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实现_可持续发展论文

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实现_可持续发展论文

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实现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方式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以人为主体的世界里,任何一种关涉到人的发展,都必定以某一特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永续共存的发展模式,它同样也必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实现方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概括、分析和论述。

一 以有限发展观为哲理依据的思维方式

近、现代以来,以科技为推动力的工业文明高歌猛进,人们沉醉在对自然胜利的一次又一次的满足之中,而无限地追求自身更高形态的发展。工业文明及其现代化发展,使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得到极大的增长,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同时,也使人们对这种发展、增长和提高充满着永无止境的憧憬、期待和追求,并对这种追求抱有坚韧不拔的信心和近乎痴狂的热情。所有这一切,又反过来在物质和精神上给工业文明及其现代化发展以巨大的支持和激励。工业文明及其现代化发展的这种社会推进方式,建立在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思维方式之上,其哲理依据和核心观念就是无限发展观。

无限发展观有着深厚的西方哲学思想的传统,其基本涵义有三:1.自然界(世界)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无限发展、进化的系统,人类及人类社会是自然界(世界)无限发展过程中所进化而来的一种高级形态,这种无限发展是通过竞争和占有来实现的,即无限发展的机制是竞争和占有,人类通过竞争和占有成为自然的主人而具有至上性和无限性;2.人类及人类社会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并与自然对立为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相互交换,无限发展且多样统一的自然界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发展源泉;3.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和占有,因竞争而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人类凭借科学技术这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便可从自然之中获取财富而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福祉,科技就是力量,人类应当而且可以运用这种力量去探索、征服乃至占有自然,从而实现人类及人类社会的无限发展。无限发展观是在人类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地、历史地产生和形成的,在人类对自然不断取得辉煌胜利的工业文明及其现代化发展时代,这种无限发展的观点和理念表现得更加集中与充分,因而其本身的理论缺陷也显得更为明显:一是片面性。即单方面地强调竞争和占有在发展中的作用,而造成对自然的掠夺性攫取;二是独断论。即独断性地主张人类沙文主义,把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寄托在对自然的征服与统治之上;三是绝对化。即绝对化地宣扬发展的至上性和无限性,而忽视这种发展尤其是人类的发展是有条件的,甚至是有限的。

然而,在人们眼中工业文明及其现代化发展毕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业文明及其现代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就是无限发展观的胜利。无限发展观的现实的社会成果便是工业文明及其现代化发展,而工业文明及其现代化发展则不断地证实和愈益完备着人的这种无限发展的观念,一次又一次地使其梦想成真。成功与胜利的光环,掩盖了无限发展观的片面性、独断论和绝对化的倾向,以致人们对由此而导致的工业文明及其现代化发展的消极因素和负面效应视而不见,终于酿成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自然资源日趋枯竭、人口增长急剧膨胀的恶果,严重威胁着人类及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人类正走向可否持续发展的十字街头。

由无限发展观到不可持续发展,这或许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继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课题。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立和实现也离不开某一新的思想基础和思维方式的支撑与推动。这种新的思想基础和思维方式的核心要义是:人类是自然界无限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具体的发展形态,作为自然界这一无限发展的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人的世界是一个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的有限发展系统。人类及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建立在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和能量相互交换的基础上,人类由此而获得自身赖以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既不能创造、更不能毁坏这些基本条件。只有在有限的发展条件下,运用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等手段去开发自然、保护自然,并通过竞争和协调机制,人类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永续共存,从而谋取自身的持续发展。上述要义和思想,我们可以概括性地将其称为有限发展观。

