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_外汇储备论文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_外汇储备论文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南亚论文,香港论文,金融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是多事之秋,正当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反常气候在全球肆虐之时,一向平稳发展的东南亚金融市场也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泰铢、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币和新加坡元等均相继贬值,随之而来的是东南亚诸国的股市也受到冲击,这场危机深刻地暴露了东南亚诸国“发展奇迹”背后的严重问题,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香港也难以避免地受到冲击,但很快港币币值及汇率都稳定下来。这两者之间的比较有助于我们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

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最早起源于泰国。早在今年2月, 由于国际投机商谣传泰铢将大幅贬值,导致外汇市场狂抛泰铢浪潮,泰国政府耗尽了20亿美元外汇储备才平息了这场风暴。到5月初,谣言再起, 引起了泰铢的再次大幅度波动。当6月份泰国财长辞职谣传变成现实, 国际投机商乘机大量抛售泰铢。泰铢猛跌至1美元兑28泰铢。 泰国政府耗尽50亿美元外汇储备仍无力挽救市场,7月2日泰国的中央银行,即泰国银行,宣布放弃实行了13年之久的泰铢联系美元汇率制,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这导致泰铢汇率全面崩溃,泰铢实际立即贬值20%左右,泰国股市也大幅急挫,连创历史新低。

泰国金融市场动荡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迅速地扩散至东南亚各国的金融市场,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等国的货币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货币贬值。菲律宾金融当局于7月11 日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当日菲律宾比索贬值12%。马来西亚林吉特、印尼盾等也相继大幅贬值。表一列举7种东南亚和东亚货币今年4月30日与9月8日的比较。从表中可见,七种货币都有不同程度的贬值。其中贬值最多的是泰铢和比索,最少的是新加坡元、新台币和韩元。

表1 七种货币对一美元汇价

货币 4月30日 9月8日

贬值程度(%)

泰铢26.1

36.0

27.4

比索26.4

32.0

17.4

马元2.51

2.90

13.3

印尼盾 2.431 2.907

16.4

新加坡元1.45

1.514.0

新台币 27.7

28.63.0

韩元 8929081.8

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还波及了一些拉美和中东欧国家。巴西和阿根廷也受到强烈的冲击,股市普遍下跌,仅圣保罗股票交易所股指就下跌达15%。而中东欧的马其顿、捷克等国的货币也有较大幅度的贬值。 就波及面而言, 此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严重程度不亚于1994年底墨西哥的金融危机。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缘由及挽救

造成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虽然与国际投机商的恶性炒作不无关系,但受到金融风暴冲击的这些国家,无论在经济和金融方面,还是在金融政策方面都存在着重大的缺陷。诸如经济结构性失调,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对外开放与国内改革不协调,对外国资本缺乏有效的管理以及经济结构难以适应本国经济国际化的需要等等。

(一)经济结构失调

继亚洲四小龙(日本、台湾、新加坡和韩国)以后,泰国、菲律宾、马亚西亚和印尼近年来也开始采取了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政策。东南亚各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是以出口为导向,建立在外延投入增加的基础上。但这是一种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缺乏科技和生产效率支持的工业化政策,很难长期维持经济的高增长率。一方面,由于它们没有重视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经济结构单一化,劳动成本逐年提高,未能从粗放式经营转为集约式经营,工业结构也未能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劳动力成本增长快于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严重地削弱了东南亚各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当一些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大国,如中国、印度等,也进入国际市场时,使得东南亚国家受到竞争的压力,其出口优势受到了挑战。因此,这些国家都出现了经济和出口放缓的现象。

