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发展_地理学论文

区域持续发展与行业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持续发展论文,区域论文,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持续发展问题的缘起

纵观人类在地球上栖息生存且不断发展的漫长历史,可以看出在人类、环境(包括资源)与发展(如工农业和交通运输发展以及城市建设)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关系。三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

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有很深的根源。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造成地域性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地球的区域性危机。人类及其发展的能动作用已达到了相当大的强度,不少影响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正面效应。作为回报,环境和资源对人类和发展的负效应也逐步增大,表现为污染了的环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资源因掠夺性利用而发生相应的枯竭。这种地域性恶性循环如不加控制,将会危及人类的前途及地球的命运。

所谓持续发展,就是既符合当代人的利益,又不损害未来人类利益的发展。只有这种发展才可能持续永久,才可以保障人类在地球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下去。我国政府已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这是实现发展战略转变的重要步骤。

从地理学角度去探讨持续发展问题及其缘起,可以见到其逐步发展过程,下列8方面研究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系统观念。

1.1 环境地貌学

自然灾害是环境对人类发展的负面影响,对某些区域来说也是制约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自然现象。由于水土流失、风沙为害、泥石流、滑坡、河流洪泛和侧蚀等地貌灾害或与地貌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增加,产生了环境地貌学。该学科从研究地貌灾害对环境,以及交通和矿山的影响开始,并逐渐深入研究居民点、城乡聚落等区域性的地貌灾害问题。

1.2 环境保护的研究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过度追求利润,造成环境污染,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现为区域的自然、社会文化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类的这种“掠夺性”生产方式,导致了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许多学者注意到了环境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3 自然保护与生态平衡

不能简单地提倡恢复天然生态平衡,以解决人类活动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自然界的生态环境,由于其生产力不高,居住条件并不优良,所以持续发展,应该强调一种人类与自然相协调,具有天然与人工生态平衡的合理结构,而不是不重视区域的合理开发,否定人类的能动作用。

1.4 农业污染与绿色农业

农业集约化发展造成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酸化,土地生产力降低,要逐步提倡发展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有机绿色农业,以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

1.5 洼地、坡地利用与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产正在大大扩展范围,除平地处,坡地、洼地也被充分利用,形成了相对独立或相互补充的农业生态系统,以实现小区域的良性生态循环。如珠江三角洲河堤内侧洼地,本是无法农耕的低洼沼泽地带,但“桑基渔塘”的开发,把种桑、养蚕、养鱼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了生产力,创造了一种结构关系合理、功能完善、水陆相互作用的人工立体农业生态系统。实际上,这种“基水地”生态系统,除了桑基渔塘外,还包括蔗基渔塘、果基渔塘、花基渔塘等类型。

1.6 资源经济学

由于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资源消耗增多,象矿产资源等许多不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越来越受到人类重视。如何增加资源开发的附加值,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生产收益,甚至合理核算资源价值,并加以收费是资源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7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

全球变化最初是从气候变化展开讨论的,由于工业废气排放与森林资源减少,大气中CO[,2]含量增加,许多专家认为会导致全球温室效应。不少学者把这种由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而导致的各种环境变异称为全球变化。实际上,目前很多所谓的全球变化仍未超出历史的循环变幅。

地球系统科学脱胎于全球气候系统研究,主要着眼于全球以及有全球意义的对象,但研究工作也兼顾到区域差异。1983年,美国NASA主张将地球的大气、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大系统,即地球系统,综合研究其中互相联系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将重点放在几十年至几百年的时间尺度。在此时间尺度内,人类对自然施加巨大影响,自然界又对人类有很强的反馈作用,这门学科称为地球系统科学。其中对陆地系统的研究是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黄秉维特别强调要开展陆地系统科学的研究,并创导开展中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

1.8 落后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

由于历史的原因,60年代我国在内地布置了大量三线企业,形成了这些地区城镇现代化工业与周围农村落后的农业生产之间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强烈的城乡差异很难使农村与城市之间、工农业之间协调发展,从而形成工农业的各自单向发展,缺乏有机的产业关联,不能促进地区的持续发展。

