管理和经营的青壮年留在农村,不仅是农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对老人养老和祖国下一代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

所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职业教育有效对接势在必行。

三、实施职业教育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效对接的优势分析

出自《圣经》。上帝对人类所犯下的罪孽非常忧伤,决定用洪水消灭人类。诺亚是个正直的人,上帝吩咐他造船避灾。经过40个昼夜的洪水,除诺亚一家和部分动物外,其他生物都被洪水吞没。

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职业教育有效对接实施对策

(一)政府出台相应的对策

由表3可以看出,对于B分量图像:面积在190~250之间的鸡蛋,蛋黄指数大于0.72则判定为双黄鸡蛋;面积小于190的鸡蛋,蛋黄指数的大于0.84则判定为双黄鸡蛋。

农民经过对农业知识、法律、营销、创新创业、电子商务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并考核合格后,可拿到相应的资格证书,凭此证书可享受相应的就业待遇。

政府要为新型职业农民就业、提升以及交流搭建平台,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就业网站或创办专门的公众号,发布专题报道给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便于他们查看相关的就业信息及学习提升。

(二)制定科学可行的对接方式

新型职业农民经过培训并拿到相应的资格证书后,他们的就业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自己所居住的乡村,而是就业范围可以更大、更广,一方面有利于他们自身技能的施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就业单位的发展。

1.召开定期的职业农民培训班,地点可选择在职业院校,也可集中选择在农民学生就近的乡镇,对于创新创业、法律常识、市场营销、沟通与技巧等课程可以采用这种就近开班的方式,任课教师由对口职业院校的教师承担。对于电子商务课程,因为需要在机房讲解和练习,所以需要农民学生到指定的职业院校进行集中学习。

2.对于农业技术类课程,需要农职院校的技术教师到农业现场实际讲授,边教边学,农民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掌握相应的技能。

(三)积极搭建新型职业农民就业、提升以及交流的平台

吸附法使用的吸收剂应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和均匀的吸附孔径,且易再生。吸附剂一般可分为无机和有机吸附剂两类,实际应用中无机吸附剂更为普遍。目前报道的VOCs吸附剂主要包括:活性炭、分子筛、活性炭纤维、有机吸附剂等几大类[6]。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职业院校有效对接首先当地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定对接院校,对接方式可采取以下两种:

对应用井的钻井液环保性能的测试结果见表12。从表12可看出,两口井石油类质量分数均小于0.4%,生物毒性优于一级标准。

1.安全生产方面。一号煤矿以预算指标的形式分解生产任务与工作任务到各区队、各部室,以书面文件公开发布,在醒目位置张贴各部室本年度重点工作安排,以月考核、季考核、年考核的监测考核体系来督促各项工作的顺利高质量完成;安全目标以宣传横幅、LED电子屏、阶段性活动开展的主题口号等多种形式公开宣传,明确目标,鼓舞士气。

(四)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跟踪调查和考核

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培训结果如何、就业效果怎样,要进行定期的跟踪调查和考核。

1.对新型职业农民受教育结果、就业状况、对他们所学知识的利用和转化程度进行跟踪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制定改进措施,以便于下一步更好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模块。

从第二个模型来看,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户籍、年龄、收入、学历、年均参团次数和职业对默认补偿的影响不显著。旅游者性别在10%水平上统计显著,价格因素、信息对称和搭便车因素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影响默认补偿行为。其中,价格因素增加1个单位,默认补偿行为会增加3.224个单位。信息对称情况增加1个单位,默认补偿行为减少2.633个单位,这里存在一个“悖论”,似乎信息对称情况愈差,旅游者愈会表现出来默认补偿行为(这可能与该维度下包含了信息本身对称情况和由旅游者自身造成的信息对称情况有关)。搭便车因素增加1个单位,默认补偿行为会增加2.018个单位。

2.对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接的职业院校进行考核,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对于考核先进的职业院校政府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于考核不合格的职业院校政府要撤销其对接资格,目的是为了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做得更好、更强,从而培养更多、更专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以促进我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重点关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农村老人养老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结合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建议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职业院校有效对接新模式。农民学生通过在政府指定的职业院校学习农业知识、现代信息技术、法律常识、创新创业技巧及政策、沟通的艺术性等知识,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他们凭此资格证书及自身具备的专业技能去就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种地的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将来的农业发展需要成块的规划、大规模的经营、多方位的考虑,利用现代机械化耕作,并结合互联网思维进行销售,这就需要我们培养拥有这些思维及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以促进我省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挑战与建议[EB/OL].中国农业新闻网,http://www.farmer.com.cn/xwpd/jjsn/201801/t20180117_1350886.htm,2018-01-17.

[2]李术蕊.“送教下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出路——山西省职业教育“送教下乡”跟踪报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8):24-31.

[3]王琼娟.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8(5):16-20.

[4]何国伟.高职院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之困境及路径选择[J].成人教育,2016(11):56-60.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课题名称: 本文是2018年度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专项 “河北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803020117。

作者单位: 张文秀、魏丛,河北工程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张瑞海,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李宏义,河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胡婷婷,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标签:;  ;  ;  ;  ;  ;  ;  ;  

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职业教育有效对接新模式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