以泰国为例,泰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出口增长推动。然而泰国的出口产品单一,主要是电子产品。由于泰国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和泰铢随美元汇率这几年的不断攀升,泰国出口电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减弱。同时其他国家电子产品的激烈竞争,也加剧了泰国出口的恶化。1996年世界电子产品市场需求不振则是雪上加霜,使得泰国的出口增长率从1995年的22.5%下降至1996年的3%, 经常项目逆差状况更加恶化,经济增长率也随之大跌。经济增长率从1995年前十年平均增长率的8.5%下降至1996年的6.47%。 经常项目的赤字也超过了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安全下限5%,达到8.2%,比1994年墨西哥爆发金融危机时的7.8%还高。1996年泰国经济已是岌岌可危, 有限的外汇储备难以给泰铢的汇率提供足够的支撑。在国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泰国国内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不足,很难消化来自国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波动带来的冲击。泰国经济结构的单一性决定了其经济的稳定性不高,抵御国际市场风波冲击的能力不强。

(二)金融市场开放过快,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引导,形成泡沫经济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是东南亚各国金融市场开放过快,而相应的金融宏观调控和引导机制没有有效地建立,投机行为高涨,泡沫成分增多和对外资的严重依赖。

仍以泰国为例,90年代初,泰国当局在连续取得几年高速增长的成就之后,乐观地认为曼谷可以取代香港,成为一个地区性金融中心。泰国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向外资开放了国内金融市场。泰国金融机构在当局的默许下,大量地贷入外国资本,泰国外债由1992年的200亿美元,增至1996年的800多亿美元,使泰国经济严重依赖于外国资本。

在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泰国当局未能对外资的结构和投向进行有效的调控和引导。大量资金盲目地投向房地产和进行股票投机。投到房地产上的贷款占泰国整个银行系统贷款总额的30%,造成房地产业严重的供大于求。1996年出口的严重低迷导致了房地产业需求的下降,使得大量房地产公司经营不善,不少公司甚至到了破产的边缘。房地产公司的问题造成银行呆帐、坏帐激增,资产质量严重恶化。据日本大和银行综合研究所援引泰国有关方面资料,截止1996年6月底, 泰国金融机构所有的风险权数达到4680亿铢,占贷款总额的31.5%,约180亿美元, 严重危及了泰国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

泰国房地产泡沫经济的破裂,严重动摇了外国资本的信心。当宏观经济恶化到影响收益时,外国资本会毫不犹豫地抛弃这个国家,这是由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所决定的。而泰国的经济又严重地依赖于外资,由此可见建立在泡沫经济和严重依赖于外资的基础之上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持久的,必然会走进死胡同。

(三)金融机构监管不够

即使经济发展放慢,出口增长减缓,房地产业过热,如果东南亚各国金融体系健全,金融监管得力的话,这场金融危机也不会发生。但不幸的是在这方面东南亚各国都有一些不足之处,集中表现在:

1.本国货币汇率随美元不断攀升,未及时进行调整,导致了国际收支和财政赤字的不断恶化,埋下了隐患。东南亚各国的汇率制度大都与美元直接挂钩。近两年,美元不断走强,而东南亚各国未能及时调整本国货币对美元的联系汇率,导致本国货币汇率偏高,这与1994年底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时的情况同出一辙。本国货币汇率偏高直接影响出口的增长,这对于以出口为导向的东南亚各国经济而言,无疑是十分不利的。而东南亚各国未能及时调整本国货币汇率,导致出口放慢,经常项目赤字不断扩大,使得东南亚各国外汇储备减少,也为这场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2.金融机构监管不够。金融机构监管是否得力,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主要是看该国对金融机构监管是否适应本国国情的实际需要。东南亚各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或多或少地落后于本国国情的实际需要,这尤以泰国为最。泰国过快地向外国资本开放了资本市场,而配套的金融监管体系却没有跟上本国的实际需要。当大量外资流入泰国时,泰国金融当局没有进行及时的调控,反而乐观地放松管制,导致国内信贷规模过大,经济严重过热,出现了大量的房地产和股票投机行为,使经济中的泡沫成分增加。这次泰铢危机的另一直接原因也是对金融机构监管不够,导致国际投机者有机可乘。泰国过早地开放资本市场,放松对外国资本本地金融业务的管制,既没有对国际投机行为进行有力的监控,也没有充足的外汇储备进行风险防范。致使国际投机商能积蓄大量的泰铢短期贷款,有组织地对泰铢发起突然袭击,直接引发了这场金融危机。

