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乡村振兴阶段性建设调研分析-以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和连山县福堂镇太平村为例论文

清远市乡村振兴阶段性建设调研分析-以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和连山县福堂镇太平村为例论文

清远市乡村振兴阶段性建设调研分析
——以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和连山县福堂镇太平村为例

吴丽蓉 李富源 叶林燕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连山县福堂镇太平村旅游业发展状况、乡村旅游对当地的影响进行分析,再与乡村振兴背景下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调查显示,旅游业着实促进当地产业发展,但是村民参与旅游发展程度低,影响范围受限。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建设,需要挖掘每个地区的旅游资源禀赋,积极培养本土人才,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

1 调研概况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难点。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论点以来,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美丽乡村建设,无论从实践推进层面还是理论研究层面都得到了广泛重视。广东省清远市按照“五个振兴”的总体要求,结合清远市实际,强化规划引领、改革创新、产业支撑及精准扶贫等方面,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清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此次的调查对象为连山县福堂镇太平村村民、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村民及九龙小镇旅游景区。本调查采用定性研究分析法与定量研究分析法,用个人调研法、人员观察法、二手资料调研法、访谈法加以辅助分析。

5.1 轮作:重病地应实行与粮食、油料、经济作物或十字花科等非茄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实行与水稻、莲藕等水旱轮作更为理想。

2 调研内容

2.1 连山县福堂镇太平村调研情况

2.1.1 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产业发展,但是作用有限。壮族及其先民自古就在华南——珠江流域生息繁衍,他们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乃至整个岭南地区最早的土著。壮族作为一个汉化程度较高的少数民族,其传统聚落、民居建筑的研究并未受到与其数量对等人口的重视[1]。2018年7月13日,笔者与调查员前往连山县调研,在首届“尝薪节”中发现,当地村民销售的产品大同小异,且价格几乎相同,营销方式一成不变。产品的销售取自顾客的来往,导致有些村民的产品早早卖完,有些村民的产品销量惨淡。村民认为靠旅游业获取的收入还不及外出务工所获得的酬劳高。这导致了村民参与发展当地旅游业的意愿不高,当地旅游业发展停滞不前。

2.1.2 美丽乡村建设在路上,景点知名度不高。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是大势所趋,也是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2]。笔者与调查员在连山县福堂镇太平村与村主任进行访谈时,村长表示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几年前此地还是一片瓦房,对比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太平村调研发现,当地休闲设施较为完善,民风改善明显,但是教育、医疗等条件仍需继续改善。但是,太平村作为一个发展旅游业的壮族村落,其景点知名度不高。参加此次“尝薪节”的游客,主要是周边的村民,仅有极少的外地游客来参加。

2.1.3 社会资金引入较少,“新农民”转型任重道远。在连山县福堂镇太平村首届“尝薪节”中,笔者与调查员仅发现一家企业——中和农信在当地进行宣传。在访谈过程中,村民表示想通过发展旅游来增加收入,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和清晰的方案。乡村旅游是否能够顺利发展,资金投入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当银行贷款额度不足时,吸引社会投资显得尤为重要。

厦门因其特有的温暖阳光(Sun),碧蓝大海(sea)和舒适沙滩(Sand),一直是国内外热爱旅游人士心向往之的地方。在2017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今天的厦门也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本文以厦门为例,对厦门市旅游可持续发展之生态策略进行研究。

2.2 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调研情况

2.2.1 精准扶贫,农旅融合是河头村产业发展的两大亮点。河头村的产业发展特色是精准扶贫和农旅融合下的多项目齐头并进,有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程,充分利用省市有关扶贫政策,把农村打造成景区,把农民变成旅游从业者,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是广东省委办公厅定点帮扶的省定贫困村,位于英德市九龙镇东南部,获得2016年“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2017年度广东省文明村和“全国百佳美丽宜居示范村”称号、2018清远市十大美丽旅游乡村等多项荣誉。河头村成功的农综改、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和经验,使其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知名示范村。

