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青海省农村客运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新形势下青海省农村客运发展对策研究

史书铨1 徐 勇2 胡 笳1

(1.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8;2.青海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 西宁 810000)

摘 要 文章从基础设施、需求特征、组织模式、经营主体、法规政策等方面,系统梳理分析青海省农村客运发展的现状,并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政策,分析青海省农村客运发展面临的形势与要求,深入分析了青海省农村客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出发,研究提出青海省农村客运发展的对策,可为青海省农村客运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农村客运 形势分析 发展现状 政策建议

青海省是我国西部大省,农村地区人口占全省50%以上,受自然气候和地形条件的限制,公路客运成为青海省农村地区广大农牧民群众出行的重要方式,更是青海省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1]。青海省农村地区客运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也是衡量农牧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标尺。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加快青海省农村客运的发展,促进青海省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十分必要。

摁在小岗村包产到户“生死契约”上的10多个红手印,深圳蛇口开山填海的隆隆炮声,早已为改革开放注入了敢闯敢试的血性。只有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方能突破陈旧的禁区,跨越问题的雷区,走出“小富即安”的舒适区,开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境界。

1青海省农村客运发展面临的形势要求

1.1 助力脱贫攻坚,要求青海农村客运精准发力、补齐基础短板

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而消除贫困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青海省集农村地区、高原地区、西部地区、贫困地区于一身,贫困覆盖面较广、脱贫难度较大,农村客运在青海省脱贫攻坚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背景下,青海省农村客运必须要精准发力,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改善农村地区的农村客运通行条件,加强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实现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畅目标,总体实现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曾引起国际动画界关注的水墨动画,是中国的原创,也是最能够体现中华民族艺术风格的动画,是中国对于世界动画史的重要贡献之一。水墨画有上千年的历史,经过历史的千锤百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毕加索曾说过:“真正的艺术在东方”[1]。水墨动画即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水墨,水墨动画与水墨画有着久远的关系。

1.2 服务乡村振兴,要求青海农村客运提质增效、强化服务水平

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青海省共有4365个乡镇,4166个村(牧)委会,10691个自然村,乡村面积占比较大,乡村人口占比较大,农村客运对于青海省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青海省农村客运必须要提质增效,进一步完善农村客运网络,提升农村地区客运场站服务品质,加快提升农村客运服务效能,加快构建安全、便捷、舒适的农村客运系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和保障。

1.3 建设交通强国,要求青海农村客运夯实基础、优化运输结构

交通强国是我国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交通强国要因地制宜,要充分考虑各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与制约,充分考虑各地区发展的程度[2]。对于青海省而言,农村客运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当前面临的困难问题较为突出,应是青海交通运输和建设交通强国的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建设交通强国的背景下,要求青海省农村客运要以农村客运发展为抓手,加快夯实基础,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客运场站网络布局,优化农村客运结构,进一步推进青海省农村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2青海省农村客运发展现状

2.1 客运站点布局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青海省农村客运大多开通在地域广、路线长、海拔高的农村地区,从总体上看,青海省农村客运经营大多处于收不抵支的状态,农村客运线路开通难、运营难、留不住等问题十分突出,青海省农村客运经营十分困难,呈现运营成本高、经营效益差等特点。一方面,由于青海省农村客运线路普遍较长、客运需求具有不平衡性等原因,青海省大多数农村客运发班密度相对较低,但即便如此,青海省农村客运的实载率仍然普遍较低,严重制约了农村客运经营。另一方面,由于青海省农村公路等级相对较低,病害较多,农村客运车辆机械磨损、燃油、修理费用、折旧成本相对较高,同中部地区相比客观上增加了农村客运的运营成本。在这种情况下,青海省对部分农村客运线路建立了政策资金支持,但大多数农村客运线路仍然处于难以为继的运营状态,对于已补贴的客运线路资金支持也不是连续性的,这就致使有些线路处于“有补贴经营、无补贴不经营”的状态。从长远上看,这种短期的财政资金支持很难形成长效机制,青海省各地方政府对农村客运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现有资金扶持和补贴力度也很难有效减轻企业经营压力。

2.2 客运需求波动明显,周转运量略有下降

1.2 指标检测方法 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PTX3、瘦素、雌二醇(E2)、睾酮(T)、LH及FSH与HOMA-IR的相关性。

