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产业化运行机制研究_金融论文

中国金融产业化运行机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运行机制论文,中国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金融产业化发展的理论依据

金融产业化是指金融作为一个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独立产业部门的发展过程。金融产业化理论主要研究金融产业主体、运行机制、经营管理及发展战略。金融产业化发展问题产生于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产业与国民经济产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越来越明显。金融产业化的程度是金融深化的主要标志。1949年以来,中国金融是在矛盾中运行的。改革开放以前,政府对金融实行计划管理,金融机构实行行政管理,信贷资金计划分配,利润分配统收统支,资金运营统存统贷,金融实际上是政府计划分配的工具。改革开放后,市场机制引入金融领域,中国金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建立了中央银行体系,政策银行体系,商业银行体系,合作金融体系,非银行金融体系;信贷资金划分为政策性资金和经营性资金,政策性资金实行计划管理,经营性资金实行市场调节;建立和发展了金融市场,使之成为资金配置的重要方式;建立了以金融市场为中介的金融调控体系,经济手段开始运用于金融调控中;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金融市场主体开始定位;外汇管理体制开始向国际运行规则转换。尽管中国金融改革成就显著,但深层次的矛盾仍未解决。中国金融仍然处于货币扩张→信贷失控→信用膨胀→货币扩张……的运行中,与此相对应的是国民经济也处于扩张→膨胀→紧缩→再扩张→再膨胀……的不良循环过程。自从80年代初开始,这两个循环相互联系,相互诱导,相互作用,最终引发了1988年的“抢购风潮”。1992年各地扩张投资,竞比速度,“股票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相继出现,经济迅速升温。金融方面,现金投放量超常,而且引发了社会乱集资和乱拆借,金融秩序混乱,造成银行资金体外循环;专业银行备付金比率普遍达不到规定的最低水平,不少地区出现支付困难,金融形势十分严峻(戴相龙,1994年)。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长,而企业资金仍然紧张,“三角债”重新出现。(魏加宁,张承惠,1995年)。国有企业的负债比率已高达70—80%,“三角债”已高达8000亿元,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已达10000亿,约占银行资产总额的40%(江春, 1995年)。1996、1997年金融宏观调控取得显著成效,金融运行秩序仍有些混乱。金融市场运行极不规范,机构大户操纵市场,银行违规资金入市,证券机构违规透支。行政干预金融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行政官员为了突出“政绩”,违反规定要银行支持“首长项目”,有的地方政府强行命令银行贷款给濒临破产的企业;有的官员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金融对经济的制约作用,认为银行支持经济发展是天经地义的,面不管其经济效益如何;金融预算约束软化,金融资产大量流失;金融业经营管理水平低,金融服务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把金融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来发展,按产业发展规律进行经营管理势在必行。金融产业化发展是指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中,政府应按市场规则,把金融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加以系统规划,使其按产业运行规律不断扩张。金融产业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应该是金融产业主体多元化、经营目标利润化、金融业务多样化、产业运行市场化、产业管理法制化、产业技术现代化、金融市场国际化。

2、中国金融产业化经营目标模式

金融产业要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必须有效地配置信贷资金。如果金融产业主体(金融企业)不能准确地找准自己的投资对象,即使是贷款需求大于贷款供给、贷款利率上升也不能增加金融企业的利润。信贷资金的有效配置有赖于利率管制的消除、金融业的自由竞争和有效的证券市场。当金融企业调查掌握各类贷款对象风险特征的信息成本很高时,它们也许会采用信贷资金配给制。如果金融企业发现信贷资金配给制比提高利率更能增加利润,信贷资金将会被错误配置,从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市经济条件下,金融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金融企业的预期收益是为各类服务对象提供的有效金融服务量的函数:E(X)=F(R)。如图-1所示,假如金融产业是一个极富竞争的体系且无管理成本,那么预期收益率应等于金融服务的成本率。

图1 有效金融服务量与预期收益的关系

图-1的纵轴表示金融企业预期收益E(X), 横轴表示金融企业为服务对象提供的有效金融服务量(R),R1表示金融企业第1组服务对象提供的有效金融服务量。R2表示金融企业为第2 组金融服务对象提供的有效金融服务量……。图-1显示组序越高,金融服务的需求量越大,而金融企业的预期收益却与组序不一致,也就是说金融服务量越大,预期收益不一定越高。计划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只追求服务量,不讲求效益,其偏好顺序是第5、4、3、2、1组;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 金融企业的服务偏好顺序是第1、2、3、5、4组, 这只表明金融企业的信贷资金的配置偏好,但还不是最佳配置。如果考虑信贷资金的成本率,金融企业只愿意给第3、2、1组提供金融服务。而第4、5 组即使它们金融服务需求量很大,金融企业也不会提供金融服务,原因是提供的金融服务量越大,亏本越大。象这类企业或项目,只能由准金金融企业(政策性金融企业)来提供金融服务。

金融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其总体经营目标是要实现产业利润(X)的最大化。其目标函数是:

X=∑E(X[,1])=f(∑(R[,1]))

要实现金融产业的利润目标,各金融产业主体必须有效地配置信贷资金,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商业化金融企业完全推向市场,接受金融市场竞争机制的检验,经营目标是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其目标函数是:X[,1]=f(R[,1]), 金融企业要实现自己的利润目标最大化,必须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有效金融服务量越大,金融企业的利润就增加。

政策性金融企业应有双重经营目标,这就是在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保本微利,或者既要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又要保证经营资本保本微利。其目标函数是:

