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增长机制及趋势分析_经济增长论文

美国经济增长机制及趋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经济增长论文,机制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2年至今,美国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对于美国经济增长原因及未来走势的分析众说不一,本文拟从美国经济运行机制方面作一些分析。

一、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机制分析

到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达八年多。最近三年GDP 年均增长率为4%,1999年第一季度高达4.3%。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原因,可以归纳为下图所示的增长机制中。

80年代中后期的困境使美国政府及企业界选择了以技术振兴经济的道路。政府及企业大力加强对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入。 据统计, 仅1994年美国研究与开发总经费就高达1700亿美元,比德.法等主要西方国家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总和还要多。冷战的结束也使美国节约了大量军事投入,加快了军事技术向民营技术的转化。与此同时,大量的教育投资增强了美国的人力资源。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基本保持在占国民生产总值7%左右的水平。正确的政策引导及大量的投入, 使美国在高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高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美国经济进入以技术革新为先导的良性增长机制。

(一)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高技术革命,推动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引发了巨大的投资需求。

图1 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机制图

占美国总投资额大约92%的私人国内投资在1992~1998年间年均增长率达9.0%。另据统计,1993 年一般机器设备投资所占比重已从1973年的32%下降到18%,并且高技术设备投资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在高技术设备投资中,仅信息技术设备一项就占企业总投资的50%左右。高技术革命带动了巨大的私人投资需求,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1.高技术行业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行业”。以信息产业为例,从1990~1996年,美国信息产业的销售额增长了57%,达8600亿美元。信息产业已超过80年代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汽车业.建筑业.和钢铁业,一跃成为美国经济的头号支柱产业。在1993至1997年3 年多时间里,高科技部门产值在美国GDP中所占的比重已达27%。 据美国经济学家预测,到下个世纪初,高科技部门将占美国GDP的近一半。

2.高科技用于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也使美国的传统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以汽车工业为例,近十多年来,美国的汽车行业除实行设备更新外,还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技术,进行技术创新,使美国汽车业竞争力又重登全球榜首。在高科技革新推动下,传统工业的改造、革新、调整和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带动了经济增长。此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也大力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

传统工业的质量提高,以及服务业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美国的国际竞争力。最近几年美国国际竞争力连续排名于西方各大国之首。此外,美国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据统计,1980年美国农业在GDP 中所占比重为3%,工业占34%,服务业占64%;到1999年二季度, 农业在GDP中所占比重降为1.6%,工业降到22.6%,服务业比重上升到75.8%。美国经济结构高级化使美国经济率先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信息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

(二)美国经济“财富效应”。

经济增长带动了工资水平和就业率的上升,失业率不断下降(见表1)。1999年3月为4.2%,是29年来最低水平。 工资水平的不断上升和失业率的不断下降提高了居民收入,同时经济增长也给人们带来了乐观预期,因而促进了个人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消费者信心指数(1985年为100)1992年从1990年初的110跌至48,以后一路攀升,在1994年超过100,1996年底升至120,1998年第二季度达到140。 考虑到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占其GDP68%以上,消费需求对美国GDP的贡献率达85%,个人消费支出和消费者信心指数不断上升,有力地维持和加强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势头。

表1 90年代美国公司利润一览表

年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公司税前利润(十亿美元)485.8 529.5 586.6 739.5 805.0

股市上涨引致的财富效应同样明显。道琼斯指数从1991年4 月首破3000点以后,一路跃升至1999年3月突破10000点大关, 至今仍在11000点左右徘徊。股价上涨使美国家庭财富剧增。据统计,1997~1998年,美国居民财产由于股市上涨而增加了3.1万亿美元。1998年, 美国家庭因持有股票等有价证券而获得的资本收益大致为可支配收入的30%。股市上扬的财富效应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乐观预期进一步促进了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支撑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高技术引致的高生产率与大量外资介入同时推动美国经济增长。

格林斯潘1999年7月20 日在美国众议院银行及金融服务委员会所做的美联储年中报告中指出:“美国非农业生产力增长率在80年代每年平均递增1个百分点,最近几年生产力的增长速度已超过2个百分点,去年(1998年)为2.25个百分点。”另外,由于日、欧经济不景气,以及90年代美元升值,美国进口工业用初级产品的进口价格低廉,降低公司生产成本。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使美国公司盈利水平普遍上升(见表1)。 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和国内旺盛的消费需求促进了公司投资需求的增长,因而也促进了经济增长。另外,公司盈利水平的上升也促进了其股票价格的上涨。同时,由于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与日、欧经济低迷以及后来东南亚金融危机形成了强烈反差,使美国成为最佳投资场所及游资的最佳避风港,大量外资纷纷流入美国,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向了流动性较强的证券市场,强化了前述的财富效应。