图1 2013-2017年青海省农村客运站数量变化情况

图2 2013-2017年青海省农村旅客运量情况

2.3 组织模式创新发展,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青海省农村客运主体大多以个体经营为主,多数为“一车一证,一车一经营单位”的运营模式[3]。截至2017年末,青海省共有农村客运企业57家,个体经营户200户。其中,农村客运企业平均拥有线路数17条,平均拥有车辆数量35辆,规模较小。目前,青海省运输车辆以中级和普通级、中型车和小型车为主。按照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农村客运班线通行条件审核规则》要求,同时也受公路条件、客运量的制约,青海省多数地区严格落实农村客运车辆车长不得超过7m。2017年青海省农村客运车辆情况如表1所示,从车辆等级来看,以中级、普通居多;从车长来看,以中型车和小型车居多。

近年来,青海省农村客运量和农村客运周转量整体呈下降态势。农村客运量波动较为明显,2013年由2646.44万人,农村客运量增长到2014年的2835.72达到为最高点,之后又连续两年下降,到2017年回升到2626.70万人。农村客运周转量逐年下降,由111066.27万人公里下降到79407.06万人公里。农村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整体下降的原因包括青海省农牧民私家车、摩托车等购买量的增多,以及社会车辆逐步参与农村客运等,见图2。

排除标准:①男方、免疫性、多囊卵巢、输卵管堵塞等所致不孕;②同时合并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者;③拒绝参与该研究者。

2.4 经营主体快速发展,运输车辆等级较低

近年来,青海省农村客运班线不断增加,主要为镇至县城、乡镇之间、乡镇和农村之间等的线路,车型主要为14座、7座等小型客车,运营主体包括客运公司统一运营或者个体车主运营;发车频次一般由客流情况灵活安排,发车频次在人口较为密集的乡镇农村为天天班,在人口稀少、客运需求不足的地区,采用了周班、旬班、月班、预约班和赶集班等经营模式;截至2017年末,青海省登记在册的农村客运班线车辆554辆,班线462条,日均发送1257个班次。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在部分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较为密集的县(镇)及周边乡镇、农村之间运营,车型采用公交车,每日发车频次较为密集;截至2017年末,青海省城乡公交线路共280条,营运客车1639辆,日均发送4766个班次。农村客运组织模式逐步丰富,出租汽车、旅游客车、网约车等多种农村客运模式发展快速,已逐渐成为城乡客运的重要补充,逐渐成为农村客运的重要补充。

青海省农村客运车辆情况 表1

2.5 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着力补齐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短板,有序推进农村公路改造、剩余乡镇和建制村的通畅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结构,提升通达深度和通畅水平,加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作力度,加强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对达不到通客车条件的农村公路进行达标改造。深化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各州市、县两级农村公路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县、乡、村人民政府作用,完善“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管理养护组织体系,充分调动沿线群众积极性,基本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管理队伍,切实保障农村公路安全与畅通。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着力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以质量为重点,不断提高养护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检测和工程验收等环节的管理水平,按照以县为主、分级负责、行业指导、保障畅通的原则,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常态化,尤其是让建成年限较早、破损严重、晴通雨阻路段及早恢复使用功能。

3青海省农村客运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客运发展自然环境差,基础条件不足

对于农村客运发展基础条件较好,已建成的农村客运场站运营较好的地区,应加强多站合一建设。将农村客运场站作为农村综合服务站综合利用,适当布局货运、商贸等服务功能,确保综合服务站要具有停车场、站房、候车设施和基础卫生设施,着重加强经营管理,努力形成以站养站,以站带线,干支相接,长短配套,辐射城乡的农村运输服务网络。对于具备一定的农村客运发展基础,已建成的农村客运场站运营不好的地区,应加快客运站点的升级改造,创新农村客运站点运营方式,多方面开展合作运营。对于未建成的农村客运场站点的地区,应进一步引导农牧民群众出行需求,创新客运站点体系建设;以经济实用、方便百姓、减轻经营负担为原则,依法依规进行多种方式创建,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沿线,根据当地居民出行需求特征,加快港湾式候车亭、招呼站或简易站的建设,确保“乡镇有站、大村有亭、小村有牌”。

3.2 农村客运市场需求不平衡,服务水平不高

青海省农村地区面积辽阔,各建制村和居住人口分布分散,由于近年来农村地区私家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数量的上升,农村居民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出行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农村地区客运市场需求也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趋势,一方面,一些农村地区客运发展较差,“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农村居民尚未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成规模的农村客运尚未形成;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地区客运发展相对较好,但由于出行的个性化、针对性较强,农村客运实载率仍然较低。在这种情况下,青海省农村客运整体呈现了服务水平不高的特征。目前,青海省农村客运大部分地区采用以线路为单元开行客运班车的运输组织方式,受制于需求不平衡和自然条件,这些线路大多线路长、效率低,且由于经营主体大多规模小、实力弱、运营组织水平低,很难形成有效的规模经营;少部分地区探索采用了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网络预约运营以及根据当地居民出行特点的定点运营等多种形式,短期内效果较好,但由于资金补助不能持续、培育过渡期较长等原因,很难形成可持续的发展,从总体上看,青海省农村客运发展水平仍不高,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民居的出行要求。