总之,上述8 个方面问题及其相应研究都是持续发展研究的先行进展,而且持续发展重点要以经济发展作保证,而不能过度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传统的社会文化从形式到内容都应该更换观念,即社会文化的现代化。对于一些极具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只能在形式上加以保留,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 区域开发与发展战略

地理学结合发展经济学、发展学的区域研究是综合地理学的应用方向,可称之为区域社会工程研究,主要从事区域综合开发研究,包括发展战略和国土整治,区域规划等几方面。

把地理相关法与地域分异规律相结合,可以建立地域结构的对应变换分析方法。如图1所示。

图1 地域结构对应变换分析的框架网络

Fig.1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n the correspondingvariable of territorial structure

地域结构对应变换分析主要包括:

(1)各种结构的确定性匹配研究, 其中除了考虑区域内的结构对应变换关系外,还必须考虑该区域外围背景结构的影响和关系。

(2)区位因素研究, 即研究自然结构与城镇居民点和交通条件的配置情况,减少有关建设选址和生产力布局的运输总费用,并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行为特点。

如果把发展经济学与综合地理学结合,并从元科学和全息学角度可以总结出区域综合开发的元科学与操作性结合的定性系统分析理论(图2)。以上述两方面理论研究为基础, 区域综合开发研究即可进行元科学—实证规范化—操作性等三方面结合的严整研究。

图2 区域综合开发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性示意图

Fig.2 A diagrammatic sketch on the combining metacheoryand operation of synthetical regional development

在图1中,行业结构、项目结构、产品结构和名牌战略等4方面具体研究是保证发展战略、规划、计划三方面工作任务可操作性的具体表现,把产品结构和名牌战略引为区域开发研究的内容,目的是使区域开发研究深化,以增强其可操作性,并更具有实践意义。

3 区域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作为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包括了不同的认识层次、不同的时空尺度,也包括了自然与人文诸多要素。蔡运龙总结持续发展的论题界定,认为可以分成3个层次:观念形态、经济—社会体制、 科学技术。它们各自具有自身的学术研究问题和实践操作问题。

观念形态层次的持续发展研究是要在发展观上变革。这其实就是地理学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的“人地关系思想”。目前国际上很热门的生态伦理(或环境伦理)研究属于这一层次。但生态伦理中有一种所谓“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实际上,从地理学角度的人地关系协调(伴生论)去考虑问题更为合理,更可操作。

经济—社会体制层次上的持续发展研究是要先揭示,后克服现行体制中的缺陷,重构一种可以对付资源、环境所施加的限制的经济—社会体制,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改革现行的生产体系、社会体系、政治体系、国际关系体系、管理体系及技术体系。这一层次的问题在持续发展研究中最重要,难度也最大,国际上应用地理学已广泛参与这个层次的研究,国内也有少数地理学家关注这个层次的问题,但多数人还未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地理学可做的贡献。

科学技术层次上的持续发展研究领域比较清楚,如清洁工艺、节能技术、生态农业、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等。地理学家参与的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国土整治、水土流失及荒漠化防治、城市与区域规划,都属这一层次。

区域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地域上的体现,其基本理论框架体系如图3所示。 区域尺度持续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地理学参与持续发展研究发挥更大作用的领域,必须分近、中、远期加以规划。近期起步措施要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并与中期发展的可靠性与远期规划的前瞻预测性相协调,以实现当前开发与长远持续发展的统一。

图3 区域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

Fig.3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n regional sustainabledevelopment

我们这方面研究促进了结合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综合地理学走向建立相应的应用理论,可称之为发展地理学。

除了综合地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探讨外,区域综合地理的研究也很重要,黄秉维强调要对中国地理区域分异作重新认识:“基于地理系统科学理论,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原来的区划需要重新认识”,并强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时间尺度要把握好,地域要分开,对象要搞清楚,还需要有划分的相应指标体系。

4 行业发展演化

行业开发是区域发展的部门组成,首先要求行业本身得以发展并能持续进行,因而行业开发在区域持续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旅游业、农业、工业为例来谈行业开发,并注重其开发研究的可操作性。