(四)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挽救

在危机爆发之后,东南亚各国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挽救。除东南亚各国的自救措施之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际援助和地区间联手的挽救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日本、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国金融当局以不同方式联手对市场进行干预。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首的国际援助也开始积极运作。首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泰国先后派遣了两个具有处理墨西哥金融危机经验的金融专家组向泰国提供技术性援助。其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安排了向泰国提供172亿美元的国际援助泰国计划。 中国和香港各自承诺提供十亿美元,参与该项计划。这项计划的最终效果还有待于泰国政府能否履行其义务和实行经济与金融改革而定。

表2 国际援助泰国计划

贷款国和地区 贷款金额(亿美元)

中国

10

香港

10

日本

40

文菜

50

澳大利亚

10

韩国5

印尼5

马来西亚

10

新加坡 1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40

亚洲发展银行

12

世界银行

15

共计 172

三、东南亚金融危机对香港的影响

香港作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在推动东盟各国的经济增长中起着突出的作用,同时香港与东盟各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具体表现在:第一,香港作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在融资中介方面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银行贷款和直接投资方面。同时,香港作为金融中心也吸引了大量的东南亚资本。1986年到1995年,投入香港的外国资本中,以东南亚最多,其中印度尼西亚为各国之首;第二,香港和东盟各国贸易额直线上升,金融关系愈加紧密,东南亚正在成为香港货物贸易的重要市场之一,目前印尼和新加坡分别是香港转口贸易的第五和第六大贸易伙伴;第三,东盟各国纷纷在香港设点,建立海外公司,以香港为基地,进军中国内地。目前东盟各国资本通过香港的公司在内地投资占外资的20%左右。

香港与东盟各国有着如此密切的经济联系,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会给香港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泰铢危机从年初2月份波动,到5月份开始爆发,最初对港元汇率影响微乎其微。当泰铢危机在东南亚触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东南亚国家的货币纷纷贬值后,投机浪潮才波及到港元汇率。虽然在7月18日港元一度跌至7.763港元对1美元, 但香港金融当局迅速发现并对市场进行干预,令银行同业拆息率调高至7厘以上, 并动用了10亿美元的外汇基金直接入市干预。很快使一美元回至7.750港元,并且一直保持在7.740至7.756之间。投机者见势不妙,纷纷撤离,香港外汇储备较以前反而有所增加。港元汇率能如此稳定地保持在颇为理想的水平上,对于与东盟各国有着紧密联系的香港而言,是一个奇迹。

香港作为世界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在近几年面临的多次国际金融风暴中均能平稳过度,这其中是有着深刻原因的:

首先,最重要的是香港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从1991年到1996年,香港的GDP由1991年6685.12亿港元增至1996年的11953.15亿港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达5.39%。尽管1995年、1996两年的年增长率均为4.7%,据权威人士指出,目前香港经济发展良好, 正处于上升阶段,今年香港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5%,大大超过前两年。 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就已经达到6%,展望下半年, 投资和需求都将有增无减,经济发展保持着良好势头。汇率是经济实力的体现,经济运行良好的国家,货币币值必然也就稳定。