GDP[,1]=f(R[,1]),X[,1]=f(R[,1])

上式表明政策性金融企业要实现保本微利(X)和社会效益(GDP)最大化都必须努力提高有效金融服务(R)。

3、中国金融产业化运行机制

金融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产业是从事向社会不断提供各种优质金融商品和有效金融服务的行业。如图-2所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金融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至关重要的产业部门。从物质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它将是联系国民经济物质部门和社会需求部门的纽带。金融产业部门与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的关系将是相互依存、平等互利的产业经济关系。经济产业的发展是金融产业发展的物质前提,金融产业发展制约经济产业的发展。

要把金融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加以发展,就必须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如图-3所示。 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人们的物质需求是多方面的,无止境的,而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各种资源是有限的。只有合理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实践证明,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只有靠物质市场,资本的最佳配置只有靠金融市场。因此,金融产业运行必须置于市场运行之中,金融产业提供的金融商品和服务必须接受金融市场的检验,金融企业提供的优质金融商品和有效的金融服务越多,金融企业经济效益就越好,金融产业就越发展;金融产业与企业、家庭及其它市场的关系是靠金融市场的运行来维系的。

把金融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来发展,必须建立强有力,灵活自如的间接调控体系,如图-4所示。金融产业是经营特殊商品的行业, 它的运行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金融产业运行无序必然导致国民经济运行混乱,金融产业运行正常国民经济就会健康发展。在金融调控体系中,中央银行是金融产业的调控主体,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是调控对象。金融产业调控体系的运行机制是中央银行通过对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的调控,以此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金融产业调控体系的调控目标有两个,一是保证金融产业运行有序,二是保证国民经济安全运行。中央银行金融调控的内容应包括金融总量调节和结构调节两方面。以总量调节为主,结构调节为辅,两者有机配合构成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产业调控体系整体,金融产业调控体系采用间接调控方式的调控机制。中央银行主要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等金融政策工具,调控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的运行,最终实现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4、中国金融产业化发展战略

4.1规范信用关系,创新产权制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信用关系将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贯穿于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没有规范化的信用关系,金融产业难以健康发展。按一般规律讲,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是恪守诚信的信用经济。目前,我国的信用关系极不规范:“三角债”严重危及金融业的发展;企业只贷不还拖欠贷款的现象严重;社会非法集资时有发生;金融产业与政府的信用关系扭曲。其后果是信用关系越恶化,现金交易就越普遍,资金供需矛盾就越突出,以致出现信用危机和资金短缺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导致我国信用关系恶化的深层原因是产权制度不健全。因此,健全信用关系,关键在于健全产权制度。一是必须明确权利和责任的承担者;二是健全产权立法。各种产权应得到法律或法规的承认和保护;三是要发展产权交易,开拓产权市场;四是完善产权监管体系,加强产权管理。

4.2完善利率机制,规范金融市场。 金融产业化发展要有完善的利率机制。目前,我国利率机制极不健全,利率制定行政化,利率结构不合理,利率传导机制扭曲,利率不反映资金供求关系。因此,必须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以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中介的市场利率体系。完善利率体系,必须改革现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实现资金商品化;利率水平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利率调控主要采用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方式。规范金融市场的运行是金融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1 )加快金融市场主体的培育。这包括对一般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培育,使之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参与金融市场的活动,并为企业、家庭进入金融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2)规范金融商品, 使之既符合国际惯例和金融市场参加者的需求,又便于金融信息的搜集、整理、传输。(3 )金融市场管理要法制化。金融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要使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必须加强管理,限制其消极作用,金融市场的调控应以经济手段为主,金融市场的管理必须依法实施。

4.3强化金融产业内部管理,实施金融企业形象战略。 金融产业化发展,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是关键。要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必须强化金融产业内部管理,构成金融产业主体的金融机构要尽快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健全资金运营机制,坚持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最佳组合的经营原则,根据市场需求组织适度的资金来源规模,降低筹资成本,最佳配置信贷资金,运用资金的空间差和时间差原理,适时调整资产负债组合,推行资金比例管理、资产质量监控和资金、成本、利润综合考核的方法,保证资金安全运行。金融产业必须建立自我积累机制,通过提取公积金或增资形式不断扩充资本规模,为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创造条件。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以贷款的立项、评估、论证、决策、发放、管理到归流每个环节都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建立相应的责任制,保证资金安全运行。金融产业化发展,必须建立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金融产业资金营运状况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按照全国统一的新会计制度和金融产业的特点,对会计操作、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均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金融企业要切实改变经营作风,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完善人事、劳动、分配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实施金融企业形象战略,创造优质的企业发展环境,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4.4加强金融产业监管,保证金融产业健康发展。 金融产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强有力的金融产业监管体系。构造新型的金融产业监管体系,必须强化中央银行的监管功能,理顺中央银行与政府、其金融主体的关系,确立中央银行管理金融产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建立产权明确,责权分明,政企分离,科学管理为特征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规范各类金融市场经营范围和发展目标,合理规划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区域设置;健全金融法规体系,依法管理金融产业。建立和完善金融法规体系是加强金融监管的必要条件,没有完善的金融法规体系,就不可避免出现金融产业运行秩序混乱。增强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加强金融监督,建立科学严密的内控机制。制定科学的金融产业监管工作规程,强化有序竞争,确保金融产业规范化发展。

标签:;  ;  ;  ;  ;  ;  ;  ;  ;  ;  ;  ;  ;  ;  ;  

我国金融产业化运行机制研究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