有限发展观的思想源头同样也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的人类智慧和哲学思想,但它所表述的思想内容却直接缘起于工业文明时代的社会忧患意识,而主要来自人们对无限发展观及由此引发的人类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所作的深刻反思。人们对无限发展观和工业文明所进行的种种反思,不断地产生并逐渐地形成着人们关于自身及社会有限发展的思想,进而形成有限发展观,它奠定了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最初的思想基础,并最终促成了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立。随着可持续发展模式日渐被社会认同,有限发展观也越来越采取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想形式而日渐成为社会的共识,它一方面在社会的支持下演进为一种社会的普遍看法;另一方面又作为社会的普遍的哲理依据和基本观念为这个社会营造出一种新的主导思想潮流和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以有限发展观为哲理依据和基本观念的思维方式,既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想组成部分,又是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全社会范围得以实现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构架。这一思维方式告诉人们:

1.可持续发展问题,实质上是关于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所谓可持续发展模式,也就是一种关于人的发展模式。这里所讲的人的发展,是指人类的发展,或社会化的人类的发展。这里所讲的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关系,乃是指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自身与世界构成的一种相互规定、同构共生、协调发展的关系。由此来探讨人的发展,便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现和有限发展观的确立寻找出一个真实可靠的思想出发点和一条合乎逻辑的思维理路。

2.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中得以拓展和对象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作为主体,将自然当作自己藉以发展的客观对象;而自然则成为由人的本质力量所把握的、进入人的发展视域的属人的自然。这里,属人的自然只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它只能像人的本质力量并作为主体能力而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人来说存在着,因为对人而言任何一个客观对象的意义都以人的感觉所能感知的程度为限。自在的、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因此,人的发展取决于人的本质力量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主体能力的发展程度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自然的对象化程度。这就意味着,人的发展是有限的,它要受到来自主观与客观方面的限制。

3.对象化的自然在客观上决定了人的发展是有限的。对象化的自然即是属人的自然,它本身就展现为一个主体的人的发展过程,它既标示着人的发展的程度,也规定了人的发展的界限。对象化的自然并不是自在地存在着的全部的自然界,它只是自然界中那部分被人当作客观对象而对象化了的属人的自然。正如人是自然和谐协调、物竞天择的必然产物那样,对象化的自然相对于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具体发展形态而言,它一方面是由自然先在性地给定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人的本质力量合目的地择定的。由此,对象化的自然便先在性地必然地成为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客观条件和因素而限制着人的发展。尽管伴随着人的发展,自然的对象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自然对人的这种给予却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在自然界中,为人的发展所必需的客观条件和因素是有限的,当它们遭受破坏或逐渐稀缺时,人却不能凭藉自身的本质力量再造或再生出这些客观条件和因素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只拥有一个地球!

4.人的本质力量跟人的发展一样属于人的历史范畴。与对象化的自然相比,人的本质力量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主体能力是人的发展过程中最积极、最富活力的能动因素。人只能通过它去进行对象化的活动,从而获得人的发展。由于人只不过是一种历史的产物,所以属人的本质力量也属于一定的人的历史范畴,它随着人的生成而历史地生成着,并随着其自身所引起的人的发展而历史地实现着它的发展。但是,这种人的本质力量及其发展亦是有限的,从根本上看,它受到来自人这种特殊的生命发展形态所特有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生存与活动方式的限制。人的本质力量只能把握它所能把握的对象世界,人能否对象自然或者将自然对象成什么样子,这一切都以这种力量及其发展程度的属人特性为限。诚然,人的这种力量在不断发展着,这样的发展本身即突出地表现为其对自然具有能动的适应性和丰富的创造力,这也正是人得以不断地对象化自然而不断地获得发展的源泉所在。然而人的适应性与创造力毕竟仍是属人的本质力量和主体能力,不论其如何发展仍摆脱不了其属人特性的限制。面对自然,人只能永远地依照自然对人的规定去能动地适应自然所给定的有限的对象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对象世界来。这就表明了以人的适应性和创造力为主要特征的人的本质力量的真实含义:属人的因而是有限的人的本质力量是人对象化地把握自然而求得人的发展的唯一凭据。人既不能超越它的界限也就是离开自己的对象世界去凭空地进行自己的适应性或创造性的活动;也不能凭藉它去无限地掠夺和榨取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限的对象世界,以虚妄地追求人的无限发展。人可以凭藉这种力量最大限度地适应自然,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保护和建设人的有限的对象世界,从而使人和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本质力量寄寓和体现着自然界变化发展的无限性,但其自身却并不具备这种无限性。