从经济结构方面比较,东南亚各国大都是以出口为导向的,且出口产品主要是电子产品,相对比较单一;而香港具有相对合理的经济结构,其中服务业产值占本地GDP的39.5%,进出口贸易额比重很大, 分别占本地GDP的116.9%和128.8%,由于香港进出口市场的多样性, 对个别市场的冲击消化能力比较强。香港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从根本上保证了其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其次,香港的外汇储备规模十分强大,防御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能力足够强。截止1997年6月底,外汇基金共有697亿美元,加上有香港金融管理局另立帐户管理的土地基金外币资产,共达820亿美元, 在全世界排名第五位。香港特区政府本身就有实力捍卫港元汇率的稳定。而且,香港特区政府一贯实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财政政策。存于外汇基金的财政储备,加上土地基金,共达3500亿港元。象香港这样拥有庞大的财政储备的地区在世界上也是少见。正是这些强大的外汇储备和财政储备为港元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加上拥有121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包括拥有外汇储备丰厚的台湾和澳门。由中国内地和香港、澳、台组成的大中华经济圈的外汇储备估计不少于3740亿美元,这种实力足以让国外投机商不敢轻易炒作。

第三,香港政府经过多年逐渐建立起一套现代化的、严格规范、法制健全的金融管理体系。其一,香港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修改银行条例,实施“会计安排”和“中央即时支付结算系统”(RTGS)对稳定港元起着良好的作用。特别是1996年12月9 日正式启用的中央即时支付结算系统,使香港金融管理局对任何异常的港元抛空行动一目了然,及时查明以便采取措施。其二,香港的银行对贷款审查严格,投机者很难轻易获得大量港元短期贷款,无法形成投机气候。其三,香港金融当局有一套稳健的货币制度和行之有效的手段。首先,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本身具有自我调节和稳定的机制,并且香港金融管理局可以通过“负利率”,“流动资金调节机制”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调整港元的利率,以稳定港元的汇率。金融管理局有着应付墨西哥金融危机冲击的成功经验,这也是港元稳定的重要保证之一。

第四,“中国内地因素”的影响。中国内地与香港一直保持着紧密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而越来越密切。首先中国内地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香港经济的发展。中国内地宏观调整“软着陆”成功,十五大胜利召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这些都对香港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动力。其次,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极大地鼓舞了香港居民的信心。目前,香港居民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这也使得国际上看好香港的前景。

世界银行的权威人士讲,“香港金融监管得力,经济发展稳定,金融软硬件设施完善,外汇储备充足,加之目前人心乐观,所以不可能发生金融动荡。”

四、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

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亚洲历史上是罕见的。我们应从这次危机中吸取教训。

(一)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控制,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此次东南亚危机的重要原因是东南亚各国经济结构失调,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国民经济稳定性不高,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因此,必须根据国际市场形势的变化和国际分工格局的调整,适时地对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调整,才能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增长。同时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如经济增长率、进出口和经常项目状况、外汇储备和银行业经营等,进行严密地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政策调整。

(二)加强金融监管

香港之所以在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波动较小,与其建立了一套现代化的、严格规范、法制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是分不开的。我国要逐步地构建这样一套金融管理体系,就必须完善金融监管法规,提高金融监管机构的调控能力;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规范证券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防止过度投机及经济泡沫化;加强对引进外资的管理,对外资进行必要的调控和引导,改善外资结构,以杜绝外资行为的投机化和对外资的过度依赖。

(三)慎重开放金融市场,适度进行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我们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不能象东南亚各国在金融自由化思潮的冲击下,过快地开放金融市场,放松金融管制,却没能建立起有效的防火墙,结果是自受其害。资本帐户的开放会使国内经济更易受到国际资本的冲击,这是墨西哥金融危机和此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所证实的。我国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循序渐进地开放资本项目,分步骤实施资本帐户的开放,使其与国内金融改革相适应。

(四)提高防止金融风险能力

在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香港波动较小,主要是香港金融当局具有较高的抗金融风险能力。一是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和财政储备,直接干预市场能力较强,二是拥有一系列发现风险和干预市场的金融手段。这两点保证了香港有能力有效地捍卫港元,稳定香港的金融市场,我国目前拥有121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不可谓不多。但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我国还应从提高防止金融风险能力方面入手,建立和丰富我国对金融市场干预的有效手段,以确保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标签:;  ;  ;  ;  ;  ;  ;  ;  ;  ;  ;  ;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_外汇储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