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组织者策略在科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的研究论文_赵成艺

浙江省苍南县龙港实验中学 325802

摘 要:本研究经过对师生的访谈与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传播学相关理论的引领下,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拟从三种有效的先行组织者策略来阐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 优化教学 学生学习

先行组织者是从“组织者”一词演化而来的。奥苏贝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适当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由于这些组织者通常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介绍的,目的在于用它们来帮助确立意义学习的心向,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在三个方面有助于促进学习和保持信息:首先,如果设计得当,它们可以使学生注意到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那些可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并把新知识建立在其之上。其次,它们通过把有关方面的知识包括进来,并说明统括各种知识的基本原理,从而为新知识提供了一种脚手架。第三,这种稳定和清晰的组织,使学生不必采用机械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借助组织者将学习的本质内容渗透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舍弃非本质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研究得到以下三种有效的、易引起共鸣的三种先行组织者形式:

一、以生活情境为先行组织者

创设情境,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组织方式。其一般程序是:教师在组织教学的准备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实现知识目标的具体化;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通过具有直观、生动、形象、趣味的典型事例——最好是学生生活中见过或听过的、比较熟悉的、已有经验为基础的生活事例作为情境创设的切入点;学生则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深入体会学习内容意境和内蕴的情感,有选择性地激活潜在的建构目标知识的相关经验,从而给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作好铺垫,达到同知识目标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所以“以生活情境为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关键在于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情境应尽可能的真实,提供有助于意义生成的实例,并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的主题来促进学习和记忆,在学习的概括阶段将学会的能力正确地迁移到新情境中。这不仅是教学目的所在,而且能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使教学更充分地发挥支持学习的作用。

下面来看一个教学片段,体会“以生活情境为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实施带来优化教学的用处,它们能防止新课看起来像全新的东西,使课堂变得亲切与温馨。

【片段一】

【复习引入】

右上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根据图示回答:

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2.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

3.对鹰来说,通过哪条食物链能量损失较少?______。

4.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组成来看,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______。

这是浙教版科学九(下)第二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一课时夏老师引入教学的一个片段。作者的意图是通过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在新旧知识之间设立一个脚手架,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及时进入课堂的学习状态中。从公开课结果看,此先行组织者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构效果较好。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先行组织者

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知识提升的钥匙。《科学课程标准》在“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内容标准”中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随着问题不断的解决,学生学习的知识也慢慢明朗、清晰。在对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有效性的调查中,学生也谈到问题能使自己思维活跃,有利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教师引导总结中,自然使记忆深刻。这对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带来了理论与实际上的支持。

但是,教师在每一个新知识学习之前,在设计问题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接受水平、理解能力等情况,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其难易程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有一份“跳一跳,就可摘到桃子”的感觉,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成就。这就要求站在学生角度低起点地把问题设计成先行组织者呈现在学生面前。根据先行组织者的理念,问题最好出现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处、在下端知识与上端知识的联系处。教师如果在这些地方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就会在学生的认知中引起已知与未知、理论与实际、低层次与高层次之间的矛盾,从而激发他们积极探索,达到有效学习。下面来看一个实例展示,体会“以问题为中心的先行组织者”的运用。

【片段一】

注:在上面出示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情境下,组织以下教学。

【思考问题】

1.若外界干扰不大的情况下,在几十年中,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可能预答:有衰老、死亡、繁殖、新的生物迁入迁出。)

2.由于某种原因蛇或猫头鹰、狐突然大量减少,那么在这个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重新保持稳定吗?“某种原因”你认为可能有哪些?

【师生分析】

蛇或猫头鹰、狐由于某种原因而突然大大减少,被蛇或猫头鹰、狐为食的地鼠数量迅速增加,草的数量同时迅速减少;但是蛙的数量会迅速增加,食草昆虫会迅速减少,而草的数量同时有所增加。通过一段时间的调节作用,该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数量的变化最终能稳定在一定的数量,会重新保持稳定。“某种原因”可能性是比较多的:

1.由于大量施用农药,使得蛇死亡而减少。

2.也可能大量施用农药,鼠和青蛙死亡,蛇因缺乏食物而死亡。

3.由于无机环境的变化使得蛇迁出。

【师归纳】

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几十年内,若外界干扰不大,则生物个体会不断地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物质和能量不断地从环境到生物群落内部,又不断地从生物群落内部散发到环境中去。但是从整体上看,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数量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能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我们把生态系统的这种平衡称为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供学生讨论的问题】

1.为什么热带雨林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在恶劣的条件下仍然能够生机勃勃?

2.工业废水对河流和湖泊的污染非常严重,但治理后的河流和湖泊大多会恢复原有的生态状况,就像本地的护城河的治理,为什么?

这些教学问题提问在生态平衡的理论与草原生态系统中呈现的若干生物实践之间,还提问在特殊事例与一般结论的上、下端知识之间,给知识点架起了较好的“固着点”,在师生的讨论中,在教师的引导总结中,不断使知识明朗、清晰,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三、以原有的知识、熟知的现象为先行组织者

实践证明,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从发展的观点看,这样的学习才有意义,才掌握牢固。新知识要获得意义,学生认知结构中不仅应具备适当的原有的知识、熟知的现象,而且这种原有的知识、熟知的现象必须处于激活状态,激活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共同经验”。在内容组织上要突出这一“共同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激发原有知识、获取新的知识。这就是奥苏贝尔提倡的“先行组织者”策略。这个策略具体操作的指南在于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通过原有的知识经验或身边所熟知的物件、现象,提供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紧接着要组织学生讨论其中可能包含的科学知识、原理,与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关联,达到全面理解,活化知识的目的。那么如何具体组织“以原有的知识、熟知的现象为先行组织者”在现实教学中的运用呢?请看以下教学组织方式的片段:

【片段一】

在上面生态平衡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基础上,出示以下教学:

【有关实例现象】

1.水体生态系统受污染时,一些水生生物可能受害或死亡。如果污染不是十分严重,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净后,就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但如果过多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就可能使该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长期无法复原。如温州温瑞塘河一度无法复原。

2.本地金乡湖里村森林被部分砍伐后,通过一段时间的管理能自我实现更新和演替逐渐复原,现在去看草木葱茏;但本地大渔镇森林被过度烧山后,后山现在还一片光秃,难以恢复。通过对实例现象的分析,在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下,加深了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的理解,同时使学生明确了以下内容:(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的,生态系统的稳定只是相对的稳定。(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一种对生态系统内部综合调控的能力,而不是一种状态。(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以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保持或恢复稳态的表现来评价的能力。

【片段二】

浙教版八(下)第2章第6节《表示物质的符号》,学习一个“化学式”能传递哪些信息时的教学组织方式:

1.(媒体出示)回忆氧元素符号“O”表示的意义(“已有的知识”作先行组织者)。

2.提出问题:物质(比如二氧化碳)是由什么组成的?【预答: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与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关联)

3.提出讨论:一个化学式(比如CO2)又给你传递了什么信息?(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后,轻松自然地讨论得出:A.表示二氧化碳这个物质;B.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和氧元素组成;C.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D.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

片段一是“以熟知的现象”为先行组织者,片段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先行组织者,分别激活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共同经验”,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了一个脚手架,在学习中不会使新知识觉得突兀,在知识关联与讨论中达到全面理解、活化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施良方 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39。

[2]林波 课堂讲授策略的有效性研究[D].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论文作者:赵成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  ;  ;  ;  ;  ;  ;  ;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科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的研究论文_赵成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