4.1 旅游业

旅游业作为第五产业(康乐伦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区域开发的先导产业。发展中国家对旅游业开发曾经给以“无限”期望,但部分区域的旅游业开发,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如地面踩实、土壤退化、植被减少、犯罪率上升,引起当地居民的反感和抵触等。这使越来越多的旅游研究者和开发经营者认识到,若没有合理开发结构,不断充实其内涵,旅游业也会出现衰退。

表1 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阶段性举措施

Tab.1 Periodical measur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tourism industry

阶段

关键举措施

生成期 丰富风景结构,加强景点(区建设)

发展期 完善旅游活动行为结构,发展接待服务措施

成熟期 细分市场结构,突出"分众"目标市场促销

旅游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有合理的旅游开发和科学的旅游规划作保证。旅游开发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它贯穿了景点(区)的生成、发展、成熟、新生成、持续发展、再成熟……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各个时期对应的发展举措各有侧重(表1)。 关键措施是通过投资结构的倾斜来实现的。投资政策的参与及其与旅游业发展阶段性认识的结合,可以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开发可以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传统的旅游地都难免要经过加速、平缓、衰退三个发展阶段,形成发展的倒U字形曲线, 即旅游地具有生命周期。但科学的旅游规划可以克服倒U形曲线,通过拓展旅游内涵,增设旅游活动项目等手段,以达到其持续繁荣与发展(图4)。

人们对作为产业园林的主题园(人工游乐景观)的生命周期“不长”已有相当充分的认识;但对自然风光和历史名胜景点的生命周期认识还不大充分。喀斯特溶洞开发的生命周期最先被人们所认识;像北京故宫和颐和园这类“世界级”的国家历史名胜,目前还未呈现衰退现象。但法国巴罗浮宫在其呈现衰落时,请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对其改建,插建了一个不协调的金字塔,带来了又一次的游客冲击波,却是值得深思的。

图4 旅游地开发示意图

Fig.4 A diagrammatic sketch on development of destination

4.2 农业

农业是满足人类生存最基本需求的行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也越来越先进,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越来越少,但人均农业生产量和产值越来越高。这是因为农业已融入了高科技成分,高科技的附加值逐渐增高,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不可低估。在耕地资源日益珍贵的今天,除了传统的粗放和集约农业外,出现提高单产和质量(即所谓“两高一优”产品)的精细农业,最近还出现了“精确农业”的生产尝试,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配合土壤诊断,合理施肥和灌溉、选用优良品种来管理农田,分配生产,并使消费者能及时了解生产单位的最新信息。包括了美国式的以“3S”(GPS、RS、GIS)定位为基础的农场精确农业,日本农户的产销一体化的绿色精确农业。此外还出现了观光农业、农业工业化和商业化等趋势,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大大得到了更新。美国农业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之为美国的头号工业,用以指代完全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大农业;日本农业政策也发生重大变化,由传统的农业中心转到农业、工业与观光三位一体均衡发展。都市农业也由传统的蔬菜栽培发展为包括菜园、果园、园艺、郊区牧场、稀有和名贵动物饲养、观光农场、屋顶农业等多方面综合系统。

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当今社会已有的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结构理论框架,以表示各种农业生产类型结构之间的对应变换和发展关系(图5 )。要实现区域的持续发展,就应该树立“大农业”的观念,把农业生产与商业、工业甚至旅游业有机地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农业生产的多种功能,打破传统的产业间隔阂以促使农业开发走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无土栽培和园艺生产更可促进屋顶农业产业化,为城市全面绿化提供了一个新的举措。

图5 农业生产内部结构和发展对应变换示意图

Fig.5 A diagrammatic sketch on the correspondingvariable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4.3 工业

自产业革命以来,工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一个国家发达的程度也往往以工业生产作为主要衡量指标。工业发展经历了4 个阶段(图6),从(1)基本生活用品工业阶段经历(2)矿业开发、 机械工业和重化工阶段,发展为(3)耐用家用电器和汽车工业阶段。 第三次浪潮知识社会的信息工业一般被认为是工业发展的第4阶段, 实际上还应该注意到第四次浪潮到康乐伦理产业为重点,与其相应的还有高级生活用品工业。

