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教学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意义论文,语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句及语句教学,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人们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虽然对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求明确,并提出“按照字、词、句、篇基本知识和读写基本知识两个线索”选定重点,又写成短文编入各册,但是在“短文”安排的附表一栏中,只提了“字、词、句、篇基本知识(文字、词汇、语法、逻辑、修辞)”和“读、写基本知识”。显然把语句和语法等同起来了,表明对语句的轻视。
在大纲的指导下,统编教材的“思考和练习”中,也就只突出了字、词、篇,而忽视了语句的教学和训练。如初中语文课本第一、三、五册、就“思考和练习”的不完全统计,属记忆字词的练习约有40多个题,而为掌握字词而设计的语句训练题只有几个。这就给人一种感觉,好象掌握了字词,就掌握了语句。
这个语文教学恢复期的大纲和教材,就造成了忽视语句教学的影响,形成语文教学中一提起基础知识,就是文字、词汇、句子、篇章和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的分割版块式的概念。当然,这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八个字的概述及所代表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是我们长期以来对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它反映了我们对语文课中的基本知识规律的认识。抓住了这八个字,就大大地增强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自觉性。但是,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对这八种知识内容的理解认识却大不一样,总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偏颇。就笔者所接触的课堂而言,都是过分重视字词篇和语修逻,而忽视甚至丢了语句。在教学过程中,语句被理解为语法。这样,语句在表达和传递思想上的意义和作用就被抽掉了,因而感到不尽意,进而长此下去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现在一般的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几个主要环节不正是表现为:起始课强调生字和注音;分析课注重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练习课侧重记忆字词和领会章法技巧吗?就是语法讲析提到句,也不过是划划主、谓、宾、定、状、补,讲讲词语的搭配而已。可见,语文基础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只抓了字、词汇、篇章的教学,而忽视了语句教学,这是很不应该的。
1982年7月,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上,修订了《暂拟系统》,增加了“语素”的提法,增补了词组功能。特别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由单句和复句组成的语段(有的书上叫做句群),是十分重要的。”这里不仅指明了语法和语法教学的方向,也给我们指出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可时至今天,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改革成效不显,很有必要为语句教学呐喊了!况且当今的语文教学已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教学才是时代的呼唤。即使是知识教学,也应是重在如何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上。为此,强调重视语句教学,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语句,是语言交际单位。人们每天的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它。在教学中,教师不正是运用一个一个的语句传授知识,学生在借助一个一个语句接受知识吗?脱离了语句,知识就不能传递。因而教师组织和运用语句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教师的语文能力。同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解语句的能力。
就语文基本知识而言,文字、词汇、篇章、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各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但总是互相关联着的,绝不是什么互不相关的各自独立的系统。造成这种联系的一个基本单位就是语句。除了文学和章法外,语句教学其实也包罗了字、词、句、语、修、逻的知识内容,然而以上诸项的各自的知识内容却很难代替语句的教学。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一个一个的单字,只是形体和声音的单位,只有文字还不能形成语言。就是词汇,也必须为表达目的需要而有规则地组织起来,否则便不能表达好使用者的意图,更不能形成使用者的技能了。尽管案头放着许多本“手册”、“释例”一类的书,甚至记住了数千个词,仍然说不出准确、通顺的话,写不出流畅、生动的文章。因为词汇的运用,除了要弄清每个词的意义外,更重要的是要明了它们使用限度以及它跟别的词的搭配关系。这个“限度”和“关系”,不只是词汇知识,还必然得涉及到语法、修辞及逻辑知识等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词教学离不开语句,字词教学也代替不了语句教学。讲字释词要在句子中,讲篇也得从语词入手,解语句而掌握内容和技巧;就是学习领会语法、逻辑、修辞知识也得借助语句或句群。语句能准确体现字、词、句、篇和语、修、逻、文的知识内容,又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它们各自知识的意义。语句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传授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确实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张志公先生在《漫谈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要提高学生语文程度,应该简化头绪、集中目标。”据此思考,我以为中学语文知识短文是否应简化语法、修辞、逻辑的内容,而增补语句知识的文字;集中目标,字词教学能否以语句教学为出发点等问题,很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语句教学在培养语文能力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尽管语文能力的内涵目前尚有不同解释,但培养学习、使用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独特的任务则是肯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要由语句来体现。具体地说,听是以语句为接收单位(包括语感);说是运用语句的有声表达(包括语境);阅读是从理解语句展开;写作靠组织语句进行书面表达。可见,培养学生对语句的接受能力和运用语句的发表能力,就能培养语文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能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包括触觉)器官活动,协同感知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靠的就是语言的交际职能。学生“听人说话,说给人听,看人家写,写给别人看”也要在语言交际中去培养。语言的交际职能,必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由语句来承担。只有语句才能表达出完整的意思,反映出客观事理关系和思维逻辑关系,同时表现出交际过程中说话者的感情和态度。语句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工具。只有重视语句教学,才能很好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思维和语言是有机地联系着的,不可分割的。书面语言的出现,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展。我们以书面语言为教学对象的语文教学,也必须得重视语言的思维职能,以促进学生的思维逐步趋于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任何思维形式总是通过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离开了词就没有概念的表述;判断也是依托语句而存在的;就推理而言,也和有连贯性的复句或句群相当。逻辑学中的命题,尽管和自然语言中的基本单位语句不太一样,但命题的形成和存在,要依附于语句;命题的表达,也要借助于语句。“思维形式寓于语言形式之中,是不同语言形式的共性。”那么我们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时,必须得重视体现语言和思维统一的语句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我们更不能忽视语言和思维统一的语句教学。否则逻辑知识的教学只是交待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知识,是难以完成任务的。就具有文采的论说文教学,只分析其逻辑程序,不注重语句的作用,也无法训练学生写论说文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谈不上是论说文文体的教学了。所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语文教学,必须特别重视语句及语句教学。
特别是在语法、修辞教学中,更不能只重视各自系统知识,只讲形式和表现,而忽视它们的联系,尤其不讲体现它们的语句的作用,而把语法、修辞知识变成枯燥僵化的形式。这大概是语文知识教学中,先生不愿讲,学生不愿听的缘由吧!我们改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就必须从禁锢中解放出来。因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实际,在运用语言的时候,很难把语法、修辞、逻辑分开。语法要服从逻辑,违背逻辑的表达无所谓法;逻辑和修辞又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近年许多逻辑学家、语言学家都在逻辑与语言研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具体地探讨着语法、修辞和逻辑的关系。从他们研究的着眼点上看,都是把语句作为基本单位。重视研究“各种语句的逻辑”,“语句和语句同语境之间的关系”和“语用逻辑”等等,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打开了眼界。我们语文教师、语文工作者不应该只限于字、词、句、篇和语、修、逻、文的八个字上,而应该着眼于它们的联系,对既能准确地体现它们,又能生动地表现它们的语句及教学,进行认真地探讨,以便充分发挥语句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