3.3 农村客运经营困难效益差,支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青海省不断加大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青海省客运场站数量稳步增长,等级站、停靠站和招呼站等形式的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加快布局,农村客运基础设施网络日渐完善,为农村客运体系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2013-2017年,青海省农村客运站数量由213个增长为262个,年均增长率为5.3%。其中,等级客运站由43个快速增长到126个,增速30.84%;等级客运站显著增长,占农村客运站的比重也不断增大,由20%增长到48%,详见图1。

3.4 农村客运安全监管难度大,市场有待规范

青海省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具有“面广线长”的特点,虽然近些年青海省逐步加强对客运的安全监管,但由于农村地区范围广、区域大、人员受限等原因,对于专项针对农村客运的安全监管仍然相对薄弱,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现场、指挥救援等工作也难以快速开展。一方面,由于车辆流动性大、机动性和隐蔽性较强等原因,对于农村客运非法运营监管难度较大,摩托车、农用车、货车等各种车型非法载客、超载等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客观上也对农村客运形成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虽然青海省农村公路大部分早已实现了通畅,但个别路段仍不能完全满足客运车辆的通行要求,有些山大、沟深、坡陡、弯急的农村公路,客观上农村公路通行造成安全隐患。同时,部分客运经营车辆安全保险系数低,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经营规范性不高,只顾追求经济利益不注重服务质量,超载、非法经营等问题普遍,紧急情况应变处理能力较弱,存在着一定安全隐患,农村客运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

4青海省农村客运发展政策建议

4.1 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近年来,青海省不断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农村客运法规体系也不断完善,逐步完善农村牧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农村运输安全保障逐步提升[4]。一方面,相继出台和修订完善了《青海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青海省交通运输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条例,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牧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一系列政策文件。另一方面,严格通行条件审核,扎实开展农村客运班线通行条件审核工作。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联合安监、公安交警等,共同对农村客运线路途经公路的技术条件、公路安全设施状况、中途停靠站点等进行审核。同时,交通运输部门对农村客运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和相关部委的支持,加大乡镇汽车站补助资金力度;另一方面,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农村客运健康发展,落实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政策,落实公共汽电车辆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等。

4.2 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客运场站

青海省农村地区大多处于平均海拔高于3000m的高原地带,受自然气候影响,地形主要呈现“山大沟深”的特点,地貌水平差异和垂直分化十分明显。在这种自然条件下,青海省大多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为滞后,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一方面,青海省农村客运道路通行条件仍然不足。虽然青海省大多数建制村的农村公路已实现了通畅,但由于多数农村公路建于高原、高山地带,道路宽度不足、陡坡急弯十分常见,由于自然条件恶劣,道路自然病害频发、道路安全隐患相对较大,客观上对青海省农村客运形成安全隐患。同时,一些地处山大沟深、距乡镇中心较远的地区仍存在断头路甚至尚未通公路的情况,道路交通网络化程度不高,导致客运通行效率较低,不能完全满足行车要求。另一方面,青海省农村客运场站的布局仍不健全。已建成的农村客运场站中,有一些由于建设位置、居民出行习惯、资金问题等原因,已逐步萎缩或废弃,因此很难与其他客运场站形成网络对接。未建设农村客运场站的地区,大多是由于场站在用地、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困难,致使目前青海省农村客运场站建设布局尚不完善。

4.3 优化创新农村客运组织模式

在农村客运发展较好的地区,着力健全农村客运体系,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对现有农村客运班线进行调整、改造、延伸,在线路布局上形成较为严密的农村客运班线网络,大力提高班线辐射范围和通达深度;对客流量相对充足、稳定的农村线路,应鼓励公交化运营模式,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村客运公交化,提高农村客运的便利化程度;对村村间、村镇间运营的客车,根据实际发展情况,着力推行农村客运“定点、定线、定班”开行。在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公路通行条件较差,人口较少的乡镇农村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打破“三定”原则,采取片区经营、灵活运营的方式,视情开通隔日班、周班、赶集班、上学班,并在班线客运的基础上,推行电话预约叫车的运营方式,灵活开通,切实满足农牧民的乘车需求,切实提高车辆实载率,满足农牧民群众出行需求,最终实现村村通班车。同时,将经济效益好的农村客运班线与偏远的农村客运班线进行捆绑,实行冷热线的协调运行,提高偏远农村客运班线的通达率;并积极发挥基层交管站作用,改进农村运输信息的采集和发布,引导农村客运企业合理安排车辆,提高车辆运营效率。