5.人的发展,既是指人对自然的对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也包括人自身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有限发展观的确立,并没有贬低人的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也不意味着以消极和终结的态度来看待和阐述人及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它只是从本来意义上的人的在世状态出发,现实地说明了人的发展的真实境况,提醒人们注意人的发展是有限的这一基本事实,告戒人们不要盲目地生活在工业文明所变幻出来的过度增长的海市蜃楼里,以免在人类无限发展的梦想中迷失自己而酿造出毁灭自身的灭顶之灾来。人的发展是有限的,人必须自觉地意识和正视人的这种匮乏性,这样人才会在自觉的基础上更清醒更积极地思索人的发展问题,并将这种自觉和积极的精神付诸自觉的行动,从而在大自然的无限和人的有限之间走出一条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来。这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人全面提升自身的本质力量以提高人对自然的对象化程度,要求人更自觉地面对大自然的无限和人的有限这宿命式的必然而达到一种更高的自由的境界。因此,从有限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人的发展具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

二 以天人合德为价值基础的行为方式

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现有赖于其行为方式的建立。这种行为方式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价值基础之上,通过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维方式即以有限发展观为哲理依据的思维方式,为这种行为方式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价值基础,也就是所谓天人合德的价值基础。

天人合德是指人道与天道、人为与自然的相契相合和协调一致。在价值关系上,它指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对象性的根本关系。作为一种传统的道德价值基础,天人合德蕴含着非常丰富和深邃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智慧;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价值基础,天人合德则应当具有更加广泛、深刻的价值意蕴:

首先,天人合德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的价值关系。这种对象性的价值关系从存在论意义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价值与自然对人的价值是契合和对等的。人以自然为对象,由此而获得并确证得人之为人的本质,因而人在自然那里获得并展示出自身的价值;与此相应,自然以人为对象,由此而显示并自为化地体现出自然的本质,因而自然在人这里得到了价值的升华并实现着自身的价值。自然是人的对象,是人的生命所需要的以及人的存在所不可缺少的对象,正像人作为自然生成出其自为生命的力量的表现,作为自然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表现而是自然的对象一样。自然通过人将自己从自在状态中唤醒,从而把自己的本质力量投射到自己的对象——人身上,并由人把自己领入有意义的自为状态;人通过自然以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从而把自在世界的天道转换和发展成自为世界的人道,人在自己的对象——自然身上确立了自己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

其次,天人合德意味着由人及自然的人的主体价值体系的建立。天人合德强调的是以人道合天道,究其实乃是人与天合德。这一方面表明,人所求合和师法的天道、自然是人道、人为的准则,人道必须合乎和遵守天道,人为必须依照自然,即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这样人方能实现其价值,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协同发展。因此在天人合德中,天道、自然既是人探求的价值对象,也规定了人追求其价值的基本方式。然而天道恒常,人道权变,自然与人世毕竟不是同一回事,故显而易见,在这里合乎天道的人道乃是对天道的创造性发挥与发展而最终不脱离天道的人道,依照自然的人为乃是师法自然而不拘泥于自然即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人为。这就是天人合德中的人的自由。另一方面又表明,人与天合德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并由人来达成的,从人到自然标示出天人合德的基本价值取向,人以自己为尺度,去求合天道,师法自然,建立人道,规范人为。因此在天人合德中,人始终是这一关系及其活动的价值主体,天人合德以人为其价值本位。当然人还是一种可以与自然相感通的主体,人与天合德所凭藉的人的主体的本质力量与自然之本质力量是相通的、统一的,二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人运用和发挥自身的本质力量,便可以在顺应自然中证得自然之本质力量,以达到人的自身尺度与自然之法则的相互契合而实现天人合德,这正是天人合德得以成立的基本依据,故毫无疑问,在这里以人为尺度而建立起来的人道体现着作为自然之法则的天道,凭人的本质力量而进行的人为乃是自然而然之行为。这就是天人合德中的人的自觉。至此,人在天人合德中建立起自己的自由、自觉的主体价值体系。

