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类PPP项目要注重的几个能力建设论文_刘春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66)

【摘 要】基础设施类PPP项目是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改善政府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效率的有效方式,其对企业的投融资、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后期运营管理和项目风险控制能力均有较高要求。施工企业作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生力军,将积极参与基础设施类PPP项目的运作,本文站在施工企业角度,探讨在参与基础设施类PPP项目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和建设的几个能力。

1、PPP项目运作模式的简介

PPP项目是一种新的公共服务产品提供机制,即发挥了政府和社会资本两方的各自资源优势,又以共担风险的方式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它包括BOT、TOT、BOO、服务外包、委托运营等具体模式。

1.1 PPP项目中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基本关系

PPP是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社会资本通过收购股权、投融资建设、经营管理和按需求提供服务的方式投入PPP项目,而政府部门则以让渡收费权、支付可行性缺口补助和政府付费的方式给予社会资本合理的回报。

1.2 PPP项目的常见盈利捆绑模式

PPP项目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容易建立收费制度,收入现金流用于补偿成本及收回设施建设投资,我们将这类项目称为可经营性PPP项目。另一类是难以建立收费制度或者即便有也不足以补偿及收回设施建设投资,我们将这类项目称为不可经营性PPP项目。

下表只对不可经营性PPP项目的常见捆绑模式进行简要叙述。

1.3 PPP项目的常见风险及风险分配

PPP项目普遍投资大、周期长,运作过程中很可能受到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损失。下表简述项目运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通常情况下的风险分配。

2、施工企业PPP项目业务能力的建设

以上对PPP项目中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关系、盈利捆绑模式和常见风险进行了一定的叙述。从上可以看出,在PPP项目中政府对引进社会资本,并强调社会资本的竞争和创新积极性有较高的要求,对社会资本的项目投融资业务能力、设计施工一体化能力、项目后期运营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都有具体的绩效控制。施工企业要在政府主导的PPP项目运作过程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项目盈利水平,须重点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2.1 融资业务能力的建设

施工企业要进行融资活动,首先要制定出清晰的融资战略,明确融资所要达到的目标,制定好包括融资的规模、优化资本结构、最佳资本成本、开展多种融资渠道等内容的融资战略,并在其指导下,制定好每一阶段的详细融资计划。目前施工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简单叙述如下。

(1)股票融资。股票融资是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利用这种形式所筹集的资金属于主权资金,是企业永久性资金的来源。

(2)债券融资。债券发行的程序较股票简单,发行费用和发行门槛也比较低。利息在税前支付,可少交一部分企业所得税。

(3)民间借贷。门槛低、手续简便、贷款额度大、还款方式灵活,但其高额的利息使企业承受着较大的风险。

(4)银行借款。这是建筑施工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方式,它利用银行贷款来融通资金,其融资时间短、成本低,但企业一般很难从银行获得长期巨额借款,使企业的筹资数量受到限制。

(5)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融资与融物相结合使承租企业在获得设备使用权的同时,也取得了经营所必须的长期资金。租金可在税前支付,可免交部分所得税。

2.2设计施工一体化业务能力的建设

施工企业通过整合设计、施工能力,使设计与施工形成有机整体,实现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项目管理模式,有利于项目质量、进度的控制,进一步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升一体化管理水平,以满足PPP项目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

(1)加强设计与施工的相互沟通渗透,克服以往设计、施工分立,相互制约和脱节的矛盾。首先总体布局科学合理,从方案上克服工艺的不合理性;在施工设计阶段,优化细部设计,使得设计、采购、施工更加统一;其次设计、施工深度交叉,形成最优化的网络计划,为打造精品工程打下基础。

(2)要求设计师参与施工全过程,与相关市场密切接触,直接对工程发生的问题进行改进,既能实现工艺流程、布局的合理,又能简化各种流程。

(3)注重项目整体调控,充分把握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进展情况;通过专业的细致分析管理,最大限度地将进度、费用、质量、安全结合在一起,实现资源优化组合,从而使进度、费用、质量、安全控制在既定的目标范围。

2.3项目后期运营管理业务能力的建设

PPP项目一般包含10年以上的运营管理期,运管周期较长,且投资回报需要在运管期收回,施工企业要注重后期运营三个阶段的管理工作。

(1)项目运营管理筹备阶段

运营筹备要从项目两阶段设计图期间、项目施工期间和运营筹备期间三个时间段入手。在设计图期间,注重运营管理的适用性、经济性;在施工期间引入运营专业人员监督施工质量,并参与交工验收和资料的收集管理;在运营筹备期间要开展运营收费许可办理和运营方案、招商方案的策划。

(2)项目正式运营管理阶段

在正式运营管理阶段要提前熟悉相关法规、规范,注重运营团队业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加强运营管理目标、经营绩效的管理工作,特别注重运营营销工作,确保项目投资回报能达到或好于预期收益目标;重视项目养护管理,遵照预防性养护原则,利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开展科学养护,降低项目运营养护成本;做好运营期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工作,做好风险防控,规避、转移相关运营风险,降低运营风险成本。

(3)项目运营移交阶段

在项目运营期满前,企业要提前着手项目移交各项工作,主要做好人员、设施、资料准备等工作。在人员准备方面做好企业自身运营人员安置和接收方运营人员培训安排;设施准备方面做好相应的质量评估和鉴定工作;在资料准备方面做好项目工程建设、监理、竣工、运营、养护维修等各种资料的准备。

2.4项目风险管理业务能力的建设

在PPP项目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建设、运营、商业、不可抗力和金融等风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开展政策调查,全面识别项目政策风险。

在项目初期,企业要通过政策环境调查全面了解项目模式、工程建设、招投标、公司注册、税务、劳动、环境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和相关实践,从而为企业设计交易结构,制定投融资方案提供合理依据。

(2)与政府充分协商谈判项目协议,力争合理分配风险。

对于政策、运营、商业、不可抗力、金融等风险,要通过合同和协议等交易文件在各交易主体之间进行风险分配并安排最有能力控制和承担风险的一方承担相应风险。

(3)与合作伙伴合作开发实施的PPP项目,界定各自工作范围和责任,合理分担或转移项目风险。

通过合作协议、股东协议、公司章程、EPC合同、运营维护合同、设计合同、设备/原材料供应合同等项目合同及法律文件,与合作伙伴清楚划分工作界面并约定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范围,减少项目潜在争议。

(4)选择适当的保险方案,获得合理的保险保障。

针对建设、运营风险,可供考虑的保险一般包括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第三者责任险、货运运输险、人身意外险、施工机具保险、雇主责任保险、完工延迟损失保险等。

(5)约定有利投资者的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方式,为最终解决争议争取筹码。

争取对企业有利的适用法律条款和争议解决条款,减少对方随意将争议提交争议解决机构的可能性。

(6)结合项目具体情况考虑应对知识产权风险。

企业需要结合PPP项目实际情况,考虑采取专利申请战略、启动专利无效程序、规避设计等相关知识产权风险应对措施。

施工企业通过在PPP项目运作过程中,不断提升上述几方面的能力,促进施工企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有效提升企业对于基础设施类项目的市场化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兰萍,PPP项目运作实,2015.

[2]杨晓敏,袁炳玉,PPP项目策划与操作实务,2015.

[3]曹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法律实务,2016.

[4]深圳市大岳基础设施研究院,中国PPP示范项目报道,2015.

[5]济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PPP与操作实务,2016.

论文作者:刘春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7月总第2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8

标签:;  ;  ;  ;  ;  ;  ;  ;  

施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类PPP项目要注重的几个能力建设论文_刘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