传统语文作业的内容只局限于本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渗透,使学生形成狭隘封闭的知识观。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要淡化学科间界限,把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在知识上相关或思考方法上相似的内容综合在一起设计作业,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不仅包括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有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渗透。

4.4 合理配置农村客运车型车辆

对于地理条件较好、农村公路发展完善、农村客运需求较好的地区,加快推进农村客运车型标准化建设,选配符合国家客运车辆通用标准的农村客运车型,加快完善车辆标识,着力推进农村客运车辆统筹管理,加快推进绿色、环保、节能的客车使用率。对于地理条件较差、农村公路发展较差、农村客运需求不足的地区,应加快引导农牧民合理出行需求,按照安全、经济、便捷的原则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充分考虑地形条件、公路状况、客流特点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推荐农村客运车辆的车型及车辆座位数,原则上,在经济允许范围内,农村客运车型应符合交通运输部制定的《乡村公路营运客车结构和性能通用要求》(JT/T616-2004)的规定,加快推行农村客车车型标准化;同时,可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农村牧区客货运市场的需求的车型,积极引导农村客运车型安全、经济、实用、方便发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投放切合农牧民实际需要的运输车辆,可适当选用5座车进行客运服务。

4.5 切实规范农村客运市场秩序

加快制定农村客运服务规范。在加快建制村客车“村村通”的基础上,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四好农村路”的要求,加快制定《青海省农村公共交通客运服务规范》,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对青海省农村公共交通客运服务质量与服务要求进行规范,包括从事农村公共交通客运的运营单位、从业人员、场站设施、运营车辆、服务质量、信息服务、安全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明确服务要求,规范服务行为,从而进一步促进青海省农村客运发展。强化农村运输市场监管力度。按照“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社会联动”的原则,健全交通、安监、运管等部门的委托执法机制,坚持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加强对农村客运市场秩序、站点源头、非法营运等方面的有效管理,查处超速超载、三无黑车、农用车载客等各类违法违章行为。加强农村运输市场行业管理。加强对农村客运经营行为、服务质量、车辆技术和驾驶员管理,确保农村客运规范有序运行;同时督促农村客运经营者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内部管理,执行服务标准,落实普遍服务义务,为农村群众提供连续、规范的运输服务。

4.6 积极培育农村客运市场主体

一方面,积极引导客运企业走集约化、公司化的发展道路,大力开发和整合农村客运的线路和运力资源,加快农村客运冷热线的搭配,运力资源的调配,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实现线路和运力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农村客运市场主体,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大型客运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或重组等方式对农村客运经营主体进行公司化改造,优化客运资源配置。同时,在条件允许的地区,以农村客运线路为纽带,将多条农村客运线路按片区进行整合成立线路公司,个体车辆以车辆入股的形式参与,采取车辆经营权和车辆所有权分离的方式,成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片区农村客运公司,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经营,最大程度的提高农村客运集约化经营水平。同时,促进农村客运企业创新融合发展,着力加强组织创新,积极引导支持客运班车小件代运、物流企业联盟合作等方式。

参 考 文 献

[1] 徐勇.对推进我省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工作的思考[J].青海交通科技,2010(1):69-70.

[2] 葛晓鹏,张艺,赵晋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农村客运服务供给行为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8(5):152-158.

[3] 王养性.推进我省道路运输价格管理改革工作调研[J].青海交通科技,2017(1):1-6.

[4] 孙彦超. 对青海省乡镇汽车客运站存在问题的思考[J].青海交通科技,2013(1):43-44.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he rural road passenger transport in Qinghai Provinc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Shuquan Shi1,Yong Xu2,Jia Hu1

(1.China Waterborne Transport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88,China;2. Qinghai Province Transportation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Supervision Bureau,Xining 8100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in Qinghai Province, including infrastructure,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traffic volume, organization mode, service capability, business entity,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 Besides,combined with national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such as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pow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requirements and even the main problems of rural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in Qinghai Province. Starting from the goal and problem orientation,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rural passenger transport development in Qinghai Province are propose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future improvement.

Key words rural passenger transport; situation analysis; development status; policy proposal

基金项目: 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合同编号:2018-01)

标签:;  ;  ;  ;  ;  ;  

新形势下青海省农村客运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