图6 工业演化示意图

Fig.6 A diagrammatic sketch on industrial evolution

区域的工业发展,重点在于起步措施和主导工业的选择,我们提出几种区域工业发展的战略模式,作为不同类型区域选择其相应的发展战略的依据(表2)。

表2 区域工业发展模式

Tab.2 A model on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地区类型主要(或起步)工业

发达地区

3+4a+4b

资源和区位条件好的地区 2a+2b+3

后发展地区

1+4b

落后地区 1+2b

对高级生活用品工业的重要性学术界还缺乏认识。过去只有上层才能享受高级生活用品,当今世界是高级生活用品从上层向中层普及使用的时代,因而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信息工业,发展这种工业是促使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综合化的一个有力推动力,也是后发展地区可以跳跃式前进的一个机遇。例如,内蒙伊克昭盟东胜市发展鄂尔多斯牌羊绒衫就是这方面一个很好的实例。总之,后发展地区除了发展基本生活工业外,挑选一至几种高级生活用品工业加以超前发展,是实现经济跳跃的关键措施。例如,新疆除了发展矿业开发和大农业生产、工业开发外,以长绒棉优势发展特细支纱纺织最有前途,这方面可从瑞士引进相应先进工艺,还可以高质量水果和蔬菜发展航空食品,易开罐头,一人食份量的各种相应包装等旅行食品,以占领全国相应市场。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工业生产极大地依赖于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与信息,第五产业(康乐伦理产业)的出现,是后工业化和后信息化的标志之一。后发展地区要实现工业结构的转变,达到经济增长的目标就必须采取可行的区域开发战略模式,经济起步和走向繁荣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实际上,世界可分为落后、发展、发达、过发达地区,这些地区都有其开发(包括技术发展)问题。

5 行业开发与区域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是由各个行业的开发组成的,所以只有各个行业开发及其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区域持续发展,我们可以从3 个层次对其加以讨论。

(1)行业持续发展首先必须保证行业本身, 包括其所属企业的发展,行业才不致萎缩。企业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润,而当边际收益减少时,企业规模不再扩大,由于市场机制调节,企业及其生产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当企业生产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得不到一定利润时,企业便会萎缩甚至倒闭。

(2)行业开发和持续发展必须符合该行业的发展规律, 在此基础上,不断开拓该行业的新产品,促进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求占领新的市场,才能更好地保证行业本身的持续发展。

(3)行业开发要有长远目标,不能急功近利, 必须考虑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不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污染”排放(广义理解的,包括视觉和伦理污染)破坏区域的自然、社会文化的生态平衡,也即不能以行业的“掠夺性”利润去换取“社会的不经济性”。这种短视行为,必须会遭到自然界和社会反馈机制的惩罚,与可持续发展是背道而驰的。

在协调企业经营、行业管理、区域开发三者之间的关系上,政府管理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倾斜、土地开发政策、各种环境和自然保护法,税收高低等政策,甚至相应的等级评定措施,来进行协调管理。通过分期规划管理要求,促进这3个层次逐步协调, 从而逐步形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态势。这里要特别强调,落后和发展两类地区的持续发展关键是如何拟定近期起步措施,近期起步措施可以通过区域诊断和分析相对落后的原因,并通过区域形象策划(CI策划)加以明确。

关于持续发展的讨论,片面强调生态环境的居多,而对经济在持续发展中所起的重要能动作用常常注意不够。实际上,没有经济的起步和促进,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生态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持续发展的目标,而经济效益的实现才是解决持续发展可操作性的关键。同时,也要考虑人文因素对持续发展的影响。行业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国家已把可持续发展列为国策,拟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展示了中国的发展远景。与此同时,地方当局更重视近期经济开发,以求作出相应政绩。有关中期的可靠性论证却常被忽略,使区域发展规划和实施出现了一定的“中断”局面。因而区域持续发展的分期“段段”协调与合理过度研究特别重要。必须强调近期以相应起步措施,解决社会贫困,中期发展基础设施和工农业现代化,远期合理增长的协调可操作性。

来稿日期:1996—12。

标签:;  ;  ;  ;  ;  ;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发展_地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