河头村的产业亮点在于精准扶贫和农旅结合的三大项目,分别是九龙小镇景区、桑芽菜的种植基地和碧桂园集团的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项目。该村以外力帮扶为契机,促进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以重点旅游项目九龙小镇为龙头,以乡村旅游为基点,融入生态、农业观光,为河头村的产业兴旺打造了良好的基础。农旅融合发展,为河头村的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盘活了河头村的土地资源。

2.2.3 生态人居环境有待改善,未形成长久有效的良性循环机制。在清远市政府实施“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的指导下,河头村也在推进村庄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创建。碧桂园的美丽新农村宜居项目在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按照规划完善村内污水管网、实施雨污分流,并新建生态污水池;完善村庄巷道、道路、停车位等公共设施;改善居住生态环境,实施园林绿化工程等。但是,笔者走访河头行政村管辖下的10个自然村发现了以下问题。一是河头村的房屋大部分已翻新,少部分仅外表翻新,屋内陈旧,未达到“先屋内后屋外”的要求;村庄的保洁机制仍需完善。村庄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反映着村庄的外在面貌,河头村村内出现了垃圾乱扔乱放、杂草丛生、建筑材料乱撒一地等“脏乱差”现象,美丽乡村难以保持美丽。二是村里环境卫生条件一般,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展缓慢,部分区域处于原始状态。三是村内教学环境有待改善,河头村小学只接收1~3年级的学生,4年级的学生需自行到离村3.4km的镇上就读,学生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四是村里公路旁未配置路灯,给村民夜间出行带来不便,也不利于保障交通安全。五是村内网络信号差,缺乏娱乐基础设施,导致村民业余生活枯燥乏味。

2.2.2“清远农综改模式”是河头村实现整体性均衡治理的典型经验和有效途径。河头村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方面,深入推进了“三个中心下移”。由村小组自发组成村民理事会,发挥村民理事会在村务管理、发展农村经济、村庄建设等方面的自治作用。村级基层组织较为完善,选出村中有威望的村党支部、村民理事会班子,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发动村民自筹资金投工投劳建设美丽乡村。村集体组织坚持“政府引导、村民主体”,发挥村党支部、理事会及经济合作社“三驾马车”的作用,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激发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完善村党支部、理事会、经济合作社,初步形成了“村支部提事、理事会议事、村民代表会议决事、村委会执事”的基层治理格局。

自WSET等国外葡萄酒教育品牌及体系开始进入中国,葡萄酒大师(MW)和侍酒师大师(MS)的头衔越来越为人熟知,备受尊重,加入这条冲顶之路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3 两个村庄乡村振兴建设的对比分析和建议

福堂镇太平村与九龙镇河头村的定位都是发展旅游业,但是其差距非常明显。太平村的旅游事业现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吃住行游购娱”大部分情况下可满足个别要素而非全部要素,以吃为先,随后以住、游、购、娱和行等要素辅之,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另外,旅游景点的发展刚刚起步,大部分村民还处于小农经济的思想环境中,这也是导致“尝薪节”出现销售问题的原因。产品无特色,村民也没有经过培训,没有销售意识。如果想通过发展旅游业来推进乡村振兴,那么今后人才的招揽及“新农民”的培养尤为重要。太平村的发展可以从“清远农综改模式”入手,借鉴和学习河头村的农旅融合模式。

两个村庄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人流的大量外出以及对外界的向往,导致村里无人可用。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习近平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干部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只有重视教育,推动人才促发展,才能引领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赵冶.广西壮族传统聚落及民居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2]方玲梅,李月红,杨帆,等.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环巢湖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62-67.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22-44-2

基金项目: 2018年广东省攀登计划资助项目“美丽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清远市壮族村落旅游发展的现状”(pjjh2018b0822)。

标签:;  ;  ;  ;  

清远市乡村振兴阶段性建设调研分析-以英德市九龙镇河头村和连山县福堂镇太平村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