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朱艳

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朱艳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水利建筑工程队 吉林 白城 137100

摘要:水利工程兴建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施工工期、施工技术、施工环境等等。施工环境的影响是最大的,在执行工程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地形阻碍,整个工程就会被搁置,也会增加施工意外发生的几率,所以设计人员运用导流技术引开影响施工的河流。导流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河流的走向,分为几个具体的步骤。

关键词:导流施工技术;水利工程;围堰施工

1导流施工技术的简单概述

所谓导流施工技术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而采取的一种对水流进行引导的技术,包括截流、下闸蓄水、基坑排水等。参考相关资料及以往导流施工技术应用分析,确定将此项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于水利工程之中,能够在不切断水流的情况下,使水流绕过施工区域,避免水流给工程施工带来负面影响,引发渗漏、积水等问题,同时还能减少河流汛期、流水等制约工程施工情况的发生,为使水利工程高质高效的建成奠定基础。

当然,导流施工技术之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其具有的特点有很大关系,即:

其一,涉及范围广泛。在水利工程具体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考察施工现场及周边情况,了解地势地形、水库蓄水功能、河流上下游环境、周边建筑分布情况等,进而可持续合理建设水利工程的角度出发,结合技术要求,合理的规划导流施工方案,提高其有效性。这侧面说明了导流施工技术具有涉及范围较广的特点。

其二,合理选择地址。水利工程设计之前,一般需要对坝体的建设区域加以考察与分析,包括地形地貌、水资源指标、施工难度等,进而参考相关标准,合理的选择水利工程的地址,以便后续展开科学合理的展开导流施工,为良好的建成水利工程创造条件。这也间接说明了导流施工技术具有合理选址的特点[3]。

其三,水电枢纽工程的布置。当坝址选择好后,一般情况下应先将导流明渠布置好,并在这基础上对厂房的布置进行设计,以此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分布的规律以及科学合理化。

其四,施工计划的编制。为了避免导流施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水利工程施工作业深受影响,降低工程质量,在具体应用导流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还要了解工程实际情况,参考相关标准及技术要求,科学的、合理的、详细的编制导流施工方案,以便有序的、标准的、规范化的进行导流施工作作业,提高导流施工技术应用的可行性。

2施工导流方式的种类

2.1全段围堰法导流

全段围堰法,是主河道被全段围堰一次拦断,水流被导向旁侧的泄水建筑物。其多用于河床狭窄,基坑工作面不大,水深流急、覆盖层较厚难于修建纵向围堰,难于实现分期导流的工程。同时,全段围堰法的泄水类型还分为明渠导流、隧洞导流、涵管导流和渡槽导流4种。

2.2分段围堰法导流

分段围堰法就是水流通过河床外的束窄河床下泄,后期通过坝体预留缺口、底孔或其他泄水建筑物下泄。其适用于河床较宽,流量大,工程工期较长的工程。同时,分段围堰法又分为底孔导流和缺口导流两种。

一般,在选择何种导流方式时,应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自身的具体要求,选择最为合适的导流方法。首先,应考虑水利工程的水文条件,如,河道流量大小、水位的变化幅度、汛期洪水的持续时间、枯水期的时间长短、冬季冰冻状况等;其次,在初期导流阶段,当建筑物的型式确定之后,主要结合基坑是否过水问题,从临建投资、工期、度汛安全等方面进行深入比较何种方式最为妥当;第三,应考虑施工期通航、过木、排冰、水库的提前淹没等外部环境问题;第四,应结合水利工程的地质地形条件、水能指标等,考虑工程周边建筑物的分布、水库的蓄水问题、下游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搬迁计划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围堰施工

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若要实现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则要求施工单位将围堰法作为重要施工形式,根据水利工程不同要求,对其围堰方法进行相应划分,具体包括以下两种。

3.1.1整个围堰

其主要是指合同进行围堰施工时,若要确保一次完成河道截断处理,需要在围堰建筑的作用下,使其形成分流,并实现倾泻的目的。全段围堰方法的应用相对比较特殊,只有强化施工质量的控制,才能对其内容等影响因素进行掌握,以便于对放电结构具体情况进行衡量,在南水北调基础上,对施工工艺予以科学应用,确保水利施工过程导流技术得以应用。一般情况下,当出现水量过宽、通道狭窄情况时,通过涵洞与明渠等导流方式的使用,对其进行相应处理后,使其符合水利工程相关施工标准。

3.1.2分段围堰

对此种方法进行应用时,河道围堰和实际情况会存在较大联系,即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通常是利用多段围堰进行划分,在完成每段划分后,表明其水利工程可以正确运行。若要确保导流技术尽可能发挥其作用,则应加强分段围堰方法的应用,即应该根据河流与河道等相关特点,对河床岸边展开妥善封堵。按照其他工程的施工情况,以实现河道分期处理,保证河道均经过围堰,从而促进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

3.2涵洞导流

涵洞引水属于常见施工方法,其主要应用在水闸、中小型的土石坝中,对此项技术进行应用,能够实现围堰下游挡水的修建,确保原河水经涵洞至下游。结合实际发现,涵洞导流后期应用效果比较理想,对其进行合理应用,使其呈现较高方便性、灵活性优势,且具有施工速度较快等特点,在其实际施工中,涵洞需要呈现直线状态,以保证其畅通,尽可能防止淤泥、渗漏问题的出现,从而对水利工程使用和外观造成直接影响。

3.3隧道导流

对于复杂地形进行隧道开挖,能够有效解决施工过程引水问题,当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进行基坑下围堰施工,并在河道通水的基础上,利用隧道导流的方式,加大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力度,从而实现隧道导流和固定结构的整合。但是,此方法具有施工难度高和造价高的特点,比较适合应用在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区域,且河道无法进行开挖场地。

3.4坝差引水

现代水利建设过程,混凝土结构属于其常见施工结构,虽然具有结构简单和稳定性好等特点,但是,在洪水影响下,若是引水系统仍然是以原有编制方法为主,则很难承受水的突然增加,极易对水利工程施工造成不利影响,不仅会延长其施工工期,而且还会埋下质量、安全等隐患。为了更好解决该问题,在完成大坝建设后,且后续工程仍然正常施工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混凝土坝的设置,对导流缺口进行处理,使其和引水系统进行有效连接,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施工,进而提高水利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4选择导流施工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

4.1地质和水文条件

施工导流方案的选择与导流建筑物的布置直接受到河流两岸及河床的地质条件的直接影响。若河流一岸或两岸存在风化层薄、岩石坚硬以及抗压强度足够时,则对隧洞导流的选用最为适宜。若存在较厚的岩石风化层且容易破碎,或存在较厚的沉积滩地时,则应采用明渠导流的方式进行施工。

4.2地形条件

当河床存在天然石岛或沙洲时,应对分段围堰法导流进行操作,对导流围堰的布置提供便利,特别是纵向围堰的布置。当存在两岸陡峻、河段下窄以及山岩坚实的地区,且坝体无法实施分期建设的,应对隧道导流进行施工。而平原河道,河流的两岸或一岸较为平坦,或能够对河湾及老河道进行利用时,应运用明渠导流最为适合。

5结束语

总之,导流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有效加快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速率,改善工程项目品质,从而确保水利工程实际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由此可知,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如何合理应用导流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建设人员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孙誉,王庆.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7):11.

[2]洪玲.动态模拟施工导流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4):78-79.

[3]孙万海,柳杨.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运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45-46.

论文作者:朱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  ;  ;  ;  ;  ;  ;  ;  

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朱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