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西河湾“老样子”里的“慢生活”论文

古村西河湾“老样子”里的“慢生活”

“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笔下的慢生活让人神往。但西河湾也太老太慢了,700多岁的村龄,一封最慢的信件要十年后才能寄达。而令张因权夫妇没有想到的是,就靠着这个古村的“老样子”,他们开在村里、以慢著称的主题邮局每年竟能收入十几万元。

自然条件的技术措施不是对自然条件的制衡,而是通过科学合理地掌握红松的生长发育条件,进行适宜的林分选择和自然条件的有效改善。首先,红松造林前应选择适宜的造林地。在充分考虑土壤水分、肥力、排水、日照和温度等因素后,应选择适宜的区域种植红松。在选择红松种植面积后,必须对造林地进行春、秋耕细作,并计划具体的播种期。红松林造林的适宜时间是人工林一年前的雨季。以保持土壤适合造林。红松的播种期最好是春季。苗床湿润,随着土壤的融化,形成了上浆造林的土壤优势。保障苗木的生长发育,促进苗木良好的木质化。

西河湾位于河南大别山区的新县周河乡,建于元末明初,鼎盛于清康熙年间,现存古民居150余间。村子四面环山,村内古木参天,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就有28棵。2013年,这个原有数百人的古村因为贫穷成了只剩39名老人的贫困村。

近年来,新县提出发展全域旅游,西河湾在返乡能人的带动下,别出心裁地“倚老卖老”,以“慢生活”创意走红,不仅帮助村子脱了贫,而且吸引近400名村民回归。

如果说,从深层原则与基础理念来看,近代西方社会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那么,我们从运行机制与实现方法来看,近代西方社会管理的结构性特点或基本特征便是:“民主”与“科学”。社会管理的原则、理念是通过具体的构建方法与运行机制得以实现,近代西方社会管理的个体主义、理性主义原则具体呈现为社会管理的民主机制与科学方法。

游客在西河湾村的河道里游玩

张因权就是返乡村民之一。2017年底,得知老家西河湾游客如织,在外打工10多年的张因权带着爱人和孩子从广东赶了回来,他“卖过小吃、摆过摊,但是感觉没特色。”

“没想到这么火!”张因权说,2018年6月主题邮局开业后,最多的一个月卖了1000多张明信片,寄期最远的一封信是十年后的2028年。

在发展乡村旅游之初,新县提出保护传统村落的原貌原味,水不截流、路不取直,要载得动乡愁。张因权和家人重新梳理思路,决定还是要围绕西河湾的“老样子”和“慢生活”找门道。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因权得到村邮局转让代管的消息,他觉得机会来了。在张因权夫妇的改造下,村邮局变成了以慢著称的古村落主题邮局。除承担邮寄等正常业务外,邮局还推出西河风景主题明信片和“写给未来的一封信”两项新业务。游客在明信片或信上写明地址和寄出时间,邮局就会按所要求的寄信日期准时寄出。

(1)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足够的动手能力,能够很熟练地掌握基本操作,能够进行实际的软件安装和维护,能够组件和管理网络等基本的动手能力。

张因权的主题邮局仅仅是西河湾以“老样子”叫响“慢生活”的一个侧影。张思恩则是西河湾发展旅游的带头人。2014年,他从北京返乡成立了西河农耕园种养殖合作社,将全村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发展起乡村旅游。据他介绍,目前,西河湾已涌现出“西河记忆”“二两毛尖”“主题邮局”三大“慢生活”创意品牌,游客可以吃农家饭、品野山茶、与时光对话。

“老样子”里的“慢生活”让西河湾大变样。2018年全村脱贫,为了让所有群众受益,张思恩把合作社2000万元资产分给了所有村民;为了带动周边村子发展,合作社每年拿出收益与周边村子共享。

西河湾之变,不仅吸引了近400名村民回归,而且还成了许多外地乡愁客魂牵梦绕的栖息地。不久前,一对新疆夫妇开着房车长途跋涉到西河湾体验农耕生活,而郑州的崔女士则干脆动了久居西河湾的想法,长租下当地一所废弃的土坯民居。她说:“4年前我就来过,后来走了很多地方,最后发现,还是西河湾的原生态和‘慢生活’最吸引我。”

(李 鹏)

摘自《致富快报》

标签:;  ;  

古村西河湾“老样子”里的“慢生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