再次,天人合德意味着人担负着维护自然和谐统一的道德使命。应该说,自然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开放性系统。不过,在自然那里,这种依自然的本质力量来维持的和谐统一,是通过物竞天择和协调平衡等自然机制才得以实现的。尽管竞争会打破平衡,而造成自然系统的局部性的非均衡发展,但自然的本质力量总会调节、抑制非均衡的局势,其至采取极端式的报复方式,从而使自然复归于新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在这里自在自然的本质力量是以一种自发的必然性的盲目的强制力的形式产生和发挥作用,并规范着自然的发展的。为了达到和谐与平衡,自然的法则往往是削高补低或除强扶弱式地削弱和剪除那些因竞争而变得日益强大起来的异己力量,以至于某些在非均衡状态中发展起来的较高的物质发展形态或生命状态遭受打击或身受灭顶之天祸。正所谓“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因此,自在自然的和谐统一既展现为天地万物的和平相处与协同一致,也暗含着某些事物与生态的盛极而衰与自然消失。与自然自发调节所得到的和谐统一不同,天人合德所展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由人参与和创造出来的。人以自为之物的面貌出现,使作为人之对象的自然成为属人的自然,人也因此而社会化地构筑起自为的人的世界。在属人的自然和人的世界里,被自然的必然性所表现的自然之本质力量逐渐为人所认识、掌握和利用而不断地被人及社会内化为一种新的日益强大的人的本质力量,用以维持自身和谐统一的自然的盲目性的强制力也经由人的驾驭和控制而日益成为人的一种自为自觉的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主体能力,自然的客观本性通过人的自为的活动而体现为一种人的主体性。所以,人的自为与人的主体性乃内含有一层人与自然相通、相谐的普遍的道德意义,天人合德成为自为之主体的人的道德使命。正是在这一普遍的道德意义的基础上,人方可尽物之性以尽人之性,方可赞天地之化育而与天地参,方可为自然立法、为天地立心,进而与天地万物同流。

从人及人类社会的角度来审视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德应当成为人及人类社会普遍的、统一的价值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的行为方式,即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行为方式。从这种行为方式的动态机制来看,其主要特征表现如下:

1.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行为方式以诉诸个人道德自觉为其行为形成机制。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行为方式是追求天人合德的个人行为的社会化结果,它具有自我生成与发展的机能,而个人行为则是这种行为形成机能最具活力的推动性因素。以天人合德为价值取向的个人生存与发展行为,总是一种有意义的个人行为,它最初只是个别社会成员的个人行为,但其中却体现着个人对天人合德道德的自觉,即个人在天人合德道德的“知”与“行”上的高度一致。正是个人的这种道德自觉,才使得这些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顽强地恪守和传播着自己的德行,同时也使社会受其影响而逐渐认识和接受个人的这种道德行为,并将它树立成一种人的基本行为样式而建立起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行为方式来。然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行为方式的建立,个人对天人合德的道德自觉,会不断地推动他去追求崇高、创造美好而继续自己的道德践行,从而在更高和更新的基点上发生和形成新的个人道德行为。跟这种个人道德行为相统一且日益成为社会主导力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行为方式,也不断支持和强化着这种新的个人的道德行为,使它成为一种更新的人的基本行为样式以充实和发展行为方式自身。这样,一方面个人在更高的道德水准上实现了自己在更高程度上的道德自觉;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行为方式则在强化和完善个人道德行为的同时也不断地实现着自身的更新与完善。