由上面分析可以看出,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是建立在高科技革命基础上的经济增长。高科技革命和高技术产业的兴起,引发了投资需求,带动了美国经济的首轮增长,随后经济增长带动个人消费需求增长,而公司盈利水平上升及外资流入促使股市持续高涨,股市上升进一步强化个人消费支出增长和公司投资增长,从而使美国经济步入科学进步、投资增长、消费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的良性增长机制中。

二、美国经济未来前景分析

尽管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对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挑战,但是,从美国经济当前运行的质量来看,一些带有周期性特征的不利因素正在出现或得到加强,如果缺乏预警控制,美国经济很可能陷入经济低速增长或衰退机制中。

(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降低公司赢利水平。

美国经济经历长达八年多持续的增长后,失业率不断下降(见前面数据)。低失业率意味着劳工市场趋紧。1999年5月为4.2%,为近三十年来最低水平,远低于传统的自然失业率6%的界限。 劳动力需求的上升和供给的减少必然会使劳动力成本上升。最近,美国劳动力成本有加速上升之势(见表2)。

雇员成本指数是美国政府作出的涵盖范围最广泛的薪资衡量指标,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自1995年来,该指数的增长率一路加快上升。另据美国劳工部门7月底公布数据,1999 年第二季度中该指数大幅上升了1.1%(季度数据),是过去8年来最快速度。考虑到劳动力成本在美国所有企业成本中约占2/3,劳动力成本加快上升必然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另外,近年美国在高科领域缺乏突破性进展,美国国内各领域对高科技产品需求已呈现出饱和态势。据美国商务部公布,1999年4 月份工厂收到的商品订货下降了2.3%,是过去3个月第二次出现下降,6 月份耐用商品订单增幅仅为0.3%,远低于5月份的0.8%。 生产力增长率也呈现趋缓的势头。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力增长减缓以及产品需求降低使美国公司利润自1997年第三季度以来呈振荡下降趋势(见表3)。

表2 美国私人企业雇员成本指数一览表

年份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雇员成本指数

115.6 119.8 123.5 126.7 130.6 135.1 139.8

年增长率(%) 3.53.63.12.63.13.43.5

注:(1)上述数据均为每年12月数据;(2)雇员成本提数1989年3月为100;(3 )私人企业雇员是指除农业和家庭从业人员以外雇员(exclude farm and household workes)。资料来源:美国劳工部,劳工统计局。

表3 美国公司1997,1998年利润一览表

单位:十亿美元

1997年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公司税前利润 712.4

729.8

758.9

736.4

公司税后利润 473.6

487.8

504.7

487.1

1998年

时间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公司税前利润 719.1

723.5

720.5

公司税后利润 479.2

481.8

4177.3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

公司利润下降降低了投资回报率,在通货膨胀压力增加从而预期提高利息率的情况下,投资需求会大大下降。美国投资需求在高技术兴起带动下的持续增长势头,开始呈下降趋势(见表4)。 投资需求增长率的下降,必然会使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态势放慢。

(二)美元汇率变化增加了国内通货膨胀压力。

美国经济持续增长造成近年来美元不断升值。据统计,1996-1998三年里,美元平均每年升值8%。 美元升值使美国进口商品及工业初级产品价格低廉,有效抑制了国内通货膨胀。但自1999年以来,美元已呈跌势,今年1月至7月已平均下跌2%,对日元贬值4%。美元贬值使美国进口品价格上升,更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自1999年以来,通货膨胀率已呈上升势头(见表5)。

美国汽油现货价格于6月份创下2年来最高价,比前月上升0.3%。同时各远期、期货合约均价升幅达17%。近期美联储一系列动作也说明美国通货膨胀正在抬头。6月30日美联储宣布调高联邦基金利率0.25 个百分点,7月份把6月30日确定的中性货币政策转向为偏紧缩性货币政策,8月25日再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0.25个百分点至5.25%。

自克林顿上台以来,美国宏观经济政策一直采取的是偏紧缩性财政政策(美国的财政赤字由1992年的2700亿美元降为1998年的黑字700 亿美元)和比较灵活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的政策。面对过热的经济,财政政策余地较小,因此通胀率上升时美联储一定会提高利率。对于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提高利率直接产生影响的是股市的下挫。股市下挫通过财富效应影响个人消费支出从而减缓经济增长速度。