2.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行为方式以强化社会伦理规范为其行为约束机制。由个别社会成员的个人道德行为上升为一般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天人合德的个人性道德践履被社会化地聚集、提升、放大而终于定位为一种社会性的人的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这其中社会伦理规范对人的行为方式及人的行为起着巩固及约束作用。当天人合德的个人道德行为取得了社会的肯定和认同时,它便逐渐在社会的普遍倡行中成为社会大众的伦理行为,在这里,个人道德已经上升演变为社会伦理,个人道德行为也范式化地相对固定为社会伦理规范。这种由天人合德的个人道德行为发展起来的社会伦理规范会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并不断得到社会的强化而形成各种约束人的行为的应用伦理规范,由此养成并组成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行为方式。社会伦理规范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行为方式中相对稳定的社会规则性要素,它巩固着个人道德行为所取得的社会化成果,也约束着社会大众的行为。这种约束表现为行为方式的一种内聚力,故尔成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行为方式得以确立和不断完善的内聚性的行为约束机制。

3.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行为方式以突显法的功能和作用为其行为调节机制。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行为方式的形成,标志着一种新的人及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确立,因而也就需要一种新的行为准则来调节人的行为,处理人的关系。在当代社会,这种体现天人合德和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的行为准则,只能是由社会大众通过公意的形式而制定出来的法来充当。那些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大力提倡、因而普遍地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哲理思想和道德伦理,凝聚成新的社会公众意愿,积淀为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和行为规则,成为当代社会法的基本精神和立法基础。法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行为方式中最具公众意义的行为强制性要素,它既表现出公正、公平、民主与法制的特点,又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约束力。作为一种行为方式的行为调节机制,法还是这种行为方式的最高行为规范和最终的行为判断标准,它最能体现这种行为方式的当代特色和时代价值与意义。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行为方式是一种法治主义的行为方式。

三 以市场经济为运作机制的社会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一种关于人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由于人的发展必须以一定的社会形式来表现,也必须由一定的社会发展形式来实现,所以可持续发展模式就必须通过一定的社会形式,即通过建立一种新的属于自己的社会发展方式,来谋求人的发展,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从人的社会本质来看,可持续发展模式也就是一种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或方式。

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方式有其自身的社会运作机制,这种社会运作机制由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运作机制有机组成。其中,经济运作机制是这种社会发展方式及其运作机制的基础性机制,只有由建立这种经济运作机制入手,才能最直接地从社会存在的物质性层面上构建起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方式及其运作机制来。因而,在具体运作和操作的理论研究中,可以通过对这种经济运作机制的分析来阐明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方式。

囿于人的社会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现实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经济运作机制只能是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或曰市场运作机制,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方式亦只能是以市场经济为运作机制的社会发展方式。然而作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市场运作机制,其与以往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及其运作机制不同,它突出地强调了人及人类社会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有用性和匮乏性,以此赋予这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以更加可贵的经济价值;其实质就是要强化和扩大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生态使用中的基础性作用,主要通过市场及价格来调节人的社会经济行为和生存发展行为以及优化资源和生态的开发利用,从而使人及人类社会获得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和社会机制;其目标就是要树立一整套以市场规则为基准并由此而体现出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和价值旨趣的经济生活及社会生活的“游戏”规则,在制度安排上优先考虑人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通过这些规则和制度来高扬天人合德的伦理道德精神。

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市场运作机制应当建立和完善这样一些制度和机制:第一,完善自然资源的主权和产权管理制度,包括生态环境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的主权以及由此转化而来的经济和法的意义上的产权,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并委托国家管理。第二,建立自然资源的产权转让和市场流转机制,对于那些构成人的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土地等类型的自然资源,由国家代表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其永久性的所有权,但可以转让其使用权;除此以外的其他自然资源,则可转让其一切产权。转让必须经由市场并严格实行有偿转让。第三,以自然资源的“瓶颈”价格为最高基价建立自然资源的市场价格体系,由自然资源的短缺程度不同而对其价格及使用价格进行市场定位,愈是短缺的自然资源其价格及使用价格愈高。为自然资源制订价格与使用价格不仅使资源市场及其有偿转让机制得以成立,而且自然资源的价格和使用价格也由此而转移到商品中,成为商品的价格构成之一。第四,以“瓶颈”价格为信号建立资源市场乃至整个市场体系的价格调节机制,因资源瓶颈及其价格的变动而致使资源市场及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由此来优化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调节人的经济、社会行为。第五,建立自然资源使用的社会监督机制和市场惩处机制,对资源及生态的开发与利用情况实行行政和社会的监督,对破坏或掠夺性使用和开发资源及生态的行为予以法制、行政或市场处罚。第六,建立生态生产技术与“绿色产品”的市场开发和激励机制,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高生态附加值的绿色产品以及运用生态生产技术制造出来的产品给予较高的市场价格定位,以激励这类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使用和生产。

四 以知识增长为根本特征的文明进化方式

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本身就反映出人对人类命运及自身使命的反躬自省和高度自觉。这种研究透过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来审视和关注人的发展及其生存境遇问题,又从当代人的发展状态及其生存境遇出发去探究人类未来的历史延续及其社会化的文明进化方式等问题,并将人类发展和文明进化的历史责任及主体使命落实在当代人身上,希望通过人尤其是当代人的努力,去达成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由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显然,这里所讲的人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指几千年来人用以实现自身发展的社会方式历史性地可持续演进,也是指由这种演进着的社会方式所承载的人类文明属人性地可持续进化。可见,建立人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也就确立了一种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相一致的人类文明进化方式。

不过,这种由人的可持续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人类文明进化方式的根本特征应当是人的知识的增长和积累。人的知识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以往任何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中,它的增长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化。而在当代,这种积淀在以往人的文明里且通过人类文明的不断进化积累起来的人的知识又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积累着,以至于当代人越来越倚仗这种知识以及它所显示的人类智慧与力量而将它当作人类发展的可靠凭据。增长着的知识日益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智力资源,被投放或融合进社会经济的运作中,由此产生一种新的经济类型或模式即知识经济模式,这说明知识的增长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乃至人类文明进化的最深厚的底蕴和基础之一。所有这些都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发展观及其基本要求相吻合。可持续发展模式不能依靠人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占有来获得自身的发展,只能依靠人的本质力量去不断地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从而使人类得到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因此,它从根本上需要一种既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又体现自身人类文明价值的智力资源即知识去不断地融合与开发自然资源,不断地丰富和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创造和建设更加灿烂多姿的人类文明。因此,可持续发展模式与知识经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知识增长体现出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人类文明进化方式共同的根本性特征。

然而,这种知识的增长还应体现人类文明进化的属人性质。在人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条件下,人的知识的增长标志着一种属人的本质力量的增长。就其基本价值倾向而言,这种不断增长的人的知识具有为人的价值和自为的意义,它应对人及人的生存发展状况予以深切关怀。故由这种属人的知识所表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人类文明进化方式本质上仍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它反对那种因人的发展而牺牲自然,实质上即是剥夺自然而自毁家园的人类沙文主义的“毁人”做法,也不赞同那种让人类文明倒退回自然,实质上即是使人混同于自然而被自然淹没的人类自然主义的“非人”想法,主张通过人的创造性的适应自然的活动去开创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而这种属人的知识的增长则点燃了这一轮人类文明进化之理想的太阳。

诚然,人的发展模式是多样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文明的进化也可能是非线性的,但对于整个人类以及日趋全球一体化的国际社会而言,随着这种世界历史的当代化进程一步步加快,人类必将历史性地选择一种人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导模式,来决定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而体现人的主体价值与精神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为人类的这种选择提供一种理性与理想的双重参考。

标签:;  ;  ;  ;  

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实现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