(三)股市繁荣引致的财富效应将受阻塞。

自91年以来,美国股市一直处于牛市状态。从历史上看,美国股市的市盈率平均为14.5倍,而现在则达30倍以上,纳斯达克的市盈率高达70多倍。1929年股票市值占GDP8%时,股票市场出现崩溃,而现在股票市值占GDP的150%,远高于同期日本的55%和德国的39%。据美国宏观经济顾问协会的股市估价公式,美国股市已溢涨15%。利率提高或预期利率上升和股市处于超值状态共同作用下股价跌势就会成为必然。

如前所述,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一直是8 年来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同时,股市增长的财富效应以及由此带来的乐观预期也使美国个人储蓄率不断下降,1998年年个人储蓄率从第一季度的1.2 %下降为第四季度的0.0%,预计1999年甚至为负值。 在储蓄率极低的条件下,由于股市的下跌导致的财富减少效应将导致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急剧下降。由于个人消费支出占美国GDP68%以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5 %及其乘数效应,个人消费支出的减少无疑会导致经济增速的减缓,甚至引发经济衰退。 据统计,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连续递增9个月后于1999年7月出现首次下降,为135.6,6月份为139。个人支出增速放慢, 5月份为0.6%,6月份为0.3%,消费需求已呈减势。

(四)整个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制约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把美国经济纳入全球经济体系来观察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势,可以看到,在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由于日、欧经济的不景气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投资回报率较高以及美国股市的一路攀升和宏观经济各项指标良好,外部资金大量流入美国。而在同期,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却出现加速增长势头(见表6)。 巨额经常项目贸易赤字形成了资本的巨大缺口,因此,外资稳定流入成为美国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条件。

进入1999年后,世界经济形势相对出现好转。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望达2.2%左右,明年将增加到3.4%。亚洲经济基本上走上了复苏道路。日本今年第一季度实际经济增长率高达7.9%(折年率),出现复苏迹象。 欧洲经济复苏已随德国经济先行指标出现好转迹象而有可能扩大,整个欧元区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1.6%(折年率)。而同期,美国经济GDP增长率由第一季度的4.3%降为第二季度的2.3%。随着美国与日、欧经济基本面差距的缩小, 加上前述美国经济出现的一些不利迹象,人们对美国经济及日、欧经济预期就会同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阶段预期不同。

另外,大量流入美国的资本很大一部分是流入了美国证券市场。外资在美国股市获利外逃倾向随股市的高位和经济预期变化而加强。因此,从世界经济环境来看,美国资本市场均将面临资金外流的巨大压力,因而股市回落的压力会日益增加。股市下跌通过影响个人消费支出、公司利润以及人们预期而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如果股市回调过快,甚至会出现经济衰退可能。

综上所述,美国经济在高科技革命推动下,进入了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的良性经济增长机制中,在其内部及外部一些有利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保持了八年多的持续增长。但同时我们看到,美国经济经过长期增长后,支撑经济增长的一些有利因素正在削弱或消失,而导致经济增长放慢或衰退的一些因素正在出现或加强,其中最不稳定的因素是资本市场。美国经济持续高增长阶段正在结束,可能在短期内转为低速增长。如果出现突发事件,则不排除美国经济出现下滑的可能性。

表4 90年代美国私人国内总投资一览表 单位:十亿美元

年份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私人国内总投资额 738.1790.4863.6975.7

996.1

年投资增长率(%) -9.4 7.9 9.3 13.0 2.1

年份1996 1997 1998 1999(2)

私人国内总投资额 1084.1

1206.4

1330.11388.5

年投资增长率(%)8.8 11.3 10.3

4.4

注:(1)按1992年价格计;(2)1999年第1季度数据折为年数据;(3)投资增长率根据投资额计算而得。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

表5 近期美国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率表

1998

时间

10月 11月 12月

消费特价指数增长率(%) 1.5

1.5

1.6

核心通胀率(corn inflation%)2.3

2.3

2.5

1999

时间

1月 2月 3月 4月

消费特价指数增长率(%) 1.6 1.6 1.8 2.3

核心通胀率(corn inflation%)2.3 2.1 2.1 2.2

注:上述月度数据均折为年度数据。

资料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

表6 90年代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赤字一览表

单位:十亿美元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

35.77 68.78 97.34 96.06

年份 1996 1997 1998

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

104.72106.04164.68

资料来源:《IMF国际金融统计》1999年8月。

标签:;  ;  ;  ;  ;  ;  

美国经济增长机制及趋势分析_经济增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